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DCE-MRI、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熊敏超 刘金枝 +1 位作者 刘应军 程志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438-1440,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21例,病灶143个,均行常规MRI、DCE-MRI、DWI扫描,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21例,病灶143个,均行常规MRI、DCE-MRI、DWI扫描,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4个,良性病变59个;常规成像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9.05%、62.71%、66.43%;DCE-MRI分别为82.14%、64.41%、76.67%。恶性病变ADC值为(1.061±0.122)×103s/mm2,明显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1.2×103s/mm2为标准,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43%、88.13%、93.01%。结论相比于MRI和DCE-MRI,DWI诊断乳腺癌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常规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下载PDF
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9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杜雪梅 昌红 +3 位作者 孙焕英 张建英 高颖 沈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9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9例乳腺癌患者术前、15例术后血清及10例健康女性血清,1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应用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S100A9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9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9例乳腺癌患者术前、15例术后血清及10例健康女性血清,1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应用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S100A9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100A9的表达,分析S100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100A9在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血清S100A9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组(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S100A9血清表达水平降低(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9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S100A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S100A9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血清和组织中明显升高,表明S100A9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9 乳腺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Let-7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欣 樊翀 +3 位作者 胡丽娟 杜宁 许崇文 任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let-7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方法:采用SP分选法,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SP及NSP细胞亚群;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let-7a/b/c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 目的:研究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let-7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方法:采用SP分选法,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SP及NSP细胞亚群;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let-7a/b/c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Ras、ERK蛋白在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中的表达,探索let-7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机制。结果:SP侧群细胞占MCF-7细胞的3.3%,加入维拉帕米抑制干细胞外排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功能后,SP侧群细胞占乳腺癌MCF-7细胞的比例下降至0.4%。Let-7miRNA在SP细胞中的表达低于NSP细胞,其中let-7b/c在SP及NSP亚群中表达差异最大;p-Ras、p-ERK在SP细胞中的表达高于NSP细胞,t-Ras及t-ER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SP法是一种可有效分离干细胞的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亚群;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普通肿瘤细胞,而p-Ras、p-ERK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普通肿瘤细胞,let-7的低表达失去了对Ras mRNA的抑制,使Ra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进而磷酸化的p-Ras和p-ERK表达升高,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LET-7 RAS ERK
下载PDF
双环法整形保乳术在早期近乳晕区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玉 王超群 +6 位作者 高方方 廖浩然 尹斯琪 胡庆捷 李海 何慧芳 宋美姿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8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评价双环法整形保乳术治疗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胸外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早期近乳晕区乳腺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 目的评价双环法整形保乳术治疗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胸外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早期近乳晕区乳腺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实施双环法整形保乳术,对照组57例采用传统保乳整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除标本量、切缘距离、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日)、乳房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除的乳腺标本量[(86.72±9.76)g]和肿瘤距外科切缘距离[(18.63±4.67)mm]均优于对照组切除的乳腺标本量[(53.67±5.36)g]和肿瘤距外科切缘距离[(13.42±1.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09、8.082,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30.52±6.38)ml、手术时间(88.58±12.16)min及住院时间(7.82±1.23)d]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62±6.57)ml、手术时间(85.76±7.99)min及住院时间(7.42±1.3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6、1.463及1.681,均P>0.05)。在并发症方面(包括血肿形成、乳房疼痛、切口愈合不良及裂开),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乳房美容评分[(29.36±2.87)分]和优良率(92.98%)均高于对照组乳房美容评分[(24.65±2.82)分]和优良率(7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38,χ^(2)=9.864,均P<0.05)。结论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采用双环法整形保乳术较传统保乳术具有更广的切除范围、更大的切除组织量,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升了乳房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法 乳腺癌 整形保乳术 外科切缘 美容效果
原文传递
