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阳 王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9,共6页
从超临界CO2的物理性质出发,总结国内外深部咸水层封存CO2的机理研究、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尺度研究均质地层封存CO2,较少考虑多尺度非均质性对咸水层封存CO2的影响。认为... 从超临界CO2的物理性质出发,总结国内外深部咸水层封存CO2的机理研究、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尺度研究均质地层封存CO2,较少考虑多尺度非均质性对咸水层封存CO2的影响。认为CO2在多尺度非均质深部咸水层中的运移与俘获特征将是碳捕捉封存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超临界co2 封存机理 碳捕捉封存技术 co2地质封存
下载PDF
时移音频大地电磁监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屈文璋 安志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5-1604,共10页
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简称AMT)是一种以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的电磁探测方法,具有频率范围宽、成本低以及适合长时间监测等特点,使其在储层流体时移监测方面相对于其他有源电磁方法有一定的优势.针对沉积地区海... 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简称AMT)是一种以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的电磁探测方法,具有频率范围宽、成本低以及适合长时间监测等特点,使其在储层流体时移监测方面相对于其他有源电磁方法有一定的优势.针对沉积地区海水入侵以及CO2地质封存动态监测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从理论上进行时移音频大地电磁方法响应特征的研究.为此,根据不同案例背景下监测目标体的结构特性建立相应的地电模型,采用TM极化模式下二维音频大地电磁的有限元正演和OCCAM反演开展时移监测模拟,分析两种不同案例中流体介质的响应特征及地下电阻率反演模型.另外以海水入侵为例,通过在响应数据中加入白噪声,对不同信噪比下的响应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对比不同信噪比下白噪声对时移监测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时移音频大地电磁法从理论上可以有效反映出地下介质电性特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也能够有效监测地下流体的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有限元 OCCAM反演 海水入侵 co2地质封存 时移监测 白噪声
原文传递
深部煤层CO_2注入过程中煤体积参数变化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琨 桑树勋 刘长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1,共6页
CO_2注入煤层会改造储层孔裂隙结构,对提高CO_2埋藏和强化甲烷抽采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CO_2注入后的煤体结构演化规律,选择山西沁水盆地寺河矿无烟煤和新源矿焦煤样品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测试并分析CO_2注入前后煤体积参数的变化,得... CO_2注入煤层会改造储层孔裂隙结构,对提高CO_2埋藏和强化甲烷抽采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CO_2注入后的煤体结构演化规律,选择山西沁水盆地寺河矿无烟煤和新源矿焦煤样品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测试并分析CO_2注入前后煤体积参数的变化,得到以下结论:CO_2的注入可以溶蚀煤中矿物,增加连通孔隙体积并引起有机质的膨胀;矿物溶蚀对孔隙体积变化的贡献不显著,却导致大量封闭孔转换为连通孔,其中大于40μm的大孔孔隙体积增幅最大;有机质的膨胀量较大,其对孔隙的挤压作用可能会降低煤体的连通性;CO_2注入对煤体结构的改造作用受煤级和模拟埋深条件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存储 煤体积 矿物溶蚀 煤基质膨胀
下载PDF
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盖层封闭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子娟 李义连 +1 位作者 马鑫 刘丹青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91,共8页
在CO2地质封存中,封存的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根据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盖层中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总结了5种常见的盖层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运用Toughreact软件建立了一维储盖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盖... 在CO2地质封存中,封存的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根据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盖层中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总结了5种常见的盖层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运用Toughreact软件建立了一维储盖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盖层的溶蚀与自封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不同,引起的CO2-水-岩石的地球化学反应不同,导致盖层渗透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盖层的封闭性;ISCK、ISK组合以自溶蚀作用为主,尤其是ISCK组合自溶蚀效应最严重,不利于CO2的地质封存;ISC、IKC、IC组合以自封闭作用为主,其中IC组合渗透率最大减小14%,对盖层的封闭性有积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南方5个盆地盖层的封闭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为我国盆地CO2地质封存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组合类型 盖层封闭性 co2地质封存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机理——从实验研究角度综述
5
作者 谢健 赵可英 曾小雪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CO_2地质封存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CO_2地质封存的四种碳封存机制背后的物理、地球化学过程,CO_2注入试验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的关系等...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CO_2地质封存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CO_2地质封存的四种碳封存机制背后的物理、地球化学过程,CO_2注入试验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的关系等;简要介绍了岩心驱替试验装置和岩石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指出现有研究存在岩心–次岩心尺度的微观实验研究和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碳捕集与封存(CCS) 室内实验 多相流 渗透率 驱替试验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环境监测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琦 刘桂臻 +2 位作者 张建 贾莉 刘海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8-727,共10页
