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德宏州无抗病毒治疗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
作者 叶润华 段松 +13 位作者 项丽芬 杨跃诚 杨忠桔 韩文香 曹东冬 杨建华 李维美 杨锦 王继宝 高洁 龚渝蓉 杨世江 朱萍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2-887,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 目的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学意义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487例,CD4+Y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cell/ul(IQR:-8.2—3.6),并与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末次检测间隔等因素有显著关联。约60.0%(2693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表现为自然下降。约31.2%(1400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下降幅度在30%以上,表现为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有相当部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显著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掌握其病情进展状态,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自然变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HIV抗病毒治疗者低病毒载量耐药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鹏涛 邢辉 +7 位作者 廖玲洁 冷雪冰 王晶 阚伟 燕晶 左中宝 阮玉华 邵一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2003-2015年HIV抗病毒治疗者中不同病毒载量下耐药情况,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HIV耐药监测网络数据库中,选取2003-2015年接受HIV抗病毒治疗时间1〉12个月且年龄1〉18岁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抗病... 目的分析中国2003-2015年HIV抗病毒治疗者中不同病毒载量下耐药情况,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HIV耐药监测网络数据库中,选取2003-2015年接受HIV抗病毒治疗时间1〉12个月且年龄1〉18岁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等信息,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8362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病毒载量下耐药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1.8±10.5)岁,男性占59.9%(5009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者占17.9%(1496例);病毒载量/〉1000拷贝/ml且耐药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Ixl者比例最高,为43.0%(397/923),其次为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ml且耐药组(31.1%,69/222),最低为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ml且不耐药组(13.2%,273/2068)。与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ml且不耐药者相比,病毒载量〈50拷贝/ml且耐药者、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ml且耐药者、病毒载量/〉1000拷贝/ml且不耐药者、病毒载量≥1000拷贝/ml且耐药者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汕l的OR(95%CI)值分别为0.9(0.7~1.0)、3.2(2.3~4.4)、2.6(2.1~3.2)、4.9(4.0~5.9)。222例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ml且耐药的患者中,较常见的耐药药物为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检出率均为94.1%(209例)。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fNRTI)类耐药突变位点M184V/I为最主要突变位点,检出率为26.1%(58例),其次为NNRTI类耐药突变位点K103N,检出率为22.5%(50例),蛋白酶抑制剂(PI)类耐药突变位点V32L/E和V82A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9%(2例)和0.5%(1例)。结论HIV抗病毒治疗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HIV药 病毒载量 耐药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未治疗HIV/AIDS 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世福 高良敏 +5 位作者 蔡英 付金翠 朱永芬 许杰 李再友 赵金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自然变化与机会性感染(OIs)1年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为临床防治OIs提供依据。方法对新报告的739例HIV/AIDS开展为期1年、每3个月一次随访的队列研究,了解其1年... 目的探讨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自然变化与机会性感染(OIs)1年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为临床防治OIs提供依据。方法对新报告的739例HIV/AIDS开展为期1年、每3个月一次随访的队列研究,了解其1年内OIs出现情况,获取OIs出现与未出现者基线与末次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数据,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基线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739例研究对象中207例(28.01%)1年内出现OIs,50岁及以上年龄组1年内OIs发生率(79.69%)较50岁以下年龄组(23.11%)高(P<0.05),随着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1年内OIs发生率由8.97%上升至69.02%(P<0.05);OIs各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无OIs组(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平缓下降组OIs出现构成比分别为48.72%和25.18%,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缓、快速上升组OIs出现构成比分别为18.45%和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OIs增加越明显,无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高是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均对应着OIs出现几率的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其下降速率对OIs发生的预测、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cd4+T淋巴细胞计数 自然变化 机会致病菌感染
下载PDF
187例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雷娜 姚文虎 +3 位作者 魏洪霞 陈鑫 彭志行 喻荣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特点以及感染发生频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4~2009年收治的187例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 目的:分析南京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特点以及感染发生频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4~2009年收治的187例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109例(58.29%)发生机会性感染,共263例次。入院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感染率为9.38%(6/64),计数<200个/μl者则为83.74%(10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机会性感染有统计学关联的变量为入院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OR=0.977,P<0.001)。随着CD4+T细胞计数的进行性下降,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的比例逐步升高。