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TNF-α信号通路与CD4^+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42
1
作者 黄蓓 汪庆童 +2 位作者 刘亢亢 姜玲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0-903,共4页
CD4+T细胞各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 CD4+T细胞各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生的免疫损害,是导致RA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RA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NF-α有两个受体,TNF受体1(TNF receptor 1,TNFR1)在大多数细胞上表达,而TNFR2仅在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表达,调节T细胞的存活、活化和增殖。反之,T细胞对TNF-α信号通路也有影响。该文就RA的发病机制中TNF-α及其信号通路和CD4+T细胞各亚群功能的关系加以综述,为RA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d4+T细胞亚群 TNF-Α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因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HIV/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比较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晓宁 范晓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780-3784,共5页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及随访的肺结核患者189例,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是否>200个/μL将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102例)分为A组(CD4^+T≤200个/μL...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及随访的肺结核患者189例,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是否>200个/μL将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102例)分为A组(CD4^+T≤200个/μL)和B组(CD4^+T>200个/μL),单纯肺结核87例为C组。分别对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表现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与B、C组相比,A组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阳性率均较B组、C组低,全胸片多表现为弥漫性分布,多肺野常见,纤维条索、空洞影较少。B组多肺野浸润较C组常见,PPD阳性率低于C组,均P<0.017。相同治疗方案A组总有效率低于B、C组,治疗延长3个月与B、C组相当。结论对疑似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该类患者早诊断治疗与隔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胡春萍 胡婷婷 +4 位作者 蔡雪婷 王志刚 卢悟广 万贵平 曹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改进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ig桂枝茯苓胶囊0.256,1.024 g.kg-1,28 d后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测定大...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改进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ig桂枝茯苓胶囊0.256,1.024 g.kg-1,28 d后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测定大鼠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数;将分离的NK细胞与K562细胞共孵育后,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低剂量组CD4+T淋巴细胞数比模型组提高19.0%,NK细胞杀伤活性提高54.1%,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显著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和NK细胞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cd4+T细胞 NK细胞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脂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任雪景 阎磊 +4 位作者 李纳 董洋 王丽姣 曹慧霞 邵凤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脂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住院SLE患者为SLE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4例为对照组。SLE组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脂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住院SLE患者为SLE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4例为对照组。SLE组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分为稳定组58例和活动组7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各组血脂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脂水平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261.50(189.25,398.00)个/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262.00(165.00,424.75)个/μ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6(0.74,1.24)mmol/L]、白蛋白[33.00(25.43,35.75)g/L]明显低于对照组[732.52(607.23,975.00)个/μL、561.40(429.00,753.16)个/μL、1.40(1.08,1.67)mmol/L、47.00(42.75,51.25)g/L]和稳定组[308.00(255.00,605.00)个/μL、382.00(203.00,637.50)个/μL、1.09(0.88,1.40)mmol/L、36.75(33.13,39.95)g/L](P<0.05),总胆固醇[4.62(3.94,6.08)mmol/L]、三酰甘油[1.99(1.43,2.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7(2.08,3.39)mmol/L]、24h尿蛋白定量[0.89(0.49,3.00)g/L]、血沉[26.50(14.00,41.75)mm/h]、C反应蛋白[11.92(4.96,16.70)mg/L]、胱抑素C[1.16(0.92,1.82)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4(2.68,4.25)mmol/L、0.70(0.32,1.19)mmol/L、1.26(1.00,1.71)mmol/L、0.08(0.05,0.13)g/L、11.00(7.75,14.25)mm/h、2.00(0.52,5.60)mg/L、0.86(0.79,0.96)mg/L]和稳定组[4.08(3.33,4.77)mmol/L、1.55(1.21,2.30)mmol/L、2.24(1.66,2.66)mmol/L、0.24(0.13,0.37)g/L、21.00(13.75,27.00)mm/h、3.89(2.78,7.51)mg/L、0.96(0.85,1.23)mg/L](P<0.05);活动组CD4+/CD8+水平[1.08(0.77,1.52)]低于对照组[1.28(1.01,1.69)],与稳定组[0.92(0.63,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239,P=0.006;r=-0.242,P=0.006;r=-0.295,P=0.001;r=-0.478,P<0.001);SL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血脂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会性感染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亮平 徐立然 +2 位作者 扶伟 孟鹏飞 马秀霞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会性感染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河南省沈丘县2004年以来接受中医药救治艾滋病项目的患者156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症状表...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会性感染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河南省沈丘县2004年以来接受中医药救治艾滋病项目的患者156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症状表现、体征、舌苔、脉象等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给予以补气养血的中成药益艾康胶囊常规治疗。