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贺晋瑜 何捷 +4 位作者 王郁涛 范永斌 石红卫 蔡博峰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5,共9页
水泥行业是主要的CO_(2)排放行业,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CO_(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2%,占全国工业过程排放的60%以上.为开展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研究,提出了基于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拟合分析模型以及基于主要下游产业的需求预测... 水泥行业是主要的CO_(2)排放行业,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CO_(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2%,占全国工业过程排放的60%以上.为开展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研究,提出了基于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拟合分析模型以及基于主要下游产业的需求预测方法,对2021—2035年我国水泥熟料及水泥产量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水泥行业碳排放特征的分析,考虑主要控制措施的可行性,构建我国水泥行业CO_(2)排放情景,对2021—2035年水泥行业CO_(2)排放趋势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中国水泥熟料消费量在“十四五”期间仍有一定上升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水泥市场需求在“十五五”时期下降.②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加强产能控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推进原燃料替代,可推动水泥行业碳排放于“十四五”中期达峰,峰值为13.8×10^(8)~14.2×10^(8)t,经过2~3年的峰值平台期后呈持续下降趋势,2030年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将较2020年下降15%~18%.③2030年,水泥熟料及水泥产量的下降将带动水泥行业碳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1.4×10^(8)t.在各项技术措施中,节能改造是CO_(2)减排潜力最大的措施,2030年能效提升可带动水泥行业CO_(2)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0.38×10^(8)t;其次是利用固体废物替代燃煤,可带动行业CO_(2)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0.17×10^(8)t.研究显示,推动我国水泥行业碳达峰及碳减排,需在加强产量控制避免水泥过度消费的基础上,聚焦节能改造和原燃料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co_(2) 达峰路径 情景分析
下载PDF
页岩油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核磁共振实验 被引量:30
2
作者 郎东江 伦增珉 +3 位作者 吕成远 王海涛 赵清民 盛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开展页岩油储集层注CO_(2)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根据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谱分析作用时间、压力、温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核磁共振图像分析裂缝发育程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注CO_(2)过程...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开展页岩油储集层注CO_(2)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根据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谱分析作用时间、压力、温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核磁共振图像分析裂缝发育程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注CO_(2)过程中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采出程度逐渐增大。压力增加,采出程度逐渐增大。温度升高,页岩油的采出程度先增加后逐渐减小。对于基质岩心,注CO_(2)初始阶段动用了岩心表面周边区域原油,采出程度增幅较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O_(2)扩散到岩心内部,动用了岩心内部的油,采出程度增长逐渐变缓。对于基质-裂缝岩心,注CO_(2)初始阶段裂缝及裂缝周边区域的油先被采出,采出程度增幅较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O_(2)从裂缝空间和岩心表面扩散到岩心内部,动用了岩心内部的油,采出程度增长逐渐变缓。裂缝扩大了注入CO_(2)与原油的接触面积,裂缝越多、裂缝的评价指标越大,页岩油的采出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核磁共振 采出程度 裂缝
下载PDF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_(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振峰 何家雄 裴秋波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5期293-297,共5页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程度,CO2运聚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分布特点,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模式,从而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珠江口盆地 co_(2) 成因类型 运聚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油气勘探 天然气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大气CO_2含量、岩溶溶蚀速率及现代岩溶微地貌 被引量:26
4
作者 章典 师长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6-570,共5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年青的高原。按照气候地貌学的观点,其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笔者在青藏高原上已发现了广泛分布的岩溶微形态。笔者用国际通用的石灰岩圆形切片,在西藏三个不同地点进行了12年的野...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年青的高原。按照气候地貌学的观点,其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笔者在青藏高原上已发现了广泛分布的岩溶微形态。笔者用国际通用的石灰岩圆形切片,在西藏三个不同地点进行了12年的野外溶蚀试验,揭示出青藏高原的岩溶溶蚀速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在土层中还产生沉淀现象。通过在青藏高原不同高程上测量大气中CO_2分压,发现P_(CO_2)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裂隙中的P_(CO_2)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由于CO_2含量直接影响天然水的溶蚀能力,因此可以断定低CO_2浓度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现代岩溶过程微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主要原因包括干旱和寒冷气候条件。通过对不同微地貌上溶蚀速率的计算和形态分析,可以认为,分布于高原面上的所有岩溶微形态中,现代发育的岩溶微地貌形态仅仅是那些与生物岩溶过程有关的溶痕,其他岩溶微地貌形态可能是全新世温暖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co2 溶蚀速率 青藏高原 二氧化碳 大气 土壤 沉积物
