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RP的影响。方法 :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 (32例 )及抵克力得组 (2 7例 ) ,并对照观察治疗 4周前后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P <0 0 1)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 ,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亦增加 ;(2 )治疗 4周后 ,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 3、CD6 2P、PAI 1及C 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5,P <0 0 1) ;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葛根素 血小板活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 C-反应蛋白 治疗 cd63 cd62p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定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真 包正军 +3 位作者 许宏伟 罗霄鹏 彭子娟 曹晓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通过血小板活化的变化,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单药组(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通过血小板活化的变化,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单药组(阿司匹林0.15 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0.10 g/d+氯吡格雷75 mg/d),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病例CD62p、CD63阳性率,对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CD62p、CD63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CD6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治疗一周和二周后CD62p、CD63阳性率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二周后与单药组比较CD62p、CD63阳性率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有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CD62p、CD63可以衡量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化 cd62p cd63 脑梗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老年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与CD62p、CD63及TSP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孔令钧 李鲁扬 唐占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 :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 118例的血小板活化分子α 颗粒膜蛋白 (CD6 2 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 (CD6 3)、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 目的 :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抗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 118例的血小板活化分子α 颗粒膜蛋白 (CD6 2 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 (CD6 3)、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的表达量进行定量研究 ,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的CD6 2p、CD6 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0名 ,均P <0 0 1) ;气滞血瘀组CD6 2 p、CD6 3、TSP的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 (均P <0 0 1) ;CD6 2 p与CD6 3、TSP均呈正相关 (r =0 74 0 ,P <0 0 1;r =0 74 4 ,P <0 0 1) ,TSP与CD6 3呈正相关 (r =0 6 35,P <0 0 1) ,CD6 2 p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呈正相关 (r =0 715,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参与了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 ;血小板活化尤其与气滞血瘀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中医分型 血小板活化分子 cd62p cd63 TSp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型模型大鼠CD44、CD54及CD62p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喜平 贾育新 +1 位作者 刘勍 吴建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71-2673,共3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大鼠模型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及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的干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大...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大鼠模型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及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的干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大鼠模型一般情况、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CD44、CD54及CD62p表达水平。结果参苓白术散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模型大鼠CD44、CD62p表达(P<0.01),对CD54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下调CD44、CD62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型结肠炎 脾虚 吞噬细胞膜糖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调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罗助荣 盖晓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3、CD62P表达、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血小板CD4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3、CD62P表达、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血小板CD41、CD63、CD62P、血浆hsCRP浓度及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UA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CD41、CD63、CD62P及血浆hs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并降低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缩小,改善颈动脉血流参数,12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血小板活化、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常规治疗 cd41 hs-CRp cd62p 斑块面积 表达 水平
原文传递
三七皂苷R1调节炎性T细胞亚群保护血管内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郭钰琪 齐冬梅 +5 位作者 郝钰 王丽 李霞 周宪宾 李运伦 姚成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T细胞亚群在胶原酶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早期的变化状态及三七皂苷R1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ApoE-/-小鼠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62Phi、CD62P+CD62E+脱落内皮细胞的比例;胞内外因子染... 目的探讨炎性T细胞亚群在胶原酶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早期的变化状态及三七皂苷R1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ApoE-/-小鼠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62Phi、CD62P+CD62E+脱落内皮细胞的比例;胞内外因子染色法检测炎性T细胞亚群分泌TNF-α、IL-17的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内皮损伤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受损明显,内皮脱落面积明显增加,实验组经三七皂苷R1处理后血管内皮偶有脱落(P均<0.05);另外,模型组脱落内皮细胞CD62Phi、CD62P+CD62E+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T细胞分泌TNF-α、IL-17的能力明显升高,而实验组脱落内皮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T细胞分泌IL-17的比例下降(P均<0.05)。结论 Th17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与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密切相关,三七皂苷R1在保护血管内皮的同时,可选择性地下调Th17细胞亚群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ApoE-/- 胶原酶Ⅱ 内皮损伤 cd62p T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的比较 被引量:33
7
作者 沈明强 程庆璋 石冬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CD62P、MARAA、MARADP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3组的CD62P、MARAA、MARADP值均下降,与入院第1天的CD62P、MARAA、MAR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ARAD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有差异,氯吡咯雷治组MARADP下降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小板MARAA、血小板CD62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示临床治疗均有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小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cd62p 血小板聚集率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32
