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液气相渗透致密快速制备炭/炭复合材料(英)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晓虎 霍肖旭 马伯信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探索了一种的炭/炭制备方法快速化学液气相渗透致密( C L V D),沉积时间3 h 内可获得密度达1.74 g/cm 3 的炭/炭材料。预制体为环形炭毡制件(160 m m ×80 m m ×10 m m ),以液态低分子... 探索了一种的炭/炭制备方法快速化学液气相渗透致密( C L V D),沉积时间3 h 内可获得密度达1.74 g/cm 3 的炭/炭材料。预制体为环形炭毡制件(160 m m ×80 m m ×10 m m ),以液态低分子有机物( C Y H 和 K E E)作炭源前躯体,将预制体浸泡在液体炭源前驱体中,利用辐射加热,在预制体范围内造成由内而外的温度梯度。研究表明,在900℃~1 100℃沉积温度范围内,炭纤维表面最大沉积速率为 64 μm /h ,比等温 C V I的沉积速率 (0.1 μm /h~0.25 μm /h)快2 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分析并提出了该方法快速致密多孔预制体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液 气相渗透致密 炭/炭复合材料 clvd 沉积
下载PDF
CLVD法制备2DC/C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2
作者 嵇阿琳 马伯信 +3 位作者 霍肖旭 刘红林 曾晓梅 李义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 CL VD)是快速低成本制备 C/C复合材料的一种新型工艺。通过叙述该工艺快速制备 C/C复合材料的根本原因 ,并以 1 .5mm/h的速度制备了炭布层叠 2 D C/C复合材料 ,同时对该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金相分析。实验结果... 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 CL VD)是快速低成本制备 C/C复合材料的一种新型工艺。通过叙述该工艺快速制备 C/C复合材料的根本原因 ,并以 1 .5mm/h的速度制备了炭布层叠 2 D C/C复合材料 ,同时对该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金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性能优越 ,说明该工艺是制备 C/C复合材料的理想工艺。采用 GC/MS质谱对煤油沉积回收物进行了成份分析 ,并对用 CL VD法制备 C/C复合材料的设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vd 金相分析 GC/MS 碳碳复合材料
下载PDF
CLVD法制备C/C复合材料工艺探索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嵇阿琳 霍肖旭 马伯信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0,共3页
研究了采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制备 C/ C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 ,分析了不同预制件、温度、浸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致密速度、效果的影响 ,并总结出了一套快速高效的致密方法。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化学液气相沉积 工艺参数 clvd 致密速度
下载PDF
温度对CLVD致密化工艺中毡基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远明 王俊 《炭素》 2002年第1期24-28,45,共6页
对不同温度下化学液气相渗透工艺 ( CLVD)制备的 C/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温度在此工艺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 85 0℃~ 1 1 0 0℃ ,C/C复合材料的质量增加 ,表观密度及总孔隙率均随时间呈... 对不同温度下化学液气相渗透工艺 ( CLVD)制备的 C/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温度在此工艺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 85 0℃~ 1 1 0 0℃ ,C/C复合材料的质量增加 ,表观密度及总孔隙率均随时间呈线性变化 ;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为 1 1 7.4k J/mol,说明沉积化学反应成为控制反应机制。三点弯曲测试表明 ,C/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在此区间内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弯曲模量却一直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液气相沉积 致密化 性能 clvd 毡基
下载PDF
水力压裂诱发的剪张型微地震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杰 温雷 +1 位作者 李聪 戚瑞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6-835,I0010,共11页
受井中接收器数量的限制以及井中监测张角小且方位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井中微地震监测信号的震源定位和震源机理分析结果有时不够准确。为此,研究了利用地表接收的P波初动振幅信息反演压裂裂缝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原理,首先利用点源在均匀弹... 受井中接收器数量的限制以及井中监测张角小且方位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井中微地震监测信号的震源定位和震源机理分析结果有时不够准确。为此,研究了利用地表接收的P波初动振幅信息反演压裂裂缝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原理,首先利用点源在均匀弹性介质中P波和S波的质点运动方程计算格林函数,然后通过理论模型计算振幅信息,最后测试、分析矩张量反演方法的应用效果,得到以下认识:①采用全矩张量反演时各向同性(ISO)分量相对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分量对误差不敏感,这是由于在矩张量分解时,ISO分量是矩张量特征值的线性函数,而CLVD分量是非线性函数;②观测系统对非双力偶(非DC)分量的反演结果非常重要,合适的观测系统可增加地震矩张量DC和非DC分量分析的可信度;③辐射花样可观测破裂面的几何分布和破裂机制类型,不同震源类型的辐射花样间存在差异,因此有限的震源球覆盖导致反演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机制反演 ISO clvd 非DC 全矩张量 矩张量偏量
