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堂集》与唐五代前佛典特式判断句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向德珍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9-103,108,共6页
对《祖堂集》和唐五代以前佛典里的 5类特式判断句进行描写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出每一种特式句式的特征,指出《祖堂集》5种特式判断句在之前的佛教文献中均能找到源头,凸现了二者语法现象的特殊性,对系词“是”后置判断句的来源问题提... 对《祖堂集》和唐五代以前佛典里的 5类特式判断句进行描写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出每一种特式句式的特征,指出《祖堂集》5种特式判断句在之前的佛教文献中均能找到源头,凸现了二者语法现象的特殊性,对系词“是”后置判断句的来源问题提出了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集 佛典 特式判断句 佛教混合汉语
下载PDF
《法苑珠林校注》勘误补正 被引量:1
2
作者 薛玉彬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4-86,共3页
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作为对唐代著名佛教典籍和佛教文化传承的典范著作《法苑珠林》的整理本,本身所拥有的价值是不可被磨灭的。然而,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瑕疵和错误,文章对其中的几条进行了商榷和补充。
关键词 法苑珠林 校注 佛经 勘误 补正
下载PDF
江西佛教文献保护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水根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92-94,100,共4页
江西佛教文献极为丰富,其保护的宏观基本原则有三:要改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江西佛教文献的保护工作;坚持以江西佛教界为江西佛教文献保护主导,一般信众为重要支撑;关联江西佛教文献保护于江西地方旅游建设和相关文化研究。保护的... 江西佛教文献极为丰富,其保护的宏观基本原则有三:要改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江西佛教文献的保护工作;坚持以江西佛教界为江西佛教文献保护主导,一般信众为重要支撑;关联江西佛教文献保护于江西地方旅游建设和相关文化研究。保护的微观实践程序有四:以江西相关佛教史料作为江西佛教文献保护的实践依托,从全局上把握江西佛教文献形成、流布等各方面的个性特点,指引江西佛教文献的具体保护工作;以江西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为佛教文献保护之纲;以佛教丛林遗址、相关民间收藏、地方志、教内外典籍、相关文化机构等等为目;整理结集后能依托有关载体,如在网上博物馆虚拟开放等,那将是江西佛教文献保护,相关文化研究与传播、相关经济如佛教旅游业建设等等的一种多赢。这应该是佛教文献保护模式实际运作的典范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佛教文献 保护
下载PDF
佛经语言研究与佛经的语言学考辨——读《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满林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6-31,共6页
今存早期汉译佛经中有一部分的翻译时代和译者已难确考,方一新、高列过合著《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结合文献学证据和语言学证据,通过严密的考辨确证了一大批疑伪佛经的真实翻译年代。由于佛经文献的产生途径和流传过程涉及诸... 今存早期汉译佛经中有一部分的翻译时代和译者已难确考,方一新、高列过合著《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结合文献学证据和语言学证据,通过严密的考辨确证了一大批疑伪佛经的真实翻译年代。由于佛经文献的产生途径和流传过程涉及诸多复杂情况,疑伪佛经考辨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东汉 语言学 文献学 考辨
下载PDF
遵式《天台教观目录》的编撰特色及缘起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卫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遵式为天台高僧,是宋初天台宗"山家派"的代表人物,精于忏法的制定与推广,被誉为"慈云忏主""慈云尊者"。同时,遵式亦致力于天台教籍的整理、编目,撰有《天台教随函目录》《天台教观目录》两部佛籍目录。其... 遵式为天台高僧,是宋初天台宗"山家派"的代表人物,精于忏法的制定与推广,被誉为"慈云忏主""慈云尊者"。同时,遵式亦致力于天台教籍的整理、编目,撰有《天台教随函目录》《天台教观目录》两部佛籍目录。其中,《天台教观目录》在著录对象、分类、序言及注语方面富有特色,为宋初天台宗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典籍与教观理论基础,是遵式弘法传教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教 遵式 经籍 目录
下载PDF
梅花拳若干文献简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伟良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12期11-21,26,共12页