符合抗病毒治疗者,可在中医辨证施治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出现机会性感染者,在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临床症状体征及卡氏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卡氏积分、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下降幅度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干预艾滋病疗效显著,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且可以达到协同增效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中医药综合干预 益艾康胶囊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昆明市2011年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楚承霞 徐艳声 +2 位作者 李婕 赵山平 李育芬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了解昆明市2011年HIV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明市2011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采取全血样本以三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 目的了解昆明市2011年HIV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明市2011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采取全血样本以三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 028例检测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79.30±242.62)个/μl,CD4+/CD8+比值为(0.36±0.25),CD4+/CD8+<1的占98.0%,CD4+T淋巴细胞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持续减少。不同样本来源CD4+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1,P<0.05),孕期和产前检查最高,为(438.88±245.09)个/μl,术前检查最低,为(287.57±208.51)个/μl。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5,P<0.05),按最可能感染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母婴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结论 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HIV感染者发现较晚,但针对孕产妇、无偿献血人员和羁押人员的主动检测对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加强高危人群尤其是经性传播危险人群的防治力度,推进PITC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感染者,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cd4+T淋巴细胞检测 分析
原文传递
虫草素通过调节CD4^+T淋巴细胞PD-1受体促进肿瘤免疫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安青 何立巍 +5 位作者 吴红雁 侯宪邦 张洪江 朱安宏 张晓平 范方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虫草素体外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肿瘤杀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移植瘤分离得到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运用MTS法研究虫草素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运用LDH法研究虫草素处理后的肿瘤相关CD4^+T淋巴... 目的探讨虫草素体外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肿瘤杀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移植瘤分离得到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运用MTS法研究虫草素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运用LDH法研究虫草素处理后的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对于其共孵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运用ELISA法对CD4^+T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孵育后的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法对虫草素处理后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关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虫草素能够促进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虫草素能够降低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PD-1蛋白表达,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且促进IL-2、IFN-γ的表达。结论虫草素能够促进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免疫检查点PD-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cd4+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 PI3K/AKT
下载PDF
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周爱民 范桂香 +3 位作者 王军阳 任会勋 孟兆俊 袁育康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29,共3页
目的 探讨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结果 褪黑素可提高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 ,调整CD4+/CD8+比值。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调整免... 目的 探讨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结果 褪黑素可提高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 ,调整CD4+/CD8+比值。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调整免疫调节细胞TH/TS 的比例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cd4^+T细胞 cd8^+T细胞 免疫调节细胞 激素 药物
下载PDF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_4^+T淋巴细胞间的关联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尹科 何盛华 +2 位作者 郭楠 周锐峰 蔡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与自身CD_4^+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为HIV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400例HIV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CD_4^+T淋巴...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与自身CD_4^+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为HIV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400例HIV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HIV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400例HIV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178例,总感染率为44.5%。CD_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86.67%)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D_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HIV患者机会性感染率升高。178例机会性感染者中,单一感染82例,2部位感染52例,3部位感染28例,4部位以上感染16例。感染病原体检测显示,细菌感染84例(47.19%),结核杆菌感染36例(20.22%),病毒感染30例(16.85%,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18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77例(43.25%,包括假丝酵母感染35例,肺孢子菌感染20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2例,新型隐球菌感染10例),未明确病原体性质34例(19.10%),复合感染多见。结论 CD_4^+T淋巴细胞水平与HIV患者继发机会性感染的概率关系密切。