下载PDF
预制体几何形状对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远明 方俊 +1 位作者 张启芳 王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2,共4页
考察了预制体几何形状在高频辅助化学液气相沉积 (CLVD)工艺中的作用。相同高度、不同直径的预制体存在一个最佳直径 ,形成由内向外的致密化模式 ,由此获得的碳 /碳复合材料表观密度最大 ,开孔隙率最小。相同直径 ,不同高度的预制体中 ... 考察了预制体几何形状在高频辅助化学液气相沉积 (CLVD)工艺中的作用。相同高度、不同直径的预制体存在一个最佳直径 ,形成由内向外的致密化模式 ,由此获得的碳 /碳复合材料表观密度最大 ,开孔隙率最小。相同直径 ,不同高度的预制体中 ,随着预制体高度减小 ,其致密化模式先由中心向两端 ,而后由内向外 ,最后由外向内。h=70 mm的材料表观密度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体 几何形状 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 碳/碳复合材料 致密化 表观密度
下载PDF
Effects of PyC shell thickness on the microstructure,ablation resistance of SiCnws/PyC-C/C-ZrC-SiC composites 被引量:4
7
作者 Qinchuan He Hejun Li +1 位作者 Xuemin Yin Jinhua L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55-66,共12页
SiC nanowires/pyrocarbon(SiCnws/PyC)core-shell structure toughenedC/C-ZrC-S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CLVD process,and the influences of PyC shell thicknes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abl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 SiC nanowires/pyrocarbon(SiCnws/PyC)core-shell structure toughenedC/C-ZrC-S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CLVD process,and the influences of PyC shell thicknes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abl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researched.The results presented that SiCnws/PyC core-shell structure had a linear shape,and the composites became dense with the increasing PyC thickness.When the thickness of PyC shell increased from 0 to 2.4μm,the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was improved gradually,but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de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d.After the ablation test for 90 s,the ablation rates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d continuously as the PyC thickness increased from 0 to 1.4μm,but increased when the PyC thickness was up to 2.4μm.Especially when the PyC thickness was 1.4μm,the linear and mass ablation rat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71.25%and 63.01%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mposites without PyC shell.The reasons behind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f anti-ablation property were that the proper PyC thickness could alleviate the CTE mismatch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mplete oxide coating,improv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to reduce heat corrosion an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to limit the mechanical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nws/PyC core-shell structure C/C-ZrC-SiC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Ablation resistance clvd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spall on Lg waves
8
