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S与B/S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9
1
作者 郭剑毅 申立中 +3 位作者 马桂芳 温琪 张世华 车文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214,共3页
分析了B/S和C/S模式混合使用的优越性,讨论了基于该模式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系统特点以及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 设计 c/S模式 B/S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 异构数据库
下载PDF
从C/S到B/S,再到三层(多层)结构——论体系结构的发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丽 张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27,共4页
面对即将来临的数字化经济时代 ,在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 ,我们应拿出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去组织管理信息资源以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 ?本文从出现背景、结构特征、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 C/ S、B/ S和三层 ... 面对即将来临的数字化经济时代 ,在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 ,我们应拿出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去组织管理信息资源以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 ?本文从出现背景、结构特征、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 C/ S、B/ S和三层 (多层 )体系结构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了体系结构发展的历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结构 B/S结构 三层结构 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
下载PDF
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在医院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3
3
作者 王珊 杨兴宇 +2 位作者 郎婧婧 江芹 于丽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共3页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自按项目收付费规范、按病种收付费规范之后,从2010年开始研制《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将于2017年进入DRGs改革试点。C-DRG收付费改革是一...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自按项目收付费规范、按病种收付费规范之后,从2010年开始研制《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将于2017年进入DRGs改革试点。C-DRG收付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医院的应用目标来看包括支付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支付目标时涉及临床医师应用、诊疗信息收集、费用生成结算、质量监督控制、信息系统支持等多个环节的必要改造与调整。实现C-DRG收付费机制下的运营管理目标是通过C-DRG本身的分类属性与分组原理,对医疗服务的范畴、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运营效率及成本等实现精细化的横向、纵向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 医疗服务 支付制度 医院管理
下载PDF
P2P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丹 于戈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8-130,共3页
P2P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节点之间可以交换信息。该文对P2P的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 P2P c/S 系统模型 集中 分布
下载PDF
基于C/S与B/W/S混合模式的MIS系统设计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春枝 王弘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对两层结构的C/S模式和三层结构的B/W/S模式进行分析比较 ,讨论了基于两者的混合模式的MIS系统实现方式 ,并给出具体的设计实例。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c/S模式 B/W/S模式
下载PDF
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5
6
作者 吴振君 王浩 +1 位作者 王水林 葛修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03-2507,2514,共6页
针对基坑监测的信息化、集成化、共享化要求,开发了基于GIS的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着重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在GIS图形可视化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实现了区域内多个基坑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资料... 针对基坑监测的信息化、集成化、共享化要求,开发了基于GIS的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着重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在GIS图形可视化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实现了区域内多个基坑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资料及测点信息、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周边建筑物等相关资料的全面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查询、预测、预警以及成果输出的自动化。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信息共享与多人协作,在网络环境下可高效运行,为基坑监测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监测信息 GIS分布式应用 c/S结构集成管理 预警 管理系统
下载PDF
Neur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 被引量:44
7
作者 Yu-Qing Li Bing Zhu +2 位作者 Pei-Jing Rong Hui Ben Yan-Hua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09-716,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upuncture-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 and its underlying neural mechanism.METHODS: Intragastric pressure and/or waves of gastric contraction in rats were recorded by intrapyloric balloon and c...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upuncture-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 and its underlying neural mechanism.METHODS: Intragastric pressure and/or waves of gastric contraction in rats were recorded by intrapyloric balloon and changes of gastric motility induced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ackground activity before any stimulation. Gastro-vagal or splanchnic-sympathetic nerves were recorded or cut respective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volvement of autonomic nerve pathways. Spinalization experiment was also performed.RESULTS: Acupuncture-stimulation by exciting Aδ and/or C afferent fibers, could only modulate gastric motility. Acupuncture-stimulation on fore- and hind-limbs evoked a moderate gastric motility followed by increased vagus discharges with unchanged sympathetic activity, while the same stimulus to the acupoints in abdomen resulted in reversed effects on gastric motility and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ies. The inhibitory gastric response was completely abolished by splanchnic denervation, but the facilitative gastric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of acupoints in limbs was not influenced, which was opposite to the effect when vagotomy was performed. The similar depressive effects were pro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at the acupoints homo-segmental to the gastric innervation in the animals with or without spinalization. However, the facilitation in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at the acupoints hetero-segmental to the gastric innerva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spinalized animals.CONCLUSION: Facilitative effects of stimulating hetero-segmental acupoints are involved in the intact preparation of vagal nerves and spinal cord, while the inhibitory response induced by stimulating homo-segmental acupoints is involved in the intact preparation of sympathetic nerves. Only the acupuncture-stimulation with intensity over the threshold of Aδ and/or C afferent fibers can markedly modulat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motility Acupuncture-stimulation Intensity of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δ-fiber c-FIBE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Supraspinal circuit
