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地方文庙建筑布局与仪礼空间营造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肖竞 曹珂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9-125,共7页
从文庙建筑的发展源流、布局形制、建筑要素构成与文化象征功能、仪礼空间营造4方面分析了明清时期我国地方文庙建筑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了其设计方法背后的政治文化机制。
关键词 文庙 建筑布局 仪礼空间
原文传递
城市住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及空气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薇 张之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3-1791,共9页
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区域,从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住区的不同环境特征,选择12个样点进行实地观测,于2013年8至2014年1月进行了空气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的实地测... 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为研究区域,从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住区的不同环境特征,选择12个样点进行实地观测,于2013年8至2014年1月进行了空气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指标的实地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得出结果,1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最高,平均浓度约为358/cm3,秋季次之,平均浓度约为338/cm3,冬季最低,平均浓度约为322/cm3。总体看来,上午9:00─10:00和下午14:30─15:30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上午10:30和下午16:00─16:30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较低。2自由式布局和具有较明显开敞空间的测试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夏季样点9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815/cm3;秋季样点12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约为483/cm3;冬季样点9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浓度约为407/cm3。最后运用单极系数和安培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对住区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住区环境的空气清洁度以允许和清洁为主,等级多分布在D级和B级。根据这些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的季节,住区室外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影响城市住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主要气象因子是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其中风速和温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出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则总体趋势不明确。3采取层次丰富的植物结构有利于提高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4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清洁度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环境特征下空气清洁度存在差异。5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参考标准指导并优化住区建筑布局,不仅有利于提高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筑布局 空间形态 空气负离子 时间序列 空间序列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建筑布局对住宅住区室外微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晗 吴家正 +3 位作者 赵云峰 黄锦 李铮伟 阮应君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3期57-63,共7页
建筑布局形式会显著影响住宅小区的微环境。以青岛市居住区最常采用的3种建筑布局形式(行列式、围合式、点群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建筑布局居住区的室外微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建筑... 建筑布局形式会显著影响住宅小区的微环境。以青岛市居住区最常采用的3种建筑布局形式(行列式、围合式、点群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建筑布局居住区的室外微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建筑布局的微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围合式和行列式建筑布局比点群式更易产生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布局 室外微环境 数值模拟 ENVI-met
下载PDF