作者 何永锋 陈晓非 张海明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5年第3期331-337,379,共8页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Lg wave from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 is still not clear at present. The gen-eral viewpoint is that the S wave generated by the near-source scattering of explosion-generated Rg appears...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Lg wave from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 is still not clear at present. The gen-eral viewpoint is that the S wave generated by the near-source scattering of explosion-generated Rg appears to b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the low-frequency Lg (0.2~2.0 Hz) from nuclear explosions. The viewpoint is supported by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ata from several Yucca Flats, NTS explosions by Patton and Taylor (1995), who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prominent low-frequency spectral null in Lg is due to Rg from a compensated linear vector dipole (CLVD) source. In the paper, the data from Kazakstan Test Sites are investigated by a spectral ratio method.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pectral ratio of Lg wav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pectral scalloping and a pronounced null, and the spectral null does not shift with spall dwell times, showing a strong dependence on shot depth and a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expected from Rg due to a CLVD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al ratio SPALL Lg wave clvd source NULL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秭归与巴东交界MS4.0地震矩张量及应力环境研究
9
作者 吴海波 王杰 +1 位作者 邹正波 陈俊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4-497,共14页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与巴东交界地区2013年以来发生5次M S4.0以上地震.本文基于湖北、重庆等省属13个测震台站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kiwi软件包和rapidinv12程序反演了这些地震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双力偶解均为走滑兼逆断性质,两...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与巴东交界地区2013年以来发生5次M S4.0以上地震.本文基于湖北、重庆等省属13个测震台站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kiwi软件包和rapidinv12程序反演了这些地震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双力偶解均为走滑兼逆断性质,两个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与P、T轴走向和倾俯角的一致性均较好,主压应力P轴NWW走向,倾角近水平,主张应力T轴NNE走向.与三峡库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比较,这5次地震主压应力P轴与主张应力T轴的平均方向与其大体一致,并且节面1平均走向也与附近主要断裂: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走向大体一致,反映了这些地震受到区域现今构造应力环境的控制与影响.通过对地震矩张量的ISO+DC+CLVD分解显示,所有地震的ISO成分均低于10%,纯双力偶DC成分偏少而CLVD成分较多,主要与震源区地下浅层介质复杂的各向异性、多重剪切错动或液态下拉张错动有关.结合震源区局部特殊的岩层岩性结构和水文地质环境,分析认为库水长时期的侵蚀溶蚀与加卸荷载作用,有利于引起局部岩层强度降低,在特殊水位时段将触发岩层失稳而滑动破裂,这5次地震中CLVD成分较多正是这一复杂过程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wi方法 全矩张量 clvd 构造应力环境
下载PDF
岩石损伤对地下核爆炸震源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平 王红春 +1 位作者 朱号锋 徐恒垒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0-869,共10页
本文在考虑动态力源扰动的情况下,对岩石损伤对地震波辐射的影响及其震源表示进行了理论推导,证明了当有动态力源存在时,Ben-Zion和Ampuero于2009年给出的结果只是岩石非弹性响应对震源及相应地震波场的贡献,而非其全部.在此基础上,应... 本文在考虑动态力源扰动的情况下,对岩石损伤对地震波辐射的影响及其震源表示进行了理论推导,证明了当有动态力源存在时,Ben-Zion和Ampuero于2009年给出的结果只是岩石非弹性响应对震源及相应地震波场的贡献,而非其全部.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关结果对岩石损伤破坏对地下核爆炸震源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下核爆炸情况下补偿线性偶极子源和构造应力释放与岩石损伤破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核爆炸补偿线性偶极子源主要来自于地表反射拉伸波和空腔回弹冲击波等造成的爆心上方锥形区域中的岩石破坏,而构造应力释放则主要来自于整个岩石破坏区内的构造应力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损伤 震源 地下核爆炸 补偿线性偶极子源 构造应力释放