下载PDF
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41
8
作者 魏超 叶属峰 +3 位作者 过仲阳 刘汉奇 邓邦平 刘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93-5904,共12页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滩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基本处于可载状态,部分县(市)出现满载。从2005年至2009年,滩涂、海洋和区域综合承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海门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上升分别为124.61%和142.98%;而陆域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如东县下降达22.42%。基于指标承载力贡献率分析,污染物及能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压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关键因子。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作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D—PSR—c 指标体系 状态空间法 发展阶段系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中两种流体系统相互作用——地球化学证据和流体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0
9
作者 薛春纪 池国祥 薛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的铀矿床多产在盆地的边部,并主要以侏罗系直罗组砂岩为主岩,铀矿体与从红色到绿-绿灰色、从氧化向还原过渡带中的热液蚀变密切相关。与铀矿化有关的后生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研究曾得出60~180℃指示埋藏或热液环境的均一温... 鄂尔多斯盆地内的铀矿床多产在盆地的边部,并主要以侏罗系直罗组砂岩为主岩,铀矿体与从红色到绿-绿灰色、从氧化向还原过渡带中的热液蚀变密切相关。与铀矿化有关的后生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研究曾得出60~180℃指示埋藏或热液环境的均一温度。铀矿化共生方解石和高岭石的C、H、O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热液方解石的δ13CV-PDB为-14.0‰~2.7‰、铀成矿流体的δDV-SMOW和δ18OV-SMOW分别是-130‰~-94‰和-9.1‰~4.8‰,C和H同位素组成指示出大量C和H来自烃类的氧化。盆地内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表明,在侏罗纪-白垩纪盆地边缘相对抬升和盆地内地层轻微变倾过程中,发育出2种流体流动系统,即渗出流和渗入流。渗出流系统受盆地上覆沉积压实作用产生的超压驱动,起源于盆地下部,从盆地中心下部流向盆地边缘浅部;渗入流系统受重力驱动,从盆地边缘向下流向盆地中心。笔者认为铀矿化的定位与这2种流体系统的混合过程密切相关,从侏罗系—白垩系渗滤出来的U6+被渗入的雨水流体搬运,当与渗出的富烃盆地流体相遇时,烃类将U6+还原为U4+,并在2种流体系统的过渡带铀矿物沉淀。2种流体系统间过渡带的位置受地形起伏大小控制。在白垩纪末期(65Ma),假设从盆地中央到边缘的起伏为350m,则2种流体系统的过渡带定位于上侏罗统(铀矿化地层);在晚期因超压逐渐消失引起的地形小起伏情况下,过渡带也能发育在这个层位。2种流体流动系统的过渡带能够较长时期的保持在同一个层位,因此,白垩纪之后地形起伏的变小和超压的消失相结合,是铀成矿十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c、H、O同位素 流体流动模拟 流体系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Abundance and Dynamics of Soil Labile Carbon Pool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 Vegetation 被引量:35
10
作者 JIANG Pei-Kun XU Qiu-F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5-511,共7页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in forest ecosystems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global carbon (C) storage but also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land with vegetation types, being a critical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quan...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in forest ecosystems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global carbon (C) storage but also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land with vegetation types, being a critical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quantity and dynamics of SOM. In this field experiment soil plots with three replicates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broadleaf,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an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Soil total organic C (TOC), two easily oxidizable C levels (EOC1 and EOC2, which were oxidized by 66.7 mmol L-1 K_2Cr_2O_7 at 130-140℃and 333 mmol L-1 KMnO4 at 25℃, respectively), microbial biomass C (MBC),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 C (WSOC) were analyzed for soil samples. Soil under the broadleaf forest st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C (P (?) 0.05).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ly larger total soil C storage, the soil under the broadleaf forest usually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P (?) 0.05) of the different labile organic carbons, EOC1, EOC2, MBC, and WSOC; but when calculated as a percentage of TOC each labile C fraction of the broadleaf fore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5) than one of the other two forests. Under all the three vegetation types temperature as well as quality and season of litter input generally affected the dynamics of different organic C fractions in soils, with EOC1, EOC2, and MBC increasing closely following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hereas WSOC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forest soil labile organic c total organic c vegetation system
下载PDF
对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思考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壮锋 邢科家 +1 位作者 张琦 黄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3,共5页
根据高速铁路的一般特点和对综合调度系统的要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特点,提出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功能,C S结构,中心设备和车站设备的配置思考意见,建议对该系统的研制应充分考虑中国铁路高、中速列车混合运行和既有线路、枢... 根据高速铁路的一般特点和对综合调度系统的要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特点,提出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功能,C S结构,中心设备和车站设备的配置思考意见,建议对该系统的研制应充分考虑中国铁路高、中速列车混合运行和既有线路、枢纽现状的特点,满足中国铁路在列车运行计划、行车调度、车辆调度、供电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安全监控调度和旅客服务的七大功能要求,满足高速铁路可用性、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速铁路 综合高度系统 铁路运输 功能 c/S结构 车站设备
下载PDF
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基于国家耕地土壤监测数据 被引量:32
12
作者 程琨 潘根兴 +1 位作者 田有国 李恋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76-2481,共6页
