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三种无尾两栖类夏秋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20
1
作者 戴建洪 戴强 +5 位作者 张明 张晋东 李成 刘兵 刘志军 王跃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71,共9页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 m×50 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 m×10 m的样...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 m×50 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 m×10 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 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 000 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 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 cm、离小型水体0~50 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 cm、离小型水体51~100 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 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 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高原林蛙 倭蛙 岷山蟾蜍 生境选择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高原林蛙和岷山蟾蜍的日活动节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晋东 傅之屏 +3 位作者 李玉杰 戴强 王波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2-315,共4页
2005年调查若尔盖湿地的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日活动节律,发现阳光充足时两栖类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多云天气;高原林蛙成体、亚成体、岷山蟾蜍亚成体活动的最低气温为0℃、2℃、8℃;高原林蛙亚成体日活... 2005年调查若尔盖湿地的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日活动节律,发现阳光充足时两栖类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多云天气;高原林蛙成体、亚成体、岷山蟾蜍亚成体活动的最低气温为0℃、2℃、8℃;高原林蛙亚成体日活动高峰为中午12:30左右,岷山蟾蜍亚成体日活动高峰为下午15:30左右;高原林蛙亚成体在草地、林地、河边均有一定数量个体活动,岷山蟾蜍亚成体主要集中在河边活动。在若尔盖地区,两栖类可能主要是采用晒太阳(basking)的行为来适应高海拔环境;高原林蛙成体对温度的耐受性比亚成体高,亚成体比岷山蟾蜍亚成体高;高原林蛙与岷山蟾蜍的亚成体在活动时间与活动生境上存在差异,可能是减少种间竞争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高原林蛙 岷山蟾蜍 日活动节律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3种无尾两栖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态位宽度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晋东 戴建洪 +5 位作者 戴强 张明 熊晔 李成 刘志军 王跃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研究了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无尾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成体和亚成体在7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温度、地... 研究了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无尾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成体和亚成体在7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温度、地表湿度)上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岷山蟾蜍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盖度、地表温度、地表湿度5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窄,其亚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湿度5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宽;倭蛙亚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4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窄,而其成体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4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宽;高原林蛙在微气候因子的两个维度上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在水塘距离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值则很小.当人类活动导致生境变更时,倭蛙的反应最为敏感;比较3种无尾两栖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成体、亚成体)的生态位宽度,发现它们利用资源的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生态位宽度 高原林蛙 倭蛙 岷山蟾蜍
下载PDF
密度和种间竞争对高原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 文琳 +8 位作者 彭丽清 华珂君 甘立涛 任旭莉 蔡荣强 侯思宇 周治成 石磊 索朗夺尔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70-71,76,共3页
[目的]研究密度和种间竞争对高原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置了高、中、低3个密度水平,试验组将高原林蛙蝌蚪和岷山蟾蜍卵共同饲养,而对照组则单独饲养林蛙蝌蚪,第11天测定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林蛙蝌蚪的发育阶段... [目的]研究密度和种间竞争对高原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置了高、中、低3个密度水平,试验组将高原林蛙蝌蚪和岷山蟾蜍卵共同饲养,而对照组则单独饲养林蛙蝌蚪,第11天测定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林蛙蝌蚪的发育阶段、体重、体长、头宽、背宽、尾长。[结果]种间竞争对高原林蛙蝌蚪的发育阶段和背宽都有显著影响。密度对高原林蛙蝌蚪的体重、体长、头宽和尾长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密度是影响高原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同时种间竞争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林蛙蝌蚪 岷山蟾蜍 竞争 密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景观设计中的叙事思维表达研究——以绵阳游仙区党建教育基地的设计方案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纯烈 付丽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
为研究叙事性思维表达在景观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意义和运用方法,以叙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叙事景观思维的三个层次着手,分析景观叙事的理论和相关案例,介绍叙事景观设计的方法 .并通过分析绵阳游仙区党建教育基地的设计方案,探讨叙... 为研究叙事性思维表达在景观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意义和运用方法,以叙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叙事景观思维的三个层次着手,分析景观叙事的理论和相关案例,介绍叙事景观设计的方法 .并通过分析绵阳游仙区党建教育基地的设计方案,探讨叙事思维在实际景观设计中表达的可行性和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 叙事思维 场地分析 党建基地 叙事手法
下载PDF
岷山蟾蜍释放叫声的特征研究
6
作者 陈伟 彭丽清 +4 位作者 甘立涛 任旭丽 华珂君 蔡荣强 刘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1-4,29,共5页
声音研究是两栖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研究了四川省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岷山蟾蜍释放叫声的特征,并比较了繁殖期处于抱对和未抱对的雄性个体释放叫声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蟾蜍释放叫声的鸣声数为(4.778 2±1.157 9)次... 声音研究是两栖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研究了四川省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岷山蟾蜍释放叫声的特征,并比较了繁殖期处于抱对和未抱对的雄性个体释放叫声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蟾蜍释放叫声的鸣声数为(4.778 2±1.157 9)次,鸣声平均时长为(0.040 2±0.137 8)s,鸣声间隔时间为(0.209 8±0.165 83)s,能量为(71.457 6±5.270 7)dB,脉冲数为(72.208 7±26.421 7)个,脉冲时间为(0.002±0.001 2)s,平均音高为(373.794 1±36.169 3)Hz.抱对的和未抱对的个体间,仅鸣声时长[未抱对(0.032±0.006)s,抱对(0.049±0.015)s]和平均音高[未抱对(385.645±36.138)Hz,抱对(361.320±32.603)Hz]具有显著差别,这可能反映了抱对个体和未抱对个体身体质量或遗传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蟾蜍 释放叫声 抱对雄性 未抱对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