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松动圈围岩分类法煤帮锚杆支护设计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永建 马念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0-33,共4页
松动圈厚度值Lp是一个多因素综合指标的体现,利用Lp值进行松动圈围岩分类,有效克服了原岩应力、围岩强度、地下水等诸多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难测定的困难。运用松动圈围岩分类法对某煤矿88301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两帮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结果... 松动圈厚度值Lp是一个多因素综合指标的体现,利用Lp值进行松动圈围岩分类,有效克服了原岩应力、围岩强度、地下水等诸多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难测定的困难。运用松动圈围岩分类法对某煤矿88301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两帮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结果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圈 围岩 煤帮 锚杆支护
下载PDF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皮瓣分期修复臀股部多发Ⅳ期压疮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鹏 彭京梁 +1 位作者 刘荣朋 王仁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87-89,10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皮瓣分期修复臀股部多发Ⅳ期压疮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对35例患者分布于骶尾部、坐骨结节区、股骨粗隆区的压疮创面共82处,在应用NPWT... 目的:总结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皮瓣分期修复臀股部多发Ⅳ期压疮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对35例患者分布于骶尾部、坐骨结节区、股骨粗隆区的压疮创面共82处,在应用NPWT基础上,依据创面深度、部位及手术时机不同,采用任意皮瓣、带蒂筋膜瓣或岛状肌皮瓣进行分期手术修复。结果:35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住院时间(28.3±7.8)d;平均术中失血量(220.3±50.8)毫升/次;平均手术时长(2.0±0.4)h。术后随访0.5~2年,其中32例患者未出现复发,2例患者在其他部位出现压疮,1例坐骨结节区压疮患者原位复发。结论:NPWT联合多种皮瓣分期修复多发压疮创面,使手术方式简化,单次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创伤减小,保障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及治疗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臀部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臀部毛母细胞瘤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斌 陈静 +1 位作者 朱建建 黄进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6-577,共2页
报告1例臀部毛母细胞瘤。患者男,37岁。因右侧臀部丘疹、斑块7年余,反复出现溃疡、无自觉症状3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内见许多由瘤细胞组成的小团块或条索状结构,瘤细胞似基底细胞,周边排列呈栅栏状,未见异形细胞。瘤... 报告1例臀部毛母细胞瘤。患者男,37岁。因右侧臀部丘疹、斑块7年余,反复出现溃疡、无自觉症状3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内见许多由瘤细胞组成的小团块或条索状结构,瘤细胞似基底细胞,周边排列呈栅栏状,未见异形细胞。瘤团中心有角化物,间质胶原排列疏松,见黏液沉积,瘤组织近表皮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细胞 臀部
下载PDF
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的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宁 姜英令 +4 位作者 孙树 王玉山 刘晓红 谭策 邵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提高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患者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在维持机体状态稳定后,采用手术植皮、撕脱皮肤反取皮和原位缝合及负...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提高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患者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在维持机体状态稳定后,采用手术植皮、撕脱皮肤反取皮和原位缝合及负压吸引等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总结治疗方法。结果原位缝合的7例患者及其中2例患者的部分创面行反取植皮后,其皮片成活率约90%。术后随访7例患者1年,死亡1例,存活6例。结论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病情复杂,应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早期创面和撕脱皮肤血液循环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临床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腰部 臀部 皮肤移植 负压引流
下载PDF
臀部巨大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牛晓辉 李远 刘文生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评估臀部巨大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的效果和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2000至2001年5例臀部巨大软组织肉瘤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年龄18~65岁,平均46.2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滑膜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病变的最大径为11~15cm.大部... 目的评估臀部巨大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的效果和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2000至2001年5例臀部巨大软组织肉瘤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年龄18~65岁,平均46.2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滑膜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病变的最大径为11~15cm.大部分患者有臀大肌及臀中肌受累.外科治疗为广泛切除(包括臀大肌和臀中肌切除)3例,边缘切除2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5个月(6~52个月),3例无瘤生存,2例出现肺转移并死亡.最年轻的患者为滑膜肉瘤复发,术后3个月出现肺转移并在术后6个月死亡.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多发肺转移,并在5个月后死亡.其余3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脂肪肉瘤患者可以正常行走,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虽有跛行,但可以不扶拐长距离行走.结论臀部软组织肉瘤可以通过达到有效外科边界的局部切除进行有效治疗.臀大肌和臀中肌切除术后,行走功能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复发和病变范围广泛的病例治疗效果差.术后可能不需要放疗.肺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因素.外科边界和病变的侵袭性是臀部软组织肉瘤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臀部 外科治疗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巨大 老年患者 术后随访 广泛切除 病变范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臀部Ⅳ期褥疮皮瓣转移手术3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贺 徐和甜 张昆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1期32-33,36,共3页