CO2地质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举措,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关的工程项目或研究。环境监测作为验证场址在当前以及较长一段时间后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是工程实施的重要工作。对国内外CO2地质封存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以及项目所... CO2地质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举措,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关的工程项目或研究。环境监测作为验证场址在当前以及较长一段时间后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是工程实施的重要工作。对国内外CO2地质封存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以及项目所采用的监测技术进行总结,并利用监测选择工具MST得出中石化胜利油田CO2-EOR项目适用的监测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项目背景监测的对象、技术和频率等框架,为项目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简略提出环境监测工作的方法和大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环境监测 监测技术 胜利油田 co2-EOR
原文传递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2 位作者 郭建强 李旭峰 张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6-792,共7页
CO2地质储存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地质安全性是影响CO2长期封存的首要因素。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盖层适宜性、场地地震安全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场地地质条件四个方面,其中盖层适宜性是CO2安全储存的... CO2地质储存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地质安全性是影响CO2长期封存的首要因素。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盖层适宜性、场地地震安全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场地地质条件四个方面,其中盖层适宜性是CO2安全储存的最关键因素,场地地震安全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次之,而地面场地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综合评价,为中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和安全选址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co2地质储存 地质安全性 评价 方法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储盖层评价 被引量:29
8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3 位作者 郭建强 李旭峰 范基姣 贾小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2-2428,共7页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开展地质评价来确定良好的储盖层是实现CO2地质储存长期、有效、安全封存的首要前提。储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的物理性质及其注入能力等;盖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盖层发育特征及封闭能...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开展地质评价来确定良好的储盖层是实现CO2地质储存长期、有效、安全封存的首要前提。储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的物理性质及其注入能力等;盖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盖层发育特征及封闭能力等。在规划选址到工程选址的不同阶段,储盖层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目的依次提高精度和量化程度。通过国内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阶段划分,结合储盖层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初步建立了储盖层适宜性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对国内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中的储盖层地质评价及适宜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咸水层 co2地质储存 选址 储盖层 评价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 被引量:29
9
作者 郭建强 文冬光 +4 位作者 张森琦 许天福 李旭峰 刁玉杰 贾小丰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4期36-46,共11页
2010—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完成的"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计划项目",全面建立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方法,评价了主要沉积盆地的二氧化... 2010—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完成的"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计划项目",全面建立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方法,评价了主要沉积盆地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完成了全国1∶500万评价图系和主要盆地评价图集编制,圈定出一批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目标靶区;构建了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工程选址、场地勘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与神华集团合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个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基本形成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潜力与适宜性评价 图集 示范工程 技术方法体系
下载PDF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技术方法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郭建强 张森琦 +3 位作者 刁玉杰 李旭峰 张徽 范基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4-1091,共8页
CO2地质储存作为环保型工程项目,其合理的工程场址是实现长期、安全封存CO2的首要前提。我国CO2地质储存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选址技术方法体系。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应遵循目标储层有效储存量大、安全、经济、符合一般建设... CO2地质储存作为环保型工程项目,其合理的工程场址是实现长期、安全封存CO2的首要前提。我国CO2地质储存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选址技术方法体系。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应遵循目标储层有效储存量大、安全、经济、符合一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选址条件、不受外部不良地质因素影响的原则,选址技术宜采用多尺度目标逼近法,选址程序包括规划选址和工程选址两大阶段。规划选址包括国家级、盆地级和目标区级潜力评价3个阶段;工程选址旨在通过目标靶区确定、综合地质调查、钻探及灌注试验和选定场地多因子排序综合评价,最终选出良好的工程场址。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多尺度目标逼近选址技术方法对我国批量开展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深部咸水层 co2地质储存 场地选址方法 多尺度目标逼近法
