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排放及其迁移过程研究
被引量:
70
1
作者
裴志永
欧阳华
周才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采用箱式法通过对青海省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含碳温室气体的研究发现 ,该地区高寒草原系统表层土壤 CO2 和 CH4 在 7~ 8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0 .46μmol· m- 2 · s- 1和 - 0 .43× 1 0 - 3μmol...
采用箱式法通过对青海省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含碳温室气体的研究发现 ,该地区高寒草原系统表层土壤 CO2 和 CH4 在 7~ 8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0 .46μmol· m- 2 · s- 1和 - 0 .43× 1 0 - 3μmol·m- 2 ·s- 1,此两种气体的排放通量随时间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它们的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型 ,而且其中 CO2 排放通量的变化明显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地下土壤中 CO2 和 CH4 气体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两种气体浓度在土壤中与相邻层次的气体浓度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 ,尤以永久冻土上层边界附近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碳排放
迁移过程
co
2
ch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作措施对京郊冬小麦农田CO_2、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郑智旗
王树东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李洪文
张祥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89-195,共7页
通过设置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季冬小麦(2011年10月—2012年7月和2012年10月—2013年7月)各关键生育期内CO2、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免耕(NT)、深松(ST)、旋耕(RT)、传统耕...
通过设置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季冬小麦(2011年10月—2012年7月和2012年10月—2013年7月)各关键生育期内CO2、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免耕(NT)、深松(ST)、旋耕(RT)、传统耕作(CT)4种耕作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总体表现为CO2源和CH4汇的功能,且CO2和CH4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CO2日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0:00,最低峰出现在10:00;CO2季节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冬小麦播种期和收获期,最低峰出现在越冬期。CH4日排放和季节排放通量变化特征差异显著,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O2排放通量与0~20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0~30 cm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CH4排放通量与0~20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4种耕作处理下,冬小麦农田CO2的季节平均排放通量为:传统耕作】旋耕】深松】免耕,CH4的季节平均吸收通量为:旋耕】传统耕作】免耕】深松。免耕相对于旋耕和传统耕作农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23.3%~27.1%;旋耕、传统耕作相对于免耕和深松CH4的季节平均吸收量增加了20%以上。因此,在京郊冬小麦农田,4种耕作措施(NT、ST、RT和CT)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的吸收量,同时,采用免耕能进一步降低农田CO2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耕作措施
京郊
co
2
ch
4
通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典型稻田含碳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硕
甄晓杰
+1 位作者
刘钢
冯兆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51-2162,共12页
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典型稻田生长季的CO_(2)和CH_(4)通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整...
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典型稻田生长季的CO_(2)和CH_(4)通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整个观测阶段稻田CO_(2)通量呈"U"型曲线,整体表现为汇,分蘖期开始出现负值,抽穗期降到最低,通量平均值为-3.33μmol·(m^(2)·s)^(-1).CH_(4)通量与CO_(2)通量趋势大致相反,先增加后减少,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迅猛上升,孕穗期从峰值降到低谷,通量平均值为0.11μmol·(m^(2)·s)^(-1),通量最大值为0.40μmol·(m^(2)·s)^(-1),出现在拔节期末端孕穗期初.CO_(2)通量从07:00开始下降,在13:00左右达到最低约-16.01μmol·(m^(2)·s)^(-1),白天通量值为负,晚上通量值为正.CH_(4)通量为晚上低白天高,06:00开始增加,14:00左右达到峰值约0.16μmol·(m^(2)·s)^(-1),夜间通量较平稳.整个观测阶段,空气温度与CH_(4)通量呈指数相关,饱和水汽压差与CH_(4)通量呈线性相关,且拔节期最为显著,但两因子与CO_(2)通量的响应关系相对较弱.不同尺度分析表明,日变化尺度上的CO_(2)和CH_(4)通量与两因子的响应关系要好于季节尺度,白天的响应关系要好于晚上.CH_(4)通量在日变化尺度上随着CO_(2)通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在季节尺度上两者相关性不明显.人为施肥过程减缓了稻田CH_(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涡度相关
co
_(
2
)和
ch
_(
4
)通量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题名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排放及其迁移过程研究
被引量:
70
1
作者
裴志永
欧阳华