梅花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有清一代在北方地区甚有影响的民间拳会组织。历史上,不时给清廷政府带来恐慌不安的民间教门和拳会组织,好多已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像梅花拳这样至今在乡镇间依然保存着其特有的组织... 梅花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有清一代在北方地区甚有影响的民间拳会组织。历史上,不时给清廷政府带来恐慌不安的民间教门和拳会组织,好多已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像梅花拳这样至今在乡镇间依然保存着其特有的组织结构、文化信仰和活动方式的,实属罕见。一般说来,一个传承有源的拳种门派,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拳谱功法之类的文本图籍流传于世,而在梅花拳内,除了传抄的拳谱外,还存留着大量经卷、香理等。近十多年来,本人曾多次赴河北的广宗、平乡,山东的梁山、荷泽以及江苏的沛县,河南的濮阳等地,专程进行有关梅花拳的社会调访,并先后得到20份左右的梅花拳内部文献。这批文献的内容大致分三类:拳谱、经卷以及包括咒语、请神等在内的其他资料,文章就这批文献进行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拳文献 拳谱 经卷 其他资料 简述
原文传递
自家宝藏的失而复得——晚清久佚唯识典籍由日本反传中国之影响
7
作者 葛兆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更深层的历史原因,则应该看到这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有关。当时,西洋科学与哲学思想挟"进步"、"富强"之势影响东亚,中国士人与中国佛教必须回应西洋的科学与哲学,佛教必须拿出一些足以证明自己既比西方文化更适合于科学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又比西方基督教更适合拯救东方人的心灵的思想来,因而日本反传中国的唯识典籍,恰好给中国的知识界与佛教界提供了佛教对西洋科学与哲学回应和理解的资源,这使得佛教在晚清民初的中国思想世界中,竟然成为理解各种外来新思想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佛教典籍 唯识 因明 西洋科学 西洋哲学
下载PDF
再论印度绘画的“凹凸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段南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32,156,共15页
"凹凸法"又名"天竺遗法",指的是古代印度绘画中的染色方法。汉译佛经和梵语文献《画经》都有关于这种方法的记载,印度阿旃陀石窟现在保存着较多的用"凹凸法"绘制的壁画实物。本文逐一分析文字记载和壁画... "凹凸法"又名"天竺遗法",指的是古代印度绘画中的染色方法。汉译佛经和梵语文献《画经》都有关于这种方法的记载,印度阿旃陀石窟现在保存着较多的用"凹凸法"绘制的壁画实物。本文逐一分析文字记载和壁画实物,综合三种资料总结出印度古代绘画中凹凸效果的三种表现方式,比较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凹凸画与印度古代绘画在"凹凸法"应用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法 汉译佛经 《画经》 阿旃陀壁画 凹凸画
原文传递
西域敦煌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百年回顾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 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敦煌 回鹘文献 佛教
下载PDF
《嘉兴藏》的刊刻及其在日本的流播 被引量:6
10
作者 章宏伟 《古代文明》 CSSCI 2011年第4期45-58,111,共14页
《嘉兴藏》是中国万历时期开雕的一部私版大藏经。大庭修编著的《宫内厅书陵部藏舶载书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公元1694—1754年期间(清康熙三十三年至乾隆十九年,日本元禄七年至宝历四年)中日佛教书籍交流的盛况。本文通过考察《舶载... 《嘉兴藏》是中国万历时期开雕的一部私版大藏经。大庭修编著的《宫内厅书陵部藏舶载书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公元1694—1754年期间(清康熙三十三年至乾隆十九年,日本元禄七年至宝历四年)中日佛教书籍交流的盛况。本文通过考察《舶载书目》记载的《嘉兴藏》,纠正大庭修关于此时期输入日本佛教典籍的保守判断,确定这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高峰时期,《嘉兴藏》在中日佛教典籍交流中有特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藏》 《宫内厅书陵部藏舶载书目》 中日交流 佛教书籍
下载PDF
从梵汉对勘看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的省略技巧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国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梵汉对勘发现,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省略采用了替代省略和非替代省略两种技巧。前一技巧包括数词替代省略、代词替代省略和名词替代省略,后一技巧包括意译省略和文法省略。省略产生的动因:受汉语和梵语表达规则的制约;受佛经翻译理论思想的... 梵汉对勘发现,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省略采用了替代省略和非替代省略两种技巧。前一技巧包括数词替代省略、代词替代省略和名词替代省略,后一技巧包括意译省略和文法省略。省略产生的动因:受汉语和梵语表达规则的制约;受佛经翻译理论思想的影响;受归化与忠实观念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语言 省略 技巧 梵汉对勘
