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分化状态的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姜余梅 刘卫平 +3 位作者 唐琼兰 李甘地 郭嘉 廖殿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自然杀伤 (NK) /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 88例鼻NK /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的抗体有 :T细胞分化抗原(CD3ε、CD5、CD1a)、NK细胞相关抗原 (CD56、CD57) ,还有CD3 4和CD3 ... 目的 探讨鼻自然杀伤 (NK) /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 88例鼻NK /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的抗体有 :T细胞分化抗原(CD3ε、CD5、CD1a)、NK细胞相关抗原 (CD56、CD57) ,还有CD3 4和CD3 8抗原。结果  (1)病变部位以鼻腔最常见 ,其次为咽部 ,主要体征为溃疡或黏膜糜烂。本组 88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有 62例(70 5% )之瘤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和浸润 ,瘤细胞中等大小者有 71例 (80 7% ) ;(2 ) 88例NK /T细胞淋巴瘤中 ,T细胞标记CD3ε阳性者 78例 (88 6% ) ,CD5阳性者 56例 (63 6% ) ,NK细胞标记CD56阳性者 2 5例 (2 8 4% ) ;CD57、CD1a、CD3 4和CD3 8均为阴性。结论 鼻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的分化可能已超越前体细胞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细胞 鼻NK/T细胞淋巴瘤 阳性 NK细胞 cd38 cd1A cd56 中等 结论 阶段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对接触性皮炎小鼠核因子-κB、CD1a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菲菲 朱晓芳 +1 位作者 高慧 骆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7,1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对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及激发,制成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及皮损处核因子-κB(NF-κB)、CD1a因子表达及血清...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对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及激发,制成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及皮损处核因子-κB(NF-κB)、CD1a因子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芍总苷能显著抑制ACD小鼠的耳肿胀度,可降低诱发后的小鼠血清TNF-α水平,下调NF-κB、CD1a的表达。结论白芍总苷对小鼠ACD有治疗作用,这与其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也可能与下调NF-κB、CD1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接触性皮炎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核因子-κB(NF-κB) cd1A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Ⅰ型树突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广胜 邵宗鸿 +8 位作者 和虹 刘鸿 付蓉 白洁 施均 曹燕然 涂梅峰 孙娟 贾海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 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前、后骨髓中Ⅰ型树突细胞(DC1)亚群 (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 )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造血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DC1在SAA发病... 目的 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前、后骨髓中Ⅰ型树突细胞(DC1)亚群 (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 )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造血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DC1在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正常人为对照 ,用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期和恢复期SAA患者骨髓中Th1细胞、CD3+ CD8+ 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人骨髓中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a+ CD11c+ 细胞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38± 0 .2 9) %、(0 .37±0 .32 ) %、1.0 7± 0 .10 ,SAA患者发病期为 (4.87± 0 .5 4 ) %、(1.73± 0 .2 4 ) %、(3.38± 0 .5 6 ) %、2 .2 1±0 .32 ,SAA患者恢复期为 (0 .5 3± 0 .2 2 ) %、(0 .6 1± 0 .2 3) %、(0 .6 5± 0 .2 2 ) %、1.37± 0 .2 5 ;SAA患者发病期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CD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A Th1细胞 cd83 患者 cd3^+ cd8^+细胞 骨髓 SAA 负相关 百分率
原文传递
咪喹莫特联合激光预防女性尖锐湿疣复发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吉玺 马小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分析咪喹莫特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与局部LC数量变化的关系,探讨复发产生的部分机制。方法联合使用咪喹莫特和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后复发组各30例。收集治疗前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标... 目的分析咪喹莫特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与局部LC数量变化的关系,探讨复发产生的部分机制。方法联合使用咪喹莫特和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后复发组各30例。收集治疗前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标记CD1a,分析局部LC数量变化。结果30例治疗有效标本LCCD1a+数目为13.23±5.12个,咪喹莫特治疗后复发组的LCCD1a+数目为4.77±2.81个,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咪喹莫特治疗后复发病人局部皮肤中的朗格汉斯细胞数量较治疗有效者少。可能与其复发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 尖锐湿疣 免疫组化 cd1A
下载PDF
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雪峰 杨伟明 +3 位作者 刘宙 赵洪远 王超宇 邬江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CD83、CD1a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低Dukes分期... 目的:探讨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CD83、CD1a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低Dukes分期、预后好的癌组织中CD83和CD1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组(均P<0.05),而FCM检测只显示CD1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应组(均P<0.05);两检测均显示,高Dukes分期、预后差的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对应组(均P<0.05).结论:CD83、CD1a和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和预后相关,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预后 cd83 cd1A KI-67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文锋 王善政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本研究通过检测人食管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特异性标志)、CD80、CD8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食管癌发生及其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流...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本研究通过检测人食管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特异性标志)、CD80、CD8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食管癌发生及其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食管癌病例(Ⅰ-Ⅱ期27例,Ⅲ-Ⅳ期31例;G1-237例,G321例;鳞癌49例,腺癌9例;有淋巴结癌转移者37例,无淋巴结癌转移者21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1例食管炎性组织、12例正常食管组织、31枚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34枚无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1)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6.18±1.47,5.37±1.13,37.35±7.42)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10.28±2.11,9.67±1.94,48.76±10.23)、食管炎性组织(11.89±2.65,10.46±1.79,51.55±10.60)及癌旁组织(11.79±2.41,10.49±1.89,9.78±12.31)中的表达(P<0.01);(2)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患者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8.34±1.66,6.78±1.42,41.70±8.71)明显低于无癌转移的淋巴结中的表达(12.23±2.14,10.82±2.11,59.63±12.52)(P<0.01);(3)癌旁组织及食管炎性组织中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树突细胞 cd1A cd80 cd86