结论:南京市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日常治疗中,应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给予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加强治疗随访和数据信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T细胞计数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间断过程中中药对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红心 张福杰 +5 位作者 韩宁 兰孟东 姚均 刘志英 卢联合 魏红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评估中药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间断过程中对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对19例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治疗6个月后停用HAART,换服中药2个月,而后再次启动HAART3个月,再... 目的评估中药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间断过程中对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对19例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治疗6个月后停用HAART,换服中药2个月,而后再次启动HAART3个月,再次停用并服中药3个月,观察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第1次治疗间断过程中,换用中药1个月时有43.8%的患者未出现病毒反弹,62.6%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2个月时有18.8%的患者未出现病毒反弹,43.8%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两者的病毒载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97),换用中药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1个月时显著下降(P=0.043)。在第2次治疗间断过程中,换用中药1个月时有33.3%的患者未出现病毒反弹,64.3%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3个月时有13.3%的患者为出现病毒反弹,46.6%的患者免疫功能稳定或上升;两者的病毒载量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7)。治疗12个月时,患者体内的CD4+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4)。结论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AART间断时的病毒反弹,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该作用可随间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间断治疗 中药 cd4+T细胞 病毒载量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同CD4^+ T和CD8^+ 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后的免疫重建效果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平森 钟志雄 +2 位作者 曾沛斌 董志会 黄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及采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接受HAART后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水... 目的探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及采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接受HAART后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当HIV/AIDS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数(个/μL)分别为≤50、>50-200、>200-350及>350-500时,接受HAART后分别升高98.55、73.1、111和102.2(P<0.05或<0.01);仅治疗前CD8^+T细胞基线水平(个/μL)≤500时HAART后升高39.8(P<0.01)。结论治疗前基线CD4^+T或CD8^+T水平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定期监测CD4^+T和CD8^+T变化,有助于了解HIV/AIDS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T细胞 cd8+T细胞 免疫重建 淋巴细胞 细胞计数
下载PDF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 HIV/HCV 混合感染者与 HIV 单独感染者艾滋病疾病进展比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世福 付金翠 +4 位作者 李再友 郭春园 许杰 赵金仙 高良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2-697,共6页
目的: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的疾病进展及死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IV/HCV混合感染对HIV感染者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4年间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报告的HIV单独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进行... 目的: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的疾病进展及死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IV/HCV混合感染对HIV感染者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4年间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报告的HIV单独感染者与HIV/HCV混合感染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获取CD4^+T淋巴细胞计数数据,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得HIV/AIDS死亡的相关数据,两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5例HIV单独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70个/μl,且小于200个/μl的为25.71%,月均CD4^+T 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为:-1.50个/μl,1年内病死率为18.18%,352例HIV/HCV混合感染者首次CD4^+T 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20个/μl,且小于200个/μl的为20.45%,月均CD4^+T 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为:-2.76个/μl,1年内病死率为32.14%,两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IV单独感染者相比,HIV/HCV混合感染者被发现时免疫状况尚可,但是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速度较快,疾病进展快,死亡速度也较快。必须加快制定针对HIV/HCV混合感染者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HCV混合感染 疾病进展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死亡
原文传递
两种检测方法评估玉溪市较早发现HIV感染者的效率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世福 许杰 +4 位作者 蔡英 陈黎跃 赵金仙 李洪 陈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检测玉溪市新报告HIV感染者人群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新近感染,评估较早发现HIV感染者的效率。方法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个和新近感染都表示患者较近一段时间感染HIV病毒,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比例和新近感染... 目的检测玉溪市新报告HIV感染者人群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新近感染,评估较早发现HIV感染者的效率。方法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个和新近感染都表示患者较近一段时间感染HIV病毒,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比例和新近感染比例越高即可评价为较早发现HIV感染者的效率高。结果 1 189例感染者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个者占47.52%。2007-2011年比例依次是58.65%,49.59%,45.50%,42.65%和46.96%。1 772例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比例为2.99%,2007-2011年的比例依次是3.80%,2.83%,2.66%,2.40%和3.48%。