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95
1
作者 汤良杰 万桂梅 +2 位作者 周心怀 金文正 余一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在渤海盆地8个主要凹陷各选取一口井,对每口井构造沉降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各凹陷不统一,南部和北部先沉降,再逐渐向中部迁移,最后以中部沉降为主,沉降中心明显由周缘向盆地中心迁移,反映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 在渤海盆地8个主要凹陷各选取一口井,对每口井构造沉降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各凹陷不统一,南部和北部先沉降,再逐渐向中部迁移,最后以中部沉降为主,沉降中心明显由周缘向盆地中心迁移,反映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在辽东湾选取了一条地质剖面对其做平衡剖面分析,并结合构造沉降史分析,表明渤海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以下3个阶段:a.断陷期,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为断陷早期,沙三段沉积时期为强烈断陷期;b.断拗期,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为断拗早期,东三段—东二段沉积时期为强烈断拗期;c.坳陷期(东一段沉积时期—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埋藏史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新生代 渤海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被引量:84
2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2 位作者 陈占坤 喻健 杨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进行了恢复,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恢复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这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自三叠纪以来,盆地表现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纪 埋藏史 地层对比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下载PDF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5
3
作者 罗静兰 张成立 +2 位作者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203~157 Ma和 138~97 Ma)主要以拉伸背景下的沉积载荷沉降为主,沉降作用相对减弱。西部区由于褶皱和逆冲断裂,其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量高于东部区。岩石物性模拟结果显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储集层的物性明显好于下伏上三叠统延长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受河道砂体分布带的控制,呈NE方向展布。三叠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二次沉降阶段,侏罗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三次沉降阶段,两者在97Ma时达到与现今基本相似的最低值。埋藏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使侏罗系砂岩和三叠系砂岩孔隙度分别丧失15%和20%。碳酸盐胶结物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西部区储集层物性低于东部区可能缘于二、三次沉降阶段上覆地层载荷所引起的机械压实作用西部区大于东部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盆地埋藏史 物性演化 砂岩储层 油气藏
下载PDF
泥页岩埋藏过程孔隙度演化与预测模型探讨 被引量:53
4
作者 郭秋麟 陈晓明 +4 位作者 宋焕琪 郑曼 黄金亮 陈宁生 高日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9-449,共11页
统计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实测及测井解释孔隙度数据,揭示泥页岩孔隙度演化规律,指出孔隙度变化过程的差异,划分出正常压实和欠压实孔隙演化区。从3个方面探讨了引起孔隙度差异的原因:①处于生油高峰期的优质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压减... 统计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实测及测井解释孔隙度数据,揭示泥页岩孔隙度演化规律,指出孔隙度变化过程的差异,划分出正常压实和欠压实孔隙演化区。从3个方面探讨了引起孔隙度差异的原因:①处于生油高峰期的优质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压减缓了孔隙度变小的速率,是泥页岩在中深层还保持相对较大孔隙度的主要因素,超压贡献的孔隙度超过5%;②处于生气中晚期的优质烃源岩,生烃过程形成的有机质纳米孔隙是深层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机质纳米孔贡献泥页岩孔隙度达到1.8%;③有机酸对脆性矿物的溶蚀作用对泥页岩孔隙增大贡献比预想的小。根据以上认识,建立了3段式的正常压实模型、欠压实模型以及有机质纳米孔校正模型,分析了模型关键参数,提出了有机质面孔率的估算模板。应用实例证明这些模型具有实用价值,可促进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孔隙 压实 超压 有机质纳米孔 页岩气 页岩油 埋藏史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地层古埋深的恢复 被引量:34
5
作者 邵新军 刘震 崔文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5,共3页
在盆地模拟中,利用“回剥”技术恢复古埋深,关键在于确定地层古孔隙度演化关系式。确定古孔隙度的传统方法(等效深度法)仅适用于无间断匀速沉积的地层,对于埋藏史复杂的地层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同时考虑地层埋藏时间和埋... 在盆地模拟中,利用“回剥”技术恢复古埋深,关键在于确定地层古孔隙度演化关系式。确定古孔隙度的传统方法(等效深度法)仅适用于无间断匀速沉积的地层,对于埋藏史复杂的地层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同时考虑地层埋藏时间和埋藏深度对孔隙度演化的影响,即采用孔隙度埋藏时间、孔隙度埋藏深度关系式作为计算孔隙度的函数,并利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出地层的骨架厚度值,然后利用回剥技术,计算地层古埋深。在进行数值积分时,可以根据研究精度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步长。此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应用表明,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可信度要高于传统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层埋藏史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印支期以来抬升剥蚀时限的确定 被引量:40
