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病坊表徵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正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唐代病坊设置于何时,职掌何事,其渊源所自及与佛教之关系是什么,目前学界鲜有专文论及。笔者在排比史料、勾稽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唐代病坊肇建于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前身则滥觞子则天长安时(701-704年)的悲田... 唐代病坊设置于何时,职掌何事,其渊源所自及与佛教之关系是什么,目前学界鲜有专文论及。笔者在排比史料、勾稽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唐代病坊肇建于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前身则滥觞子则天长安时(701-704年)的悲田养病院,主管收容贫病孤疾者。病坊经办权在唐官府和佛教寺院间频繁更迭,反映了唐统治者对佛教既利用又斗争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坊 悲田养病院 福田
下载PDF
隋唐时期佛教寺院与建筑概览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贵祥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3-64,共62页
自公元581年隋代建立,至公元907年唐代灭亡,在自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这300余年里,中国佛教达到了其鼎盛阶段,出现了十余个各具特色的佛教宗系,而由帝王提倡,国家参与的大规模佛寺建造活动,使佛寺建筑也臻于极盛。有隋-代全国有寺3792所... 自公元581年隋代建立,至公元907年唐代灭亡,在自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这300余年里,中国佛教达到了其鼎盛阶段,出现了十余个各具特色的佛教宗系,而由帝王提倡,国家参与的大规模佛寺建造活动,使佛寺建筑也臻于极盛。有隋-代全国有寺3792所,盛唐时期全国有寺5358所,经过安史之乱摧残之后的晚唐时期,全国仍有寺院4600所。而唐代寺院已经开始出现定型化趋势,唐释道宣的《祗洹寺图经》与《戒坛图经》中所描述的理想寺院形式,为后来唐代寺院定型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唐代寺院在佛殿规模,楼阁建造,庭院配置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尺度与数量,如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中,可以有数十座,甚至近百座院落,数千间房屋。而唐以后的佛寺中,再难见到如此宏伟巨大的佛寺建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佛教 佛教寺院 国家建造 寺院格局 类型建筑
原文传递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考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孝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119,共9页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分为三个阶段 :明初敕建一批佛寺 ,带动了寺院的恢复 ;明代中期 ,僧人是佛寺修建主角 ,为寺院发展时期 ;明代后期 ,士、僧大建佛寺 ,是寺院繁盛时期。从空间分布来看 ,中城、东城佛寺较多 ,南城最为集中 ,而西城、北城... 明代南京佛寺修建分为三个阶段 :明初敕建一批佛寺 ,带动了寺院的恢复 ;明代中期 ,僧人是佛寺修建主角 ,为寺院发展时期 ;明代后期 ,士、僧大建佛寺 ,是寺院繁盛时期。从空间分布来看 ,中城、东城佛寺较多 ,南城最为集中 ,而西城、北城相对较少。寺院间距 ,一般不超过十里 ,很多甚至相邻相接。明代南京佛寺有名称可数者近 2 10所 ,总数起码有 30 0所 ,最多可能超过 6 0 0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南京 佛寺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特色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建武 林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8-683,共6页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学 傣族 佛寺 园林特色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唐五代佛寺考补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新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所考索辑录的佛寺为基础,从佛教典籍、唐人小说、诗文、方志、画史等文献之中又新见该书未收入的大觉寺、国恩寺、招庆寺、福业寺、禅定寺、金华寺、龙丘寺、开元寺等佛寺8处,以期对该书加以完善。另外,对该书...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所考索辑录的佛寺为基础,从佛教典籍、唐人小说、诗文、方志、画史等文献之中又新见该书未收入的大觉寺、国恩寺、招庆寺、福业寺、禅定寺、金华寺、龙丘寺、开元寺等佛寺8处,以期对该书加以完善。另外,对该书中已收录的天居寺的地理位置、创建时间,广果寺与南华寺的名异实同等未能详尽之重要信息亦予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唐五代佛寺 创建时间 地理位置
下载PDF
佛教对辽朝社会的影响管窥 被引量:3
6
作者 尤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从辽朝社会一直存在的钱币供应危机,元宵节燃灯供养佛塔、舍利,佛诞节、盂兰盆节的习俗,以及寺院成为社会文化中心,佛学成为契丹王朝的精神支柱这些社会现象来看,辽朝确实是一个宗教盛行、整个社会虔诚信佛的朝代。
关键词 佛教 辽朝 钱荒 佛俗 佛寺 佛学
下载PDF