城市建筑布局的能耗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成 朱丽 田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为研究城市建筑布局对能耗的影响规律及关键性布局参数,采用仿真试验结合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从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得热的角度,对武汉地区200种布局进行仿真研究.首先,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确定布局参数组合;然后,利用R语言和EnergyP... 为研究城市建筑布局对能耗的影响规律及关键性布局参数,采用仿真试验结合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从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建筑得热的角度,对武汉地区200种布局进行仿真研究.首先,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确定布局参数组合;然后,利用R语言和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建立200种能耗模型并计算;最后,应用标准回归系数(SRC)和树状高斯过程模型(TGP)两种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水平和垂直方向9个布局参数对目标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布局对能耗有显著影响,9个布局参数的总变化,分别引起制冷、供暖和总能耗15.8%、26.8%、4.4%的波动;两种敏感性分析结果类似,对制冷和总能耗影响最大的参数是西侧建筑高度,其主效应都在0.3左右,影响最小的参数是南侧建筑面宽,其主效应都在0.1以下;影响供暖能耗最大的参数是南侧建筑的高度,其主效应在0.3以上,影响最小的参数是东侧建筑面宽.当参数取值远大于目标建筑尺寸时,各参数对能耗的影响力降低,采用TGP敏感性分析更合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为城市规划及建筑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布局 庭院建筑 敏感性分析 能耗 仿真试验 树状高斯过程
下载PDF
老年公寓火灾场景人群疏散模拟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丽蒂 罗开洲 +3 位作者 刘莹 徐结晶 许欣欣 王曦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为优化我国老年公寓消防安全设计,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建立火灾和疏散建筑信息模型(BIM),在火灾场景下进行疏散模拟,分析老年公寓建筑布局对火灾蔓延的影响,以及温度、能见度、CO体积分数和烟气层高度对老年群体疏散行为的影响。... 为优化我国老年公寓消防安全设计,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建立火灾和疏散建筑信息模型(BIM),在火灾场景下进行疏散模拟,分析老年公寓建筑布局对火灾蔓延的影响,以及温度、能见度、CO体积分数和烟气层高度对老年群体疏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火灾发展过程中,层高为3. 3 m的着火楼层,在0. 5~1. 5 m高度内温差较大;着火房间内,烟气层会稳定在约1. 4 m高度处;走廊形式对火灾温度传播影响较大;烟气、高温等因素对着火楼层及以上楼层老年群体疏散不利,这些楼层的老年群体无法全部安全疏散;提高楼层垂直方向上的疏散效率可减少伤亡人数。老年公寓建筑布局方面,增加安全出口数量、设置坡道式疏散楼梯等方式,可提高疏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公寓 火灾 人员疏散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筑布局
下载PDF
计算机快速建筑建模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尚林 谢文军 +2 位作者 李琳 贾伟 刘晓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6-1990,共25页
随着交互式3D图形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虚拟现实、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需求的日益增长,耗时而低效的传统手工建筑建模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应用市场的需求,快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建模方法开始逐渐受到人们重... 随着交互式3D图形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虚拟现实、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需求的日益增长,耗时而低效的传统手工建筑建模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应用市场的需求,快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建模方法开始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建筑建模是一个面向应用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其研究方法覆盖多个技术领域和学科.本文对主流建筑建模方法的技术特点、研究现状以及应用背景等多个角度做了比较全面的综述.首先,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和技术角度讨论了建筑建模方法的特点;其次,对建筑建模技术中以过程建模方法、图像建模方法、点云建模方法为主的三大流派,以及近几年来备受关注和充满挑战的逆向过程建模方法做了详细的概述;然后,针对建筑建模的子问题——建筑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建筑与城市的布局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分析了建筑建模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建模 过程建模 图像建模 点云建模 建筑布局 城市建模
下载PDF
上海地区住宅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一东 谭洪卫 邓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
建筑布局是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布局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对风环境的影响,本文建立了3种不同布局形式的典型住区模型,基于上海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Windperfec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各季节下点式布局通风... 建筑布局是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布局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对风环境的影响,本文建立了3种不同布局形式的典型住区模型,基于上海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Windperfec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各季节下点式布局通风性最佳,其次是行列式,围合式最劣,夏季及过渡季节的人行区域风舒适性也遵循上述规律,但冬季点式布局的局部区域风速过大,风舒适性低于行列式,相关成果可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建筑布局 风环境