6
作者 袁玉松 孙冬胜 +4 位作者 周雁 汪新伟 李双建 张荣强 沃玉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2-369,共8页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约束了中上扬子地区的抬升剥蚀时限.江汉盆地在157~97Ma和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大规模抬升剥蚀;湘鄂西武陵地区、黔中隆起自137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鄂西...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约束了中上扬子地区的抬升剥蚀时限.江汉盆地在157~97Ma和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大规模抬升剥蚀;湘鄂西武陵地区、黔中隆起自137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鄂西渝东、川东褶皱带从97 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川东北和川中地区于56 Ma才开始遭受抬升剥蚀;川西滇西地区则自23 Ma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印支期以来,中上扬子不同地区抬升剥蚀开始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上由东往西逐渐变晚.齐岳山断裂带以东,大规模抬升剥蚀始于中燕山期(J_3-K_1);齐岳山断裂与华蓥山断裂带之间的川东高陡背斜带抬升剥蚀始于晚燕山期(K_2);华蓥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川中和缓褶皱带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早期(E);龙泉山断裂带以西的川西凹陷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晚期(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埋藏史 剥蚀 抬升 裂变径迹
下载PDF
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的几个问题——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期很好地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埋藏史 热史 成藏时间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埋藏史类型与生烃演化模式 被引量:29
8
作者 沃玉进 周雁 肖开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中国南方海相层系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强烈后期改造。印支运动以来,多期沉降与隆升及其地区差异性表现产生了"早降晚抬"和"早抬晚降"两大类6种形式的埋藏演化史类型。受埋藏史类型控制,南方...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中国南方海相层系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强烈后期改造。印支运动以来,多期沉降与隆升及其地区差异性表现产生了"早降晚抬"和"早抬晚降"两大类6种形式的埋藏演化史类型。受埋藏史类型控制,南方各地区不同层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存在明显差异性。按生烃过程是否连续及成熟演化明显暂停前是否已达到或超过生烃高峰期,将南方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归纳为连续生烃模式、二次生烃模式和晚期生烃模式等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埋藏史 生烃演化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义才 蒋裕强 +1 位作者 郭贵安 杨金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0,183-184,共4页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烃源岩 热演化史 埋藏史 生烃史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地层古厚度定量恢复方法研究及应用——以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谭开俊 卫平生 +1 位作者 吕锡敏 牟中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4-26,35,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地层古厚度恢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恢复了研究区的埋藏演化历史;根据该方法恢复后的地层古厚度制作的埋藏史曲线真实地展现了该区经历了“两快两慢、三次抬升”的埋藏演化过程;分析认为该区的埋藏史可以分为2种类型持续沉... 文章提出了一种地层古厚度恢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恢复了研究区的埋藏演化历史;根据该方法恢复后的地层古厚度制作的埋藏史曲线真实地展现了该区经历了“两快两慢、三次抬升”的埋藏演化过程;分析认为该区的埋藏史可以分为2种类型持续沉降型和早期快速沉降型。其中,早期快速沉降型能否成为油气成藏的关键是保存条件。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石炭系烃源岩在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末期开始生、排烃,在西山窑组沉积末期达到成熟—高成熟,开始大量的生、排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东地区 地层 古厚度 恢复 方法 剥蚀厚度 埋藏史 恢复方法 应用
下载PDF
苏北盆地热史、埋藏史研究及其对南黄海南部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安定 唐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了凹陷的资源潜力,这是苏北盆地各凹陷油气分布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南黄海南部盆地与苏北盆地属同一构造域,二者在沉积、埋藏、后期改造、成藏期及成藏要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上述认识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南五凹、南四凹是资源潜力相对较好的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南黄海南部盆地 热史 埋藏史 烃源岩 成熟度 凹陷资源潜力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小文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5,共6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陆相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白云凹陷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烃源岩的成熟度史,并分别对...