两宋佛教寺院空间格局与建筑配置概说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贵祥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2期131-179,共49页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佛教与佛教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寺院规模与建筑尺度,比其前的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明显变小,寺院空间更为紧凑,寺院内的建筑配置渐渐出现一些规律,寺院空间组织渐趋定型,这为其后元、明...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佛教与佛教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寺院规模与建筑尺度,比其前的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明显变小,寺院空间更为紧凑,寺院内的建筑配置渐渐出现一些规律,寺院空间组织渐趋定型,这为其后元、明、清时代的比较定型化的寺院格局,奠定了一个基础。本文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几座典型寺院内的建筑配置与空间组织案例分析入手.希望对两宋时代寺院内主要建筑的配置方式,空间组织模式,以及寺内不同类型建筑的方位布置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规律加以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时期 佛教寺院 建筑格局 空间配置 寺内建筑类型
原文传递
论杜甫佛寺诗的多重文化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利波 董利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2-42,共11页
杜甫诗集中存有不少涉及佛寺禅院的诗篇。杜甫在佛寺会友赋诗,饮宴酬唱,拜谒名师大德,结交方外高人,游览佛寺名胜,寻找精神寄托。杜甫的佛寺诗,是把握诗人与佛寺关系最为原始和直接的材料,也是了解当时佛寺状况及相关文化风俗的窗口,反... 杜甫诗集中存有不少涉及佛寺禅院的诗篇。杜甫在佛寺会友赋诗,饮宴酬唱,拜谒名师大德,结交方外高人,游览佛寺名胜,寻找精神寄托。杜甫的佛寺诗,是把握诗人与佛寺关系最为原始和直接的材料,也是了解当时佛寺状况及相关文化风俗的窗口,反映了佛寺的繁盛景象,描绘了庄严的佛寺建筑,体现了佛寺的园林趣味,再现了寺院中的绘画艺术,反映了佛寺节庆风俗习惯。通过杜甫佛寺诗,可以看到唐代鲜活生动、多彩多姿的寺院文化与风俗生活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佛寺 佛寺诗 佛教文化 风俗习惯
下载PDF
南充青居山佛教文化遗存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符永利 罗洪彬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材主要有药师佛、横三世佛、释迦佛、观音、天龙八部等,石刻题记以造像记、妆修记、游记等为主。这为我们研究青居山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居山 石窟造像 碑刻题记 佛寺
下载PDF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
10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二年,唐中宗举行的慈恩寺应制,树立了佛寺作为文学创作空间的典范。此后佛寺诗大量涌现,文士将探寻文化渊源作为访寺的主要目的,并在此空间中续接先贤文化传统,彰显唐代士林精神。时代的变迁又促使文人生活、心态发生转变,由此导致佛寺诗创作内容的多样化。本文以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三座寺院作为考察对象,旨在探析佛寺如何进入唐诗创作并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空间,发现权力的引领、文化的渊源以及时代的变迁是促使唐代佛寺诗兴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唐代佛寺诗 佛寺与唐诗创作
下载PDF
佛寺与浙东唐诗之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谟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浙东诗路 游寺寓寺 宦游 漫游
原文传递
广州历代佛教寺院分布及其形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韶颖 《华中建筑》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佛教寺院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场所,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密切相关,研究其分布状况及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广州是岭南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其寺院的分布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佛教场所具有代表意义。在描述各... 佛教寺院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场所,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密切相关,研究其分布状况及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广州是岭南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其寺院的分布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佛教场所具有代表意义。在描述各个历史时期广州佛教寺院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并探寻影响佛教寺院分布的相关因素,以尝试深入把握广州城市形态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分布特征 广州
下载PDF
佛教寺院与唐代小说传播之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艳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僧人 小说 传播
下载PDF
宁波故城佛寺对外文化交流史实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恒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5-80,共6页
