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值辅助B值的故障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轲 赵修斌 +2 位作者 庞春雷 余永林 王祝欣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多基准一致性检测中的B值处理是卫星着陆系统完好性监测的核心。针对传统的B值处理算法存在对故障来源不敏感、难以区分卫星故障与接收机故障的问题,研究了基于C值辅助的B值处理改进算法。新算法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准则,构造以卫星为基准... 多基准一致性检测中的B值处理是卫星着陆系统完好性监测的核心。针对传统的B值处理算法存在对故障来源不敏感、难以区分卫星故障与接收机故障的问题,研究了基于C值辅助的B值处理改进算法。新算法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准则,构造以卫星为基准的C值,并设置相应阈值,分析和比较C值的变化情况,结合B值处理,综合分析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值辅助的B值处理能够很好地反映卫星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着陆系统 完好性监测 故障检测 B值 c
下载PDF
不同海拔祁连园柏树轮和叶片δ^(13)C值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拓 陈发虎 +1 位作者 安黎哲 刘晓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7-771,共5页
测定了不同海拔的祁连园柏(Sabinaprzewalskii)树轮和叶片δ13C值以及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树轮δ13C值重于叶片δ13C值,并且没有明显的海拔趋势;叶片δ13C值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负相关,但与叶片氮含量和可溶性... 测定了不同海拔的祁连园柏(Sabinaprzewalskii)树轮和叶片δ13C值以及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氮含量.结果表明:树轮δ13C值重于叶片δ13C值,并且没有明显的海拔趋势;叶片δ13C值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负相关,但与叶片氮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相关关系;近50a来树轮δ13C值越来越低,尽管不同海拔的树轮δ13C值的下降程度存在差异.叶片和树轮δ13C值的变化可能主要受气孔运动的影响,近50a来树轮δ13C值的下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园柏(Sabina przewalskii) 树轮 δ^13 c 海拔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核DNA C-值的比较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改兰 冯玉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8科10属13种外来入侵植物、6种本地植物和1种外来非入侵植物的核DNAC-值。结果表明:作为整体,外来入侵植物的平均核DNAC-值显著低于本地种和外来非入侵种,但对同属不同类型植物进行比较,未发现一致的规律;在4个既包...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8科10属13种外来入侵植物、6种本地植物和1种外来非入侵植物的核DNAC-值。结果表明:作为整体,外来入侵植物的平均核DNAC-值显著低于本地种和外来非入侵种,但对同属不同类型植物进行比较,未发现一致的规律;在4个既包含外来入侵种又包含本地种的属中,泽兰属(Eupatorium)和鬼针草属(Bidens)外来入侵种的核DNAC-值显著低于同属本地种,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2种外来入侵植物中仅有1个种的核DNAC-值显著低于同属本地种,而草胡椒属(Peperomia)外来入侵种的核DNAC-值显著高于同属本地种;表明核DNAC-值与外来植物入侵性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入侵植物 本地植物 核DNA c-值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量和神经网络的钢管缺陷预测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涛 王太勇 +1 位作者 秦旭达 蒋奇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0-53,共4页
分析了钢管缺陷几何大小与缺陷漏磁信号 (MFL)特征量之间关系 ,建立了一组全方位的钢管缺陷信号特征量 ,并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算法应用于钢管缺陷预测。通过实验取得样本 ,在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钢管缺陷漏磁信号特征... 分析了钢管缺陷几何大小与缺陷漏磁信号 (MFL)特征量之间关系 ,建立了一组全方位的钢管缺陷信号特征量 ,并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算法应用于钢管缺陷预测。通过实验取得样本 ,在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钢管缺陷漏磁信号特征量和神经网络的缺陷预测模型 ,继而根据漏磁信号对缺陷进行定量预测。给出了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钢管 神经网络 特征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对氯甲基苯乙烯与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类的自由基共聚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云 巫锦娣 林思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是合成功能高分子的一个非常有用的起始单体,利用它的均聚以及与其它烯类单体的共聚反应,可制得含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但以往对该单体的聚合及共聚研究,较多的是以邻、间、对位氯甲基取代苯乙烯的混合物作为研... 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是合成功能高分子的一个非常有用的起始单体,利用它的均聚以及与其它烯类单体的共聚反应,可制得含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但以往对该单体的聚合及共聚研究,较多的是以邻、间、对位氯甲基取代苯乙烯的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纯对氯甲基苯乙烯,在开展对其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苯乙烯 p-cMS 自由基 共聚
下载PDF
δ^(13)C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6