HIV患者CD_4^+T淋巴细胞水平的监测对其继发机会性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丹 陈勇 +1 位作者 陈清 万十千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另92例只接受恩替卡韦...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另92例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NF-ɑ、IL-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TGF-β1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IL-17mRNA。结果在停药随访24 w,联合组与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96%和84.78%(P>0.05);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8.89%(13/45),与恩替卡韦组的15.22%(7/4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血清ALT水平为(34.6±11.6)U/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4.6±20.5)U/L,P<0.05】;联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5.6±14.5)%、(42.7±10.3)%和(1.4±0.6),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66.8±14.4)%、(36.7±8.5)%和(1.0±0.5),P<0.05】,CD8+细胞百分比为(29.3±7.3)%,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4.8±8.5)%,P<0.05】,两组NK细胞百分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7、IL-4、INF-ɑ、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水平为(6.8±1.2)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3.5±0.8)pg/ml,P<0.05】,IL-17水平为(0.7±0.3)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2.8±0.9)pg/ml,P<0.05】,IL-4水平为(1.4±0.5)pg/m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3.8±1.5)pg/ml,P<0.05】,INF-ɑ水平为(4.0±1.3)pg/ml,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2.6±0.9)pg/ml,P<0.05】,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oxp3、IL-17和RORγt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RORγt水平为(0.86±0.31),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1.56±0.43),P>0.05】,而两组血清Foxp3和IL-17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5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新伟 杨道坤 +2 位作者 梁海军 高海丽 王燕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35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的水平和对Th17细胞的影响,为阐释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和炎症应答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7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35的水平,...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35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的水平和对Th17细胞的影响,为阐释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和炎症应答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7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入组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35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应用重组人IL-35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观察Th17细胞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抗病毒治疗后IL-35和Th17细胞水平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35水平(72.95pg/ml±15.71 pg/ml)较健康志愿者(46.35 pg/ml±13.71 pg/ml)显著升高(P<0.000 1),且与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P<0.000 1)。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比例(1.52%±0.46%)较健康志愿者(0.03%±0.01%)显著升高(P<0.000 1),但非特异性Th17细胞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1.66%±0.42%vs 1.43%±0.43%,P=0.089)。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重组人IL-35刺激可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的比例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的水平。而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35水平,但对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的比例无显著影响,同时,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重组人IL-35刺激对慢性乙肝患者Th17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结论 IL-3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免疫耐受和病毒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细胞因子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CD4^+及CD8^+T淋巴细胞预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邹美银 汪美华 +4 位作者 顾丽华 莫小英 陆雪峰 凌勇武 李兆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接受抗反转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CD4^+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在免疫重建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HIV感染患者48例,分别于ART治疗前及治疗6个...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接受抗反转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CD4^+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在免疫重建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HIV感染患者48例,分别于ART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IV-RNA,观察HIV-RNA转阴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观察CD4^+T淋巴细胞上升情况;比较治疗6个月后HIV-RNA转阴与未转阴组,CD4^+T淋巴细胞上升与未上升组治疗前Th1、Th2、Th17、调节性T(regulatory,Treg)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Th1/Treg、Th2/Treg、Th17/Treg、Th1/Th17、Th2/Th17、Th1/Th2、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组成预测ART治疗6个月后HIV-RNA阴转、CD4^+T淋巴细胞上升的效能。