下载PDF
近十余年从语言角度考辨可疑佛经成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一新 卢鹭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8,共24页
目前常用的几种《大藏经》中,对早期汉译佛经的译者和时代题署多有谬误,不能轻易信从。近年来,学界对佛经语料的考辨成果丰硕,对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竺法护等重要译者的语言特征进行了总结,确定了一批可靠性较强的核心文本,并据此... 目前常用的几种《大藏经》中,对早期汉译佛经的译者和时代题署多有谬误,不能轻易信从。近年来,学界对佛经语料的考辨成果丰硕,对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竺法护等重要译者的语言特征进行了总结,确定了一批可靠性较强的核心文本,并据此为其余可疑文本划分出不同层次。对于失译、疑伪佛经,研究者也根据语言的时代、地域特性对其进行了考辨分析。在鉴别方法上,近年的研究普遍采取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相结合的模式,前者包括经录、序跋、注释、传记、引用等,后者包括佛教术语、行文风格、一般词汇、语法和语音现象等。由于术语的旧译名容易被后人替换为新译名,普通词语与句法方面的证据相对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以语言作为可疑佛经鉴定标准的局限性也应引起重视:可靠译经的语言可能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选择鉴定标准时必须注意全面、系统,避免以偏概全,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辨伪 核心文本 内部证据 语言特征
原文传递
南北朝敦煌遗书《涅槃经》注疏考述
13
作者 史经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5,共13页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大乘《大般涅槃经》的注疏文献,且基本属于藏外佛教文献。其中51件《涅槃经》注疏文献的基本信息、缀合情况、文献性质及内容特征有待系统研究。这批文献总计7886行,20余万字,涉及《涅槃经》中除“大众所问...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大乘《大般涅槃经》的注疏文献,且基本属于藏外佛教文献。其中51件《涅槃经》注疏文献的基本信息、缀合情况、文献性质及内容特征有待系统研究。这批文献总计7886行,20余万字,涉及《涅槃经》中除“大众所问品”“现病品”之外的所有品目,体量较大,内容丰富,涵括经序、随文疏释与教理论义等,是对南北朝藏内佛教文献的有力补充。经过录文校勘整理,这51件写本可以缀合为23件独立的《涅槃经》疏释文献。通过对其形式的比较分析,可知南北朝《涅槃经》不同版本的实际流传情况较为复杂,其注释方式反映出中国佛教初期义疏体裁的发展和演变。在内容上,这批经疏保存了多元化的义理阐释,其广泛征引各种经论,深入推动了南北朝涅槃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敦煌遗书 《涅槃经》注疏 藏外佛教文献 涅槃学
原文传递
略论异译经在佛典校勘方面的作用——以《起世经》及其异译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祥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以《起世经》及其异译为例,从衍文、误文、脱文三个方面举证30例,尝试说明可以利用异译经对汉文佛典进行校勘,并指出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异译经 衍文 误文 脱文
下载PDF
明代名医缪希雍生卒年考
15
作者 叶思钰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缪希雍为晚明著名医家,不仅医术高明,且活跃于晚明士大夫及佛教信仰圈之中,一直为中医史及江南社会史研究所关注。但作为一位杏林名家与党争清流,缪氏的生卒年,在学界尚无令人准确的说法;尤其出生年,长期流传多个不同版本,且彼此相去甚... 缪希雍为晚明著名医家,不仅医术高明,且活跃于晚明士大夫及佛教信仰圈之中,一直为中医史及江南社会史研究所关注。但作为一位杏林名家与党争清流,缪氏的生卒年,在学界尚无令人准确的说法;尤其出生年,长期流传多个不同版本,且彼此相去甚远。通过研究《径山藏》所录缪氏亲笔牌记,纠前人关于朱国祯所作祝寿文之考证错误,辅以相关文献,考得缪氏当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天启五年(1625)六月至天启六年(1626)三月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希雍 朱国祯 《径山藏》 生卒年考证
下载PDF
中古佛经的"所"字构词 被引量:2
16
作者 竺家宁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所"字在传统训诂学者的观念里。是一个不具实质意义的虚词。但是不具词汇意义并不表示它没有语法意义。因此,当训诂学引进了现代语法学的观念和方法,应该如何精确的描述这个"所"字的功能,就受到了学者的注意。以&q... "所"字在传统训诂学者的观念里。是一个不具实质意义的虚词。但是不具词汇意义并不表示它没有语法意义。因此,当训诂学引进了现代语法学的观念和方法,应该如何精确的描述这个"所"字的功能,就受到了学者的注意。以"所"字为专题的论文也就变得多起来。不过,一般的讨论多半倾向于先秦古书中的语法现象,取材于中古语料的很少,探索佛经语言的更少。佛经是汉语言巨大的语料库。它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言。"所"字作为后缀,笔者曾经探索"有所"、"无所"的问题。本文再进一步探索其他几个"所"字作为一个成分的构词现象。包含:"何所"、"纳所"、"能所"、"宝所"、"少所"、"多所"、"我所"、"我我所"、"方所"、"心所"、"心心所"、"一切所"等。看看其中有哪些是后缀,哪些是其他情况。希望藉此对中古汉语双音化造词的规律能提供一些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词 后缀 中古汉语 训诂学 语法学 造词 词汇意义 学者 佛经 先秦