24693名查体联合超声选择性补充乳腺X线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松涛 马祥君 +3 位作者 何湘萍 陈思 张轶 秦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9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查体+超声+选择性补充乳腺X线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采用查体+超声+选择性补充乳腺X线检查模式行乳腺癌筛查的适龄妇女24693名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X线检查率、乳... 目的探讨查体+超声+选择性补充乳腺X线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采用查体+超声+选择性补充乳腺X线检查模式行乳腺癌筛查的适龄妇女24693名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X线检查率、乳腺癌及早期乳腺癌检出率、召回活检率、活检率、活检遵从率、活检阳性预测值(PPV)等结果。比较经补充乳腺X线检查前后乳腺癌检出率、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结果,分析早期乳腺癌检出率与乳腺X线检查率、活检遵从率的相关性。结果共7211名(29.20%)补充乳腺X线检查。补充乳腺X线检查前检出乳腺癌54例(双侧乳腺癌记2例),乳腺癌检出率约为218.69/10万,其中早期乳腺癌33例,检出率约为133.64/10万;补充乳腺X线检查后增加检出乳腺癌10例,其中早期乳腺癌9例,乳腺癌检出率约为259.18/10万,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约为170.09/10万。补充乳腺X线检查前后乳腺癌检出率、早期乳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召回活检460名(1.86%),实际接受活检121名(0.49%),活检遵从率约为26.30%,活检PPV约为52.89%。早期乳腺癌检出率与活检遵从率呈显著正相关(r=0.996,P<0.01),与乳腺X线检查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查体+超声+选择性补充乳腺X线的乳腺癌筛查模式有效可行,但补充乳腺X线检查的标准需优化;筛查后的活检遵从率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严艺 赖永坤 苏秀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66-1167,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比35例健康女性的外周血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意义。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平均血清脂联...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比35例健康女性的外周血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意义。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为(6.13±1.55)μg/mL,健康组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72±1.8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乳腺癌组和健康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绝经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Ⅱ期和Ⅲ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且不受患者是否绝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脂联素 临床意义
下载PDF
SLCO1A2基因多态性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刘明周 王帅婷 李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5期1-5,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SLCO1A2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967354及rs11045995基因型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9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0... 目的:探讨SLCO1A2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967354及rs11045995基因型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9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07例为对照组,开展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集两组受试者静脉血样本,提取全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焦磷酸测序获取基因型。比较两组间基因突变点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性,分析SLCO1A2基因两候选SNP位点多态性年龄分布的特征以及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SLCO1A2基因两候选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rs796735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年龄存在联系,在乳腺癌易感年龄段rs7967354位点野生型及杂合突变型携带者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6,P=0.033)。结论:SLCO1A2基因两候选SNP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可能没有关联性,rs7967354位点突变基因型携带人群可能诱导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LCO1A2基因 基因多态性 年龄
下载PDF
影响乳腺癌患者应付方式的心理因素分析
8
作者 申永敢 顾广中 姜立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心理因素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共 1 2 3人 (恶性组 ) ,对照组 60人为经体检确诊为乳腺增生和纤维瘤的患者 (良性组 )采用 :1谢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2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心理因素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乳腺癌患者共 1 2 3人 (恶性组 ) ,对照组 60人为经体检确诊为乳腺增生和纤维瘤的患者 (良性组 )采用 :1谢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2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3自制一般项目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  1良性组及恶性组应付方式比较 ,良性组积极因子分比恶性组积极因子分高 ,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1 ) ;良性组消极因子分与恶性组消极因子分之间 ,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2乳腺癌患者应付方式与个性等因素相关分析 ,发现应对方式积极因子分与 EPQ-E呈显著正相关 ,与 EPQ-P呈显著负相关 ;应对方式消极因子分与 EPQ-N呈显著正相关 ,应付方式与其它自然项目无任何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 ,以 JJ为因变量时 ,EPQ-E、EPQ-P入方程 ( a分别为 0 .3 75、-0 .2 74) ;以 XJ为因变量时 EPQ-E、EPQ-N入方程 ( a分别为 0 .1 69、0 .2 66)。结论 我们认为干预乳腺癌患者的应付方式不能离开人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应付方式 心理因素 人格结构 个性
下载PDF
唾液酸化Lewis X抗原DNA适配子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 被引量:3
9
作者 阳芳 冯茂辉 +6 位作者 谢伟 陈双倩 王国洲 陈大平 杨倩 方喜平 柳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95-2298,共4页