下载PDF
CLVD法制备炭毡/炭复合材料 被引量:20
11
作者 嵇阿琳 霍肖旭 马伯信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CLVD)制备了炭毡 炭复合材料 ,用电镜扫描 (SEM )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 ,并分析了预制件内部温度梯度的建立过程 ,结果表明 :该法制备的炭毡 炭复合材料致密均匀、结构理想 。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lvd SEM 温度梯度 炭毡/炭复合材料
下载PDF
地下核爆炸Lg波的激发机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永锋 陈晓非 张海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7-372,共6页
地下核爆炸Lg波的激发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其中主要观点之一是源区附近由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源(CLVD)激发的Rg波的散射形成的S波是Lg波能量的主要来源.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模拟方法,基于东哈萨克斯坦地区速度模型,分析比较了东哈萨克斯... 地下核爆炸Lg波的激发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其中主要观点之一是源区附近由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源(CLVD)激发的Rg波的散射形成的S波是Lg波能量的主要来源.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模拟方法,基于东哈萨克斯坦地区速度模型,分析比较了东哈萨克斯坦地壳速度模型下的爆炸源、张裂源及CLVD源对区域震相Lg波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能量的角度来看,CLVD源是激发Lg波的主要因素.模拟计算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CLVD源激发的Lg波振幅谱具有低谷点的特征源自于该震源所激发的Rg波;在此基础之上,检验了Patton提出的估算震源埋藏深度的经验公式.结果发现,该公式仅适用于震源埋藏深度较浅的情况(<5 0 0m)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及更好地利用Lg波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波 层裂 clvd 低谷点
下载PDF
地下爆炸Rg波低谷点激发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永锋 陈晓非 +1 位作者 何耀峰 靳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3-648,共6页
目前普遍认为Rg_S散射是地下核爆炸短周期Lg波的主要能量来源,其主要依据为由线性偶极补偿源(CLVD)激发的Rg波谱的低谷点随深度变化的特征与区域震相Lg波谱的低谷点随深度变化的特征具有一致性.本文利用简正振型理论,分析了Rg波谱中低... 目前普遍认为Rg_S散射是地下核爆炸短周期Lg波的主要能量来源,其主要依据为由线性偶极补偿源(CLVD)激发的Rg波谱的低谷点随深度变化的特征与区域震相Lg波谱的低谷点随深度变化的特征具有一致性.本文利用简正振型理论,分析了Rg波谱中低谷点的形成机理,给出了各种速度模型下CLVD源深度与低谷点频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利用公式hCLVD=V (16fNull)估计震源深度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CLVD源是激发Lg波的主要因素的观点,并得到重要结论:CLVD源形式下的本征位移函数及其导数的叠加所形成的极小值,即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形成Rg波低谷点的原因,而不能仅用水平向基频本征位移函数过零点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波 LG波 clvd 低谷点 简正振型
下载PDF
层裂对区域震相Lg波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永锋 陈晓非 张海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6,355,共8页
地下核爆炸Lg波的激发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伴随层裂源的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源激发的Rg波的散射形成的S波,是Lg波的最主要贡献因素.本文利用频谱比对方法,结合合成理论地震图方法,基于东哈萨克斯坦地区速度模型,分析... 地下核爆炸Lg波的激发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伴随层裂源的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源激发的Rg波的散射形成的S波,是Lg波的最主要贡献因素.本文利用频谱比对方法,结合合成理论地震图方法,基于东哈萨克斯坦地区速度模型,分析了东哈萨克斯坦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层裂对区域震相Lg波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的实际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层裂时间函数对Lg波具有扇贝形调制作用;Lg波振幅谱的低谷点源自于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激发的Rg波.这一结果也表明,东哈萨克斯坦速度模型下的Lg波受层裂的调制作用,与内华达试验区的Lg波是一样的,进一步支持了Patton和Taylor的观点,对于进一步理解及更好地利用Lg波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比 Lg波层裂 clvd 低谷点
下载PDF
基于Lg波识别判据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永锋 赵克常 +2 位作者 姚国正 张献兵 马裕然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5-722,共8页