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陆相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白云凹陷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烃源岩的成熟度史,并分别对比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在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成熟度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自始新世早期起白云凹陷热流值持续上升,在距今约44 Ma时达到最大值大约为77 mW/m2,现今热流值为60 mW/m2左右。2)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分别为距今43,44,35 Ma,达到生烃高峰(Ro=1.0%)时间分别为距今30,35,17 Ma,达到高成熟(Ro=1.3%)时间分别为距今25,33,13 Ma;而恩平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时间分别为距今20,30,22 Ma,达到生烃高峰时间分别为距今10,22,8 Ma,达到高成熟时间分别为距今8,17,0 Ma。3)白云凹陷主凹烃源岩生烃时间最早,主生油期时间短,热演化程度最高;东凹烃源岩生烃时间最晚,主生油期时间长,热演化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热史 成熟史 盆地模拟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盆地模拟在油气勘探初期阶段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孟元林 肖丽华 +3 位作者 李泰明 姜贵周 王清海 裘军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9,共4页
针对油气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只有地震普查或概查资料的情况,建立了埋藏史、地热史、生烃史的盆地模拟系统,讨论了其参数的选取方法,并以伊舒地堑汤原断陷为例加以说明。应用该断陷内汤参1井的实钻资料并结合区域地震普查结果,... 针对油气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只有地震普查或概查资料的情况,建立了埋藏史、地热史、生烃史的盆地模拟系统,讨论了其参数的选取方法,并以伊舒地堑汤原断陷为例加以说明。应用该断陷内汤参1井的实钻资料并结合区域地震普查结果,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区划了进入生油门限的空间范围,预测了油气聚集的远景区,确定了有利的钻探部位,并在钻前预测了所钻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其后完钻的汤参2井验证了上述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气勘探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苏北下第三系源岩“浅”熟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安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10,共5页
在苏北盆地金湖、高邮和洪泽凹陷,地处斜坡或隆起部位的下第三系源岩,程度不同地存在"浅"熟现象。"浅"熟区源岩的地球化学异常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及古埋深恢复表明,其源岩经过渐新世以褶皱抬升为主的改造后,今埋深小于古埋深... 在苏北盆地金湖、高邮和洪泽凹陷,地处斜坡或隆起部位的下第三系源岩,程度不同地存在"浅"熟现象。"浅"熟区源岩的地球化学异常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及古埋深恢复表明,其源岩经过渐新世以褶皱抬升为主的改造后,今埋深小于古埋深。本文探讨了苏北箕状断陷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史,及其对成油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生油层 埋藏史 断陷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莺—琼盆地的独特埋藏史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红汉 张启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5期329-336,共8页
通过沉积速率线性外推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和异常高压以及古水深校正的单井埋藏史和连井埋藏剖面及构造沉降分析,发现莺-琼盆地是个多旋回沉积盆地,其沉积物埋藏过程可分为早期缓慢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两大阶段。这种独特的埋藏历史... 通过沉积速率线性外推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和异常高压以及古水深校正的单井埋藏史和连井埋藏剖面及构造沉降分析,发现莺-琼盆地是个多旋回沉积盆地,其沉积物埋藏过程可分为早期缓慢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两大阶段。这种独特的埋藏历史不仅是储层孔隙增生与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烃源岩干酪根热解反应路径、烃类的运移的聚集、异常高压的发育以及所发生的复杂的水(气)-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埋藏史 沉积速率 线性外推 异常高压校正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埋藏历史对碳酸盐溶解-沉淀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思静 龚业超 +1 位作者 黄可可 佟宏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埋藏成岩过程中碳酸盐的溶解与沉淀强烈控制着深埋藏地层中碳酸盐岩储层质量,与之有关的地质过程是人们多年来不懈研究的热点领域。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所造成的碳酸盐溶解成为近年人们普遍认可的模式,但这不能圆满解释大量存在的不与... 埋藏成岩过程中碳酸盐的溶解与沉淀强烈控制着深埋藏地层中碳酸盐岩储层质量,与之有关的地质过程是人们多年来不懈研究的热点领域。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所造成的碳酸盐溶解成为近年人们普遍认可的模式,但这不能圆满解释大量存在的不与断裂伴生的深埋藏碳酸盐的溶解机制。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埋藏碳酸盐溶解与沉淀机制的研究,认为埋藏过程中盆地的沉降与抬升是碳酸盐溶解与沉淀以及次生孔隙发育的另一重要机制,在改变流体对碳酸盐饱和状况方面具有和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相同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与川东北飞仙关组类似的埋藏历史更有利于深埋藏成岩过程中碳酸盐的溶解,主要特点是当前埋藏深度不是最大埋藏深度,在最大埋藏深度附近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其后盆地持续抬升造成温度降低和碳酸盐溶解,与之有关的次生孔隙形成所造成的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与上覆载荷减小可以得到平衡,次生孔隙得以保存,岩石储层质量改善;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奥陶系埋藏历史不利于深埋藏成岩过程碳酸盐的溶解,主要特点是当前埋藏深度是最大埋藏深度,古喀斯特发生之后盆地持续沉降造成温度升高和碳酸盐沉淀,并与上覆载荷的增加同步发生,结果是孔隙的封堵、岩石的致密化和储层质量的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历史 碳酸盐溶解与沉淀 构造抬升与盆地沉降 埋藏成岩作用 储层质量