下载PDF
金属管道在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帆 李娟 +4 位作者 李金灵 鱼涛 屈撑囤 朱世东 李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金属管道因油气输送介质中含有CO_(2)与H_(2)S而遭受严重腐蚀,尤其是点蚀,导致其过早失效、油气水泄漏,增加了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风险。对金属管道在含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概述,论述了CO_(2)与H_(2)S共存体系中竞争协同... 金属管道因油气输送介质中含有CO_(2)与H_(2)S而遭受严重腐蚀,尤其是点蚀,导致其过早失效、油气水泄漏,增加了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风险。对金属管道在含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概述,论述了CO_(2)与H_(2)S共存体系中竞争协同效应与二者分压比的划分,探讨了CO_(2)、H_(2)S以及CO_(2)/H_(2)S腐蚀机理、腐蚀产物类型以及环境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CO_(2)分压、H_(2)S分压以及Cl-浓度均对金属管道的腐蚀产生较大的影响,而CO_(2)/H_(2)S分压比对CO_(2)/H_(2)S腐蚀起决定性作用。最后,对金属管道的CO_(2)/H_(2)S腐蚀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油气输送管道的防护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管道 co_(2) H_(2)S 腐蚀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油气管道H_(2)S/CO_(2)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彦鹏 朱世东 +1 位作者 李金灵 袁军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2,共7页
针对油气管道日益严重的H_(2)S与CO_(2)腐蚀问题,详细综述了H_(2)S单独存在、CO_(2)单独存在以及H_(2)S与CO_(2)共存条件下油气管道的腐蚀过程,阐述了H_(2)S与CO_(2)共存条件下,耐蚀性管材、缓蚀剂、电化学防护技术和管道内涂层技术等... 针对油气管道日益严重的H_(2)S与CO_(2)腐蚀问题,详细综述了H_(2)S单独存在、CO_(2)单独存在以及H_(2)S与CO_(2)共存条件下油气管道的腐蚀过程,阐述了H_(2)S与CO_(2)共存条件下,耐蚀性管材、缓蚀剂、电化学防护技术和管道内涂层技术等防护措施的特点及实际工程使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H_(2)S co_(2) 腐蚀 防护技术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中国二氧化碳管道发展战略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维和 李玉星 陈朋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中国在实现碳中和愿景下,对二氧化碳(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有巨大需求,而CO_(2)运输是CCUS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必将依托于长距离的CO_(2)管道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中国CO_(2)管道建设起步晚、规模小,相关技术... 中国在实现碳中和愿景下,对二氧化碳(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有巨大需求,而CO_(2)运输是CCUS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必将依托于长距离的CO_(2)管道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中国CO_(2)管道建设起步晚、规模小,相关技术与配套政策相对滞后,亟需对未来公共基础设施的CO_(2)管网进行系统规划并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为此,在分析中国CO_(2)碳源和封存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基于规模化商业发展时序规律,提出了三阶段管道发展路径,并从管输工艺、安全评价、材料与设备、完整性等方面分析了中国CO_(2)管输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CCUS产业发展提速,CO_(2)管道运输作为CCUS重要环节和基础设施,其建设将增速;(2)中国CO_(2)排放源和封存空间地理分布不均,东、中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5.8%,CO_(2)驱油和地质封存是实现大规模CO_(2)管道输送的主要需求。结论认为:(1)中国CO_(2)管道三阶段发展路径为碳达峰前布局建设百万吨级超临界输送CO_(2)管道示范项目,碳达峰后以盆地为中心构建区域千万吨级CO_(2)管道运输网络架构,碳中和前构建区域间的干线管道,形成输送规模达到10×10^(8) t级,总里程约6×10^(4)km的国家输碳管网;(2)应开展CO_(2)陆地、海洋管道全相态输送技术与装备攻关研究,完善国内管道输送技术链并推动管输行业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助力示范工程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CCUS co_(2) 管道 碳源 碳汇 输碳管网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开放型TDLAS-WMS技术CO_(2)痕量气体检测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成龙 黄丹飞 +4 位作者 刘智颖 王昱琪 钟艾琦 张耹铭 孟凡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采用窄线宽、边模抑制高的DFB激光器研制一套开放型TDLAS波长调制技术气体检测装置。选取2004 nm处CO_(2)分子吸收峰作为吸收谱线,采用锁相放大器进行调制、解调后的二次谐波信号幅值检测气体浓度大小。设计基于开放环境中的Herriott型... 采用窄线宽、边模抑制高的DFB激光器研制一套开放型TDLAS波长调制技术气体检测装置。选取2004 nm处CO_(2)分子吸收峰作为吸收谱线,采用锁相放大器进行调制、解调后的二次谐波信号幅值检测气体浓度大小。设计基于开放环境中的Herriott型气体吸收池,使用ZEMAX非序列模式进行吸收池仿真,光线追迹后理论光程可达到1350 mm,实际光程由50 mm增加到300 mm,检测浓度下限数值由原先的1300 ppmv降低到214.28 ppmv,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检测下限能力。配置不同浓度的CO_(2)气体检测,得到二次谐波信号幅值与浓度之间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系数为0.99839,可通过拟合直线方程计算得出待测气体的浓度。配置300 ppmv的CO_(2)进行Allan方差分析,积分时间到101.6 s时,Allan方差处于平稳状态,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为1.512×10^(-5)。检测结果表明检测装置实现了对CO_(2)气体浓度准确测量。该装置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呼吸产生的CO_(2)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为肺结核病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LAS-WMS 谐波信号 痕量气体检测 DFB激光器 co_(2)