下载PDF
规模化深部咸水含水层CO_2地质储存选址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森琦 郭建强 +3 位作者 刁玉杰 张徽 贾小丰 张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0-1651,共12页
本文依据中国沉积盆地CO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结果,认为深部咸水含水层是实现规模化CO2地质储存的主体,进而对适宜CO2地质储存的深部咸水含水层属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深部咸水含水层CO2地质储存选址原则,合理划分了选址工作阶段。建立了... 本文依据中国沉积盆地CO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结果,认为深部咸水含水层是实现规模化CO2地质储存的主体,进而对适宜CO2地质储存的深部咸水含水层属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深部咸水含水层CO2地质储存选址原则,合理划分了选址工作阶段。建立了选址技术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经济适宜性和地面地质-社会环境选址指标4个指标层,60余个指标的选址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的多因子排序选址评价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深部咸水含水层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深部咸水含水层 场地 选址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地下咸水层封存CO_2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二勇 李旭峰 +1 位作者 何锦 张福存 《地下水》 2009年第3期15-19,共5页
CO2地质储存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形式CO2地质埋存能力的计算,地下咸水层以分布广泛,埋存潜力大而成为最有效的地质埋存方式之一。在总结国内外CO2地质埋存工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地下咸水层埋存... CO2地质储存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形式CO2地质埋存能力的计算,地下咸水层以分布广泛,埋存潜力大而成为最有效的地质埋存方式之一。在总结国内外CO2地质埋存工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地下咸水层埋存CO2的原理、地下咸水层的关键参数、埋存能力计算、场地调查、数值模拟和监测技术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地下咸水层 关键技术
下载PDF
CO2地质封存工程的潜在地质环境灾害风险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21
13
作者 崔振东 刘大安 +1 位作者 曾荣树 牛晶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0-706,共7页
CO2地质封存技术虽是有效减排CO2和提高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采收率的技术手段,但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CO2地质封存工程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的地质环境灾害风险,如浅层地表垂向差异变形、可能诱发的断层活化及地震事件、CO2逃逸导致淡... CO2地质封存技术虽是有效减排CO2和提高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采收率的技术手段,但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CO2地质封存工程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的地质环境灾害风险,如浅层地表垂向差异变形、可能诱发的断层活化及地震事件、CO2逃逸导致淡水含水层的污染、CO2泄漏富集危害附近人类健康和局部生态系统等。本文分析了上述潜在地质环境灾害风险及灾害诱发模式,并从科学选址、风险评估、工程监管、监测预警、应急补救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工程指导原则,对CO2地质封存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地质环境灾害 断层活化 泄漏风险 防治措施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综述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小春 袁维 白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62-1772,共1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导致大量的CO_2排入大气层,从而引起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全球性气候问题。CO_2地质封存是当前CO_2减排最有前景的技术,但大量的CO_2注入地层易诱发相应的力学问题:地表隆起变形、盖层完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导致大量的CO_2排入大气层,从而引起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全球性气候问题。CO_2地质封存是当前CO_2减排最有前景的技术,但大量的CO_2注入地层易诱发相应的力学问题:地表隆起变形、盖层完整性受损、断层活化等。因此,为了降低CO_2地质封存带来的安全风险,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响应面方法等手段被应用于此类力学问题的分析中。由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解决大尺度范围内复杂几何模型的多场耦合问题,数值模拟成为当前在CO_2地质封存力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对CO_2地质封存若干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多孔介质的温度-渗流-力学-化学(THMC)多场耦合原理,并对数值模拟解决多场耦合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归类。然后,详细总结了数值模拟在解决CO_2地质封存力学问题方面的国内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数值模拟方法在此类力学问题方面的应用缺陷,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力学问题 数值模拟 多场耦合 地表变形 盖层完整性 断层活化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艳 陈胜礼 +4 位作者 张炜 熊鹏 姜玲 邱耿彪 王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2,共8页
通过建立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储层和盖层的二维模型,对江陵凹陷进行了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注入CO2的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情况,并对储盖层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二维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CO2... 通过建立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储层和盖层的二维模型,对江陵凹陷进行了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注入CO2的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情况,并对储盖层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二维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CO2在储层中的运移过程和分布状况,而且在实际地质封存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一些地质上的因素如储盖层的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岩石矿物组分丰度等的变化对封存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江陵凹陷 co2地质封存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文冬光 郭建强 +7 位作者 张森琦 许天福 贾小丰 李旭峰 范基姣 张徽 刁玉杰 胡秋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16-1723,共8页
