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对二氧化碳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雅春 赵振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为研究CO_2注入压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模拟大庆扶杨油层及恒定注采压差条件下,利用细管法进行CO_2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2.5 MPa,注气压力越高,CO_2突破时注气量及采收率、累计采收率、生... 为研究CO_2注入压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模拟大庆扶杨油层及恒定注采压差条件下,利用细管法进行CO_2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2.5 MPa,注气压力越高,CO_2突破时注气量及采收率、累计采收率、生产气油比及注入能力越大;达到混相驱后,注气压力对CO_2驱油效果影响非常小,但生产气油比明显高于非混相驱。因此,CO_2非混相驱油时,为取得好的驱油效果,应尽可能提高注入压力;混相驱油时,提高注气压力对增加采收率效果不大。CO_2突破后不宜继续进行CO_2驱,应改用其他的开采方式。该项研究在相同注采压差条件下注入压力对驱油效果影响方面取得了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细管法 co2驱油 注气压力 驱油效果
下载PDF
CCUS腐蚀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雪会 何治武 +1 位作者 刘进文 何淼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主要阐述了CCUS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国内外应用现状,探讨分析了CCUS技术发展过程中CO_2驱油中存在的腐蚀问题和防腐措施的研究现状,结合油田CO_2驱注采现场需求,提出了着重开展腐蚀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建议,进一步为CCUS技术的利用及深入发展... 主要阐述了CCUS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国内外应用现状,探讨分析了CCUS技术发展过程中CO_2驱油中存在的腐蚀问题和防腐措施的研究现状,结合油田CO_2驱注采现场需求,提出了着重开展腐蚀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建议,进一步为CCUS技术的利用及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2驱油 腐蚀 研究现状
下载PDF
CO_2气体在油藏中的超覆作用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勇 隋清国 +1 位作者 滕学伟 伊善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40-142,150,共4页
通过微观可视化实验和理论推导,研究了CO2气体在油藏中的超覆作用规律。从实验结果及理论推导分析来看,CO2气体在封闭的地层环境中依靠密度差而产生超覆作用的能力较弱,单一的气泡不可能自发运移;连续气泡需要聚合形成一定长度的气柱,... 通过微观可视化实验和理论推导,研究了CO2气体在油藏中的超覆作用规律。从实验结果及理论推导分析来看,CO2气体在封闭的地层环境中依靠密度差而产生超覆作用的能力较弱,单一的气泡不可能自发运移;连续气泡需要聚合形成一定长度的气柱,气柱浮力大于贾敏效应的阻力后,才能产生超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超覆作用 驱油实验
下载PDF
CO_2细管驱油实验混相动态特征表征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章星 韩磊 +2 位作者 周栋华 穆总结 万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
CO_2在多孔介质驱油过程中,当CO_2—原油体系具备一定条件时,就会发生油气混相的动态相平衡。通过室内细管物理模拟实验,研究CO_2—原油体系的混相动态特征。实验表明:当CO_2体积分数大于85%时,CO_2—原油体系可以达到混相状态;产出气... CO_2在多孔介质驱油过程中,当CO_2—原油体系具备一定条件时,就会发生油气混相的动态相平衡。通过室内细管物理模拟实验,研究CO_2—原油体系的混相动态特征。实验表明:当CO_2体积分数大于85%时,CO_2—原油体系可以达到混相状态;产出气中甲烷和氮气的相对体积分数超过70%,CO_2混相驱为蒸发气驱;CO_2混相驱效率为CO_2驱替效率和CO_2混相效率之和,其中CO_2混相效率还可细分为CO_2抽提效率和传质/扩散效率。量化CO_2与原油过渡区间的混相特征,提出"混相长度L_(细管)"和"相对混相长度Lr_(细管)"2个参数,L细管、Lr_(细管)和实验压力主要分布在2个区间:(1)横向上,L_(细管)为0.20~0.45 m,Lr_(细管)为0.10~0.3 m,压力为20~40MPa;(2)纵向上,L_(细管)为0.20~0.80 m,Lr_(细管)为0.10~0.50 m,压力为24~32 MPa;(3)重合范围,L_(细管)为0.20~0.45 m,Lr_(细管)为0.10~0.30 m,压力为24~32 MPa。该CO_2驱油实验结果对其他CO_2驱混相动态特征表征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管实验 co2驱油 混相动态特征 表征方法
下载PDF
