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蚜自然种群初级和次级共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正西 李定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0-814,共5页
蚜虫不仅带有专性初级内共生菌,还常常带有不同类群的兼性次级共生菌.本研究采用真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烟草种群体内扩增出1.5kb的共迁移目的条带,然后将其克隆,并在阳性克隆筛选时进行了RFLP分析.当采... 蚜虫不仅带有专性初级内共生菌,还常常带有不同类群的兼性次级共生菌.本研究采用真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烟草种群体内扩增出1.5kb的共迁移目的条带,然后将其克隆,并在阳性克隆筛选时进行了RFLP分析.当采用EcoRⅠ进行单酶切分析时,目的片段被切割成~650 bp和~850 bp两个小片段;当采用EcoRⅠ和HindⅢ进行双酶切分析时,该蚜群共生菌酶切谱带被分成2组,其中1组(Group Ⅰ)只具有一个EcoRⅠ酶切位点,而另1组(GroupⅡ)不仅具有一个EcoRⅠ酶切位点,还具有一个HindⅢ酶切位点,而且Group Ⅰ为优势共生菌群.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组共生菌的16S rDNA全序列(~1.5kb)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roupⅠ属于泛菌属Pantoea,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70%),而GroupⅡ属于蚜虫的专性内共生菌,即Buchnera aphidicola(同源性达99.50%).这是在蚜虫体内存在泛菌次级共生菌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共生菌 buchnera aphidicola 泛菌 分子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蚜虫与其胞内共生细菌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苗雪霞 丁德诚 《生命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242-247,共6页
蚜虫-巴克纳氏菌之间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缺少一方,另一方便不能生存。研究表明,共生细菌能为寄主蚜虫提供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并对寄主具有一些非营养功能,如促进蚜虫传播循环性病毒等。寄主蚜虫则是为共生菌提供... 蚜虫-巴克纳氏菌之间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缺少一方,另一方便不能生存。研究表明,共生细菌能为寄主蚜虫提供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并对寄主具有一些非营养功能,如促进蚜虫传播循环性病毒等。寄主蚜虫则是为共生菌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存场所,并对共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行调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证明了蚜虫与共生菌的相互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巴克纳氏菌 共生 互利共生
下载PDF
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高温下不同龄期黑豆蚜的寄生及其适合度表现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清华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不同龄期的寄生策略通常采用适温下(≈25℃)培养的寄主进行试验。为探究蚜茧蜂对高温下生长的寄主蚜虫的寄生反应及其适合度表现,在30℃条件下饲养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黑豆蚜Aphis fabaeScopli,获得不同龄期若蚜和刚羽化...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不同龄期的寄生策略通常采用适温下(≈25℃)培养的寄主进行试验。为探究蚜茧蜂对高温下生长的寄主蚜虫的寄生反应及其适合度表现,在30℃条件下饲养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黑豆蚜Aphis fabaeScopli,获得不同龄期若蚜和刚羽化的成蚜,分别提供给可疑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ambiguus Haliday寄生,观察蚜茧蜂的寄生率以及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和发育时间等适合度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可疑柄瘤蚜茧蜂对1至4龄若蚜及成蚜均寄生,但偏向寄生较早龄期的若蚜,对成蚜的寄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1龄(40.0%)和2龄(42.8%)寄主若蚜的寄生率。后代雌蜂比例和体型随寄主龄期(体型)增大而减小,而发育历期则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格局。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及发育历期等适合度表现与此前适温(≈25℃)下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因此推测,寄主黑豆蚜体型或龄期可能不是或不全部是可疑柄瘤蚜茧蜂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其他与寄主蚜虫内共生菌动态相关的线索(如行为的,化学的等)可能才是其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疑柄瘤蚜茧蜂 黑豆蚜 寄主龄期选择 适合度 布赫纳氏菌 内共生
下载PDF
蚜虫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琳 黄晓磊 乔格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9-1427,共9页
动物和细菌的内共生关系一直是生物学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不但对于了解动物宿主的生长、繁殖等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生命现象。蚜虫类昆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它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至关重... 动物和细菌的内共生关系一直是生物学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不但对于了解动物宿主的生长、繁殖等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生命现象。蚜虫类昆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它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至关重要,被称为蚜虫的初级内共生菌。由于两者间具有专性共生关系,使其成为内共生关系研究的理想模型。本文将从Buchnera的基本特征、Buchnera与蚜虫进化关系、Buchnera在共生关系中的作用及Buchnera基因组学等方面对Buchnera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共生 初级内共生菌 buchnera 蚜虫 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蚜虫与其初级内共生菌进化关系:假说及演化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晓磊 刘琳 乔格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2-588,共7页