玉溪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的比例和新近感染比例均比艾滋病高流行区德宏低。不同检出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比例差异和新近感染比例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传播途径新近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传播途径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较早发现HIV感染者的效率较低。由于检测力度逐渐加大,从2007-2010年,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的比例和新近感染比例逐年降低。主动检测和哨点监测是影响HIV感染者发现的更早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HIV感染者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新近感染 效率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新报告≥50岁男性HIV感染者的HIV-1基因亚型分布及其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关联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剑军 陈燕兰 +31 位作者 葛宪民 岑平 蓝光华 阳世雄 梁淑家 唐凯玲 方宁烨 庞贤武 何芹 林兆森 郭伟贵 邓鑫晖 冯献湘 周丽芳 黄运轩 阳冬 莫靖林 钟坚 莫洪志 农爱丹 梁旭 覃熙茂 莫实德 曾梓 罗柳红 陈欢欢 朱秋映 朱金辉 陆华湘 孟琴 刘帅凤 李博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9-1394,共6页
目的 分析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新报告50岁及以上男性(简称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的HIV-1基因亚型构成特点及不同基因亚型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计数的关联。方法 以市为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2020年新... 目的 分析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新报告50岁及以上男性(简称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的HIV-1基因亚型构成特点及不同基因亚型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计数的关联。方法 以市为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2020年新报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进行病毒RNA提取、逆转录扩增、测序、HIV-1基因亚型和亚簇判定,使用多因素模型评价CD4计数可能存在统计学关联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分析606例HIV感染者,主要流行毒株有CRF01_AE、CRF07_BC及CRF08_BC三种,其构成比分别为57.6%(349/606)、17.2%(104/606)及22.1%(134/606),其首次CD4中位数分别为145(51, 271)个/μL、212(110, 330)个/μL及178(100, 307)个/μL。CRF01_AE感染者首次CD4值低于CRF07_BC感染者(Z=-3.363,P=0.002),也低于CRF08_BC感染者(Z=-2.983,P=0.00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CRF01_AE为广西中老年人群CD4≤200个/μL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453, 95%CI:1.047~2.017)。结论 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为广西2020年新报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主要毒株,其构成以CRF01_AE为主,CRF01_AE为CD4≤200个/μL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感染CRF01_AE毒株中老年男性的疾病进展较快,对广西艾滋病流行危害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中老年男性 基因亚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玉溪市不同感染途径HIV新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世福 许杰 +5 位作者 陈黎跃 蔡英 赵金仙 付金翠 李洪 陈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9-1030,1033,共3页
目的探讨玉溪市不同感染途径新近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死亡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获得2006-2011年HIV新近感染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数据,计算不同感染途径HIV/AIDS新近感染人群CD4+T... 目的探讨玉溪市不同感染途径新近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死亡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获得2006-2011年HIV新近感染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数据,计算不同感染途径HIV/AIDS新近感染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并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51例有2次及以上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HIV/AIDS新近感染者中月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为:-2.26cell/μL,M=-8.07(IQR:-15.36~5.25),吸毒传播感染者、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和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月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则分别为:-17.78cell/μL,-1.16cell/μL,-4.98cell/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截至2012年年底,玉溪市2006-2011年检出的HIV-1新近感染者尚未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结论玉溪市HIV新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吸毒传播感染者和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月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下降速率快,需加强对这两类感染者的定期随访,以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计数 HIV-1新近感染者 感染途径 自然变化 死亡
下载PDF
河北省唐山市无抗病毒治疗史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立超 张志坤 +3 位作者 魏学前 张庆娟 曹会珍 王晓丽 《医学动物防制》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了解无抗病毒治疗史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唐山市2015年12月31日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两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的一般特征、首末次CD_4^+T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无抗病毒治疗史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唐山市2015年12月31日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两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的一般特征、首末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首末次检测间隔进行分析,描述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HIV感染者376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M=-3.5(IQR:-10.2~2.2);66.8%(251/376)的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31.4%(118/376)的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性别、首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首末次检测间隔存在关联。结论唐山市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总体平缓,部分HIV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密切监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变化速率,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cd_4^+T淋巴细胞计数 自然变化