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项目。依据我国沉积盆地的地质条件,基本建立了中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体系,初步评估了417个(面积大于200 km2)陆域及浅海沉积盆地的... 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项目。依据我国沉积盆地的地质条件,基本建立了中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体系,初步评估了417个(面积大于200 km2)陆域及浅海沉积盆地的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参与并合作实施了中国首个、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突破了钻探、灌注、采样、监测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在储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仿真模拟、环境影响与安全风险评价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潜力与适宜性评价 示范工程 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PDF
高盐度卤水对CO_2地质封存的影响: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义连 房琦 +3 位作者 柯怡兵 董建兴 杨国栋 马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卤水资源十分丰富,潜江组泥膏岩、泥岩和砂岩交替沉积,构成CO2地质储存的潜在场所.但是潜江组卤水层矿化度非常高,平均值高达283.25g/L.以高盐度卤水为对象,探讨了高盐度卤水对CO2封存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影响.结果表...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卤水资源十分丰富,潜江组泥膏岩、泥岩和砂岩交替沉积,构成CO2地质储存的潜在场所.但是潜江组卤水层矿化度非常高,平均值高达283.25g/L.以高盐度卤水为对象,探讨了高盐度卤水对CO2封存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影响.结果表明,往高盐度卤水层中单纯地注入CO2会造成CO2溶解量和矿物捕集量的显著降低,不利于CO2的储存安全.高盐度会造成注入井附近发生盐岩大量沉淀,不利于CO2的持续注入,同时造成近井周围压力严重积累,降低了封闭安全系数.采用CO2与卤水联合注采模式,可有效缓解CO2单纯地注入过程中的压力严重积累和盐岩沉淀问题,实现资源和地下空间最大化利用,收获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卤水 高盐度 co2与卤水联合注采 污染控制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谢健 张可霓 +2 位作者 王永胜 覃莉清 郭朝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4,184,共10页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多斯105 t/a CO2注入1 620 m以深的特低渗砂岩咸水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对储层的压力积聚和CO2羽体扩散的动态演化以及储层封存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注入过程和注入效果。3a注入引起的最大压力抬升小于15 MPa,CO2在含水层中总体呈均匀扩散,CO_2注入地下3a和53a后,羽体在刘家沟储层中的横向迁移距离分别为550 m和700 m左右。在目前的统注方案下,CO_2主要封存层位在储层上部的刘家沟组(埋深为1 690~1 699 m),其吸气量占整个储层封存量的80%以上,储层吸气能力具有由浅到深变差的特征。53a模拟期内,进入泥岩盖层的CO_2总量不及注入总量的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 co2地质封存 咸水层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选址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亮 陈文颖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3-38,46,共7页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完善的选择标准,是选择合适封存地点、确保安全封存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已有CO2地质封存选址标准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封存场地选择的一般流程及主要标准,并详...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完善的选择标准,是选择合适封存地点、确保安全封存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已有CO2地质封存选址标准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封存场地选择的一般流程及主要标准,并详细讨论了目前公认的适于封存CO2的不同地质媒质(深部咸水层、油气藏和不可开采的煤层)的关键特征。文章发现:国外现有的地质封存选址标准存在不统一和量化度不高等问题,这对于评估封存潜力和大规模推广CCS项目都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现有的CO2地质封存还处在示范阶段,缺少明确的、量化的场地选择标准。文章最后指出我国建立CO2地质储存标准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工作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co2地质封存 场地筛选 地质选址标准
下载PDF
深部水文地质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文冬光 宋健 +16 位作者 刁玉杰 张林友 张福存 张森琦 叶成明 朱庆俊 史彦新 金显鹏 贾小丰 李胜涛 刘东林 王新峰 杨骊 马鑫 吴海东 赵学亮 郝文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4,共14页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与资源保障,地球深部资源与能源极其丰富。“向地球深部进军”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经济效益成本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高质...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与资源保障,地球深部资源与能源极其丰富。“向地球深部进军”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经济效益成本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为满足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加大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碳封存能力、强化地质储能研究等显得尤为重要。深部水文地质作用与此息息相关,亟待重视和加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学科发展历程与热点焦点问题的综合对比研究,对深部地下水分布与循环理论研究、深部地下水地质作用下地热与锂资源成藏、深部地热-干热岩与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开发、深部咸水层CO;地质封存、地质储能等方面涉及的深部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深部水文地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下水循环动力机制、物质能量转换过程、水岩相互作用、成热成藏机理和勘查监测技术精准度等方面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储层非均质性刻画、热源机制、深部资源能源可持续开发技术、人工干预下深部资源环境演变特征、水力压裂诱发地震以及断层对流体触发的敏感性和触发过程演变等是未来应给予重点关注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水文地质 资源成藏与开发 地热 干热岩 深层地下水中锂 co 地质封存 地质储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