下载PDF
从回鹘文佛经到蒙古文佛经(上)
17
作者 中村健太郎 王领(译) +1 位作者 哈斯巴特尔(译) 锡莉(校)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48-153,156,共7页
本文围绕蒙元时期回鹘文佛经跋语,辅之以同时期史料,从史学视角阐述回鹘文佛经对蒙古而言有何重要性;回鹘是否给予蒙古文佛经成书以佛教术语之外的影响。进而更明确地阐明,产生于西回鹘王国的“回鹘佛教”为蒙古佛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蒙古佛教 回鹘文佛经 蒙古文佛经 头韵诗
下载PDF
論新羅、高麗佛教文獻之傳入中國——以《大覺國師文集·外集》的記録爲綫索定源(王招國)
18
作者 定源(王招國) 《佛教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242-287,414,419,420,共49页
在東亞佛典交流史上,我們了解更多的是,中國佛教文獻在東亞地區的影響與傳播,而對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撰述的佛教文獻如何傳入中國,如何影響中國佛教等方面的關注并不多。實際上,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應該都是雙向的、相互的。... 在東亞佛典交流史上,我們了解更多的是,中國佛教文獻在東亞地區的影響與傳播,而對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撰述的佛教文獻如何傳入中國,如何影響中國佛教等方面的關注并不多。實際上,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應該都是雙向的、相互的。因此,我們在了解中國佛教文獻東傳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佛教文獻傳入中國的現象。本文基於這一認識,選擇以高麗義天文集《大覺國師文集·外集》的記録爲綫索,探討了由義天傳入中國的新羅、高麗佛教文獻。研究指出,由義天傳入當時北宋以及北遼的文獻至少有新羅僧人玄一的《法華經疏》、太賢的《法華經古迹記》、元曉的《楞伽經疏》以及新羅文人崔致遠的《法藏和尚傳》與高麗文人李頲的《李相國詩集》、李的《夾注金剛經》《斷疑金剛經》《金剛經集解》,乃至義天自己的著作《義天録》《圓宗文類》以及《刊定成唯識論單科》等,共計十一種。這批文獻的西傳背景與經過各不相同,但均與義天有關,是義天與净源、有誠、元照、明智、法鄰、道亨等北宋僧人交往的結果。其中李、李頲著作的西傳,可能與義天和整個李氏家族的親姻淵源有關。本文的研究,從另一個側面加深了我們對東亞佛典傳播的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義天 新羅佛教文獻 高麗佛教文獻 東亞佛典傳播
下载PDF
梵藏漢對比分析在佛經語言文獻研究中的運用
19
作者 龍國富 李晶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本文討論梵藏漢對比分析在漢文佛經語言文獻研究中的運用。研究發現,梵藏漢對比分析在漢文佛經語言文獻研究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1)有助於理解譯經中的語詞表達;(2)有助於對譯經文獻做出正確的校勘;(3)有助於對譯經中的異文進行分辨;(4... 本文討論梵藏漢對比分析在漢文佛經語言文獻研究中的運用。研究發現,梵藏漢對比分析在漢文佛經語言文獻研究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1)有助於理解譯經中的語詞表達;(2)有助於對譯經文獻做出正確的校勘;(3)有助於對譯經中的異文進行分辨;(4)有助於釐清梵藏漢版本之間的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藏漢對比分析 漢文佛經 語言文獻 運用
原文传递
《广弘明集》历代佛经音义比较研究释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辛睿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0-617,640,共9页
《广弘明集》历代佛经音义著作主要包括: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五代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宋毗卢藏随函音义、宋思溪藏随函音义、宋元砂藏随函音义等。《广弘明集》历代佛经音义的词目可以反映音义编者所据旧本《广弘明集》的... 《广弘明集》历代佛经音义著作主要包括: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五代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宋毗卢藏随函音义、宋思溪藏随函音义、宋元砂藏随函音义等。《广弘明集》历代佛经音义的词目可以反映音义编者所据旧本《广弘明集》的原始文字面貌,注文可以反映不同时代的音义编者对《广弘明集》文意的理解情况以及编者所处时代汉字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文从历代佛经音义的词目字形、说解字际关系情况、训释内容、相邻条目设置等方面举证,对《广弘明集》进行专书历代佛经音义的历时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历代佛经音义比较研究在校读《广弘明集》本身、探索佛经音义文本流传演变、考释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弘明集》 佛经音义 历时比较 近代汉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