我国东南濒海港市宁波,在历史上长期都是东亚佛教文化交流的枢纽。宁波故城城内开元、延庆、天宁等佛寺,由于拥有濒临三江口港区的地利之便,在我国佛教界对外交往的历史过程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宁波故城佛寺的对外佛教交流,始于晚... 我国东南濒海港市宁波,在历史上长期都是东亚佛教文化交流的枢纽。宁波故城城内开元、延庆、天宁等佛寺,由于拥有濒临三江口港区的地利之便,在我国佛教界对外交往的历史过程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宁波故城佛寺的对外佛教交流,始于晚唐,盛于两宋,延续至明代。与海外佛教界渊源关系较深的故城诸寺,大多集中于城内东南厢,这些寺院虽然建制规模有限,但却成为许多异域僧侣抵华之后踏上巡礼求法之旅的重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故城 佛寺 对外交流
下载PDF
金代佛教寺院经济生活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德朋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9,14,共11页
金代寺院的财产来源以继承前代和信众施舍为多,房舎、土地、树木园林是寺院的主要资产,部分寺院还依靠借贷取利。寺院田产经营主要采取自耕、佣耕以及由"二税户"耕种等方式。遇有土地纠纷,有的由纠纷双方自行调解,有的通过诉... 金代寺院的财产来源以继承前代和信众施舍为多,房舎、土地、树木园林是寺院的主要资产,部分寺院还依靠借贷取利。寺院田产经营主要采取自耕、佣耕以及由"二税户"耕种等方式。遇有土地纠纷,有的由纠纷双方自行调解,有的通过诉讼渠道诉诸官府。田产石刻往往成为解决财产纠纷的重要证据。寺院需要缴纳赋税,一些有权势的寺院竭力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规避赋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佛教寺院 经济生活
原文传递
试析佛教寺院对南北朝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良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88-89,共2页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南北朝 影响
下载PDF
唐代佛寺杂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157,共6页
唐代佛教兴盛,佛寺众多为其显著标识。但因朝代更迭及战乱兵燹等原因,其兴废变迁、榜额改易等极为寻常,而后世史籍、志乘所载,或以讹致误,或疏漏简略,或抵牾多歧,常滋淆乱。文章结合相关文史文献及佛教僧传相关之材料,围绕创建、沿革、... 唐代佛教兴盛,佛寺众多为其显著标识。但因朝代更迭及战乱兵燹等原因,其兴废变迁、榜额改易等极为寻常,而后世史籍、志乘所载,或以讹致误,或疏漏简略,或抵牾多歧,常滋淆乱。文章结合相关文史文献及佛教僧传相关之材料,围绕创建、沿革、处所等要素,对唐代二十余寺作了辑述与考辨,纠正了一些文献记载的讹误,补充了一些文献记载的阙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寺 创建沿革 辑述考辨
下载PDF
试论元代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布——基于元、明《一统志》和地方志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5,共12页
方志是区域佛教历史的直接反映,以元代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据《大元大一统志》和元代地方志,结合《大明一统志》,对元以前时期和元代建修的寺院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指出影响该时期佛寺分布的经济情况、信众基础和民族格局等要素,充分反映元... 方志是区域佛教历史的直接反映,以元代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据《大元大一统志》和元代地方志,结合《大明一统志》,对元以前时期和元代建修的寺院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指出影响该时期佛寺分布的经济情况、信众基础和民族格局等要素,充分反映元朝佛寺分布的历史继承性和区域不均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佛寺 地域分布 方志
原文传递
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青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0-63,共4页
宋代是梵净山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结合史志分方位讨论了该时期梵净山周边十一座佛教寺院的建置状况,指出:可确定为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的共六座,确证不属于本区域的寺院有一座,可能是佛道共存的寺院有两座,另有两座寺院因史料... 宋代是梵净山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结合史志分方位讨论了该时期梵净山周边十一座佛教寺院的建置状况,指出:可确定为宋代梵净山周边佛教寺院的共六座,确证不属于本区域的寺院有一座,可能是佛道共存的寺院有两座,另有两座寺院因史料不充分,不能确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寺院 宋代
下载PDF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北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1-23,37,共4页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是西夏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经济形态,对西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夏寺院经济并非是西夏寺院与社会经济的简单融合。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是西夏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经济形态,对西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夏寺院经济并非是西夏寺院与社会经济的简单融合。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不免存在些许不足,究其现状及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寺院经济 僧侣 佛寺 西夏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