原文传递
沉积地层埋藏过程对泥岩压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何小胡 刘震 +2 位作者 梁全胜 李俊良 齐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173,共7页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埋藏深度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其实质是孔隙度大小受地层埋藏史控制。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从数学上推导四大类型(加速型、恒速型、减速型和先埋后停型)沉降盆地孔隙度的时间深度函数。研究表明,加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有利,减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不利,恒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居中。该结论不仅在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得到很好的验证,而且与前人通过统计3种类型埋藏盆地相对应的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孔隙度的演化关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深 埋藏时间 埋藏史 孔隙度 压实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 被引量:22
18
作者 姚泾利 唐俊 +2 位作者 庞国印 马晓峰 王琪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6,共9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分析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分析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4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和胶结作用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80~10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为压实和保持阶段,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量的叠加复合函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建立的该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区相似岩性、埋藏年代和沉积类型的地层孔隙度计算中,为孔隙度预测提供定量计算方法,以期对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豹—华池地区 埋藏史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定量模拟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古构造恢复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超 张立强 +3 位作者 张立宽 王朋 胡才志 张海森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9,11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三叠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三叠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的地层剥蚀厚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与验证,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叠纪末延长组地层剥蚀厚度为345~465 m、中侏罗世末延安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50~220 m,侏罗纪末安定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60~250 m,晚白垩世—新近纪末志丹群剥蚀厚度为980~1 280 m。构造沉降及抬升与剥蚀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的构造形态,自三叠纪以来,其表现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压实曲线 地层趋势对比 埋藏演化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清水河组储集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20
作者 司学强 袁波 +3 位作者 郭华军 徐洋 陈能贵 彭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砂岩储集层获得了日产千方的高产油气流,证明该套储集层是一套优质储集层。在对多条露头剖面和多口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孔渗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实验仪器,对清水河...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砂岩储集层获得了日产千方的高产油气流,证明该套储集层是一套优质储集层。在对多条露头剖面和多口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孔渗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实验仪器,对清水河组砂岩样品开展了岩石矿物、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并结合埋藏史开展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清水河组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层杂基含量不高,胶结物含量中等,剩余粒间孔发育;清水河组砂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是主要减孔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清水河组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受控于早期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裂缝发育以及地层异常高压3个关键因素,早期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的埋藏方式有助于储集层原生孔隙的保存;粒内微裂缝和层理缝共同发育有助于砂岩储集层中高效渗流通道的形成;地层异常高压有助于粒间孔的保存及裂缝的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垩系 清水河组 储集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岩演化 异常高压 埋藏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