作者 朱书法 刘丛强 陶发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03,共9页
δ13C方法是近年来用于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14C标记法的优点外,还具有无放射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标记,并能使所有的土壤有机质组分都能被均匀标记,相对经济、在实验地采样后直接进行研究等特殊优点,从而在土... δ13C方法是近年来用于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14C标记法的优点外,还具有无放射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标记,并能使所有的土壤有机质组分都能被均匀标记,相对经济、在实验地采样后直接进行研究等特殊优点,从而在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来源、周转和C3/C4植被的历史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该方法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分析δ13C值技术的不断改进,δ13C方法在研究土壤过程特别是土壤碳循环中显示出新的活力。为了推动δ13C方法在国内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影响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因素、国内外近年来该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和δ13C值的分析方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土壤有机质 δ^13c 土壤碳循环
下载PDF
中国北方C_3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年均温度关系 被引量:43
7
作者 王国安 韩家懋 周力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4种常见C3植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4种C3植物的δ13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均温度下降而变重的趋势,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他两种植物强烈得... 本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4种常见C3植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4种C3植物的δ13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均温度下降而变重的趋势,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他两种植物强烈得多,同时还发现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与年均温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平车前碳同位素组成与年均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可作为年均温度的替代性指标,平车前的δ13C组成不能作为年均温度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碳同位素组成 年均温度 中国北方 独行菜 魁蓟 平车前
下载PDF
中国西北C-3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年降雨量关系初探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国安 韩家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4-499,共6页
本文对不同年降雨量环境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这 4种常见C 3植物的δ13 C进行了分析 ,发现这 4种C 3植物的δ13 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降雨量减少而变重的趋势 ,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它 2种... 本文对不同年降雨量环境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这 4种常见C 3植物的δ13 C进行了分析 ,发现这 4种C 3植物的δ13 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降雨量减少而变重的趋势 ,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它 2种植物强烈得多。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 C组成与年降雨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平车前碳同位素组成与年降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表明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 C组成可作为年降雨量的替代性指标 ,平车前的δ13 C组成不能作为年降水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碳同位素组成 年降雨量 独行菜 魅蓟 平车前
下载PDF
C3植物碳同位素在旱季和雨季中的变化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国安 韩家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对 C3植物在旱季和雨季的碳同位素测定 ,在尽可能将其它因素影响分离开的自然环境下 ,主要研究了降水因素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C3植物在旱季的 δ1 3 C组成较雨季明显偏重 ,同时发现 ,不同植物种的 δ1 3 C组成在... 通过对 C3植物在旱季和雨季的碳同位素测定 ,在尽可能将其它因素影响分离开的自然环境下 ,主要研究了降水因素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C3植物在旱季的 δ1 3 C组成较雨季明显偏重 ,同时发现 ,不同植物种的 δ1 3 C组成在旱季与雨季中的变化程度不一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碳同位素组成 旱季 雨季 降雨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暖温带地区几种木本植物碳稳定同位素的特点 被引量:27
10
作者 韩兴国 严昌荣 +1 位作者 陈灵芝 梅旭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97-500,共4页