蚜虫是半翅目(Hemiptera)中一类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昆虫,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是研究重要适应进化问题的理想模型。蚜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有重要贡献,被称为蚜虫的初级内共... 蚜虫是半翅目(Hemiptera)中一类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昆虫,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是研究重要适应进化问题的理想模型。蚜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有重要贡献,被称为蚜虫的初级内共生菌。蚜虫-Buchnera是研究共生关系的理想模型,两者系统发育格局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间专性共生关系的演化。本文系统综述了两者在不同分类水平(高级阶元、低级阶元)上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现有证据暗示:两者在低级阶元水平上具有系统发育一致性,而在高级阶元水平上可能没有平行演化关系,这些对早期研究提出的平行演化假说提出了质疑。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议从增加取样类群、增加基因数目和数据量、系统发育一致性检验等几个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系统发育研究,并开展Buchnera的转移实验,从而检验Buchnera的横向转移及其基因在不同蚜虫支系中的进化速率一致性,以便更客观地揭示蚜虫-Buchnera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hnera 胞内共生 平行演化 系统发育关系 高级阶元 横向转移
下载PDF
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玉新 张春玲 洪晓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发现,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rRNA基因序列均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相应基因序列最近,而桃蚜与麦双尾蚜的EF-1 alpha基因序列则处于相邻的分支。综合我们以前的研究分析桃蚜及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桃蚜与其内共生菌是协同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COⅠ/COⅡ基因 12S/16S RRNA基因 EF-1 alpha基因 buchnera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内共生菌Buchnera协助蚜虫抑制寄主植物的防御反应
7
作者 卢盈希 杨青兰 +3 位作者 康涵韦 冯婧婧 宁干喜 王永模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明确蚜虫内共生细菌Buchnera能否协助蚜虫抑制植物的防御反应,采用混合抗生素除去瓜蚜Aphis gossypii体内的Buchnera,采用刺吸电位技术和生命表方法比较除菌瓜蚜和正常瓜蚜在黄瓜上的适合度,并测定被除菌瓜蚜和正常瓜蚜预侵染黄瓜叶片... 为明确蚜虫内共生细菌Buchnera能否协助蚜虫抑制植物的防御反应,采用混合抗生素除去瓜蚜Aphis gossypii体内的Buchnera,采用刺吸电位技术和生命表方法比较除菌瓜蚜和正常瓜蚜在黄瓜上的适合度,并测定被除菌瓜蚜和正常瓜蚜预侵染黄瓜叶片中H_(2)O_(2)、茉莉酸和水杨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抗蚜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除菌瓜蚜体重较正常瓜蚜极显著下降了71.15%,净增殖率极显著下降了95.60%,但寿命延长了2.34倍;刺吸电位图谱显示除菌瓜蚜几乎不产生代表唾液分泌的E1波和韧皮部被动吸食的E2波。在黄瓜叶片中,除菌瓜蚜比正常瓜蚜能激发产生更高水平的H_(2)O_(2);在为期14 d的侵染中,除菌瓜蚜侵染诱发总茉莉酸含量持续升高、总水杨酸含量持续下降,而正常瓜蚜侵染诱发总茉莉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水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被除菌瓜蚜预侵染黄瓜上,瓜蚜进入稳定取食的时间显著滞后于正常瓜蚜预侵染处理,且前3 d的产蚜量显著低于正常瓜蚜预侵染处理。表明Buchnera除了可为蚜虫提供必需的营养外,还有调控和抑制寄主植物防御反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蚜 buchnera 黄瓜 防御反应 茉莉酸 水杨酸 适合度
原文传递
蚜虫与体内布赫纳氏菌及其次生共生菌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献辉 李保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3-447,共5页
对蚜虫与其内共生细菌共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布赫纳氏菌Buchnera普遍存在于蚜虫体内特殊的菌胞中,与蚜虫形成专性共生关系,为宿主蚜虫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蚜虫体内的菌胞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受蚜虫体内、外环境因子... 对蚜虫与其内共生细菌共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布赫纳氏菌Buchnera普遍存在于蚜虫体内特殊的菌胞中,与蚜虫形成专性共生关系,为宿主蚜虫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蚜虫体内的菌胞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受蚜虫体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某些蚜虫体内菌胞中还发现有若干种类次生共生细菌,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蚜虫的生态学特征有关。对蚜虫与其体内共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内共生细菌 布赫纳氏菌 互作关系
下载PDF
蚜虫体内共生菌Buchnera trpB基因片段序列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玉新 张春玲 洪晓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 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 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 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 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桃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 i-uraphis noxia(Kurd j))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而豆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则与已知的豌豆蚜(Acr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这是桃蚜和豆蚜体内的trp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豆蚜 buchnera trpB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Probing behavior of aposymbiotic green peach aphid persicae) on susceptible Solanum tuberosum and resistant Solanum stoloniferum plants 被引量:1