结果 ART治疗6个月后失访22例,余26例中HIV-RNA转阴22例、未转阴4例,CD4^+T淋巴细胞上升22例、未上升4例;HIV-RNA转阴组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比[(6.89±5.23)%]、CD4^+/CD8^+(0.44±0.29)高于HIV-RNA未转阴组[(1.47±1.26)%、0.14±0.09],Th2/Th17(1.80±1.32)低于HIV-RNA未转阴组(4.22±0.63)(P<0.05);CD4^+T淋巴淋巴细胞上升组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比[(6.62±5.24)%]、CD4^+/CD8^+(0.47±0.29)高于CD4^+T淋巴细胞未上升组[(2.05±1.68)%、0.13±0.08],Th2/Th17(1.66±0.88)低于CD4^+T淋巴细胞未上升组(4.81±1.27)(P<0.05);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比、Th2/Th17、CD4^+/CD8^+预测治疗后6个月HIV-RNA转阴的AUC分别为0.850(95%CI:0.688~1.000,P<0.001)、0.933(95%CI:0.827~1.000,P<0.001)、0.817(95%CI:0.614~1.000,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6%、2.45、0.628,灵敏度分别为97.0%、66.7%、98.0%,特异度分别为72.3%、90.9%、71.4%;预测治疗后6个月CD4^+T淋巴细胞上升的AUC分别为0.768(95%CI:0.567~0.969,P<0.001)、0.976(95%CI:0.918~1.000,P<0.001)、0.875(95%CI:0.730~1.000,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5%、2.45、0.268,灵敏度分别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T淋巴细胞Sprouty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文伟明 苏强 +4 位作者 王江友 周游 刘洋 陆永光 李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他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T淋巴细胞Sprouty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强化他汀组(术前80mg/d,术后40mg/d,n=26)和常...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他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T淋巴细胞Sprouty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强化他汀组(术前80mg/d,术后40mg/d,n=26)和常规他汀组(术前术后均20mg/d,n=26)。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6-24h抽取新鲜外周血,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Sprouty1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prouty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IL-2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①与PCI术前强化组相比,PCI术后强化组Sprouty1mRNA、Sprouty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②与术前常规组相比,术后常规组Sprouty1mRNA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PCI术前强化组相比,术后强化组IL-2浓度降低(P〈0.05);而与术前常规组相比,术后常规组IL-2浓度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CD4+T淋巴细胞Sprouty1的表达,从而减少PCI术后心肌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cd4+T淋巴细胞 Sprouty1 IL-2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南京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董潇潇 许文炯 +1 位作者 董晓庆 王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2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2014-2015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首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并估计病例的免疫状况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以四色荧光抗体标记610份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采用单平台流式...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2014-2015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首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并估计病例的免疫状况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以四色荧光抗体标记610份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采用单平台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所得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均值:CD3^+T为(1731±823)个/μL,CD4^+T为(384±231)个/μL,CD8^+T为(1268±665)个/μL,CD4^+/CD8^+为(0.33±0.20)。21.3%病例CD4^+T<200个/μL,CD4^+/CD8^+<1的病例占99.0%。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和传播途径对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均有影响。结论:南京市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21.3%新发现病例已进入艾滋病期,应进一步加大早发现早治疗的工作力度,保证新发现病例能够及时检测CD4细胞数量,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HIV感染者 艾滋病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许秀华 向晓星 +2 位作者 马莉 徐跃元 刘国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5-1248,1252,共5页
目的:探讨Th22细胞在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例乙肝肝硬化、14例乙肝相关性PHC合并肝硬化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 目的:探讨Th22细胞在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例乙肝肝硬化、14例乙肝相关性PHC合并肝硬化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Th22、Th1、Th17和Treg细胞所占比例,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Th22和Th17细胞在PHC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在PHC组和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PHC组低于肝硬化组(P>0.05)。Treg细胞PHC组、肝硬化组和对照组依次下降(P<0.05)。肿瘤直径与Th17和Th22细胞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h1和Th17细胞无显著相关性(P>0.05)。HBV DNA与Th1、Th17、Th22和Treg细胞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h22细胞可能与Th1、Th17和Treg细胞一样,均参与PHC的发生和进展,且与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无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h17细胞类似或通过Th17细胞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炎病毒 乙型 TH22细胞 发病机制 cd4+T细胞
下载PDF
金华市178例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199-2200,22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金华市范围内新发现的178例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178份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 目的通过对金华市范围内新发现的178例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178份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178例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76.06±212.37)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21.9%,201个/μl^350个/μl的占27.5%,351个/μl^500个/μl的占28.1%,>500个/μl的占22.5%。CD4^+/CD8^+比值平均为0.31±0.19,CD4^+/CD8^+比值>1的仅2例,CD4^+/CD8^+比值<0.5的占87.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均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华市可随访到的77.5%的HIV感染者符合治疗标准,需要监测疾病过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艾滋病病毒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崇兴 胡茜 +7 位作者 沈智勇 朱秋映 孟琴 臧丹艳 宋丽萍 蒋俊俊 黄颉刚 梁冰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8-890,899,共4页