CO_2非混相驱影响因子的影响系数确定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宗委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第9期4-6,共3页
CO2驱是提高低渗透或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注CO2可以有效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发生膨胀、气化萃取原油、改善流度比等好处。但CO2在驱替原油过程中,可以产生2种状态,即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混相驱... CO2驱是提高低渗透或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注CO2可以有效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发生膨胀、气化萃取原油、改善流度比等好处。但CO2在驱替原油过程中,可以产生2种状态,即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混相驱时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通过达西公式和稳态恒压法测得,但对于非混相驱时,由于受最低启动压力、滑脱效应、气体的有效溶解度以及地层的温度、压力等影响,流体流动属于非达西流。通过分析相关的影响因子,并结合非混相气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现,在考虑到相关的影响因子后,气油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终通过下降区域相对面积的分析,得出最低启动压力、滑脱效应以及其它影响因子的影响系数为0.55∶0.3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曲线 非混相co2 滑脱效应 启动压力
下载PDF
二氧化碳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江怀友 沈平平 +2 位作者 钟太贤 安晓璇 乔卫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埋存主要选择的是枯竭的油气藏、深部的盐水储层、不能开采的煤层和深海埋存等方式。二氧化碳既可提高采收率又能实现埋存是石油企业追求的目标。二氧化碳驱油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埋存主要选择的是枯竭的油气藏、深部的盐水储层、不能开采的煤层和深海埋存等方式。二氧化碳既可提高采收率又能实现埋存是石油企业追求的目标。二氧化碳驱油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二氧化碳注入方式分为水与气交替和重力稳定注入的方法。欧盟混相驱最大提高采收率为9%,最小提高采收率为4%。北海油田使用2.475t二氧化碳可提高1t原油产量。重力稳定非混相驱油最大提高采收率为18%,最小为10%。通过对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与埋存的研究,必将为环境保护和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 混相驱 非混相驱 油田开发
下载PDF
用界面张力法测定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 被引量:24
7
作者 彭宝仔 罗虎 +1 位作者 陈光进 孙长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95,共3页
采用悬滴法,测定了在模拟地层温度为356.5K、压力为8.54~23.43MPa时的CO2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实验发现,CO2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趋势。对该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并用外推法计算出当界面张力为零时的最... 采用悬滴法,测定了在模拟地层温度为356.5K、压力为8.54~23.43MPa时的CO2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实验发现,CO2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趋势。对该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并用外推法计算出当界面张力为零时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4.17MPa,与实验观测达到一次接触混相状态时的压力(23.43MPa)相比,相对误差为3.16%。采用界面张力确定CO2与原油间的最小混相压力,既可通过直接观测接触混相状态确定,也可利用所测界面张力数据进行估算,操作简单易行,且耗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滴法 界面张力 co2混相驱 最小混相压力 测定方法
下载PDF
注CO_2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及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钱坤 杨胜来 +4 位作者 窦洪恩 王千 黄宇 万腾 张钰祥 《石油科学通报》 2019年第1期69-82,共14页