10
作者 Cristina Renata Machado-Assefh Adriana Elisabet Alvarez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persicae Sulzer (Hemiptera: Aphididae) is one of the potato important pests; it is the most efficient vector of potato viruses. Myzuspersicae harbors the endosymbiotic bacteria Buchnera ...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persicae Sulzer (Hemiptera: Aphididae) is one of the potato important pests; it is the most efficient vector of potato viruses. Myzuspersicae harbors the endosymbiotic bacteria Buchnera aphidicola which supplements their diet.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B. aphidicola is involved in plant-aphid interactions and 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B. aphidieola disruption (aposymbiosis) affected the probing behavior ofM. persicae on radish plants, delaying host plant acceptance.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aposymbiosis on the probing behavior of M. persicae on 2 Solanum species with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with M. persieae, Solanum tuberosum (susceptible) and Solanum stoloniferum (resistant) with the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technique (EPG). To disrupt B. aphidicola, rifampicin was administered to aphids through artificial diets. Aposymbiotic aphids, on both plant species, showed increased pathway activities, mechanical problems with the stylets, and delayed salivation in the phloem. The extended time in derailed stylet mechanics affected the occurrence of most other probing activities; it delayed the time to the first phloem phase and prevented ingestion from the phloem. The effect of aposymbiosis was more evident in the compatible interaction of M. persicae-S, tuberosum, than in the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with S. stoloniferum, which generated the M. persicae--S, tuberosum interaction to become incompatible.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B. aphidicola is involved in the plant-aphid interaction in relation to plant acceptance, presumably through a role in stylets penetration in the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D artificial diets buchnera aphidicola EPG technique POTATO
原文传递
基于三个分子标记的粉毛蚜亚科DNA条形码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秀娟 姜立云 +1 位作者 陈静 乔格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62-1272,共11页
【目的】粉毛蚜亚科昆虫是重要的林业害虫,但是由于蚜虫体型较小,形态特征趋于简化,可用于物种鉴定的有效特征非常有限,因此一般基于外部形态特征难以对蚜虫物种实现快速准确的鉴定。本研究获取该亚科2属10种的DNA条形码标准序列,解决... 【目的】粉毛蚜亚科昆虫是重要的林业害虫,但是由于蚜虫体型较小,形态特征趋于简化,可用于物种鉴定的有效特征非常有限,因此一般基于外部形态特征难以对蚜虫物种实现快速准确的鉴定。本研究获取该亚科2属10种的DNA条形码标准序列,解决部分物种的分类问题,同时比较了3种标记对粉毛蚜亚科(Pterocommatinae)物种快速鉴定的效率。【方法】基于蚜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和蚜虫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gluconat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nd)基因,对2属10种共197号样品进行NJ分析、遗传距离的计算以及基于相似性的物种鉴定分析。【结果】与K-2P模型相比,基于p-distance模型计算得到的遗传距离更小,序列差异频次图上种内距离与种间距离的重叠区域也小于前者;COI序列的物种鉴定成功率最高。获取了粉毛蚜亚科近200条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并建立了基于3个标记的该亚科物种DNA条形码序列库。【结论】在粉毛蚜亚科DNA条形码研究中,pdistance模型要优于K-2P模型;COI序列具有最高的条形码分析效率;增毛卷粉毛蚜Plocamaphis assetacea可能为蜡卷粉毛蚜Plocamaphis flocculosa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蚜科 粉毛蚜亚科 DNA条形码 COI CYTB buchnera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下载PDF
麦长管蚜脱巴克纳氏共生菌的分子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祖庆 亢菊侠 +1 位作者 赵惠燕 胡想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9,共4页
蚜虫脱共生效果的鉴定对蚜虫-巴克纳氏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及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oenae)脱巴克纳氏共生菌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利福平处理5d和10d后的麦长管蚜,PCR检测发现有巴... 蚜虫脱共生效果的鉴定对蚜虫-巴克纳氏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及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oenae)脱巴克纳氏共生菌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利福平处理5d和10d后的麦长管蚜,PCR检测发现有巴克纳氏菌(Buchnera)特异性扩增条带,说明共生菌仍然存在;在利福平处理15d后,PCR检测没有发现特异性扩增条带,说明麦长管蚜胞内共生细菌的核酸已经被降解;光学显微镜观察与PCR检测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巴克纳氏菌 脱共生 PCR