通过对299个国家级耕地土壤监测点20余年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了我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全国约80%试验点有机碳年平均相对增长率(Average relative annual increment,ARAI)在-1.5%~7.5%。中国农田表土有... 通过对299个国家级耕地土壤监测点20余年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了我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全国约80%试验点有机碳年平均相对增长率(Average relative annual increment,ARAI)在-1.5%~7.5%。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东北、华北等6个地理区域分析得出,华北、华东、西南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华东地区有机碳增加的农田面积占全国农田比例最大,东北最小。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含量增加显著;水田有机碳增加的试验点所占比例大于旱地;对ARAI与初始有机碳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我国旱地和水田有机碳潜在储存能力估计值分别为17.2和27.7g·kg-1。农田土壤类型中水稻土和褐土有机碳含量增加显著;黑土有机碳含量下降样本所占比例最高。对我国各典型种植制度分析得出,双季稻、麦-稻、麦-玉、单季小麦种植制度下农田有机碳有了显著增加;麦玉轮作较其他种植制度的农田有机碳年平均相对增长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田 固碳 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碳 种植制度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丙型肝炎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丰 潘国伟 +5 位作者 任苒 刘莉 孔令超 白宇 贾勇 李晓枫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衡量尺度。方法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的方法初步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 目的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衡量尺度。方法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的方法初步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经过两轮专家的咨询结果最终构建了以行为倾向、行为促成、行为强化和行为改变指标为主要结构框架的具有层次性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31个。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丙肝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其专家代表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进一步指标体系的实测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健康教育 层次分析法评价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B/S与C/S体系结构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娴 刘辉 倪远平 《信息技术》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通过分析B/S与C/S体系结构的优缺点,提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根据实际的功能需要,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并阐述和分析了其在具体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B/S c/S 体系结构
下载PDF
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云川 张文宗 +4 位作者 王建峰 赵利品 郭金平 王秀玲 王建恒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的重要条件。应用C++和VisualStudio.net语言研制的新一代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天气雷达监测、大气探测、火箭高炮作业指挥、作业信息通讯、作业效果检...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是提高火箭、高炮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的重要条件。应用C++和VisualStudio.net语言研制的新一代数字化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包括天气雷达监测、大气探测、火箭高炮作业指挥、作业信息通讯、作业效果检验、作业档案和资料管理6个子系统。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适用于相关型号数字化天气雷达。应用效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作业指挥能力和科技水平,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是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人员的指挥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数字化雷达 指挥系统 数字化天气雷达 Visual 防雹效果 人工增雨 c^++ 雷达监测 大气探测 作业指挥 信息通讯 效果检验 资料管理 设计原理 主要功能 系统结构 科技水平 指挥能力 指挥人员 子系统 火箭 高炮
下载PDF
基于C/S和B/S的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亚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5-16,共2页
介绍了基于C/S和B/S结构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并给出了运用该技术实现上机考试报名 /查询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报名模块的自动性与公平性的实现细节。
关键词 c/S B/S 系统开发 自动报名
下载PDF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世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74-276,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在以校园网为平台、采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研究基于C S和B S混合模式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学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相关管理、辅导员管理、办公管理、学生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在以校园网为平台、采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研究基于C S和B S混合模式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学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相关管理、辅导员管理、办公管理、学生信息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及其C S和B S混合开发的优势 ,提出“建立全校共享的高校学生管理数据中心”的设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B/S 混合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 办公管理 信息查询
下载PDF
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波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选课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 .通过介绍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探讨在计算机选课系统中如何解决学校校区分散 ,学校之间跨校选修、学分共享 。
关键词 选课管理系统 学分制 c/S方式 B/S方式 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 网络数据库
下载PDF
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4
19
作者 吴潜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94,共5页
概述了当前无人机测控系统在新形势下的军事需求,分析了国内外无人机测控数据链与指挥控制站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我国无人机测控系统发展模式构想及未来发展思路,并归纳了相关关键技术。最后,建议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尽早开展相关... 概述了当前无人机测控系统在新形势下的军事需求,分析了国内外无人机测控数据链与指挥控制站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我国无人机测控系统发展模式构想及未来发展思路,并归纳了相关关键技术。最后,建议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尽早开展相关专题预先研究,实现我国无人机测控系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测控系统 数据链 指挥控制站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C/S模式与B/S模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丁智刚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年第11期41-44,共4页
数据库从出现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自身的架构上,已经淘汰了早期不能满足需求不完善的文件系统结构或者单机结构,现在最经常使用的是C/S模式架构和B/S模式架构。当然,它们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C/S模式的长处在于访问速... 数据库从出现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自身的架构上,已经淘汰了早期不能满足需求不完善的文件系统结构或者单机结构,现在最经常使用的是C/S模式架构和B/S模式架构。当然,它们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C/S模式的长处在于访问速度、安全性能和个性化突出,而B/S模式在客户端方面的简单性是其压倒性优势。介于各有优缺点的客观情况,很多单位或者个人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上,只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牺牲一部分利益而选择它们其中之一。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将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在它们弥补对方缺点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点,使得两种模式的数据库结合后,有着高度的安全性和并发性,并使数据库的性能得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模式 B/S模式 数据库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