CO_2驱替原油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描述注入过程中油气界面变化特征、界面传质过程及油气组分变化规律,开展了CO_2—原油体系的溶解膨胀实验和界面张力实验,分析高压注CO_2过程中CO_2的溶解度、原油膨胀系数以及油气两相间界面张力的变化... CO_2驱替原油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描述注入过程中油气界面变化特征、界面传质过程及油气组分变化规律,开展了CO_2—原油体系的溶解膨胀实验和界面张力实验,分析高压注CO_2过程中CO_2的溶解度、原油膨胀系数以及油气两相间界面张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一步认识了多孔介质中CO_2与原油两相之间的动态传质作用,明确了CO_2在各个压力阶段的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若CO_2的注入压力小于原油的最小抽提压力,CO_2只能抽提部分轻质组分,且少量溶解在原油中使原油膨胀,气液相界限明显,更易发生气窜和黏性指进;而CO_2混相驱会导致原油中大量中质和重质组分残留在储层中,给后续提高采收率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CO_2近混相驱的采收率与混相驱接近,并且能够驱替出原油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沥青质,不易造成沥青质的沉淀,堵塞储层孔喉。综合分析认为,CO_2近混相驱是一种可靠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原油体系 溶胀实验 最小抽提压力 界面张力 最小混相压力 驱油机理
下载PDF
储家楼油田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卫明 张奉东 +1 位作者 张家仁 孟彩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经过充分的地质论证和研究 ,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储家楼油田开展了CO2 非混相驱油试验 ,截至 2 0 0 1年 6月底 ,已累积注入CO2 2 6 0 5t,增产原油 988t,提高采收率 0 5 %。在现场试验过程中 ,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分析 ,对CO2 ... 经过充分的地质论证和研究 ,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储家楼油田开展了CO2 非混相驱油试验 ,截至 2 0 0 1年 6月底 ,已累积注入CO2 2 6 0 5t,增产原油 988t,提高采收率 0 5 %。在现场试验过程中 ,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分析 ,对CO2 非混相驱油开采过程及生产动态特点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家楼油田 矿场试验 动态监测 应用 效果评价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
下载PDF
中原油田CO_(2)吞吐技术及增产应用
10
作者 刘琼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2-35,共4页
中原油田部分油藏分布零散、储量小、注水困难或属稠油,而具备这些特点的油藏恰好适用于进行CO_(2)吞吐。基于中原油田CO_(2)吞吐实践,本文介绍了筛选适合CO_(2)吞吐的油藏的方法,探索了CO_(2)吞吐选井机制并总结出选井原则,确立了CO_(2... 中原油田部分油藏分布零散、储量小、注水困难或属稠油,而具备这些特点的油藏恰好适用于进行CO_(2)吞吐。基于中原油田CO_(2)吞吐实践,本文介绍了筛选适合CO_(2)吞吐的油藏的方法,探索了CO_(2)吞吐选井机制并总结出选井原则,确立了CO_(2)吞吐选井方法。此外,围绕4种不同特性的油藏开展了CO_(2)吞吐试验,分别实现增油348.13(t 260 d)、172.0(t 240 d)、20(t 45 d)和108(t 120 d)。本研究为通过CO_(2)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开拓未来CO_(2)吞吐实施应用前景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co_(2)吞吐选井 提高采收率 co_(2)驱油
下载PDF
运移距离对CO_(2)混相驱重力超覆的影响规律及表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凤兰 王雨 +3 位作者 黄世军 宋黎光 刘淼淼 王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28,共8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资源化利用与封存的双重目的,已在低渗-致密油藏得到广泛应用。为明确运移距离对CO_(2)混相驱油过程中密度差引起的重力超覆程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室内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资源化利用与封存的双重目的,已在低渗-致密油藏得到广泛应用。为明确运移距离对CO_(2)混相驱油过程中密度差引起的重力超覆程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室内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相条件下,由于岩心长度减小,重力超覆的扩展空间受限,但油气混相程度的降低,导致重力超覆程度降低幅度较小;当岩心长度继续减小时,混相程度降低对重力超覆的影响大于岩心长度对重力超覆扩展空间限制的影响,从而使重力超覆程度加剧。数模结果表明,随着运移距离的减小,重力超覆程度减弱,混相驱采收率提高。因此,结合油田现场情况,为减缓重力超覆,应适当减小井距,缩短CO_(2)气体运移距离,从而提高CO_(2)驱的波及效率。研究结果对于CO_(2)驱油现场试验方案设计和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重力超覆 运移距离 井距优化 co_(2)驱油