下载PDF
Coinfection of the secondary symbionts,Hamiltonella defensa and Arsenophonus sp.contribu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jor aphid pest,Aphis gossypii(Hemiptera:Aphididae) 被引量:3
13
作者 Aida Ayoubi Ali Asghar Talebi +1 位作者 Yaghoub Fathipour Mohammad Mehrabad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6-98,共13页
Bacterial endosymbio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cological traits of aphids.In this study,we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endosymbionts of A.gossypii collected in Karaj,Iran and their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hi... Bacterial endosymbio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cological traits of aphids.In this study,we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endosymbionts of A.gossypii collected in Karaj,Iran and their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hid.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side Buchnera aphidicola,A.gossypii,also harbors both Hamiltonella defensa and Arsenophonus sp.Quantitative PCR(qPCR)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the endosymbionts increased throughout nymphal development up to adult emergence;thereafter,populations of Buchnera and Arsenophonus were diminished while the density of H.defensa constantly increased.Buchnera reduction caused prolonged development and no progeny production.Furthermore,secondary symbiont reduction led to reduction of the total life span and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as well as appearance of the deformed dead offspring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insects.Reduction of the secondary symbionts did not affect parasitism rate of the aphid by the parasitic wasp Aphidius matricariae.Together 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H.defensa and Arsenophonus contributed to the fitness of A.gossypii by enhancing its performance,but not through parasitoid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OPHONUS buchnera aphidicola cotton aphid Hamiltonella defensa parasitism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毛蚜属Chaitophorus蚜虫(半翅目:蚜科:毛蚜亚科)与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的演化关系
14
作者 杨雪 姜立云 +1 位作者 陈静 乔格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4-1287,共14页
【目的】蚜虫体内共生菌种类丰富,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所有蚜虫都具有一类专性的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二者的专性共生关系使蚜虫-Buchnera成为研究共生关系演化的理想模型。本研究对蚜虫-Buchnera在低级阶元水平上的&qu... 【目的】蚜虫体内共生菌种类丰富,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所有蚜虫都具有一类专性的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二者的专性共生关系使蚜虫-Buchnera成为研究共生关系演化的理想模型。本研究对蚜虫-Buchnera在低级阶元水平上的"平行演化假说"进行了验证。【方法】选取在杨属Populus或柳属Salix植物上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的毛蚜属Chaitophorus蚜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来源的分子标记(蚜虫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和内共生菌基因),运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蚜虫和Buchnera的系统树,并利用Tree Map、Jane和Para Fit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结果】Tree Map和Jane分析检测到毛蚜属蚜虫与Buchnera具有显著的共成种信号,Para Fit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总体关联极为显著。【结论】毛蚜属蚜虫与其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在种级及以下水平上符合"平行演化假说",并且二者的演化关系不会受到寄主植物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buchnera 共生菌 系统发育 平行演化
原文传递
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克隆及表达水平分析
15
作者 徐忠新 王红 +1 位作者 赵奎军 韩岚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4-971,共8页