通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乔、灌木植物叶片、树干、花、果实碳稳定性同位素比率 (δ13 C值 )测定和比较 ,发现这些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受多种因子的影响 ,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异质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植物δ13 C值不同 ;... 通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乔、灌木植物叶片、树干、花、果实碳稳定性同位素比率 (δ13 C值 )测定和比较 ,发现这些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受多种因子的影响 ,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异质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植物δ13 C值不同 ;种内δ13 C值变化也很大 ,以荆条的差异最大 ,为 6.5 49‰ ( -2 2 .2 2 6‰~ -2 8.775‰ ) ;其次是大叶白蜡 5 .70 6‰ ( -2 3 .687‰~ -2 9.3 93‰ ) ;核桃楸 5 .2 2 9‰ ( -2 6.14 6‰~ -3 1.3 75‰ ) ;辽东栎3 .3 3 3‰ ( -2 4.3 2 4‰~ -2 7.65 7‰ ) ;北京丁香 2 .414‰ ( -2 5 .65 5‰~ -2 8.0 70‰ ) ,山杏δ13 C值的种内差异最小 ,为 2 .2 96‰ ( -2 3 .43 6‰~ -2 6.43 2‰ ) .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的δ13 C值也存在差异 ,皮的δ13 C值低 ,木质部的δ13 C值高 .通过对山杏树干木质部δ13 C值与环境因子的分析发现 ,年平均温度和山生杏木质部δ13 C值的大小最为密切 ,其次分别是年降水量、生长季平均温度和生长季降水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碳稳定同位素比率 种间差异 暖温带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示踪农林生态转换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启明 王世杰 +1 位作者 朴河春 欧阳自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5-78,共4页
为了观察生态系统的转变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地域 ,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 .森林点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 (1 81 %~1 6 0 0 % ) ,而农田点土壤有机碳... 为了观察生态系统的转变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地域 ,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 .森林点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 (1 81 %~1 6 0 0 % ) ,而农田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在 0 43 %~ 2 2 2 %之间 ,表明毁林造田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降解 ,使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 ;利用C3植物与C4 植物δ13C值的显著差异 ,对比森林点与农田点的δ13C值 (森林点 :-2 3 86‰~ -2 7 1 2‰ ;农田点 :-1 9 66‰~ -2 3 2 6‰ ) ,计算表明 ,毁林造田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质中活性大的组分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质 δ^13c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示踪农林生态转换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迁移和赋存规律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启明 王世杰 +1 位作者 朴河春 欧阳自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9-92,共4页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在降解过程中的迁移、赋存规律 ,利用C3植物与C4 植物明显的δ13C值差异 ,选取贵州茂兰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换生长的地域 ,分析土壤的不同粒径组分和比重组分中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 .结果表明 ,粗砂中的土壤...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在降解过程中的迁移、赋存规律 ,利用C3植物与C4 植物明显的δ13C值差异 ,选取贵州茂兰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换生长的地域 ,分析土壤的不同粒径组分和比重组分中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 .结果表明 ,粗砂中的土壤有机质年代最新 ,细粉中的土壤有机质年代最老 ,有机质在降解过程中 ,在土壤各粒径组分中的迁移次序是 :粗砂 <细砂 <粗粉 <粘土 <细粉 ;土壤重组分中的有机质年代较老 ,以降解充分、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为主 ,相对而言 ,轻组分中的有机质含有更多的降解尚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示踪 农林生态转换系统 迁移 赋存规律 生态系统 δ^13c 土壤有机质 粒径组分 比重组分
下载PDF
不同生境间红树科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建辉 林光辉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6,共7页
通过测定采自4个地区(海南、厦门、北海和西双版纳)的红树科6个属共9种植物,包括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锯叶竹节树(C. diphopetala)、山红树(Pellacalyx yunnanensis)、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 losa)、海莲(... 通过测定采自4个地区(海南、厦门、北海和西双版纳)的红树科6个属共9种植物,包括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锯叶竹节树(C. diphopetala)、山红树(Pellacalyx yunnanensis)、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 los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木榄(B.