原文传递
AIDS患者血清IP-10、IL-37、Casp-1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伟娜 李永勤 +3 位作者 孙文龙 杨学刚 赵静 石鹏辉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6期523-526,552,共5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IL-37、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Casp-1)在AID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9例AID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 目的探究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IL-37、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Casp-1)在AID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9例AID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IP-10、IL-37、Casp-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采用HIV-1载量检测仪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中HIV-1载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P-10、Casp-1水平较高,IL-37水平较低(P均<0.05)。与经性传播、无生殖器疱疹、无淋巴瘤患者相比,经血液传播、有生殖器疱疹及淋巴瘤患者血清中IP-10、Casp-1水平较高,IL-37水平较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IP-10、Casp-1、HIV-1载量下降,IL-37、CD4^(+)T细胞水平升高(P均<0.05)。IP-10与CD4^(+)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481,P<0.05),IL-37与CD4^(+)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534,P<0.05),Casp-1与CD4^(+)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92,P<0.05)。结论AIDS患者IP-10、Casp-1水平表达异常升高,IL-37水平异常降低,可辅助CD4^(+)T细胞诊断AIDS,并作为预后标志物,用于监测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和HAART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白细胞介素-37 半胱氨酸蛋白酶-1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cd4+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
下载PDF
慢性HCV/HIV合并感染对血清锌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媛 赵洁 +2 位作者 沈弢 鲁凤民 吕全军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评估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单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单感染相比,HCV/HIV合并感染者体内血清锌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并比较河南某村HCV单感染(129人)、HIV单感染(66人)、HCV/HIV合并感染者(98人)和健... 目的评估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单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单感染相比,HCV/HIV合并感染者体内血清锌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并比较河南某村HCV单感染(129人)、HIV单感染(66人)、HCV/HIV合并感染者(98人)和健康对照者(84人)血清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变化。结果 HCV单感染者、HIV单感染者、HCV/HIV合并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锌的含量分别为(12.33±1.87)、(11.85±2.79)、(11.70±2.04)、(12.93±2.03)?mol/L。与健康对照者相比,HCV/HIV合并感染者、HCV单感染者、HIV单感染者血清锌的含量均显著降低。HCV/HIV合并感染者与HCV单感染者血清锌相比明显降低。在HCV单感染且ALT≥40(IU/L)者中白蛋白与血清锌呈正相关(r=0.3593,P=0.0052)。在HCV/HIV感染者和HIV感染者中CD4+T细胞数低者(<500/?l)血清锌含量分别为(10.72±1.78)、(10.91±2.27)?mol/L,CD4+T细胞数高者(≥500/?l)血清锌含量分别为(12.01±1.67)、(12.36±2.52)μmol/L。HIV阳性者中,无论HCV合并感染与否,与免疫正常者相比,免疫受损者血清锌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 HCV单感染、HIV单感染均可使血清锌降低,HCV/HIV合并感染加重了锌的缺乏,在HCV单感染且ALT≥40(IU/L)者中血清锌的水平和白蛋白呈正相关,在HCV/HIV合并感染和HIV单感染者血清锌的变化和免疫受损水平有关。[营养学报,2014,36(1):4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HIV合并感染 血清锌 cd4+T细胞数 白蛋白
原文传递
Impact of baseline CD4^+ T cell counts on the efficacy of nevirapinebased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Chinese HIV/AIDS patien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ic study 被引量:7
14
作者 LIU Zheng-yin GUO Fu-ping HAN Yang QIU Zhi-feng ZUO Ling-yan LI Yan-ling LI Tai-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0期2497-2502,共6页
Background CD4^+T cell counts have been used as the indicato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reby to determine when to start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Background CD4^+T cell counts have been used as the indicato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reby to determine when to start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Whether and how the baseline CD4^+T cell count affects the immunological and viral responses or adverse reactions to nevirapine (NVP)-containing HAART in Chinese HIV-1 infected adults remain to be characterize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HIV-seroposi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naive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to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2005 to 2007. Data were analyzed by groups based on baseline CD4^+T cell counts either between 100-200 cells/μl or 201-350 cells/μl. Viral responses, immunologic responses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monitored at baseline and at weeks 4, 12, 24, 36, 52, 68, 84, 100. Results Eighty-six and 112 subjects ranged their CD4^+T cell counts 100-200 cells/μl and 201-350 cells/μl, respectively. The pre-HAART viral load in CD4 201-350 cells/μ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D4 100-200 cells/μl group (P=0.000). After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either in the plasma viral load (pVL) or in the viral response rate calculated as the percentage of pVL less than 50 copies/ml or less than 400 copies/ml. The