目的探讨臀部Ⅳ期褥疮皮瓣修复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36例患者,根据残腔清创程度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25例采用随意皮瓣旋转或推进修复,11例采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所有36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2例出现皮瓣轻微坏死... 目的探讨臀部Ⅳ期褥疮皮瓣修复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36例患者,根据残腔清创程度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25例采用随意皮瓣旋转或推进修复,11例采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所有36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2例出现皮瓣轻微坏死现象,1例出现创口边缘开裂,经创面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半年随访,皮瓣及供区组织弹性良好,外观满意。结论皮瓣转移修复前残腔坏死组织是否清除彻底、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术后避免再次受压,是防止褥疮复发的关键。Ⅳ期褥疮的皮瓣转移手术治疗具有成活率高、复发率低、外观良好等特点,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臀骶部 皮瓣转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Percentile Bas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Buttocks in Computer System 被引量:2
7
作者 WANG Lijing HE Xueli LI Hongp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33-640,共8页
There are diverse products related to human buttocks, which need to be designed, manufactured and evaluated with 3D buttock model. The 3D buttock model used in present research field is just simple approximate model s... There are diverse products related to human buttocks, which need to be designed, manufactured and evaluated with 3D buttock model. The 3D buttock model used in present research field is just simple approximate model similar to human buttocks. The 3D buttock percentile model is highly desired in the ergonomics design and evaluation for these products. So far,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the percentile sizing system of human 3D buttock model. S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for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buttock percentile model in computer system. After scanning the 3D shape of buttocks, the cloud data of 3D points is imported into the reverse engineering software(Geomagic) for the reconstructing of the buttock surface model. Five characteristic dimensions of the buttock are measured through mark-points after models being imported into engineering software CATIA. A series of space points are obtained by the intersecting of the cutting slices and 3D buttock surface model, and then are order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number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lices. The 1st, 5th, 50 th, 95 th, 99 th percentile values of the five dimensions and the spatial coordinate values of the space points are obtained, and used to reconstruct percentile buttock model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establishing method of percentile sizing system of buttock 3D model based on the percentile values of the ischial tuberosities diameter, the distances from margin to ischial tuberosity and the space coordinates value of coordinate points, for establishing the Nth percentile 3D buttock model and every special buttock types model. The proposed method also serves as a useful guidance for the other 3D percentile models establishment for other part in human body with characteristic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percentile buttock model point-cloud
下载PDF
自行设计的臀部肌肉注射定位装置在断指再植术后罂粟碱肌肉注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旷玲玉 周望高 +5 位作者 郑哲 魏水华 黄伟妮 谭亚茜 贺海燕 陈烨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4期1851-1856,共6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臀部肌肉注射定位装置辅助断指再植术后罂粟碱肌肉注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6例断指再植术后使用罂粟碱抗血管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按常规...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臀部肌肉注射定位装置辅助断指再植术后罂粟碱肌肉注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6例断指再植术后使用罂粟碱抗血管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臀部肌肉注射,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臀部肌肉注射定位装置辅助肌肉注射,对术后臀部硬结和淤斑的发生率、再植成活率及臀部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臀部硬结76例占70.37%,出现淤斑62例占48.15%,观察组术后出现臀部硬结12例占11.11%,出现淤斑6例占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8.545、67.307,P<0.01)。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78例占72.22%,观察组断指再植成活96例占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416,P<0.01)。罂粟碱肌肉注射后对照组臀部疼痛评分,第1、2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17~45.97,P<0.05)。结论使用臀部肌肉注射定位装置辅助断指再植术后罂粟碱肌肉注射能减少臀部硬结和淤斑的发生率,减轻臀部疼痛,提高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 肌肉注射 断指再植 罂粟碱 护理
原文传递
臀部恶性和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如明 张琥 +4 位作者 刘印文 徐震球 石瑛 滕胜 师英强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臀部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和臀部肿瘤分区修复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 1992 年7月至2004年1月收治臀部肿瘤中资料完整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6~71岁,平均44.3岁。 软组织肉瘤12例中,11例采用屏障切除方法切除肿瘤,另4例... 目的 探讨臀部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和臀部肿瘤分区修复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 1992 年7月至2004年1月收治臀部肿瘤中资料完整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6~71岁,平均44.3岁。 软组织肉瘤12例中,11例采用屏障切除方法切除肿瘤,另4例行边缘切除或经瘤切除。9例作了11块肌 皮瓣覆盖缺损。2/15例重建了动力功能。结果 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者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34.5 个月。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18.1%,平均复发时间33个月。4例平均术后13个月死亡,屏障切除者占2 例。11块肌皮瓣中1例坏死20%,余全部成活。结论 屏障切除术是软组织肉瘤切除的理想术式,适应证 比根治性切除术更广,复发率低于广泛切除术,而可操作性优于广泛切除术。臀部缺损的划区肌皮瓣修复 方法简单,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切除 软组织肉瘤 臀部肿瘤 肌皮瓣 侵袭性 缺损 复发率 恶性 软组织肿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臀部美学及扩大整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兵建 刘立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81-85,共5页