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角果木(Ceriops tagal)的叶片碳同位素比值(δ13C),比较了不同地区分布的红树科植物(尤其是内陆生长的和沿海生长的红树科植物之间)、同一地区分布不同种红树科植物间以及不同季节红树科植物δ13C值及其所反映的胞间CO2 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树科植物叶片的δ13C变化在-32‰^-26‰之间,大部分种类在两个生长季之间(春季和秋季)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内陆和沿海分布的红树科植物有着显著不同的δ13C值,以海水中生长的红树科植物δ13C值较高。此外,在海水中生长的红树科植物以北海地区分布的为最高,而在厦门和海南之间则较少有显著性的差异。从所取得的结果来看,植物δ13C值之间的差异可能有遗传学的基础,但环境的影响也起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红树科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碳同位素比值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华 王宝清 +3 位作者 孙六一 任军峰 黄正良 武春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2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于局限的、高盐度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以泥晶白云岩、泥晶石灰岩和蒸发岩为主。部分岩石经岩溶作用改造成岩溶角砾岩。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全岩或手选样品的δ18 O值在-16.0‰~-1.9‰(VPDB标准,下同)之间...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于局限的、高盐度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以泥晶白云岩、泥晶石灰岩和蒸发岩为主。部分岩石经岩溶作用改造成岩溶角砾岩。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全岩或手选样品的δ18 O值在-16.0‰~-1.9‰(VPDB标准,下同)之间,平均为-8.5‰;δ13 C值在-16.1‰~4.83‰之间,平均为-0.90‰。激光显微采样样品δ18 O值在-15.8‰~-0.8‰之间,平均为-7.7‰;δ13 C值在-12.4‰~5.77‰(VPDB标准,下同)之间,平均为-0.15‰。总的来说,2种采样方法的结果没有大的差别,后者较前者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组分特征。原始沉积方解石和石灰岩δ18 O最大值均为5.8‰,代表原始碳酸盐岩的δ18 O值,与大多数学者的全球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成果吻合。由于淡水淋滤和埋藏作用,原始沉积方解石和石灰岩δ18 O最小值和平均值均较低。充填于孔隙的方解石受淡水淋滤和高温埋藏作用影响,一般有较低的δ18 O值。原始沉积的白云石或白云岩δ18 O最大值较原始沉积方解石和石灰岩相应值明显偏高,白云石沉积于高盐度、局限环境条件下,由微生物白云石机理形成。因形成较晚,充填于孔隙的白云石有较低的δ18 O值。碳酸盐岩δ13C最大值明显偏高,与全球海水的δ13 C值在晚奥陶世升高有关,鄂尔多斯盆地海水δ13C值在中奥陶世晚期已升高。受有机碳影响,部分样品具有低的δ13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碳酸盐岩 δ18O值 δ13c
原文传递
青海高原高寒地区C_4植物名录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明财 易现峰 +1 位作者 张晓爱 李来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46-1050,共5页
根据笔者实测的青海高原高寒地区300余种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C)以及参阅已经发表过的国内外不同地区的C4植物名录,整理出青海高原高寒地区3500余种植物中的C4植物。得出青海高原高寒地区共有9科32属的52种植物属于C4植物,禾本科... 根据笔者实测的青海高原高寒地区300余种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C)以及参阅已经发表过的国内外不同地区的C4植物名录,整理出青海高原高寒地区3500余种植物中的C4植物。得出青海高原高寒地区共有9科32属的52种植物属于C4植物,禾本科(Gramineae)18属24种,藜科(Chenopodiaceae)9属20种,苋科(Amaranthaceae)1属4种,菊科(Compositae)2属3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蒺藜科(Zygophyll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各1属1种。同时归纳了52种C4植物的生活型以及地理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 植物 Δ^13c 青海高原
下载PDF
贵州花江峡谷区常见乔灌植物叶片δ^(13)C值对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26
16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4,共7页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280‰^-25.546‰,平均值为-28.040‰±1.208‰。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上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潜在石漠化样地内叶片δ13C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的叶片δ13C平均值;而强度、中度及轻度石漠化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荒漠化一旦发生便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植物生理功能对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是敏感、及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喀斯特石漠化 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祁连圆柏中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拓 秦大河 +2 位作者 何元庆 任贾文 刘晓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1-573,共3页