目的 观察特异结合唾液酸化Lewis X抗原(SLeX) DNA适配子抑制MDA-MB-231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能力及其体外抑制MDA-MB-231细胞浸润转移能力.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E-选择素及唾液酸化Lewis X的DNA适配... 目的 观察特异结合唾液酸化Lewis X抗原(SLeX) DNA适配子抑制MDA-MB-231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能力及其体外抑制MDA-MB-231细胞浸润转移能力.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E-选择素及唾液酸化Lewis X的DNA适配子对肿瘤细胞黏附力、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该DNA适配子可以有效的抑制MDA-MB-231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对E-选择素处理过的MDA-MB-231,随着适配子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细胞黏附的作用越强,抑制率(%)分别为15.54 ±6.10、39.69±5.69、62.15±5.44;适配子组(200 μmol/L)吸光度(A)值与SLeX抗体(1∶10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抑制黏附作用较抗体强.E-选择素预先处理过的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各适配子组(50、100、200 μmol/L)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99.3±3.2)、(178.7±3.5)、(168.3±4.2)个(F=88.6,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SLeX适配子浓度的增高,抑制细胞侵袭的作用越强,抑制率依次为(25.13±5.05)%、(57.59±5.52)%、(73.83 ±6.54)%;适配子组(200 μmol/L)较SLeX抗体(1∶ 100)组穿膜细胞数少(P<0.05),说明适配子比抗体抑制侵袭作用强.结论 特异结合SLeX DNA适配子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阻断Lewis-selectin途径,抑制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化LEWIS X抗原 DNA适配子 乳腺癌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元沛 李艳 +1 位作者 王楚华 邓江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5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典乳腺癌根治术治疗,随访5年,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年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4%,低于对照组的32.7%(P<0.05);研究组患者5年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为89.1%,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经典根治术
原文传递
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婕 吴洁 +3 位作者 袁军华 陈彬 柳紫阳 郭彦伟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6期11-12,15,共3页
目的探讨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原发性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ER、PR、Ki67、HER-2、P53蛋白的表达,探讨以上检测... 目的探讨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原发性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ER、PR、Ki67、HER-2、P53蛋白的表达,探讨以上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 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84.29%、73.57%、70.00%、62.14%,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i67、P53与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Ki67、HER-2、P53蛋白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中PR蛋白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对上述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PR KI67 HER-2 P53 中青年女性 乳腺癌
下载PDF
心理疏导在乳腺X线摄影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晓蓉 李刚 吴捷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9期1491-1492,共2页
目的技师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前对受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患者密切配合,对获得符合影像诊断的X线照片的影响。方法对50例参加乳腺普查的女性采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对结果分组分析。结果一组对受检者进行良好沟通,预先告知压迫... 目的技师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前对受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患者密切配合,对获得符合影像诊断的X线照片的影响。方法对50例参加乳腺普查的女性采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对结果分组分析。结果一组对受检者进行良好沟通,预先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受检者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减少压迫不适感;另一组与受检者很少沟通,没有预先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受检者不适感增加,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结论乳腺技师在进行检查前应对受检者做一些心理疏导,告知检查时压迫的必要性,保护受检者的隐私,让受检者更好地配合技师的操作,使我们获得更为满意的乳腺X线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普查 乳腺癌 医患沟通
下载PDF
扶正消瘤颗粒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田欢 岳双冰 +2 位作者 蔡俊媛 陈启庭 张子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SKBR–3细胞以2×10^(6)·2 mL^(-1)的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共5组。72 h后损伤细胞,并加入1倍、2倍、3倍剂量的扶正...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SKBR–3细胞以2×10^(6)·2 mL^(-1)的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共5组。72 h后损伤细胞,并加入1倍、2倍、3倍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以曲妥珠单抗为阳性对照,空白血清为空白对照。加药后24 h、48 h和72 h细胞划痕实验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SKBR–3细胞迁移的影响;SKBR–3细胞培养48 h,加入上述药物,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扶正消瘤颗粒和曲妥珠单抗抑制SKBR–3细胞迁移的作用明显,24 h、48 h和72 h三个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扶正消瘤颗粒1倍剂量组和2倍剂量组对SKBR–3细胞Her–2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扶正消瘤颗粒3倍剂量组抑制Her–2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妥珠单抗明显抑制Her–2蛋白表达,与扶正消瘤颗粒1倍剂量组和2倍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消瘤颗粒能明显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迁移,3倍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和曲妥珠单抗对SKBR–3细胞Her–2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扶正消瘤颗粒 SKBR–3细胞株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Cox风险比例回归的惩罚函数变量选择
14
作者 庄虹莉 《福建电脑》 2021年第12期51-55,共5页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Cox风险比例生存回归模型中不同的惩罚函数变量选择方法,应用惩罚函数进行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以Van′t Veer(2002)等学者的乳腺癌数据集为例,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中将基于惩罚函数各种变量选择方法应用于肿瘤遗传学...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Cox风险比例生存回归模型中不同的惩罚函数变量选择方法,应用惩罚函数进行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以Van′t Veer(2002)等学者的乳腺癌数据集为例,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中将基于惩罚函数各种变量选择方法应用于肿瘤遗传学数据分析中。研究表明,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中基于双层变量选择cMCP具有有效的降维能力--只要删失比例不高,均能达到优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风险比例生存回归模型 惩罚函数 乳腺癌症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立新 黄玉霞 +1 位作者 方月兰 夏国安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评估GP方案二线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失败的晚期三阴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蒽环类和紫杉类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0 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3周重... 目的评估GP方案二线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失败的晚期三阴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蒽环类和紫杉类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0 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3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CR、PR及SD患者均继续治疗直至进展,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结果 37例患者近期疗效CR:0例,PR:16例(43.3%),SD:14例(37.8%),PD:7例(18.9%);总有效率CR+PR:43.3%。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5.5月。该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GP方案二线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化学疗法 吉西他滨 顺铂