下载PDF
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树突状细胞CD1a、CD8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潘明沃 陈志强 +2 位作者 古炽明 吕立国 代睿欣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结合西药对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树突状细胞数量与活化的影响,探讨扶正抑瘤法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机理。方法:将1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0例和西医对照组8例,西医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分泌治疗方案,中...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结合西药对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树突状细胞数量与活化的影响,探讨扶正抑瘤法在前列腺癌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机理。方法:将1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0例和西医对照组8例,西医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分泌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扶正抑瘤法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需要,2次术中取病理时间间隔7~105天。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这些前列腺癌原发灶树突状细胞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2组患者前列腺癌原发灶治疗前后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对照组治疗后的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数量也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CD83数量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对照组治疗后的CD83数量比治疗前略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CD1a治疗前后差值高于西医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CD83治疗前后差值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应用能在一定治疗时段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的DC的总体数量及活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扶正抑瘤法 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雷 单保恩 +3 位作者 刘亮 何明 孟宪利 王士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正常淋巴结和3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结果:(1)ESCC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CD1a和CD83的表达量(均P<0.05)。(2)CD1a表达量与癌组织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均P>0.05);CD83表达量与E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表达量与正常淋巴结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83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5)。结论:ESCC组织中CD83的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转移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下载PDF
CD1a与CD83标记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敏学 刘守跃 +6 位作者 金永民 崔现 崔演 崔海 沈雄虎 张松男 孙红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CD1a和CD83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中CD1a、CD8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85例... 目的探讨CD1a和CD83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中CD1a、CD8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85例乳腺癌组织中,77例CD1a阳性,大多数表达CD1a的TIDC分布在肿瘤组织中,肿瘤间质及周边组织中表达较少;44例CD83阳性,表达CD83的TIDC多分布在肿瘤周边及间质组织,呈散点状分布。CD1a、CD83均为阳性表达(双阳性)35例。CD1a、CD8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无关(P〉0.05),而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TNM分期有关(P〈0.05)。CD1a、CD83双阳性表达和非双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未达。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a、CD83非双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HR=2.216,95%CI:1.682-3.43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性标记物CD83、CD1a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这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有关,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DC) cd1A cd83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敏 张谊之 +2 位作者 汪盛 王琳 李俸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CD1a、CD16、CD5 7、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细胞间粘附分子 - ...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CD1a、CD16、CD5 7、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和静止期皮损区 HL A- DR、CD1a、CD16、CD5 7、TNF- α及 ICAM- 1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后消退期皮损组织病理改善 ,各标记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经 Wilcoxon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树突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cd1A cd16 cd57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CD1a、上皮细胞钙粘素分子及其mRNA的表达和朗格汉斯细胞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永正 王飞 骆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cuminatum,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数目、形态和功能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RT-PCR法分别检测LC表面标记分子CD1a、粘附分子上皮细胞钙粘素(E-cadherin)及其mRN...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cuminatum,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数目、形态和功能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RT-PCR法分别检测LC表面标记分子CD1a、粘附分子上皮细胞钙粘素(E-cadherin)及其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LC的超微结构,并以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1.59±10.48)相比,CA组织中CD1a+LC数目(10.66±11.71)减少(P<0.05),胞体缩小,树突减少。