目的探讨2015年广西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西2015年新报告HIV感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首次检测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共收集8 586例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研究对... 目的探讨2015年广西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西2015年新报告HIV感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首次检测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共收集8 586例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研究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7.5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占43.1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地区均为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1.851,95%CI:1.673~2.048),农民、工人、民工(OR=1.387,95%CI:1.242~1.549),初中及以下文化(OR=1.619,95%CI:1.400~1.873),已婚有配偶(OR=1.207,95%CI:1.075~1.354)、离异或丧偶(OR=1.508,95%CI:1.309~1.738)。结论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疫情较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与筛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感染SPF鸡免疫器官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动态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爵 韦莉 +6 位作者 姚炜光 张方亮 周蛟 佘锐萍 刘伟 刘尚高 王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超强毒 L X株感染 SPF鸡免疫器官中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 L X株接种 2周龄 SPF雏鸡 ,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 I...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超强毒 L X株感染 SPF鸡免疫器官中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 L X株接种 2周龄 SPF雏鸡 ,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 IBDV抗原的存在和 CD4 + 与 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在法氏囊中 ,CD4 +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滤泡间隙和滤泡皮质 ,而 CD8+ T淋巴细胞则存在于整个淋巴滤泡和滤泡间隙 ,并且 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 CD4 + T淋巴细胞 ,在接种后 14 d仍未见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中 CD4 +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或散在 ,而 CD8+ T淋巴细胞则多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和红髓。接种后胸腺中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皮质中减少 ,但在髓质增多 ,尤其是 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 CD4 + 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 ,尤其是 CD8+ T淋巴细胞数比 CD4 + T淋巴细胞明显多。骨髓和哈氏腺中也可见 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 ,而且 CD8+ T淋细胞更多。在这些淋巴器官中 ,病毒损伤部位出现 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的迁入聚集 ,表明 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 IBDV超强毒的免疫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免疫器官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动态分布
下载PDF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的CK-MB与LDH指标和CD_4^+T淋巴细胞水平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力巍 杨卫东 +3 位作者 朱珊 谢秀娟 薛艳丽 张伟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490-3493,共4页
目的研究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的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以及相关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的梅毒合并HIV患者73例,... 目的研究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的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以及相关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的梅毒合并HIV患者73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7例;对照组给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研究组给予AZT+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K-MB(0.71±0.02)mg/L、LDH(470.89±18.72)U/L比对照组CK-MB(1.16±0.52)mg/L、LDH(543.49±14.07)U/L下降显著(P<0.05);研究组的CD_4^+T计数(265.08±105.36)ng/L比对照组的CD_4^+T(178.64±110.52)ng/L指标显著回升(P<0.05);研究组免疫细胞学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优于照组(P<0.05)。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梅毒合并HIV患者,能够使患者的CK-MB、LDH和CD_4^+水平显著改善,并且对相关的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联合抗病毒药物AZT和3TC治疗梅毒合并艾滋病具有更高效、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cd4+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廷 董海新 +6 位作者 陈新科 侯春生 石俊仕 赵月霞 聂尚丹 张孝侠 李雷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0,10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IL-4、IL-6、TGF-β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结核病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2例肺结核患者及28例...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IL-4、IL-6、TGF-β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结核病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2例肺结核患者及28例健康人群血清IL-4、IL-6、TGF-β水平。结果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15.8820±4.6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9389±4.16564)(t=7.491,P<0.01),血清IL-4水平(0.6219±0.78565)较对照组(0.2120±0.07367)显著升高(t=2.732,P<0.05)。肺结核患者中涂阳组IL-6水平(0.0602±0.01833)较涂阴组(0.0905±0.05023)显著升高(t=-2.296,P<0.05),TGF-β水平复治组(0.1128±0.04704)较初治组(0.0748±0.01659)显著升高(t=-3.019,P<0.0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366,P<0.05);血清IL-6的含量与TGF-β的含量呈正相关(r=0.829,P<0.01)。结论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可能与肺结核感染免疫有关;IL-4、IL-6和TGF-β是抗结核感染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活动和转归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 cd4+T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IL-4 IL-6 TGF-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