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物之境——威廉·荷加斯《时髦婚姻》中的弥勒摆件新解
1
作者 张垚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威廉·荷加斯于1743年至1745年绘制的《时髦婚姻》系列油画将道德训诫藏匿于六幅图画场景中。本文以第二幅《婚后不久》中的弥勒摆件为切入点,对该宗教摆件的可能性来源及其与画面人物、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认为所绘弥勒形... 威廉·荷加斯于1743年至1745年绘制的《时髦婚姻》系列油画将道德训诫藏匿于六幅图画场景中。本文以第二幅《婚后不久》中的弥勒摆件为切入点,对该宗教摆件的可能性来源及其与画面人物、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认为所绘弥勒形象源自中国五代后的布袋和尚,并且是德化窑影响下的德国迈森瓷厂仿制布袋和尚炻器。荷加斯通过该摆件营造基督新教与东方宗教、建筑风格与装饰风格之间的矛盾,深化贵族包办婚姻的讽刺意味,宣传他所支持的基督新教与辉格党,以西方视角下的东方之物建构了具有特殊意味的画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加斯 《时髦婚姻》 布袋弥勒 跨文化 英国艺术
原文传递
壮族族群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世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77-84,共8页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1/3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1/3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说明,壮族族群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壮族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文化特征不一样。壮族五大族群中的布土族群和布侬族群信仰布洛陀为创世主神;布壮族群和布依族群信仰盘古为创世主神;布傣(岱)族群则信仰和崇拜"天"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族群 族群结构 布土 布侬 布壮 布依 布傣(岱)
下载PDF
广西龙州布傣族群啵咧艺术文化剖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日朗 黄新宇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第2期4-7,共4页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仪文化,体现出布傣人的神灵崇拜以及孝的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族 啵咧艺术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越边境地区跨国文化共享研究——以布傣天琴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玉函 周春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5-71,共7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民心相通"为核心的"五通"建构,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跨国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将更为便捷,文化的跨国共享现象也日渐显现。但这并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民心相通"为核心的"五通"建构,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跨国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将更为便捷,文化的跨国共享现象也日渐显现。但这并不是因跨国民族的同源性,习俗艺术上的先赋性等而必然导致的结果。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跨国共享案例表明,必须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到民间,从艺术到生活,不断传承创新,营造出合作和谐的边疆边境环境,文化上的跨国共享才得以维系、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天琴文化 跨国共享 跨国文化圈
原文传递
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新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广西龙州地处祖国南疆,其布傣天琴文化在传播、保护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赓延、充实和发展,成绩斐然。布傣族群依托天琴天谣弹唱等文化符号,凭借形式多样的传播模式与渠道,使自身从鲜为人知的小族群文化变成一个文化热点,从弱小的边地文化... 广西龙州地处祖国南疆,其布傣天琴文化在传播、保护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赓延、充实和发展,成绩斐然。布傣族群依托天琴天谣弹唱等文化符号,凭借形式多样的传播模式与渠道,使自身从鲜为人知的小族群文化变成一个文化热点,从弱小的边地文化变为风靡民族乐坛的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传播,其成功传播对于类似相对弱势族群、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族群 天琴文化 传播
下载PDF
壮族布傣求务仪式文化符号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农瑞群 何明智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3-39,共7页
求务是金龙壮族布傣族群侬峒节一种民间宗教信仰的法事活动。求务法事操持者通过对天琴、弹唱经书及法事仪式等要素的操作,向天转达人的祈求,实现祈福消灾的意志与愿望。求务仪式复杂而蕴寓高远,隐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蕴寓着深远的文化... 求务是金龙壮族布傣族群侬峒节一种民间宗教信仰的法事活动。求务法事操持者通过对天琴、弹唱经书及法事仪式等要素的操作,向天转达人的祈求,实现祈福消灾的意志与愿望。求务仪式复杂而蕴寓高远,隐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蕴寓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务 民间宗教仪式 天琴 中越边境 布傣族群
下载PDF