Lg波是检测、识别地下核爆炸的重要震相.通常情况下,地下核爆炸的低频段Lg波能量相对较强,基于Lg波的识别判据在高频段表现较好.然而在低频范围内却表现出难以用球对称爆炸源模式解释的现象,如Lg/Pg判据在1Hz附近失效等现象.本文利用理... Lg波是检测、识别地下核爆炸的重要震相.通常情况下,地下核爆炸的低频段Lg波能量相对较强,基于Lg波的识别判据在高频段表现较好.然而在低频范围内却表现出难以用球对称爆炸源模式解释的现象,如Lg/Pg判据在1Hz附近失效等现象.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方法,分析了伴随层裂过程产生的重要辅助源——CLVD源对Lg波低频成分的调制作用,给出了基于Lg波的识别判据成功及失效的原因,并将层裂过程视为输入扰动,利用振型叠加原理,进一步解释了基于Lg波识别判据特性的物理机制.这对于更好地利用Lg波识别地下核爆炸,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爆炸 LG波 识别判据 clvd
下载PDF
谱元法数值模拟地表起伏对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源Rg波低谷点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恒垒 靳平 +3 位作者 倪四道 刘文学 王红春 李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31-2837,共7页
利用谱元算法数值模拟了不同地表起伏模型下的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ompensated Linear Vector Dipole,CLVD)源Rg波低谷点的特征及相应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源区地表存在一定起伏情况下,Rg波低谷点依然存在,低谷点位置反映了源区地表起伏... 利用谱元算法数值模拟了不同地表起伏模型下的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ompensated Linear Vector Dipole,CLVD)源Rg波低谷点的特征及相应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源区地表存在一定起伏情况下,Rg波低谷点依然存在,低谷点位置反映了源区地表起伏的信息,但与理论值仍有一定偏差.Rg波低谷点受远区地表起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vd Rg波 低谷点 谱元算法 地表起伏
下载PDF
用矩阵分解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
17
作者 赵克常 张献兵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9-614,共6页
利用3次地下核试验及其附近3次天然地震的地震资料,反演获得震源地震矩张量,通过矩阵分解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结果表明,地下核爆炸地震的震源中有较显著的爆炸源(EXP),也有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和双力偶(DC)源。CLVD的物理机理是... 利用3次地下核试验及其附近3次天然地震的地震资料,反演获得震源地震矩张量,通过矩阵分解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结果表明,地下核爆炸地震的震源中有较显著的爆炸源(EXP),也有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和双力偶(DC)源。CLVD的物理机理是爆炸引起介质破裂,在地下核爆炸震源中占较大的比例。与地下核爆炸相比,天然地震一般为剪切位错模式,其震源中DC占较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爆炸 矩张量 爆炸源(EXP) 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 双力偶(DC)源
下载PDF
地下爆炸各向同性源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源共同作用对Rg波低谷点的影响
18
作者 王旭亮 靳平 +2 位作者 朱号锋 徐恒垒 徐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5-752,I0001,共9页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激发理论计算了两种震源不同相对强度、相对埋深及源时间函数情况下的Rg波频谱,研究地下爆炸中各向同性(ISO)源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共同激发的Rg波信号低谷点特性。结果表明,由于两种震源相对强度、相对埋深及...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激发理论计算了两种震源不同相对强度、相对埋深及源时间函数情况下的Rg波频谱,研究地下爆炸中各向同性(ISO)源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共同激发的Rg波信号低谷点特性。结果表明,由于两种震源相对强度、相对埋深及源频谱的影响,混合信号低谷点频率与单一CLVD源激发的信号有很大差异,因此实际地下爆炸中低谷点频率与CLVD源埋深不能单纯地满足理论的反比关系,直接用理论式估算地下爆炸埋深是不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波 ISO源 clvd 低谷点
下载PDF
利用全元素矩张量反演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
19
作者 何永锋 李锴 +4 位作者 曾乐贵 姚国政 赵克常 张献兵 刘炳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5-992,共8页
将震源矩张量中的各分量作为权重因子,利用基本Green函数的线性组合可以对地震波场进行描述,本文利用水平分层模型下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的地震波场正演公式,反演了苏联东哈萨克斯坦地下核试验场的7次地下核爆炸、3次震中位置相近... 将震源矩张量中的各分量作为权重因子,利用基本Green函数的线性组合可以对地震波场进行描述,本文利用水平分层模型下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的地震波场正演公式,反演了苏联东哈萨克斯坦地下核试验场的7次地下核爆炸、3次震中位置相近的天然地震的震源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地下核爆炸震源明显含有爆炸源成分,同时包含双力偶成分(DC)和线性偶极补偿源成分(CLVD),且CLVD成分比重大,CLVD的存在可用层裂机制来解释;天然地震震源矩张量的反演结果表明,DC源为主要成分,符合剪切位错震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爆炸 面波 GREEN函数 全元素矩张量反演 clv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