下载PDF
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3年) 被引量:13
9
作者 《建筑》 2024年第2期46-59,共14页
2017—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能耗由17.2亿tce上升至19.1亿tce,扩大1.11倍,年均增速为2.6%。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能耗相比2020年同比增长5.0%。2017—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由38.6亿t CO_(2)上升至40.7亿t CO_(2),... 2017—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能耗由17.2亿tce上升至19.1亿tce,扩大1.11倍,年均增速为2.6%。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能耗相比2020年同比增长5.0%。2017—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由38.6亿t CO_(2)上升至40.7亿t CO_(2),扩大约1.05倍,年均增速为1.3%。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相比2020年同比增长4.8%(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建筑全过程 碳排放 co_(2)
下载PDF
注CO_(2)提高页岩吸附气采收率实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贾连超 刘鹏飞 +3 位作者 袁丹 雷甜 冉婧 王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了注CO_(2)解吸实验,从微观孔隙尺度研究了注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机理,通过引入解吸效率与解吸速率2个指标,定量评价了注CO_(2)提高吸附态甲烷采收率。结果表明:页岩气中注入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效率为82.12%,解吸速率为13.69%/h;CO_(2)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页岩中吸附态甲烷的总体解吸效率,还能大幅提升其单位时间内的解吸速率;在CO_(2)注入后0~1.5 h内,CO_(2)能够快速、大量置换吸附态甲烷,造成吸附态甲烷物质的量快速下降,解吸后的大部分吸附态甲烷转变成了自由态,仅很小一部分变成了游离态。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o2 吸附气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薛成杰 方战强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1-238,共8页
土壤修复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即将突破万亿市场,是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CO_(2)排放影响世界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中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一目标,旨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全球CO_(2)平衡... 土壤修复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即将突破万亿市场,是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CO_(2)排放影响世界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中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一目标,旨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全球CO_(2)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土壤修复产业中碳排放量随土壤修复市场发展逐渐增加,若不采取碳减排措施,势必会增加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通过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对土壤修复产业中“双碳”时间节点进行预测,分析了土壤修复产业中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土壤修复产业中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碳达峰 碳中和 co_(2) 土壤修复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差分吸收检测技术的非分散红外CO_(2)呼吸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15
12
作者 袁博 袁宇鹏 +5 位作者 张祖伟 杨靖 黄诗田 柯淋 张开盛 罗文博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采用非分散红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气体传感器实时检测呼吸气体中的CO_(2)气体浓度,进而反映人体运动机能和代谢功能等身体状态,可以满足人类日益增强的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了解的需求。利用电调制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 采用非分散红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气体传感器实时检测呼吸气体中的CO_(2)气体浓度,进而反映人体运动机能和代谢功能等身体状态,可以满足人类日益增强的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了解的需求。利用电调制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光源和双通道热释电传感器分别作为红外光源和探测器,采用气室结构设计和压电微泵相结合的方法为传感器提供稳定的气体流速,设计出红外呼吸CO2气体传感器。通过测量不同CO_(2)标准气体浓度下热释电传感器参考通道和测量通道的电压比值进行传感器标定,获得了在室温下、检测量程0%~8%内,绝对误差小于0.5%,相对误差3%,系统响应时间小于1.5 s的传感器,提高了基于NDIR气体传感器检测呼吸气体的抗干扰能力,可望满足运动机能和代谢功能检测等应用对CO_(2)气体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气体传感器 压电微泵 呼吸检测 差分检测
下载PDF
不同水分对半干旱地区砂壤土温室气体排放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平 魏玮 郎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4-1132,共9页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短期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的砂壤土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60%田间最大持水量(WHC)、100%WHC和淹水条件下土壤中N_(2)O、CO_(2)和CH_(4)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与60%WHC处理相比...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短期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的砂壤土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60%田间最大持水量(WHC)、100%WHC和淹水条件下土壤中N_(2)O、CO_(2)和CH_(4)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与60%WHC处理相比,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至100%WHC对净硝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N_(2)O的排放,平均排放速率(0.109 mg N_(2)O-N·kg^(-1)·d^(-1))是60%WHC处理(0.014 mg N_(2)O-N·kg^(-1)·d^(-1))的7.8倍。