为了解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与其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病毒结合蛋白(Gro EL)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全序列,把该基因与pET21b载体重组后... 为了解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与其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病毒结合蛋白(Gro EL)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全序列,把该基因与pET21b载体重组后进行原核表达,经Ni-Agarose His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蛋白,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饲毒不同时间、不同龄期大豆蚜内共生菌gro EL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序列分析表明: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全长序列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和pI值分别为69 k Da和5.24,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ET21bGro EL进行原核表达,Western-blot鉴定确定为目的蛋白,蛋白可溶性分析发现重组蛋白为包涵体。随饲食SMV时间的延长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且无翅成虫与有翅成虫内共生菌groE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若虫期。大豆蚜内共生菌groEL基因能在原核细胞中稳定、正确表达,并且大豆蚜在饲食SMV后会诱导其内共生菌gro EL的表达,从而增加SMV爆发流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大豆花叶病毒 内共生菌 病毒结合蛋白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蚜虫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关系研究综述
16
作者 吴玉新 孔雪华 +2 位作者 马祥梅 王天升 王志江 《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117-118,共2页
蚜虫与Buchnera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两者在低级阶元水平上具有系统发育一致性,而在高级阶元水平上进化关系存在差异。作者就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进化关系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关键词 蚜虫 buchnera 共生关系 进化关系
下载PDF
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晓峰 吴云锋 +3 位作者 林林 梁小波 张建新 周广和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65-72,共8页
以桃蚜(Myzus persicae)杨凌生物型为材料,利用一对特 异性引物 ,用PCR的方法从桃蚜体内扩增出了内共生菌的Buchnera groEL基因,序 列 测定结果表明其长度为1 647bp,与GenBank... 以桃蚜(Myzus persicae)杨凌生物型为材料,利用一对特 异性引物 ,用PCR的方法从桃蚜体内扩增出了内共生菌的Buchnera groEL基因,序 列 测定结果表明其长度为1 647bp,与GenBank中的桃蚜荷兰生物型、蜿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日本生物型Buchnera GroEL基因长度相同,同源性分别为99%和91%;Buchnera GroEL-YL编码548个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与Buchnera GroEL-NT仅有3个氨基酸的差异,即AA111Met→Lys、AA222Val→Met and AA348Gln→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内共生菌 传毒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黑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吉成 陈大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427,438,共5页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黑草为研究对象,建立黑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黑草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犀草素成分为参照峰,采用HPLC法建立黑草药材的指纹图谱;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250 mm×4.6mm,5μm)...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黑草为研究对象,建立黑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黑草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犀草素成分为参照峰,采用HPLC法建立黑草药材的指纹图谱;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与0.7%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10批次黑草药材中共有12个指纹图谱峰,经相似度计算,整体相似性好。结论:本文建立的指纹图谱有较强的针对性,为黑草药材的研究以及制定黑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草 木犀草素 芹菜素 香叶木素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任继学教授治消渴用药经验拾零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喜洁 宫晓燕 刘艳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吾师任继学教授从医60年,禀学渊深,精勤不倦,治疗消渴用药精当,疗效详实,笔者侍诊,介绍如下。鬼箭羽活血通络,推陈致新鬼箭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寒凉苦泄,破血通经,临床可用于瘀血所致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胸痹心痛及癥瘕瘀肿等。... 吾师任继学教授从医60年,禀学渊深,精勤不倦,治疗消渴用药精当,疗效详实,笔者侍诊,介绍如下。鬼箭羽活血通络,推陈致新鬼箭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寒凉苦泄,破血通经,临床可用于瘀血所致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胸痹心痛及癥瘕瘀肿等。任老用鬼箭羽活血通络,治疗消渴。消渴病久,本元虚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继学 消渴 临床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临床用药 糖尿病
下载PDF
HPLC测定黑草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吉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黑草药材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甲醇回流提取90 min,用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7%冰醋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黑草药材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甲醇回流提取90 min,用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7%冰醋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木犀草素在1.126~112.6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101.3%,RSD 1.2%(n=6);芹菜素在0.886~88.6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99.4%,RSD 2.2%(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作为控制黑草药材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草 木犀草素 芹菜素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