8
作者 陆丽丽 刘丹 +2 位作者 庞春燕 张伟 张广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CD62P和sTLT-1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 d)102例作...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CD62P和sTLT-1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 d)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来我科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sTLT-1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CD62P和sTLT-1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24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D62P和sTLT-1在校正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CD62P(%)OR值=1.102,95%CI:1.062~1.143,P<0.01;sTLT-1(pg/ml)OR值=1.004,95%CI:1.002~1.006,P<0.01]。结论血小板CD62P和sTLT-1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血小板 cd62p sTLT-1
下载PDF
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光 赵连东 +1 位作者 周永 韩雪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CD62p、CD63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将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治疗组和血塞通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I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正常组)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观察奥...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CD62p、CD63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将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治疗组和血塞通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I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正常组)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观察奥扎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ACI患者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奥扎格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0.01),奥扎格雷治疗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奥扎格雷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CI发病后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奥扎格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作用,对ACI的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cd62p cd63 奥扎格雷
下载PDF
冠心病证型与P选择素、TXB_2及6-Keto-PGF_(1α)含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骆丽娟 顾仁樾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14,共2页
为研究冠心病证型与P 选择素 (CD62p)及血栓素B2 (TXB2 )、6 酮前列环素 (6 Keto PGF1α)含量变化的关系 ,5 3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尖化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CD62p,用放免法测定TXB2 、6 Ke... 为研究冠心病证型与P 选择素 (CD62p)及血栓素B2 (TXB2 )、6 酮前列环素 (6 Keto PGF1α)含量变化的关系 ,5 3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尖化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CD62p,用放免法测定TXB2 、6 Keto PGF1α含量 ,从分子水平研究血小板活化及T/P比值与冠心病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发现 ,33例心血瘀阻型患者以CD62p、TXB2 升高为主 ,2 0例气阴两虚型患者以 6 Keto PGF1α降低为主。有助于阐明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内在本质 ,对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辨证分型 p-选择素 血栓素B2 6-酮前列环素F1α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施嫣红 黄培新 郭传勇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对2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3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栓素...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对2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3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栓素B2(TXB2)。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PAC-1、CD62P均较缓解期和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浆TXB2较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PAC-1、CD62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TXB2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62P及TXB2与病情程度有关(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是溃疡性结肠炎较特异的指标,TXB2影响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小板活化 cd62p pAC-1 TXB2
下载PDF
消肿定痛合剂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临床观察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α-颗粒膜糖蛋白、白细胞-1β、MMP-3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焦锋 唐望 +2 位作者 黄荷 刘栋华 张宏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消肿定痛合剂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人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 目的观察消肿定痛合剂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人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消肿定痛合剂A组、西乐葆B组、消肿定痛合剂+西乐葆C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基础干预,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TNF-α、CD62p、IL-1β及MMP-3水平,观察3组1个疗程(7 d)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腰部疼痛、步行困难、腰椎活动度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 05),其中C组降低程度大于其他两组;3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 05),其中C组降低程度大于其他两组;3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 <0. 05),其中C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治疗组。3组血清TNF-α、CD62p、IL-1β及MMP-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且C组低于对照组(P <0. 05);3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肿定痛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可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ODI、VAS评分,提高JOA评分,改善血清TNF-α、CD62p、IL-1β、MM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定痛合剂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TNF-α cd62p IL-1Β MMp-3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3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滤除白细胞对体外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红 刘嘉馨 +6 位作者 雷宇 曹晔 钟锐 谢月娜 何语良 刘曦 袁理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考察2种血小板滤器滤除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6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并用2种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各10例(分别... 目的考察2种血小板滤器滤除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6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并用2种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各10例(分别以A、B组代之),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结果血小板去白过滤后,A、B 2种滤器(组)的血小板回收率、剩余白细胞数及pH值分别为(87.01±3.47)%vs(87.88±4.77)%、(0.95±0.90)×106vs(0.45±0.58)×106及(7.13±0.13)vs(6.80±0.26)(P>0.05);血小板过滤前后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低渗休克,A组分别为(8.06±4.11)%vs(8.21±4.50)%、(70.55±27.21)%vs(71.63±32.24)%和(68.14±10.13)%vs(69.18±9.38)%,B组分别为(10.34±3.26)%vs(10.47±2.42)%、(56.30±18.43)%vs(59.49±19.15)%和(75.73±5.50)vs(73.74±6.52)%(P>0.05)。