试论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的交融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子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1,共9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 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都有弥勒上生或下生的痕迹;元代正统白莲净土信仰中的弥勒信仰,主要是往生弥勒净土,而宋末以来的民间白莲净土信仰,则逐渐将弥勒下生信仰取代了弥勒上生甚至于弥陀净土信仰,以之作为民族斗争的工具;元代传统的白莲净土信仰,与当时中国化、民间化的布袋信仰,彼此也是共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信仰 弥陀信仰 白莲净土 元代 上生信仰 布袋信仰
下载PDF
湖南邵阳布袋戏渊源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海潮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对邵阳布袋戏当前所存在的渊源说逐一进行分析,并在结合传承邵阳布袋戏的刘姓家族移民史和邵阳布袋戏演出时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邵阳布袋戏的文化进行溯源,并对移居宝庆之前的原刘姓... 文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对邵阳布袋戏当前所存在的渊源说逐一进行分析,并在结合传承邵阳布袋戏的刘姓家族移民史和邵阳布袋戏演出时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邵阳布袋戏的文化进行溯源,并对移居宝庆之前的原刘姓家族所受文化的影响进行梳理,为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布袋戏的一个分支流派,以及它与我国布袋戏属于"流"与"源"的关系寻找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阳布袋戏 渊源 流派
下载PDF
左江流域天琴文化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新宇 《民族艺林》 2017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广西左江流域布傣族群天琴文化源远流长,偏居西南边陲一隅能够生存并传播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代表。其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也遇到不少瓶颈问题。天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路径及困境,以及将来的... 广西左江流域布傣族群天琴文化源远流长,偏居西南边陲一隅能够生存并传播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代表。其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也遇到不少瓶颈问题。天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路径及困境,以及将来的走向,同样也是类似的少数族群、少数民族文化遇到的境况,其出路及破解策略或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流域 天琴 布傣族群 文化产业
下载PDF
“不带X的”的句法表现及话语立场表达
10
作者 刘德贝 武钦青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1,58,共7页
“不带X的”分布于话轮之首、话轮之中和话轮之尾,也可单独作为一个话轮。“不带X的”中“X”的功能类别主要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X”的构造单位主要以单词或词组为主,还可以是小句;“的”表达的是对事态X的断言、承诺、... “不带X的”分布于话轮之首、话轮之中和话轮之尾,也可单独作为一个话轮。“不带X的”中“X”的功能类别主要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X”的构造单位主要以单词或词组为主,还可以是小句;“的”表达的是对事态X的断言、承诺、表态的确认或肯定。“不带X的”作为立场标记语,可标记认识立场、道义立场和评价立场。“不带X的”立场表达形成的动因主要是人际互动中的交互主观性和负面话语语境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带X的” 句法表现 话语立场 交互主观性
下载PDF
金龙布傣族群长篇叙事歌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明智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布傣族群最早居住在左江流域金龙镇。其祖先可能来自一度活跃在中原地带的百越先民,与越南边境的傣族长期往来密切。布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长篇叙事歌,目前已收集到8种,均为同时使用汉字、古... 布傣族群最早居住在左江流域金龙镇。其祖先可能来自一度活跃在中原地带的百越先民,与越南边境的傣族长期往来密切。布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长篇叙事歌,目前已收集到8种,均为同时使用汉字、古壮字、傣字抄录的抄刻本。研究布傣长篇叙事歌的意义在于它清楚地显示出了中原文化向越南跨境传播的一条基本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傣族群 长篇叙事歌 中原文化 传播
下载PDF
福建布袋和尚像图像分析及信仰传播
12
作者 傅宝玲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2期40-43,共4页
布袋和尚被认为是未来佛弥勒的化身,世人将其当作弥勒佛来崇拜,故又有“布袋弥勒”“弥勒佛”的称呼。福建多处文物点或保护单位均收藏有布袋和尚像,既有坐姿也有站姿,以非标准的游戏坐姿为主。其耳硕垂肩的面相、背光和佛珠等图像元素... 布袋和尚被认为是未来佛弥勒的化身,世人将其当作弥勒佛来崇拜,故又有“布袋弥勒”“弥勒佛”的称呼。福建多处文物点或保护单位均收藏有布袋和尚像,既有坐姿也有站姿,以非标准的游戏坐姿为主。其耳硕垂肩的面相、背光和佛珠等图像元素为传统佛像所具备,草履表现了布袋和尚有预知天气的神通,僧衣则表现其逍遥自在、随遇而安、欢乐快活的典型特点,而笑面大肚、须发、童子、铜钱、供养人等元素及蕴含的意义,体现了布袋和尚像的世俗化和中国化。布袋和尚信仰在浙东地区兴起后,很快传播到各地,包括临近的福建。福建布袋和尚信仰可以从布袋和尚传说、禅宗经典、造像及偈联中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布袋和尚像 图像内涵 信仰与传播
下载PDF