CD4^+T cell counts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the 201-350 group during the entire follow-ups (P 〈0.01) though CD4^+ T cell count increases were similar in these two groups. After 100-week treatment, the median of CD4^+ T cell counts were increased to 331 cells/μl for CD4 100-200 cells/μl group and to 462 cells/μl for CD4 201-350 cells/μl group. Only a slightly higher incidence of nausea was observed in CD4 201-350 cells/μl group (P=0.05) among all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rash and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y. Conclusions The pVLs and viral response rates are un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baseline CD4^+T cell counts. Initiating HAART in Chinese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d4^+ T cell counts NEVIRAPINE
原文传递
广西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不同基因型首次CD4^+T细胞计数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志强 王卫军 +15 位作者 林兆森 黄荣叶 李梅 陈锦妹 宁丽梅 蒋丽萍 吴福宝 李剑军 陈欢欢 邢辉 廖玲洁 冯毅 宋畅 邵一鸣 阮玉华 沈智勇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HIV基因型构成,比较感染者不同HIV亚型亚簇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钦州市2016-2018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对感染者血... 目的分析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HIV基因型构成,比较感染者不同HIV亚型亚簇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钦州市2016-2018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对感染者血浆进行病毒RNA提取、逆转录扩增、测序和亚型亚簇判定。采用Kruskal-Wails H秩和检验比较三种主要HIV亚型感染者的首次CD4,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主要HIV亚簇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66例HIV感染者。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三种主要亚型的构成比分别是56.7%(945/1666)、9.3%(155/1666)和27.4%(457/1666),其首次CD4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分别是146(37,308)、254(181,375)和218(112,348)个/μL。CRF01_AE(Cluster 1)和CRF01_AE(Cluster 2)亚簇的构成比分别是10.4%(174/1666)和42.0%(700/1666),其首次CD4的M(P25,P75)分别是185(43,344)、128(34,293)个/μL,CRF01_AE(Cluster 2)毒株同国内和越南的参考株成簇。CRF01_AE感染者的首次CD4低于CRF07_BC和CRF08_BC感染者(Z=-6.32,P<0.05;Z=-6.05,P<0.05);CRF01_AE(Cluster 2)感染者首次CD4低于CRF01_AE(Cluster 1)感染者(Z=-1.98,P<0.05)。结论2016-2018年钦州市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中以CRF01_AE为主,其首次CD4低于其他亚型;该亚型中Cluster 2亚簇构成比最大,其首次CD4低于Cluster 1亚簇;以Cluster 2为代表的CRF01_AE基因型毒株在当地造成的艾滋病流行危害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基因亚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及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志强 杨文敏 +11 位作者 朱秋映 蓝光华 沈智勇 梁淑家 李剑军 陈欢欢 冯毅 何翔 廖玲洁 邢辉 阮玉华 邵一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分析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比较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对其血浆进行RNA提取、扩增、测序和... 目的分析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比较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对其血浆进行RNA提取、扩增、测序和分型。采用Coha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分析HIV基因亚型变化的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比较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研究对象共有1877例HIV感染者。1998-2012年,CRF01_AE、CRF01_AE(Cluster1)和CRF07_BC亚型构成比分别从78.4%(76/97)上升至91.5%(1441/1574)、63.9%(62/97)上升至74.0%(1164/1574)和17.5%(17/97)下降至4.6%(72/1574),趋势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32,P<0.001;Z=2.455,P=0.014;Z=-5.943,P<0.001)。CRF01_AE(Cluster1)、CRF01_AE(Cluster2)、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HIV感染者首次CD4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230(83~375)、215(48~351)、365(254~503)和334(206~479)个/μl。CRF01_AE(Cluster1)和CRF01_AE(Cluster2)亚型HIV感染者的首次CD4均<CRF07_BC亚型(Z=-4.795,P<0.001;Z=-4.238,P<0.001)。结论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以CRF01_AE亚型为主并呈上升趋势,其首次CD4较低,且新发现CRF01_AE亚簇的种类在增加,其亚簇构成比存在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亚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玉溪市2006—2016年新报告HIV/AIDS基线免疫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懿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世福 赵金仙 杨绍华 李顺祥 吴强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0-123,140,共5页
目的了解2006—2016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及时检测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以及历年CD4+T淋... 目的了解2006—2016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及时检测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以及历年CD4+T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底,收集其相关人口学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04例HIV/AIDS中,2 718例(77.57%)患者在报告半年内获得CD4+T淋巴细胞检测,由2006年的20.38%上升到2011年的94.36%后保持稳定(P<0.001),25.16%(611/2 428)的新报告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表现为晚发现,且历年表现为上升趋势(P<0.001)。历年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HIV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者和男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均较同性性传播感染HIV者和注射吸毒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VCT、哨点、婚检孕检者,女性为高。结论玉溪市获得及时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比例逐年上升且基线免疫状况较好,医院发现人群、异性性传播人群、老年人群和男性持续发现较晚,必须不断的提高HIV检测的敏感性,以便早发现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艾滋病 新报告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及时性