下载PDF
建筑和绿化布局对郑州市居住区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珂珂 梁涛 +1 位作者 甘义猛 何瑞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4-682,共9页
选取郑州市多层植物单一(帝湖多层)、多层植物丰富(宝景多层)、高层植物相对较好(天下城)的3类居住区为观测对象,实测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采用WINSCANOPY分析仪分析实拍鱼眼图像获得表示建筑布局和植物冠层结构相关的设计变量。通过... 选取郑州市多层植物单一(帝湖多层)、多层植物丰富(宝景多层)、高层植物相对较好(天下城)的3类居住区为观测对象,实测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采用WINSCANOPY分析仪分析实拍鱼眼图像获得表示建筑布局和植物冠层结构相关的设计变量。通过定点测量和相关性回归分析探讨建筑和绿化布局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居住区的气温与风速模式明显不同,帝湖多层平均气温为28.2℃,宝景多层平均气温为25.7℃,天下城高层平均气温为26.6℃。气温与居住区内的天空视图因子、总定点因子、建筑宽高比、建筑密度呈正相关,与植物视图因子、建筑视图因子、建筑容积率呈负相关。天空视图因子每增加10%,空气温度上升0.6℃。建筑和绿化布局对风速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夏季白天居住区,半开敞的高密度建筑布局和植物群落结构配置丰富的多层居住区具有较好的户外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气温 建筑布局 绿化布局 小气候
下载PDF
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闫渤文 魏民 +4 位作者 鄢乔 程勇 舒臻孺 李秋胜 周绪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71,共11页
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s Dynamics,CFD)研究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采用最大风速比和归一化加速面积比,定量研究五种高层建筑形状及四类建筑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确... 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s Dynamics,CFD)研究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采用最大风速比和归一化加速面积比,定量研究五种高层建筑形状及四类建筑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确定全风向下的最优建筑形状以及布局,结合CFD数值模拟获得的全域流场信息,揭示建筑形状和布局对于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保持建筑高度和街区容积率一致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群周边最大风速比不会随着建筑形状和建筑布局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但建筑形状和建筑布局会改变建筑群周边高风速区域的面积大小,全风向下的最优建筑形状和布局分别是Y字形和错列式布局,而最不利形状和布局分别是H字形和围合式布局.不同布局下的方形、H字形及X字形高层建筑群的最不利风向均位于斜风向,而十字形及Y字形则为正风向.高层建筑群在行人高度处的风加速现象主要是由狭管效应和角部分离效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 行人风环境 建筑形状 建筑布局 风洞 CFD
下载PDF
基于热环境模拟分析的滨河住区建筑布局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召 余磊 +1 位作者 刘京 宋晓程 《南方建筑》 2015年第6期74-79,共6页
城市河流对住区热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以深圳气候条件为参考,探讨河流与建筑布局对滨河住区热环境的影响,对改进滨河住区布局,提高住区热环境舒适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运用CFD模拟技术方法,分析在不同建筑布局模式下,基于河流影响的... 城市河流对住区热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以深圳气候条件为参考,探讨河流与建筑布局对滨河住区热环境的影响,对改进滨河住区布局,提高住区热环境舒适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运用CFD模拟技术方法,分析在不同建筑布局模式下,基于河流影响的住区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情况;以标准有效温度SET*为评价标准,探讨滨河住区建筑布局与热舒适的关系;基于河流产生的良好微环境气候效应,对住区建筑布局提出优化方法,为营造生态、舒适的滨河住区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减小建筑面向盛行风的垂直投影面积、创造利于河流风向的通风降温廊道、以及营造相应的住区开敞空间等,是改善滨河住区热环境舒适性的主要建筑布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河住区 建筑布局 热环境
下载PDF
超宽带雷达建筑物结构稀疏成像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添 宋勇平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超宽带雷达具备穿透墙体获得建筑物内部结构布局的能力,为建筑物内人员探测定位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传统成像常存在较为严重的旁瓣,而且墙后目标成像位置也会受墙体影响而产生偏移。为提高成像质量,稀疏重构技术被引入穿墙成像领域,但传... 超宽带雷达具备穿透墙体获得建筑物内部结构布局的能力,为建筑物内人员探测定位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传统成像常存在较为严重的旁瓣,而且墙后目标成像位置也会受墙体影响而产生偏移。为提高成像质量,稀疏重构技术被引入穿墙成像领域,但传统方法对弱散射目标的重构概率较低。该文提出结合相干因子(Coherence Factor,CF)加权的稀疏重构方法,在稀疏重构提取支撑集的过程中,利用CF增强成像的结果来提高支撑集原子的正确性,降低稀疏重构过程中强散射目标旁瓣的影响,最终提高场景中弱散射目标的重构概率。同时建立了多层墙体位置校正模型,将场景校正放到稀疏重构之后进行,从而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降低墙体定位误差。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稀疏成像方法,相同的数抽取比例下,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场景中弱散射目标重构概率,并将建筑物内部墙体定位误差降低至10 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雷达 穿墙成像 稀疏重构 建筑物结构