从天琴琴师称谓论中越边境布傣人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美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作为壮族的一个支系,布傣是古骆越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广西中越边境左江流域一带,这一族群自称为ph6thai 2(布傣)或kn2th3(土人)。an1ti1(天琴)作为一种弹拨乐器,主要用于布傣民间宗教活动,因此,布傣的宗教神职人员也称为天... 作为壮族的一个支系,布傣是古骆越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广西中越边境左江流域一带,这一族群自称为ph6thai 2(布傣)或kn2th3(土人)。an1ti1(天琴)作为一种弹拨乐器,主要用于布傣民间宗教活动,因此,布傣的宗教神职人员也称为天琴琴师,其称谓主要有p6 m2(巫公)、m6 m2(巫婆)、p6i1(仙公)、m6i1(仙婆)、ja6i1(仙婆)、p6ta:u6(道公)、ku1ta:u6(道公)、p6pt8(佛公)、m6pt8(佛婆)、va1tsa1(花僧)、m2fu2sa6(菩萨摩)、ku13khu1(青衣和尚)等。从这些称谓中可窥视到布傣人的宗教信仰并不是单一的某种宗教信仰,而是多重信仰的糅合,既有原始宗教信仰,也有巫教信仰、道教信仰和佛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琴 琴师 称谓 布傣人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布傣族群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尚茂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56-58,75,共4页
布傣族群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中越边境线中方一侧的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对布傣族群文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对过去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布傣族群 天琴艺术 文化
下载PDF
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富 赵时俊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通过对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祖先崇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根深蒂固。文山壮族土支系早期的祖先崇拜,是维系家族、氏族的强大力量,而今又作追念祖先艰苦创业、弘扬传统优良道德的家教材料来约束子孙和教育后人。
关键词 文山 壮族土支系 丧葬 布傣 博摩
下载PDF
龙州布傣花凤舞健身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支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通过中越边境金龙镇板烟屯的田野调查,发现布傣花凤舞虽是布傣人自娱自乐游艺活动,但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认为花凤舞可通过通俗化、程式化和舞台化的方式获得传承与发展,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其健身价值。
关键词 花凤舞 健身价值 布傣人
原文传递
陕北宋金石窟布袋和尚图像调查与研究——兼论与河西地区西夏石窟布袋和尚图像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建刚 白晓龙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434-447,484-485,共16页
布袋和尚,名契此,晚唐五代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一带的游方僧,世传为弥勒之应化身。由于其生前和身后的各种灵应故事,加之被认为是弥勒化身的传说,遂在其生前江浙一带已开始出现布袋和尚的崇奉活动,其亡故后不久相关信仰就传遍大江南北... 布袋和尚,名契此,晚唐五代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一带的游方僧,世传为弥勒之应化身。由于其生前和身后的各种灵应故事,加之被认为是弥勒化身的传说,遂在其生前江浙一带已开始出现布袋和尚的崇奉活动,其亡故后不久相关信仰就传遍大江南北。北宋晚期偏居北方一隅的陕北地区已开始出现大量布袋和尚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和尚 晚唐五代 石窟 西夏 浙江宁波 江浙一带 弥勒 河西地区
原文传递
壮族布洛陀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明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8-30,共3页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与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区别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 布傣族群 祖先神 信仰
下载PDF
牧溪《布袋和尚》修补用纸的选择及匹配度分析
19
作者 秦威威 王敏 司红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68,共7页
东京美术俱乐部藏南宋牧溪《布袋和尚》,表面絮化严重且有断裂、霉斑,画面局部缺失,裱褙脱落,作品珍稀。本工作首先从古代书画用纸类别和纸张特性等方面探讨了修补该画作纸品的选择标准,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pH测量仪、显微镜等现代设... 东京美术俱乐部藏南宋牧溪《布袋和尚》,表面絮化严重且有断裂、霉斑,画面局部缺失,裱褙脱落,作品珍稀。本工作首先从古代书画用纸类别和纸张特性等方面探讨了修补该画作纸品的选择标准,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pH测量仪、显微镜等现代设备分析了《布袋和尚》原作纸张的理化特性,并从纤维成分、理化性能等方面对制备的红星宣纸、民国宣纸、麻纸、清代宣纸、现代桑皮纸这5种修补用纸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代桑皮纸与《布袋和尚》原作适配度最好,因此选用现代桑皮纸对原作品进行修复。该修补用纸制备与作品修复为后续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溪《布袋和尚》 修补用纸 制备 检测分析 匹配度
下载PDF
漳州布袋戏传统戏台的形态
20
作者 郑雷莹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2-86,共5页
布袋木偶戏戏台设计艺术是布袋戏艺术的分支艺术,应与布袋木偶戏表演艺术一样受到重视。漳州布袋戏传统戏台的形制及戏台设计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布袋戏戏台的初始形态、坐式单弄时期的窗式戏棚形态、坐式双弄时期的牌楼式戏棚形态。从... 布袋木偶戏戏台设计艺术是布袋戏艺术的分支艺术,应与布袋木偶戏表演艺术一样受到重视。漳州布袋戏传统戏台的形制及戏台设计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布袋戏戏台的初始形态、坐式单弄时期的窗式戏棚形态、坐式双弄时期的牌楼式戏棚形态。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布袋戏戏台的艺术发展规律,布袋戏戏台的形制结构受到布袋戏表演形式的限制,布袋戏戏台与布袋戏表演方式是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布袋戏 传统戏台 形制结构 发展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