CD1a mRNA表达(0.4066±0.2671)低于正常(0.7444±0.3667)(P<0.01);CA组织中E-cadherin染色变淡,平均积分值(2.36±1.41)低于正常对照(7.67±1.64)(P<0.01),E-cadherin mRNA表达(0.1737±0.1083)较正常对照(0.3786±0.1460)相比显著降低(P<0.01);CD1a+细胞数目与E-cadherin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404,P<0.05)、CD1a mRNA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81,P<0.05);CA组织LC胞质内细胞器稀少,Birbeck颗粒少见。结论:CA组织中存在着LC的缺失和抗原提呈功能异常,可能导致HPV持续性感染,LC的减少可能与E-cadherin表达下降导致LC在表皮内难以滞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朗格汉斯细胞 cd1A 上皮细胞钙粘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进展及CD1a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润晖 赵新民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4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 cd1A 诊断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亦权 胡敏 +1 位作者 石怀银 李向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9期557-559,共3页
颌面部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MT)是一种新近命名的少见肿瘤。本文报告 1例 ,男性 ,3 8岁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颏部肿物 ,缓慢生长 ,质地硬。光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大量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Vi mentin、SMA、CD68阳性 ,S -10 ... 颌面部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MT)是一种新近命名的少见肿瘤。本文报告 1例 ,男性 ,3 8岁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颏部肿物 ,缓慢生长 ,质地硬。光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大量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Vi mentin、SMA、CD68阳性 ,S -10 0、CK和CD1a阴性 ,结合文献分析颌面部软组织IM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软组织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少见肿瘤 MT cd1A 无痛性 cd68 生长 光镜
原文传递
CD1a^(+)和CD83^(+)树突状细胞在COPD小鼠肺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14
作者 张兰英 张福安 +4 位作者 刘茂茂 陈杰 周健 刘钰婷 欧阳瑶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 研究CD1a和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肺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将2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气对照组和烟熏COPD组,各10例。空气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烟熏COPD组使用香烟烟熏法建立COPD... 目的 研究CD1a和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肺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将2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气对照组和烟熏COPD组,各10例。空气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烟熏COPD组使用香烟烟熏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于最后一次烟熏结束24 h内处死小鼠,取右下肺。观察2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平均内衬间隔(MLI),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CD1a^(+)、CD83^(+)DC的分布并计数。结果 建模7、14、21、28 d时烟熏COPD组的小鼠体质量较空气对照组均降低(P<0.05);HE染色示烟熏COPD组小鼠肺组织正常肺泡结构破坏,多个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肺泡腔,肺泡间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COPD造模成功;与空气对照组比较,烟熏COPD组MLI值(μm)增大(28.30±3.47 vs. 50.40±3.60),肺组织中CD1a^(+)DC数量(个/视野)增多(9.58±2.18 vs. 17.08±3.67),而CD83^(+)DC数量(个/视野)减少(19.78±4.95 vs. 8.0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烟熏COPD组小鼠肺组织CD1a^(+)DC增多,CD83^(+)DC减少,香烟烟熏可能导致DC成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树突细胞 吸烟 cd1A cd83
下载PDF
中国台湾栽培稻种质资源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圣祥 魏兴华 +3 位作者 江云珠 余汉勇 王一平 袁筱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3-438,共6页
分析了中国台湾省 1 591 份亚洲栽培稻 14 个等位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Pgi1、Pgi2、Amp1、Amp2、Amp3、Amp4、Sdh1、Adh1、Cat1、Icd1、Est1、Est2、Est5 和 Est9)。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台湾稻种含有 47 个等位酶等位基因,占亚洲栽... 分析了中国台湾省 1 591 份亚洲栽培稻 14 个等位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Pgi1、Pgi2、Amp1、Amp2、Amp3、Amp4、Sdh1、Adh1、Cat1、Icd1、Est1、Est2、Est5 和 Est9)。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台湾稻种含有 47 个等位酶等位基因,占亚洲栽培稻该类等位酶己鉴定出的60个等位基因的78.3%,其等位基因频率变幅为0.001 ̄0.997,基因多样性指数(Ha)变幅为0.006 ̄0.585。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t)和平均多态性指数(DP)分别为0.239和18.3%。基因频率低于 0.05 的等位基因共 24 个,占 51.1%;基因频率在 0.05 ̄0.95 的 18 个,占 38.3%;基因频率高于 0.95的有 5 个(Amp1-1、Adh1-1、Icd1-1、Est1-1 和 Est5-1)。1 591 个台湾品种共有 182 种等位酶基因型,且等位基因 Est9-null 仅存在于 3 个台湾品种中。遗传分化系数(Gst)和聚类分析表明,台湾品种在 Amp2、Cat1、Pgi1、Est2 和 Pgi2 的基因位点上出现了明显的籼粳差异。台湾栽培稻具有较丰富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是中国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 台湾品种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 亚洲栽培稻 种质资源 籼粳 等位基因 PGI2 cd1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红 杨培增 +3 位作者 彭晓燕 周红颜 黄祥坤 刘云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结果Behc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B7-1和B7-2,但无CD28和CTLA-4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28、CTLA-4、B7-1和B7-2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100%CD4+T细胞表达CD28分子,47.9%的CD4+T细胞表达CTLA-4分子。100%CD68+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分别有74.5%和60.8%的HLA-DR+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结论CD28和CTLA-4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B7-1和B7-2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B7:CD28/CTLA-4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CET病 结节红斑 B7:cd28/CTLA-4 共刺激分子 患者 cd4^+T细胞 T细胞表达 组织 免疫组化方法 cd28分子 单核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cd19 cd68 T淋巴细胞 HLA 分子表达 细胞来源 染色方法 cd1A 角朊细胞 cd8 表达及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抑制肥大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1缓解特应性皮炎大鼠的瘙痒症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何 张伟明 +1 位作者 饶琪 周密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缓解特应性皮炎(AD)大鼠瘙痒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及玉屏风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80、1.62、3.24 g·kg^(-1))。