下载PDF
既有围合场地中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小芳 李宝鑫 +2 位作者 芦岩 李旭东 刘建华 《建筑节能》 CAS 2013年第6期62-67,73,共7页
以天津市某项目为分析案例,本着"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了既有围合场地环境中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建议综合采用风场分布均匀性、风速舒适性区域所占比例、建筑物前后压差大于1.5 Pa的面积比例等... 以天津市某项目为分析案例,本着"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了既有围合场地环境中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建议综合采用风场分布均匀性、风速舒适性区域所占比例、建筑物前后压差大于1.5 Pa的面积比例等作为评价建筑布局方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风环境 建筑布局 风场分布均匀性
下载PDF
等距布局双塔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强 陈水福 史卓然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6-130,共5页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出了通过改变两建筑物排布角度的方法,以探索较有利的风荷载作用状况。针对中心间距为90m、高度为280m的两幢圆角方形高层建筑,设计了四种不同相对角度的排布方式,对这四种方式以及单体建筑分别进行了风洞模型试验...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出了通过改变两建筑物排布角度的方法,以探索较有利的风荷载作用状况。针对中心间距为90m、高度为280m的两幢圆角方形高层建筑,设计了四种不同相对角度的排布方式,对这四种方式以及单体建筑分别进行了风洞模型试验和风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角对角排布和错位30°排布形式能够降低建筑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和结构所受的扭矩,而边对边排布能够使得整体体型系数和基底合力达到最小;边对边排布条件下结构顶层峰值位移和峰值加速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双塔建筑 建筑布局 风荷载 风振响应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高层办公建筑平面布置与能耗关系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利刚 林波荣 彭渤 《新建筑》 2016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从中国当前的建筑实践中,归纳设计了6类8种典型高层办公建筑平面,分别放在北京、长沙和广州三地,并使用Desiqn Builder软件进行能耗模拟计算,从而具体分析功能区面积比、建筑进深、交通核布置、大中庭空间对建筑各项能耗和总能耗的影响... 从中国当前的建筑实践中,归纳设计了6类8种典型高层办公建筑平面,分别放在北京、长沙和广州三地,并使用Desiqn Builder软件进行能耗模拟计算,从而具体分析功能区面积比、建筑进深、交通核布置、大中庭空间对建筑各项能耗和总能耗的影响。发现由于功能空间与辅助空间的巨大建筑能耗差异,单位功能区建筑面积能耗比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更能反映建筑的能耗状况。功能区实际进深与能耗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与照明能耗呈正相关,与空调采暖能耗呈负相关。交通核布置由于影响建筑的照明能耗、得热和负荷,需要综合考虑它对建筑总能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办公建筑 建筑平面布置 能耗模拟研究
下载PDF
建筑规划设计因子对住区建筑室外风环境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鲜鑫 李晓虹 +1 位作者 游诚 魏四清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1年第1期28-32,41,共6页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分析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三种建筑规划设计因子对室外风环境的综合影响,以舒适风面积占比为评价指标,探讨各建筑规划设计因子与舒适风面积占比的相关性,通过显著性检验和因素主次判断得到各建筑规划...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分析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三种建筑规划设计因子对室外风环境的综合影响,以舒适风面积占比为评价指标,探讨各建筑规划设计因子与舒适风面积占比的相关性,通过显著性检验和因素主次判断得到各建筑规划设计因子共同作用时的函数关系和权重排序,结果显示:建筑布局、建筑高度与住区舒适风面积占比成正相关,根据回归系数大小确定权重排序为: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相对于建筑布局和建筑高度而言,对住区舒适风面积占比的影响不够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布局 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风环境
下载PDF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思路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鹏 林钰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论文分析了案例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难点,并从建筑布局、建筑单体、细部构造3方面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 被动式超低能耗 建筑设计 建筑布局
下载PDF
