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吴宏菊 张清媛 +3 位作者 陈德发 关小军 张伯龙 马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8-15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CHOP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本研究中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 背景与目的:CHOP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本研究中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2例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联合组和CHOP组。联合组34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长春新碱加强的松)加美罗华(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2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CHOP组38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3周为一个循环周期,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93.8%(30/32);CHOP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75.0%(27/3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CHOP组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2%和52.8%,总生存率为93.8%和75.0%,联合组均显著优于CHOP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等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而骨髓抑制情况与CHOP组类似。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而毒性反应类似,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美罗华/治疗应用 chop方案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晓雪 高然 +2 位作者 于锦香 蔡大利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 目的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HOP组)26例,CHOP治疗组(CHOP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8.5%(23/26);CHOP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63.3%(19/3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R-CHOP组和CHOP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38.5%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化疗 chop方案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燕萍 周晓慧 +1 位作者 张丽 马光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改良CHOP方案(600 mg· m-2环磷酰胺,第1天+1.4 mg· m-2长春新碱,第1天+泼尼松60 mg,第1~5天+25 mg· m-2阿霉素,第1天)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改良CHOP方案(600 mg· m-2环磷酰胺,第1天+1.4 mg· m-2长春新碱,第1天+泼尼松60 mg,第1~5天+25 mg· m-2阿霉素,第1天)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改良 CHOP 方案联合10 mg· m-2博来霉素,第1天+75 mg· m-2足叶乙苷,第1~5天;试验组:在改良CHOP方案实施前2 d,静脉输注375 mg· m-2利妥昔单抗。2组1个周期均为21 d,共治疗4~6个周期。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客观缓解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P<0.05)。试验组平均缓解时间(14.6±3.8)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6.4±2.2)个月(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的疗效确切,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疾病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改良chop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R-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卫 李建勇 +5 位作者 张智弘 仇红霞 钱思轩 吴汉新 陆化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3-937,共5页
为比较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标准CHOP方案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初治CD20阳性的弥漫慢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同期(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9例在我院住院的初治DLBCL患者分为R-CHOP组... 为比较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标准CHOP方案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初治CD20阳性的弥漫慢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同期(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9例在我院住院的初治DLBCL患者分为R-CHOP组和CHOP组,其中CHOP组36例,R-CHOP组33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R-CHOP组23例(69.7%)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例(18.2%),总有效率为88.5%,高于CHOP组;CHOP组17例(47.2%)获CR,11例(30.6%)获PR,总有效率77.8%(p=0.049)。尤其在男性、Ann ArborⅢ-Ⅳ和IPI3-5分的患者中,R-CHOP方案的CR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5和p=0.000)。R-CHOP组预计的平均生存时间(OS)为45.7个月,长于CHOP组的35.2个月,但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R-CHOP组预计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8.5个月,长于CHOP组的24.6个月,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R-CHOP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等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而骨髓抑制情况与CHOP组类似。结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DLBCL与单纯CHOP方案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同时并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chop方案 R—chop方案
下载PDF
CHOP方案治疗10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慧强 彭玉龙 +8 位作者 林旭滨 孙晓菲 林桐榆 夏忠军 李宇红 蔡清清 何友兼 姜文奇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43-14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与西方国家比较,亚洲国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较为常见,其生物学行为与B细胞NHL不同,往往表现为化疗敏感性较差、病情迁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本研究评价标准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 背景与目的:与西方国家比较,亚洲国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较为常见,其生物学行为与B细胞NHL不同,往往表现为化疗敏感性较差、病情迁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本研究评价标准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peripheralT-celllymphoma-unspecified,PTCL-U)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1997年1月~2003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106例PTCL-U(REAL分型)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采用CHOP方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结果:本组PTCL-U临床分期多为Ⅰ~Ⅱ期(占78.3%);结外侵犯多见(占84.0%),其中结外侵犯部位数>1者占34.9%;IPI评分多为0~1分(占78.3%)。106例PTCL-U均采用CHOP方案为主的治疗方法,单纯化疗59例(55.7%),化疗加局部侵犯野放疗46例(43.3%),术后辅助化疗1例(1.0%)。化疗加局部放疗总有效率81.0%,CR率58.2%;单纯化疗有效率69.5%,CR率为44.1%,中位有效维持时间16个月(1~88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89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9.9%、42.9%、22.0%,中位生存期24个月(95%置信区间12~36月)。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24.0%、22.3%、18.0%和0。本组病例中IPI、结外病变数和化疗是否达到CR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联合化疗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淑芬 白海 +5 位作者 王存邦 张茜 葸瑞 周进茂 潘耀柱 陈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945-1947,共3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9例2006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治疗,每3周1疗程,共4-6疗程。结果:39例患者中16例获完全缓解...