结论所考察的2种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滤器 cd62p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低渗休克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真 包正军 +2 位作者 罗霄鹏 彭子娟 曹晓玲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表达水平,探讨以血小板活化的变化反映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司匹林0.15 g、0.20 g治疗前后的CD62p、CD63阳性率,同时进行N...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表达水平,探讨以血小板活化的变化反映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司匹林0.15 g、0.20 g治疗前后的CD62p、CD63阳性率,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CD6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在阿司匹林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但是阿司匹林0.15 g组与0.20 g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个剂量组疗效比较无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有效,但是其0.15 g与0.20 g剂量的疗效可能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化 cd62p cd63脑梗死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ICAM-1和CD62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6
作者 祝美珍 李志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和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 (CD6 2P)变化的关系 ,探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方法将 7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 3个证型组 :即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和气...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和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 (CD6 2P)变化的关系 ,探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方法将 7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 3个证型组 :即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 ,每组 2 4例 ,另设一健康人对照组 (2 4名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的ICAM-1、CD6 2P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ICAM 1、CD6 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1) ,其中痰瘀阻络型组ICAM 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 (P <0 .0 1) ;痰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 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 (P <0 .0 1)。结论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 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而CD6-2P则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辨证分型 ICAM-1 cd62p 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贺志飚 金丽艳 +1 位作者 柴湘平 张东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DsM)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DSM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期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DsM)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DSM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期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DSM组每日加用DSM0.2g静脉滴注,连用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膜糖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MF),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一选择素/血小板质膜蛋白(cD62P/cD61)表达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前GMPl40[常规治疗组(17.51士2.75)pg/L,DSM组(16.94±2.57)μg/L3、vMF水平[常规治疗组(13.64±2.37)μg/L,DSM组(14.14±2.17)μg/L3及CD62P/CD61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常规治疗组(20.24±2.64)%,DsM组(19.54±2.69)%]较健康对照组[(9.25±1.80)μg/L、(6.13±1.17)μg/L、(11.21±1.11)%]均显著上升(均P〈0.01);治疗后两组GMP140、vMF水平及CD62P/CD61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显著降低,且DSM组的下降幅度[GMP140(3.91±0.57)μg/L,vWF(3.86土0.71)μg/L,CD62P/CD61(3.69±0.62)%]较常规治疗组[GMPl40(2.30±0.33)μg/L,vWF(2.72±0.45)μg/L,CD62P/CD61(2.24±0.45)%]更为显著(均P〈0.01),但是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DSM有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可预防血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急性加重期 血小板 血浆膜糖蛋白140 cd62p cd61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立群 张恭新 +2 位作者 张蕴慧 刘同亭 宿广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术 ,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病人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 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的含量 ,并同时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血栓素 A2 (TXA2 )的含量及血小板的粘附率与... 采用流式细胞术 ,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病人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 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的含量 ,并同时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血栓素 A2 (TXA2 )的含量及血小板的粘附率与最大聚集率 ,观察中药灌肠对 U C病人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上述指标 U C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 ,缓解期较活动期虽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经中药灌肠治疗 ,治愈率为 6 7.19% ,总有效率为 96 .88%。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显著降低 (P<0 .0 1或 P<0 .0 5 ) ,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提示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药灌肠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万云高 华琦 +1 位作者 万岁桂 徐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 2P、Pac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2 2例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D6 2P、Pac 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 :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小板活化 ACS 治疗前后 cd62p pAC-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蛋白 表达率 复合物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4
20
作者 庞睿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484-2486,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62P、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梗死...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62P、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梗死患者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将同期门诊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个亚组间,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62P、sTLT-1和E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亚组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亚组之间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是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CD62P、sTLT-1和ET-1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62P、sTLT-1和ET-1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62P、sTLT-1和ET-1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表达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检测CD62P、sTLT-1和ET-1的变化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62p 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 血浆内皮素-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