武汉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计算机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钱义 尚涛 詹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9,共5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住宅小区风环境越发得到人们重视。对于夏热冬冷的武汉市,城市住宅小区冬季防风以及夏季自然通风显得尤其重要。通过Airpak3.0软件建立武汉未建小区模型,采用湍流物理模型求解住宅小区内风速及风压方法来研究建... 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住宅小区风环境越发得到人们重视。对于夏热冬冷的武汉市,城市住宅小区冬季防风以及夏季自然通风显得尤其重要。通过Airpak3.0软件建立武汉未建小区模型,采用湍流物理模型求解住宅小区内风速及风压方法来研究建筑布局与风场的关系。研究表明,计算机数值模拟能准确模拟小区风流场,建筑布局和风向角对小区风环境影响较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城市风玫瑰图进行合理建筑规划布局,可为武汉住宅小区建筑布局规划建设提供指导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小区 风环境 计算机模拟 建筑布局
下载PDF
传染病负压病房布局流程建设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虹 杨乐 +2 位作者 张泓 宋舸 朱梦捷 《江苏建筑》 2019年第S01期145-149,158,共6页
2003年解放军第309医院研制了“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系统”,由此填补了我国在负压病房建设上的空白。国外如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有适用于本国的负压隔离病房建设指南,以应对诸如SARS、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烈... 2003年解放军第309医院研制了“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系统”,由此填补了我国在负压病房建设上的空白。国外如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有适用于本国的负压隔离病房建设指南,以应对诸如SARS、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烈性重大传染病。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国内外在建筑布局设计上(负压隔离病区平面设计、负压隔离病房设计、缓冲间、卫生间等的设计)、负压隔离病房管理流程设计以及在排放污染、压差、换气次数、气流组织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对国内外负压病房建筑布局、气流组织、污染物排放及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等环节进行了综述,希望为负压病房新、改、扩建提供研究依据,也为负压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借鉴经验,从而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病房 建筑布局 工艺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
下载PDF
中国城市形态与相关城市法规的关联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彩霞 丁沃沃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57,共13页
城市形态被描述为在特定的地方,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尤其受到来自于内外部经济发展动力和城市法规的影响与控制。聚焦中国城市法规,以南京市为例,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条文,对... 城市形态被描述为在特定的地方,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尤其受到来自于内外部经济发展动力和城市法规的影响与控制。聚焦中国城市法规,以南京市为例,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条文,对涉及城市形态的划分为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和不相关三类,并总结出这些条文中对城市形态的规定,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布局等强制性规定和城市景观组织等引导性规定。最后通过案例验证,在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空间关联评价图表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城市街区平面形态、地块建筑布局形态及街道界面形态等方面,对案例的实际现状与符合法规的理论模型进行图示比较,并结合关联评价图表分析城市形态和法规的关联性。本文研究验证了城市法规对城市形态的关联影响,不仅对我国相关城市法规和城市设计规定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法规 土地使用 建筑布局 城市景观 关联性
下载PDF
建筑和绿地布局对郑州市住区PM_(2.5)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思寒 马悦 王琨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5,共10页
面对当前严峻的全球性空气污染问题,如何改善住区空气质量成为住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寒冷地区郑州市分散式、片状集中式和带状集中式3类典型绿地布局的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微气候观测,描述住区内PM25时空变化特征.进而采... 面对当前严峻的全球性空气污染问题,如何改善住区空气质量成为住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寒冷地区郑州市分散式、片状集中式和带状集中式3类典型绿地布局的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微气候观测,描述住区内PM25时空变化特征.进而采用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回归分析,逐步剖析空间形态参数与住区内PM_(2.5)的关联,探究建筑和绿地布局对PM_(2.5)浓度的综合影响,为住区冬季室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建筑视图因子(BVF)、天空开阔度(SVF)与植物视图因子(TVF)对PM_(2.5)浓度影响权重排序:TVF>BVF>SVF.TVF每增加10%,PM_(2.5)浓度上升约20μg/m^(3);2)BVF对PM_(2.5)浓度的直接效应最强;SVF主要以相对湿度间接影响PM_(2.5)浓度;3)分散式绿地布局空气环境均质稳定性最好,带状集中式次之,片状集中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布局 绿地布局 PM2.5 中介效应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