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9例2006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治疗,每3周1疗程,共4-6疗程。结果:39例患者中16例获完全缓解(CR),CR率为41.0%,12例获部分缓解(PR),PR率为30.8%,总有效率(CR+PR)为71.8%(28/39),好转(MR)和无变化(NC)各4例(10.3%),疾病进展(PD)3例(7.7%);单因素分析发现,CR及PR率与性别、年龄、ECOG评分、结外病变数目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LDH水平、β2-MG水平、B细胞来源(GCB型、Non-GCB型)及有无大包块病变有关(均P<0.05),患者2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4.8±5.2)%和(65.4±5.7)%。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红雨 林桐榆 +6 位作者 姜文奇 张力 黄慧强 夏忠军 孙晓非 何友兼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81-16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即CHOP方案为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基本方案,但疗效仍不尽人意。几项研究表明,美罗华对B-NHL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了解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中国人侵袭性B-NHL的... 背景与目的: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即CHOP方案为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基本方案,但疗效仍不尽人意。几项研究表明,美罗华对B-NHL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了解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中国人侵袭性B-NHL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采用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美罗华用量为375mg/m2)对75例侵袭性B-NHL患者的疗效,分析年龄、分期、IPI积分和巨块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采用美罗华单药治疗的初治患者有效率为83.3%(5/6),完全缓解(CR)率66.7%(4/6);美罗华联合化疗对初治患者有效率为90.7%(CR率67.4%)。分期晚(P=0.046)、血清乳酸脱氢酶(LDH)(P=0.024)增高、难治或复发(P=0.009)及合并巨块(P=0.013)的患者疗效明显较差。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美罗华单药治疗侵袭性B-NHL有一定疗效。美罗华合并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分期晚、血清LDH水平较高、难治或复发及合并巨块者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chop方案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艺婷 秦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比2组不同的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显著,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疗效 血清VEGF水平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杏梅 覃艳琼 万里鹏 《癌症进展》 2016年第5期486-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6例CD20阳性的B细胞NHL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只采用CHOP化疗方案。应用...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6例CD20阳性的B细胞NHL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只采用CHOP化疗方案。应用4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的白细胞下降、脱发、恶心呕吐、便秘、血小板减少、贫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1.6%、61.2%、26.5%,生存率分别为89.8%、65.3%、3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且不因联合化疗而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非霍奇金淋巴瘤 chop方案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智丽 易婷 谭彪彬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远期生存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5年PFS和OS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及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可提高远期生存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丽 杨一飞 +2 位作者 杨俊超 毛丹 周丽云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64-866,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NHL。据研究报道,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人NHL的30%~40%,而在我国所占比...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NHL。据研究报道,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人NHL的30%~40%,而在我国所占比例高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chop方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疗效 Th7细胞
原文传递
CTOP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平 周琛 +2 位作者 张凡 环亚红 贾海涛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CTOP化疗方案与CHOP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4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CHO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CTOP化疗方案与CHOP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4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CHO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采取CTOP方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统计这两组患者的2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为75%,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5%,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2年存活率为55%,对照组的2年存活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CHOP化疗方案相比,CTOP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chop方案 CTOP方案
下载PDF
美罗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晓凤 黄洪晖 +3 位作者 钟璐 肖菲 韩洁英 陈芳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目的:比较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1例初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美罗华组和CHOP组,前组24例,采用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 目的:比较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1例初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美罗华组和CHOP组,前组24例,采用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后组27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3~6疗程后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华组完全缓解(CR)率83.3%(20/24),总有效率(OR)95.8%(23/24);CHOP组CR率55.6%(15/27),OR率66.7%(18/27),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罗华组2年的总生存率为70.8%,CHOP组为40.7%,美罗华组优于CHOP组(P<0.05)。结论:美罗华治疗初治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2年生存率高,不良反应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美罗华 chop方案 B细胞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伟 丁现超 任小晶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片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注...