臀部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是女性美的重要组成。在不同的时代、种族、社会及文化背景下,臀部美学的定义亦不尽相同。臀部扩大整形术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改善臀部形态不佳的多种手术方式已被研究介绍,包括臀部假体置入、自体脂肪... 臀部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是女性美的重要组成。在不同的时代、种族、社会及文化背景下,臀部美学的定义亦不尽相同。臀部扩大整形术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改善臀部形态不佳的多种手术方式已被研究介绍,包括臀部假体置入、自体脂肪填充、自体组织瓣移植及透明质酸注射等,本文就近年来臀部美学及扩大整形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 美学 扩大整形术 硅胶假体 自体组织 填充
下载PDF
密集型银质针加温针灸治疗臀中肌损伤53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国良 刘玉珍 +1 位作者 王丽芸 张博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加温针灸治疗臀中肌损伤的疗效。方法臀中肌损伤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局部密集型银质针加温针灸,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加温针灸,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加温针灸治疗臀中肌损伤的疗效。方法臀中肌损伤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局部密集型银质针加温针灸,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加温针灸,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局部密集型银质针加温针灸治疗臀中肌损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创伤和损伤 疼痛
下载PDF
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安全区的解剖学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炎之 黄群武 +1 位作者 杨科球 雷金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24-226,248,共4页
在51具小儿尸体上,观察测量了臀部常规肌肉注射区的局部结构,结合临床所见臀肌注射后坐骨神经损伤情况,提供了以髂嵴最高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为圆心,半径为10~15mm的范围为小儿臀肌安全注射区,该区中心点至坐骨神经的距离为6.2cm。
关键词 臀部 肌肉注射 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PDF
Mega-Volume Fat Transplantation to the Breast and Buttocks: A New Surgical Technique That Brings New Anesthetic Challenges
13
作者 Alexander D. Shapeton Michael Semenovski Daniel Del Vecchio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4年第10期254-262,共9页
Objective: Autologous fat-grafting for the purpose of breast augmentation has gain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as a viable and safe alternative to classical breast implant procedures and has recently been successfully app... Objective: Autologous fat-grafting for the purpose of breast augmentation has gain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as a viable and safe alternative to classical breast implant procedures and has recently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buttock augmentation. Due to the numerous patient re-positionings and widely variable OR time, these procedures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for anesthesiologists. Our goal i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urgical methods, anesthetic methods, risks and benefits of this procedure.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setting of the operating room. Twenty-nine consecutive cases of mega-volume fat transplantation, defined as >300 cc to an individual site, performed by one surgeon, were reviewed. Age, Body Mass Index, total fat injected, total operating room time, maximum intraoperative temperature, minimum intraoperative and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RESULTS: Our procedure has enjoyed a 100%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Analysis reveals high variability in age (21 - 57), total fat injected (200 cc - 1990 cc), patient Body Mass Index (18.8 - 42.2) and total operating room time (1:23:00 - 6:14:00) for our procedures. There were no instances of major complications in this cohort. Conclusions: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purposes of breast and buttock augmentation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that shows great promise and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but providing unique challenges for anesthesiologists and surge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Augmentation buttock Augmentation Tumescent Clinical Anesthesia Plastic Surgery Lipografting Fat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The Shift of the Ischial Region during Maneuvering the Standard Wheelchair and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in Healthy Adults
14
作者 Mikiko Uemura Masaharu Sugimoto +3 位作者 Ryoko Shimizu Noriaki Maeshige Yoshiyuki Yoshikawa Hidemi Fujin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1年第7期297-305,共9页
Pressure injuries are frequent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ischial pressure injury is highest in SCI patients. Most SCI patients use wheelch... Pressure injuries are frequent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ischial pressure injury is highest in SCI patients. Most SCI patients use wheelchairs, and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a relationship between buttock pressure and sitting posture. However,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during wheelchair maneuvering is unclear. W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shift of the ischial region when maneuvering a standard wheelchair or electric wheelchair in healthy adults. The subjects drove wheelchairs on a flat ground of 10 m and the shift of ischial region was measured with a pressure distribution-measuring device. The ischial region shifted forward or backward while maneuvering both the standard wheelchair and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and the shift rate of the ischial reg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tandard wheelchair and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The ischial region shift occurred when the forward head moved by the video while maneuvering both a standard wheelchair and an electric wheelchair. Therefore, the shift might occurred because the pelvis shifted forward in conjunction with head movement during maneuvering of both the standard wheelchair and the electric wheelchair.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reduce head and trunk movements when maneuvering a wheelchair to reduce the shear force on the buttocks and prevent pressure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 Pressure Ulcer WHEELCHAIR buttock Pressure
