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glyTK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皮下移植瘤的研究
1
作者 姜义荣 赖应昌 +6 位作者 陈小林 万得胜 陈万宁 祁妙华 刘春生 陈学良 马道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了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glyTK自杀基因系统对K562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glyTK自杀基因转染入K562细胞,体外实验用MTT法观察5-氟胞嘧啶/丙氧鸟苷(5-fluorocytosine/ganciclovir,5-FC/GCV)对K562/CDglyTK细胞的... 为了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glyTK自杀基因系统对K562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glyTK自杀基因转染入K562细胞,体外实验用MTT法观察5-氟胞嘧啶/丙氧鸟苷(5-fluorocytosine/ganciclovir,5-FC/GCV)对K562/CDglyTK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体内实验时将K562/CDglyTK细胞和K562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使用GCV和5-FC后,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及裸鼠的生存率。体外实验表明,GCV联合5-FC对K562/CDglyTK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皮下注射K562细胞和K562/CDglyTK细胞后小鼠成瘤率无明显区别;使用5-FC/GCV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5-FC/GCV治疗后K562/CDglyTK组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裸鼠生存率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双自杀基因在体内外对K562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自杀基因 cdglytk自杀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 5-氟胞嘧啶 丙氧鸟苷
下载PDF
CDglyTK双自杀基因杀伤C6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小红 马利亚 +2 位作者 王云彦 宋敏鹰 鲍修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CDglyTK双自杀基因对C6实体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融合基因转染小鼠C6实体胶质瘤,RT—PCR检测分析融合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对照组和治疗... 目的观察CDglyTK双自杀基因对C6实体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融合基因转染小鼠C6实体胶质瘤,RT—PCR检测分析融合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肿瘤体积、重量、抑瘤率及生存期的变化,同时观察其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Dgly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glyTK双自杀基因在C6胶质瘤中有表达。对照组第4周肿瘤已长至20mm×30mm大小,并出现小鼠死亡现象,至第6周末全部死亡:治疗组肿瘤体积未增长,约51mm大小,部分肿瘤消失。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肿瘤体积大,色红.血供丰富,治疗组肿瘤体积减小或消失。21d后处死取瘤称重,对照组[(2.51±0.58)翻与治疗组肿瘤质量[(0.35±0.2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瘤率为86.1%。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治疗组细胞凋亡率(34.41%±5.20%)明显高于对照组(2.9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电镜观察可见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形成。结论CDglyTK双自杀基因联合双前药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抗胶质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glytk双自杀基因 神经胶质瘤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