下载PDF
孔隙介质中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及数值模拟方法
12
作者 魏兵 杨孟珂 +2 位作者 赵金洲 Kadet Valeriy 蒲万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2-1129,共8页
CO_(2)泡沫是降低气相流度,扩大气体波及体积和提高CO_(2)封存效率的现实手段,其孔隙介质中的稳态传输行为对表征泡沫流变特征和流度控制能力至关重要。针对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不清的问题,建立了模拟超临界CO_(2)泡沫长期稳... CO_(2)泡沫是降低气相流度,扩大气体波及体积和提高CO_(2)封存效率的现实手段,其孔隙介质中的稳态传输行为对表征泡沫流变特征和流度控制能力至关重要。针对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不清的问题,建立了模拟超临界CO_(2)泡沫长期稳态流动的实验装置及方法,系统研究了气液表观流速、泡沫质量对其传输行为的影响规律,绘制了稳态压力梯度等值线图版,创建了表征低干度区域上翘行为的液膜拖拽力函数模型,建立了描述孔隙介质中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机制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渗透率为302 mD的孔隙介质中,超临界CO_(2)泡沫稳态传输产生的压力梯度在0.620~1.872 MPa/m;②超临界CO_(2)泡沫的稳态传输不符合传统的高、低干度机制,低干度区域压力梯度等值线上翘,即随着液相流速增大,压力梯度逐渐降低;③在传统隐性泡沫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液膜拖拽力函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超临界CO_(2)泡沫的稳态传输机制,特别是低干度区域的上翘行为;④在高、低干度区域,超临界CO_(2)泡沫均表现出剪切变稠的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和封存 流动控制 超临界co_(2)泡沫 稳态传输机制 数值模拟方法
原文传递
苏北油田CO_(2)驱油注气井套管错断原因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力元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CO_(2)驱油是苏北油田大规模应用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目前已经取得较大进展。CO_(2)驱油注气井的油层套管是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生产中,注气井多次发生油层套管错断事故,严重影响生产。通过对失效管材开展检测及分... CO_(2)驱油是苏北油田大规模应用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目前已经取得较大进展。CO_(2)驱油注气井的油层套管是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生产中,注气井多次发生油层套管错断事故,严重影响生产。通过对失效管材开展检测及分析,初步确定导致套管错断的主要原因为CO_(2)腐蚀、低温损伤和间歇式注气。从注气管柱、注入方式和环空保护液三方面开展治理试验,发生套管错断的概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注气井 套管错断 失效分析 套管错断治理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火山岩油藏驱油特征试验研究——以XQ井区为例
14
作者 张宗斌 邱子刚 +4 位作者 米热尼沙·吐尔逊 华美瑞 刘德华 屈亚光 叶习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6-73,共8页
新疆XQ井区火山岩储层物性差,投入开发后存在地层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的问题,为优选符合该类油藏的有效开采模式以及找出不同方式的驱油特点,提高油气采收率,以该井区安山质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对岩心分别... 新疆XQ井区火山岩储层物性差,投入开发后存在地层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的问题,为优选符合该类油藏的有效开采模式以及找出不同方式的驱油特点,提高油气采收率,以该井区安山质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对岩心分别开展了CO_(2)驱油和水驱油试验,分析不同驱油方式对岩心孔隙油水动用情况以及驱油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岩心孔隙构成主要为小孔隙,少量为中孔隙和大孔隙,油相主要分布在小孔隙区域,小孔隙为主要产油贡献区;总体原油采收率较低,驱替采油作用主要发生在流体注入初期,注水开发方式的采收率高于注CO_(2)开发;岩石物性参数孔隙度与渗透率对于原油采收率有一定的影响,呈正线性关系,实际生产时应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注采方案。在制定实际开发方案时,可通过提高开采初期流体注入压力和注入量来提高初始阶段采出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核磁共振 水驱油 co_(2)驱油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