使用2%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丙酮∶橄榄油=...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缓解特应性皮炎(AD)大鼠瘙痒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及玉屏风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80、1.62、3.24 g·kg^(-1))。使用2%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丙酮∶橄榄油=1∶4)涂抹大鼠背部及耳部复制特应性皮炎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根据SCORAD评分标准对大鼠皮损进行赋分评价;通过记录5 min内的搔抓次数评价大鼠瘙痒状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CD1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1(IL-3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给药组大鼠的皮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表皮增厚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搔抓次数及皮肤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皮肤组织CD1a、IL-3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能够缓解特应性皮炎大鼠的瘙痒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修复皮肤屏障,减少皮肤炎性细胞、肥大细胞浸润,抑制CD1a、IL-3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玉屏风颗粒 瘙痒 肥大细胞 cd1A 白细胞介素31 大鼠
原文传递
γδT cells:Major advances i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umor immunotherapy 被引量:1
18
作者 Yueqi Zhao Peng Dong +2 位作者 Wei He Jianmin Zhang Hui Che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33,共13页
γδT cells are a kind of innate immune T cell.They have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because they account for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all immune cells,and many basic factors related to these cells remain unc... γδT cells are a kind of innate immune T cell.They have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because they account for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all immune cells,and many basic factors related to these cells remain unclear.However,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umor immunotherapy,γδT cell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exert cytotoxic effects on most tumor cells without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restriction.An increasing number of basic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antigen recognition,activation,an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ofγδT cells.Additionally,γδT cell-based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are being developed,and the number of clinical trials investigating such strategies is increasing.This review mainly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basic research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γδT cells in tumor immunotherap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γδT cell-based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delta T-cells T cell receptor cd1A Tumor immunotherapy Receptors chimeric antigen 1 cells αβT cells
原文传递
HlA-DR、CD40和CD1a在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魁 周云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6期480-48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和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甲状腺组织HLA-DR、CD40和CD1a的表达,探讨HLA-DR、CD40和CD1a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桥本甲状腺炎36例和正常对照组(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和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甲状腺组织HLA-DR、CD40和CD1a的表达,探讨HLA-DR、CD40和CD1a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桥本甲状腺炎36例和正常对照组(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10例甲状腺上皮细胞中HLA-DR、CD40和CD1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EC)几乎不表达HLA-DR、CD40和CD1a,而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滤泡上皮高表达HLA-DR、CD40和CD1a,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LA-DR、CD40和CD1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cd40 cd1A HLA-DR T细胞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数量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士儒 刘苏 +3 位作者 李玉叶 陈聪 林嘉音 曾勇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DC)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学Noyes标准,对在本中心就诊的uRSA患者(uRSA组,n=113)与男性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n=35)进行子宫内膜分期;以CD1_a与...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DC)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学Noyes标准,对在本中心就诊的uRSA患者(uRSA组,n=113)与男性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n=35)进行子宫内膜分期;以CD1_a与CD83分别作为子宫内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与成熟树突状细胞(m DC)的表面标志物,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1_a与CD83阳性细胞的数量,并通过Vectra~?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其阳性细胞率。结果 uRSA组分泌期子宫内膜CD1_a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而CD83阳性细胞率[(2.03±1.60)%]显著高于对照组[(0.81±1.11)%,P=0.000];两组患者子宫内膜CD1_a阳性细胞率从分泌早期到中期均呈递减趋势,而CD83阳性细胞率从分泌早期到中期均呈递增趋势;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子宫内膜CD1_a阳性细胞率在分泌早期和中期均无明显变化,而uRSA组子宫内膜CD83阳性细胞率在分泌早期[(1.64±1.20)%]和中期[(2.20±1.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11)%,P=0.000;(0.63±0.78)%,P=0.000]。结论 uRSA组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早期和中期CD83阳性细胞率异常升高,提示其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导致妊娠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 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uDC) cd1A cd8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