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片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注射注射用环磷酰胺750 mg/m^2;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1.4 mg/m^2;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50 mg/m^2;同时第1~5天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片,起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每周剂量增加50 mg/次直至200 mg/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精氨酸酶1(Ar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rg-1、VEGF、iNOS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5.56%、19.23%,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26%、19.23%,肝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03%、2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片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Arg-1、VEGF、iNOS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片 chop方案 注射用环磷酰胺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 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 醋酸泼尼松片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精氨酸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原文传递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武春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除发热例数多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美罗华 chop方案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丽发 《癌症进展》 2018年第5期647-64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n=37)和CHOP组(n=36),...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n=37)和CHOP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中,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为83.8%(31/37);CHOP组中,CR 15例,PR 7例,总有效率为61.1%(22/3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Ki-67≥80%及β2微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90.5%和90.0%,均高于CHOP组的55.0%、61.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临床有效率高于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化疗
下载PDF
含PLD的CHOP方案用于高龄晚期DLBCL一线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志慧 邢朋涛 +2 位作者 张彦平 王羽 展新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含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PLD)的CHOP方案用于高龄晚期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5例,25例接受标准CHOP治疗方案治疗(标... 目的:探讨含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PLD)的CHOP方案用于高龄晚期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5例,25例接受标准CHOP治疗方案治疗(标准CHOP组),另25例患者接受含PLD的CHOP治疗方案治疗(PLD+CHOP组),其中PLD的剂量为30 mg/m2,其余药物的剂量采取标准CHOP方案中规定的剂量。随访患者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12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8.0%、80.0%和76.0%,其中18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毒性反应如非血液学毒性、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和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毒性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含PLD的CHOP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高龄晚期DLBCL患者的疗效确切,心脏毒性低,安全性较好,在临床治疗DLBCL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高龄患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单纯CHOP样方案与CHOP样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燕 石远凯 +11 位作者 何小慧 韩晓红 周生余 刘鹏 杨建良 杨晟 张长弓 董梅 周立强 王金万 冯奉仪 孙燕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CHOP样方案与CHOP样方案+高剂量治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DT—HSCT)一线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疗效。方法63例有完整治疗及随访记录的LBL患者,初治均采用标准CHOP样方案,42例获得完全缓解(CR)或不确定CR... 目的探讨单纯CHOP样方案与CHOP样方案+高剂量治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DT—HSCT)一线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疗效。方法63例有完整治疗及随访记录的LBL患者,初治均采用标准CHOP样方案,42例获得完全缓解(CR)或不确定CR(CRu)。其中26例接受HDT—HSCT巩固治疗,16例单纯进行6~8个周期CHOP样方案治疗。结果63例患者中,初治总缓解率为82.5%。中位随访24个月时,5年生存率为31.2%,5年无病生存率为29.3%。接受HDT—HSCT巩固治疗的2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59.8%;单纯CHOP样方案治疗的1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髓侵犯、初治缓解情况与预后有关(均P〈0.05)。18例骨髓受侵的患者中,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在随访22、32和37个月时仍生存,而4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患者,均在14个月内死亡。结论单纯应用CHOP样方案治疗LBL疗效欠佳。HDT.HSCT作为一线巩固治疗有可能提高LBL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骨髓受侵的LBL患者,allo-HSCT的效果优于auto-H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巩固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燕 石远凯 +9 位作者 何小慧 杨建良 张长弓 周生余 刘新帆 刘鹏 杨晟 周立强 韩晓红 姚嘉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例有完整治疗及随访记录的AITL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患者初治时均接受标准的CHOP样方案治疗,4例曾进行放疗,1例接...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例有完整治疗及随访记录的AITL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患者初治时均接受标准的CHOP样方案治疗,4例曾进行放疗,1例接受了巩固性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6例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进行了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2.6:1.Ⅲ~Ⅳ期和有B症状者占72.2%,贫血者占47.1%,69.2%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60.0%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初治完全缓解(CR)8例,疾病进展(PD)10例,CR率为44.4%.2例多程化疗后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1例获得部分缓解(PR),1例CR,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6+个月.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4.4%.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发病年龄和原发耐药情况与生存期有关,发病年龄≥30岁、Ann Arbor分期晚、有B症状和脾肿大与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4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重症肺炎,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的流式细胞检测的患者中,5例CD3+ CD4+ 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比例降低,而CD3+ CD8+ 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AITL患者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的下降,一线应用CHOP样方案治疗的疗效欠佳,沙利度胺用于AITL的治疗值得深入研究,年龄〈30岁和初治敏感的AITL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chop方案 沙利度胺 免疫缺陷
原文传递
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丽 杨一飞 +1 位作者 杨俊超 周丽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DLBCL患者作为试验组,按Ann Arbor/Cotswo...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DLBCL患者作为试验组,按Ann Arbor/Cotswords分期系统进行分期,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进行治疗,抽取治疗前后外周血清,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细胞的变化;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上述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患者总有效率为80.6%,试验组较对照组外周血清中Th17细胞及IL-1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期越高,下降越明显;同时治疗有效组较无效组上述细胞及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可能通过干预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治疗DLBCL,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作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 沙利度胺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