树皮、树叶和木质间的δ13 C有明显的差异 ,树皮最低 ,木质最高 .树木不同方位的δ13 C也有明显的不同 .但木质δ13 C随高度而没有不同 ,说明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在沿树干向下运输时不存在同位素的分馏效应 .近 6 0a来木质δ1... 树皮、树叶和木质间的δ13 C有明显的差异 ,树皮最低 ,木质最高 .树木不同方位的δ13 C也有明显的不同 .但木质δ13 C随高度而没有不同 ,说明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在沿树干向下运输时不存在同位素的分馏效应 .近 6 0a来木质δ13 C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而与树高和方位没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树轮 树木 碳13 树皮 树叶 柏树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与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攀 任江玲 +5 位作者 李二庭 马万云 徐浩 于双 邹艳荣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6个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抽提物和1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色谱、色谱-质谱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依据分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将10个原油样品分为三组。第一组具有如下特征:(1)Pr/nC_(17)和Ph/nC_(18)... 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6个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抽提物和1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色谱、色谱-质谱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依据分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将10个原油样品分为三组。第一组具有如下特征:(1)Pr/nC_(17)和Ph/nC_(18)值较高;(2)几乎不含Ts、C_(29)Ts和C_(30)重排藿烷;(3)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相对含量高;(4)三环萜烷分布模式为C_(20)<C_(21)<C_(23)或C_(20)>C_(21)<C_(23);(5)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随碳数增加而变重。该组油样是Ⅰ类原油的端元代表,来源于"典型"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第二组油样的特征与第一组油样明显不同:(1)较低的Pr/nC_(17)和Ph/nC_(18)值;(2)相对较低的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含量;(3)三环萜烷分布模式为C_(20)<C_(21)>C_(23);(4)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则随碳数增加而变轻。该组油样是Ⅱ类原油的端元代表。第三组油样为介于Ⅰ类和Ⅱ类原油之间的过渡类型。6个烃源岩样品抽提物分子指标与该凹陷"典型"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及Ⅰ类原油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与之前认为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_2w)烃源岩及Ⅱ类原油类似。烃源岩抽提物之间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比10个原油样相对偏轻。在玛湖凹陷至今尚未钻遇有较大生油潜力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样品,风城组烃源岩既是Ⅰ类原油的油源,也可能是Ⅱ类原油的主要油源。由于有机岩相及成熟度的差异,导致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的原油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组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玛湖凹陷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85-2893,共9页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年均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δ13C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环境水分好转呈下降趋势,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也有部分物种呈稳定不变或逆势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的主导因子是土层储水量;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r.floccosus)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厚度;肾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圆叶乌桕(Sapium rot undifolium)和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则分辨不出主导因子,即环境影响因素更为综合.总体而言,叶片高δ13C值是对低水分、高光、低资源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喀斯特石漠化 土壤储水量 大气相对湿度 光照强度 土壤厚度 主导因子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常见灌木种叶片δ^(13)C值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容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94-3100,共7页
测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内5种常见灌木(鼠李、火棘、粉枝莓、竹叶椒和烟管荚蒾)的叶片δ13C值,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水分利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植物的δ13C均值大小顺序为:石面>石沟>石缝>土面.... 测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内5种常见灌木(鼠李、火棘、粉枝莓、竹叶椒和烟管荚蒾)的叶片δ13C值,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水分利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植物的δ13C均值大小顺序为:石面>石沟>石缝>土面.土面生境中多数灌木种植株叶片δ13C值较其他生境偏轻;灌木叶片δ13C值大小顺序为:烟管荚蒾>粉枝莓>竹叶椒>火棘>鼠李.各小生境内灌木叶片δ13C均值和主要灌木种叶片δ13C值均随着石漠化加深而增大,且不同小生境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的加剧,喀斯特生境结构和功能受损,小生境逐渐分异,环境逐渐向着干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小生境 灌木 δ13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