淹水处理显著抑制了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显著促进了N_(2)O的排放,平均排放速率(0.419 mg N_(2)O-N·kg^(-1)·d^(-1))分别为60%WHC和100%WHC处理的29.9倍和3.8倍。60%WHC处理土壤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9.92 mg CO_(2)-C·kg^(-1)·d^(-1)和2.99μg CH_(4)-C·kg^(-1)·d^(-1),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至100%WHC对CO_(2)和CH_(4)排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淹水处理土壤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2.7 mg CO_(2)-C·kg^(-1)·d^(-1)和5.14μg CH_(4)-C·kg^(-1)·d^(-1),显著高于60%WHC和100%WHC处理。研究表明,半干旱地区砂壤土应注意田间水分管理,避免短期淹涝,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砂壤土 N_(2)O co_(2) CH_(4)
下载PDF
Iron-based oxygen carriers in chemical looping conversions:A review 被引量:15
14
作者 Zhongliang Yu Yanyan Yang +5 位作者 Song Yang Qian Zhang Jiantao Zhao Yitian Fang Xiaogang Hao Guoqing Guan 《Carbon Resources Conversion》 2019年第1期23-34,共12页
A solid oxygen carrier is usually applied in a chemical looping conversion process to transfer oxygen from the gaseous oxygen source to the fuel,which can avoid the direct contact of these two reactants and hence decr... A solid oxygen carrier is usually applied in a chemical looping conversion process to transfer oxygen from the gaseous oxygen source to the fuel,which can avoid the direct contact of these two reactants and hence decrease the energy penalty of separation.Among the solid oxygen carriers,iron-based oxygen carrier is an attractive option due to its inherent properties of 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Several processes such as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CLC),chemical looping gasification(CLG),chemical looping reforming(CLR),and chemical looping hydrogen generation(CLHG)have been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iron-based oxygen carrier.In this review,the relevant researches on the iron-based oxygen carrier are summarized,which i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ron oxides,the preparations of the iron-based oxygen carrier based on the iron ores and some other low-cost iron contained materials,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continuous operated chemical looping conversion processes.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ron-based oxygen carrier in the practical chemical loop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looping Oxygen carrier Iron oxide co_(2) HYDROGEN REFORMING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大气NO_(2)和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月 绳梦雅 +7 位作者 雷莉萍 郭开元 贺忠华 蔡菊珍 方贺 张小伟 刘樱 张育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4-3553,共10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协同分析长三角地区大气NO_(2)和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了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和CO_(2)高浓度地区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大气NO_(2)和CO_(2)浓度的时空分布...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协同分析长三角地区大气NO_(2)和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了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和CO_(2)高浓度地区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大气NO_(2)和CO_(2)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呈现了受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放等人为活动以及区域地形、地表覆盖、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结果.大气NO_(2)和CO_(2)高浓度值围绕太湖明显呈口对西南向的U字形分布,一致于围绕太湖分布的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等大型城市区域,以及安徽铜陵地区的工业排放区.大气NO_(2)浓度值呈现秋冬时期较高,夏季最低的季节分布特征.大气CO_(2)浓度受植被CO_(2)吸收和CO_(2)的积累影响,8~9月最低,4~5月最高.此外,随着人为排放活动的急剧减少,2020年1~3月的大气NO_(2)浓度比2019年同时期降低了50%以上,其中分布了以钢铁厂、燃煤厂为主的大型工业热源的城市NO_(2)浓度下降最多,如镇江、南京、马鞍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人为排放 NO_(2) co_(2) 协同分析 长三角地区 空间分布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应用综述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骜 仪修佶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8期1-4,共4页
