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读弘一大师之“悲欣交集”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小敏 《美育学刊》 2018年第1期83-93,共11页
"悲欣交集"是弘一大师圆寂之前最后一件墨宝,是大师最后一次以字说法。观其象:"悲"降"欣"升;"悲"字大雄大力,清癯而空廓;"欣"字朗净萧然,轻盈而根深。析其理,四字呈示净土果地之圆... "悲欣交集"是弘一大师圆寂之前最后一件墨宝,是大师最后一次以字说法。观其象:"悲"降"欣"升;"悲"字大雄大力,清癯而空廓;"欣"字朗净萧然,轻盈而根深。析其理,四字呈示净土果地之圆成境界,示现广大佛法之精要、因地修行之入处,文简义广,周遍含容。"悲欣交集",相理圆融,不可思议。细读四字,可试解弘一大师临终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一 悲欣交集 佛法 书法
下载PDF
魏源净土思想初探——以《净土四经》“五叙”为例
2
作者 蒋玉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作为晚清居士佛学的先导者和净土思想的倡导者,魏源并没有专著集中探讨其佛教思想。文章试图以魏源编选的《净土四经》中的"五叙"为研究对象,从其独钟净土的佛法认识、佛法与世法的关系、对净土理论体系的重新建构三个方面管... 作为晚清居士佛学的先导者和净土思想的倡导者,魏源并没有专著集中探讨其佛教思想。文章试图以魏源编选的《净土四经》中的"五叙"为研究对象,从其独钟净土的佛法认识、佛法与世法的关系、对净土理论体系的重新建构三个方面管窥魏源的净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净土思想 佛法 世法
下载PDF
丝绸之路石窟寺文化蠡议
3
作者 项一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3-101,共9页
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传弘与固有文化碰撞、交融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道方式是经像并传,石窟寺造像、绘画等,又称“经变相”,是文化的载体。印度佛教造像存在不同... 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传弘与固有文化碰撞、交融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道方式是经像并传,石窟寺造像、绘画等,又称“经变相”,是文化的载体。印度佛教造像存在不同的艺术特征,受印度固有文化及希腊乃至罗马文化的影响,传入中国又受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该文对丝路石窟寺像教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造像艺术中存在(含有)的中外多元文化进行一些蠡议,以期对石窟寺文化全面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石窟寺 像教 文化
下载PDF
佛教后宏期的历史分期及藏传佛教思想变迁的新趋势探讨
4
作者 桑杰端智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6年第2期73-83,共11页
下载PDF
从色身到法身再到法身佛——论佛身思想的演变
5
作者 张文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佛身是佛教的核心问题。佛身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最初的佛陀色身(肉身)到法身,再到法身佛的演变。法身思想在不同经典体系、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经过了以佛陀所说经戒为法身到法身作为一种纯粹精神理体的演变。《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塑... 佛身是佛教的核心问题。佛身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最初的佛陀色身(肉身)到法身,再到法身佛的演变。法身思想在不同经典体系、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经过了以佛陀所说经戒为法身到法身作为一种纯粹精神理体的演变。《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塑造则将法身赋予一尊具体的佛,使得抽象的法身具象化,强化了法身信仰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身 色身 法身 法身佛 毗卢遮那佛
下载PDF
四川仁寿县冒水村大佛沟摩崖造像
6
作者 符永利 刘超 《石窟寺研究》 2019年第1期1-23,333,共24页
大佛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仁寿县冒水村,现存造像7龛16尊,碑刻1通,题记8则,题材有释迦佛、拈花传法图、观音、川主、牛王菩萨、孔子牌位等,分属唐、宋、清、民国等时期,其中以宋代拈花传法图最为特殊,也是为数极少的同类题材中颇具代表... 大佛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仁寿县冒水村,现存造像7龛16尊,碑刻1通,题记8则,题材有释迦佛、拈花传法图、观音、川主、牛王菩萨、孔子牌位等,分属唐、宋、清、民国等时期,其中以宋代拈花传法图最为特殊,也是为数极少的同类题材中颇具代表性的造像。本文对冒水村大佛沟摩崖造像做了较为详细的田野调查,在整理内容总录的基础上,进行了类型、分期、年代、题材等方面的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水村大佛沟 摩崖造像 拈花传法 川主 牛王菩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