周才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 G1 9980 4 0 80 0 )~~
文摘
采用箱式法通过对青海省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含碳温室气体的研究发现 ,该地区高寒草原系统表层土壤 CO2 和 CH4 在 7~ 8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0 .46μmol· m- 2 · s- 1和 - 0 .43× 1 0 - 3μmol·m- 2 ·s- 1,此两种气体的排放通量随时间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它们的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型 ,而且其中 CO2 排放通量的变化明显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地下土壤中 CO2 和 CH4 气体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两种气体浓度在土壤中与相邻层次的气体浓度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 ,尤以永久冻土上层边界附近最为显著。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碳排放
迁移过程
co
2
ch
4
Keywords
co
2
and
ch
4
flux
layers
alpine
grassland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作措施对京郊冬小麦农田CO_2、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郑智旗
王树东
何进
王庆杰
李洪文
张祥彩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89-195,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3039)
文摘
通过设置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季冬小麦(2011年10月—2012年7月和2012年10月—2013年7月)各关键生育期内CO2、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免耕(NT)、深松(ST)、旋耕(RT)、传统耕作(CT)4种耕作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总体表现为CO2源和CH4汇的功能,且CO2和CH4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CO2日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0:00,最低峰出现在10:00;CO2季节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冬小麦播种期和收获期,最低峰出现在越冬期。CH4日排放和季节排放通量变化特征差异显著,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O2排放通量与0~20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0~30 cm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CH4排放通量与0~20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4种耕作处理下,冬小麦农田CO2的季节平均排放通量为:传统耕作】旋耕】深松】免耕,CH4的季节平均吸收通量为:旋耕】传统耕作】免耕】深松。免耕相对于旋耕和传统耕作农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23.3%~27.1%;旋耕、传统耕作相对于免耕和深松CH4的季节平均吸收量增加了20%以上。因此,在京郊冬小麦农田,4种耕作措施(NT、ST、RT和CT)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的吸收量,同时,采用免耕能进一步降低农田CO2排放量。
关键词
小麦
耕作措施
京郊
co
2
ch
4
通量
Keywords
Wheat
Tillage
method
Beijing’s
suburb
co
2
ch
4
flux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典型稻田含碳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硕
甄晓杰
刘钢
冯兆忠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天诺基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51-2162,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09703)。
文摘
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典型稻田生长季的CO_(2)和CH_(4)通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整个观测阶段稻田CO_(2)通量呈"U"型曲线,整体表现为汇,分蘖期开始出现负值,抽穗期降到最低,通量平均值为-3.33μmol·(m^(2)·s)^(-1).CH_(4)通量与CO_(2)通量趋势大致相反,先增加后减少,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迅猛上升,孕穗期从峰值降到低谷,通量平均值为0.11μmol·(m^(2)·s)^(-1),通量最大值为0.40μmol·(m^(2)·s)^(-1),出现在拔节期末端孕穗期初.CO_(2)通量从07:00开始下降,在13:00左右达到最低约-16.01μmol·(m^(2)·s)^(-1),白天通量值为负,晚上通量值为正.CH_(4)通量为晚上低白天高,06:00开始增加,14:00左右达到峰值约0.16μmol·(m^(2)·s)^(-1),夜间通量较平稳.整个观测阶段,空气温度与CH_(4)通量呈指数相关,饱和水汽压差与CH_(4)通量呈线性相关,且拔节期最为显著,但两因子与CO_(2)通量的响应关系相对较弱.不同尺度分析表明,日变化尺度上的CO_(2)和CH_(4)通量与两因子的响应关系要好于季节尺度,白天的响应关系要好于晚上.CH_(4)通量在日变化尺度上随着CO_(2)通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在季节尺度上两者相关性不明显.人为施肥过程减缓了稻田CH_(4)排放.
关键词
稻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涡度相关
co
_(
2
)和
ch
_(
4
)通量
环境因子
Keywords
paddy
field
middle-lower
Yangtze
Plain
eddy
co
variance
co
_(2)and
ch
_(
4
)
flux
environmental
factors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排放及其迁移过程研究
裴志永
欧阳华
周才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耕作措施对京郊冬小麦农田CO_2、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郑智旗
王树东
何进
王庆杰
李洪文
张祥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典型稻田含碳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特性
刘硕
甄晓杰
刘钢
冯兆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