文章对催化水分解制氢,有机物降解,二氧化碳的还原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以光催化剂TiO_(2)为例,阐述了近年为了提高TiO_(2)的催化效率,而发展产生的制氢方面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式,降解有机物方面H_(2)O_(2),O_(3)与TiO_(2)的... 文章对催化水分解制氢,有机物降解,二氧化碳的还原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以光催化剂TiO_(2)为例,阐述了近年为了提高TiO_(2)的催化效率,而发展产生的制氢方面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式,降解有机物方面H_(2)O_(2),O_(3)与TiO_(2)的催化协同,以及还原CO_(2)方面多光纤蜂窝反应器,新型鼓泡式双胞反应器等光反应器的创新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_(2) 有机物降解 co_(2) H_(2)
下载PDF
CO_(2)促进“甲醇经济”与“氢经济”共同发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江涛 鹿晓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8,25,共6页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快速实现碳减排任务重大,其中能源消费结构至关重要。在CO_(2)循环利用中,甲醇作为"碳载体"和"氢载体"可以促进氢能产业优化,解决氢气(H_(2))难运输、难存储...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快速实现碳减排任务重大,其中能源消费结构至关重要。在CO_(2)循环利用中,甲醇作为"碳载体"和"氢载体"可以促进氢能产业优化,解决氢气(H_(2))难运输、难存储的瓶颈。针对富碳天然气和CO_(2)集中排放大户,充分利用甲醇和H_(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提出富碳天然气-甲醇-氢能一体化技术和CO_(2)-H_(2)-甲醇一体化技术,通过CO_(2)实现H_(2)与甲醇互补和相互转化的能源终端供应系统,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氢能 碳中和 氢经济
下载PDF
CO_(2)管道输送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浅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陆诗建 张娟娟 +7 位作者 杨菲 王风 刘苗苗 贡玉萍 范振宁 房芹芹 李清方 陈宏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4-952,共9页
二氧化碳管道运输技术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和利用技术的纽带,连接着起源地和储存地,可以持续不间断地输送二氧化碳,经济效益高、性价比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其中超临界输送是未来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的主要方式.从管道输送的原理、国内... 二氧化碳管道运输技术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和利用技术的纽带,连接着起源地和储存地,可以持续不间断地输送二氧化碳,经济效益高、性价比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其中超临界输送是未来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的主要方式.从管道输送的原理、国内外CO_(2)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国内外CO_(2)管道安全输送控制技术研究以及典型CO_(2)管道输送示范工程四个方面入手,系统、具体地介绍了CO_(2)管道运输的发展,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管道运输 超临界输送 技术进展 未来发展
下载PDF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激光雷达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卫标 刘继桥 +4 位作者 侯霞 臧华国 马秀华 万渊 竹孝鹏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13-20,110,共9页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大气CO_(2)柱浓度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一套激光雷达中集成了2种探测体制,采用1572 nm积分路径激光差分吸收方法测量全球CO_(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大气CO_(2)柱浓度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一套激光雷达中集成了2种探测体制,采用1572 nm积分路径激光差分吸收方法测量全球CO_(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测(HSRL)方法测量气溶胶和云的垂直廓线,均为国际首次在星载平台成功验证,是国际首个星载CO_(2)探测激光雷达和国际首个高光谱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已发射的星载激光雷达中,ACDL激光雷达是探测体制最全、波长最多、能量最高、频率最稳和精度最准的激光雷达,实现了创新跨越。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轨连续工作,首次获得了全天时精度优于1×10-6的全球CO_(2)柱浓度、精度优于20%的气溶胶廓线等遥感数据。本文介绍了ACDL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系统参数以及相关的定标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气溶胶 星载激光雷达 积分路径差分吸收 高光谱探测
下载PDF
CO_(2)管道泄漏减压特性与裂纹扩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20
作者 殷布泽 黄维和 +5 位作者 苗青 闫锋 欧阳欣 胡其会 宋光春 李玉星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2-1054,共13页
管道适合长距离、大输量的运输,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连接碳源和碳汇的关键环节。但由于CO_(2)特殊的减压特性,CO_(2)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极易产生管材持续性裂纹扩展... 管道适合长距离、大输量的运输,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连接碳源和碳汇的关键环节。但由于CO_(2)特殊的减压特性,CO_(2)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极易产生管材持续性裂纹扩展。为此,从试验、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CO_(2)泄漏减压特性与裂纹扩展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不同状态方程、杂质因素、理论模型对泄漏减压特性的适应性,以及不同规模、初始条件与相态、杂质含量、泄漏方式下泄漏减压的试验成果。进而分析了不同相态、初始条件、管材、杂质含量及种类等因素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不同的CO_(2)管道裂纹扩展理论模型及其适用范围,以及裂纹扩展与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对未来亟需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CO_(2)管道泄漏与裂纹扩展研究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并提升CCUS安全保障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长输管道 减压波 裂纹扩展 爆破试验 全尺寸 数值模拟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