原文传递
严重免疫缺陷时HIV/TB合并感染者胸部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婧 李春华 +3 位作者 李奇穗 余庆 吕圣秀 陈耀凯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结核(Tuberculosis,TB)合并感染者严重免疫缺陷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从不同角度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CT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HIV/T...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结核(Tuberculosis,TB)合并感染者严重免疫缺陷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从不同角度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CT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HIV/TB合并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扫描结果,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感染者胸部CT影像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包括病变累及肺叶数、病变性质、病变形态、纵膈淋巴结肿大数、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等。结果所有118例HIV/TB合并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低,其中116例<200个/μl。HIV/TB患者肺部病变常累及多个肺叶,且纵膈淋巴结平均肿大个数、肿大淋巴结的最大径均大于单纯TB组(P<0.05);渗出、结节及粟粒状表现在HIV/TB组较单纯TB组常见(P<0.05);对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不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其胸部CT影像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仅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患者的纵膈淋巴结肿大的最大直径大于较高CD4^+T细胞计数组(>100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免疫损伤严重程度并不会导致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出现本质性差异,但免疫损伤极为严重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纵膈淋巴肿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病 cd4^+T淋巴细胞计数 胸部CT表现
下载PDF
玉溪市某医院≥50岁及<50岁人群HIV/AIDS疫情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世福 郭春园 +6 位作者 李再友 付金翠 鲁建波 刘小春 陈良 潘丽 高良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了解玉溪市≥50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例占总报告数比的上升原因,对其疫情做较全面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HIV阳性检出率、新近感染状况、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情况对本院≥50岁人群疫情进行综... 目的了解玉溪市≥50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例占总报告数比的上升原因,对其疫情做较全面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HIV阳性检出率、新近感染状况、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情况对本院≥50岁人群疫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50岁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较比较组低(P<0.001),且较少获得相关宣传,但其主要通过医院途径获取艾滋病检测且有更多机会获得检测(P<0.001);2010-2013年玉溪市人民医院90 778例住院及手术病人阳性检出率为0.59%,其中≥50岁组与比较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41%和0.68%,近年≥50岁组检出率并未出现上升趋势(P=0.121)而比较组却出现上升趋势(P<0.001);2007-2013年35.80%新报告≥50岁人群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18.96%新报告比较组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玉溪市≥50岁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低,但是有更多机会通过医院获得艾滋病检测;阳性检出率较低且近年无上升趋势;新近感染比例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其可能多年前就已经感染而近年才通过扩大检测发现,需持续追踪调查≥50岁人群艾滋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下载PDF
Vi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outcomes in HIV-1-infected Chine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Efavirenz and Indinavir for 48 weeks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莉 魏飞力 +4 位作者 梅珊 冯鑫 姚均 金侠 曹韵贞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HIV-1-related infection d iseases and the mortality of AIDS hav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since highly activ 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began to be used clinically in China in 1999. And we in i...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HIV-1-related infection d iseases and the mortality of AIDS hav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since highly activ 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began to be used clinically in China in 1999. And we in itiated a second clinical tria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favirenz and Indinavir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immunoreaction.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chronic HIV-1 infection were recruite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itially and during the weeks after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Within 48 hours of blood sampling, peripheral blood plasma and mononuclear cells were separated using routine methods. HIV-1 viral load was measured in thawed plasma samples. Within 48 hours of peripheral blood sampling, CD4 + and CD8 + T cell subsets were enumerated.Results The drug regimen was efficient in reducing HIV-1 plasma viral load and increasing total CD4 + T cell counts. The percentage of CD4 + and CD8 + T cel l subsets expressing CD38 and HLA-DR activation marker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viral load and tended to normalize.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Efavirenz and Indinavir was generally well tolerated and efficient at reducing HIV-1 RNA. Furthermore, the treatment improved the immunologic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viral load cd4 + T cell counts activation mark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