下载PDF
应用针刀闭合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香花 张菊平 辛燏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7期517-518,共2页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尤以臀大肌为主)而致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前屈、内收、内旋受限,临床表现出特有的步态及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自1969年Volederrama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文献资料...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尤以臀大肌为主)而致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前屈、内收、内旋受限,临床表现出特有的步态及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自1969年Volederrama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文献资料记载很多,治疗上多以开放性手术为主,但治疗费用高、创伤大,故而针刀闭合型松解术在以外伤性和医源性所致的臀肌挛缩症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且颇具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挛缩
下载PDF
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压疮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褚金娥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充分做好术前的准备,术后做好皮瓣的观察,一次性封闭式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以及体位、大小便的管理,营养的补充。结果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结论护理的重点是皮瓣的严密观察,... 目的:探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充分做好术前的准备,术后做好皮瓣的观察,一次性封闭式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以及体位、大小便的管理,营养的补充。结果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结论护理的重点是皮瓣的严密观察,保证一次性封闭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术后随访1~2年均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 外科皮瓣 压力性溃疡 护理 骶尾部
下载PDF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症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跃 吴炳煌 +2 位作者 吴明霞 李俐 张家栋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30例成尸腰臀部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髂嵴上下的臀上皮神经与伴行血管,以及髂嵴区腰臀部筋膜等有关结构,研究探讨了产生臀上皮神经卡压损伤症的解剖学机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症的手术进路。
关键词 神经压迫综合征 上皮 小刀针 治疗
下载PDF
假体隆臀及自体脂肪隆臀的临床应用与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健芳 李东 安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1063-1067,共5页
臀部是人体曲线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女性形体美的重要体现。目前常见的隆臀手术方式包括假体置入、自体脂肪填充、玻尿酸注射、自体组织瓣移植以及联合手术等。准确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术后并发症管理对于隆臀手术效果至... 臀部是人体曲线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女性形体美的重要体现。目前常见的隆臀手术方式包括假体置入、自体脂肪填充、玻尿酸注射、自体组织瓣移植以及联合手术等。准确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术后并发症管理对于隆臀手术效果至关重要。该文就假体置入、自体脂肪填充两种主要的隆臀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 隆臀术 假体植入 自体脂肪移植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VSD技术治疗Ⅳ度臀部压疮2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峰 蔡贤华 +1 位作者 张克勇 程良礼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5期42-42,44,共2页
目的:本文通过VSD的改良应用于臀部压疮的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更微创的治疗方式。方法:收治臀部压疮患者21例,使用改良VSD技术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压疮创面的最后转归情况,总结改良VSD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 目的:本文通过VSD的改良应用于臀部压疮的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更微创的治疗方式。方法:收治臀部压疮患者21例,使用改良VSD技术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压疮创面的最后转归情况,总结改良VSD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多次使用改良VSD技术及结合全身综合治疗,创面均达到愈合,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手术创伤。结论:VSD技术在治疗软组织修复方面为骨科带来飞跃式的进步,并且有着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减少手术创伤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负压封闭引流 臀部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诊治
20
作者 庞文博 王凯 +6 位作者 张丹 彭春辉 王增萌 吴东阳 刘亚坤 黄心洁 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并规律随访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6例;首次发病年龄为(48.11...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并规律随访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6例;首次发病年龄为(48.11±40.16)个月,范围在5~144个月,入院年龄为(77.50±49.55)个月,范围在14~185个月。手术采用沿瘘口周围切口,因窦道多止于骶前,为方便暴露,部分患儿采用臀部及骶尾部平行或阶梯状双切口。所有患儿做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男女比例为1∶1.33,其中男患儿占比42.9%(12/28),女患儿占比57.1%(16/28)。28例患儿均在生后发现先天性臀部皮肤凹陷,位于臀部两侧或肛门后方,其中3例患儿同时存在左/右臀部和肛门后方两处凹陷。患儿皮肤凹陷处多有反复感染,60.7%(17/28)患儿既往有手术史。术前MRI可显示窦道走行及骶前囊肿。病理结果均符合臀部窦道,92.9%(26/28)伴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28例患儿术前MRI及术中均未发现窦道与椎管相通。术后随访时间(43.04±36.55)个月(4~115个月),26例无并发症,另外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显著标志是先天性臀部皮肤凹陷,凹陷处反复感染是其特征。窦道大部分走行于皮肤凹陷至骶前直肠后间隙,末端多有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手术完全切除窦道及囊肿是根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皮肤窦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