下载PDF
小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超 沈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7-449,共3页
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直径≤2.0cm的乳腺肿物61例,计73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CDI)超声检查结果。其中,恶性病变39例,计43个病灶;良性病变22例,计30个病灶。提出了我们的CDI半定量分型标准(CDI-H... 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直径≤2.0cm的乳腺肿物61例,计73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CDI)超声检查结果。其中,恶性病变39例,计43个病灶;良性病变22例,计30个病灶。提出了我们的CDI半定量分型标准(CDI-HQA):Ⅰ型:病变区0~1处探及浅淡小点状血流信号,多单色、无彩色混叠现象,且血流信号主要出现于病灶周边部。Ⅱ型:病变区1~2处探及较亮点状,细条状血流信号,可有彩色混叠现象。血流信号以周边为主,偶见伸入病灶实质内。Ⅲ型:病变区3处以上探及明亮粗大点状和/或条状、树枝状血流信号,且病灶周边和实质内均易探及,并常有彩色混叠现象。我们将病灶血供属Ⅱ~Ⅲ型者,Vmax≥0.20m/s和RI≥0.70作为恶性肿瘤的阳性诊断指标;提出将其中二项以上指标呈阳性表现者作为小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结果本组诊断敏感性达90.7%(39/43),特异性达90%(27/30),准确性达90.4%(66/73),优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阻力指数或最高流速的单一指标分析法(P值<0.01),提高了彩超对≤2.0cm乳腺癌的诊断能力。初步结果表明,这种小乳腺癌彩超检查综合分析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客观准确、简便实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 小乳腺癌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魏志敏 谷海燕 +2 位作者 赵洁 孙惠安 梁超群 《癌症进展》 2010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ER、PR、HER2、CK5、CK14的表达及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R、PR、HER2、CK5、CK14单克隆抗体对37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ER、PR、HER2、CK5、CK14的表达及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R、PR、HER2、CK5、CK14单克隆抗体对37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统计。结果发现不同分子分型在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病理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威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前瞻性研...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前瞻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25例)和依西美坦组(26例)。联合组采用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依西美坦组采用依西美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完全缓解,联合组和依西美坦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1.7%(5/23)与15.4%(4/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6%(16/23)与38.5%(10/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联合组和依西美坦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6.6个月与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2)。联合组有56%(14/25)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有2例停用依维莫司超过28 d而退出研究。联合组患者口腔炎、乏力、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0.0%(15/25)、48.0%(12/25)、16.0%(4/25),依西美坦组分别为11.5%(3/26)、11.5%(3/2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1、0.028)。结论对绝经后ER阳性、HER-2阴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能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中位PFS,效果良好,可作为绝经后ER阳性、HER-2阴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同时,对依维莫司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评估需要密切关注并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晚期 雌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依维莫司 依西美坦 无进展生存期
原文传递
磁共振和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林春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和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40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磁共振、乳腺X线摄影检查,将手术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磁共振和乳腺X线摄影... 目的:分析磁共振和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40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磁共振、乳腺X线摄影检查,将手术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磁共振和乳腺X线摄影的检验结果和诊断效能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磁共振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是91.67%、92.86%、92.50%;乳腺X线摄影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是83.33%、71.43%、75.00%。两种影像学技术在毛刺或星芒状的检出率比较,P>0.05,在其他几项影像学表现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上的优势更明显,准确度更高,但对于钙化的检出率偏低,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佳的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乳腺X线摄影 早期乳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瑞香狼毒通过Nrf2抗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20
作者 曾蕊 王晓萱 +3 位作者 崔羲和 杨庆 朱晓新 王娅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2229,共8页
该研究将探讨瑞香狼毒提取物(SCL)抑制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及机制。实验以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亲本株MDA-MB-231,及其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DA-MB-231/ADR为研究对象,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API染色和Annexin-V/Pi凋亡双染检测细... 该研究将探讨瑞香狼毒提取物(SCL)抑制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及机制。实验以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亲本株MDA-MB-231,及其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DA-MB-231/ADR为研究对象,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API染色和Annexin-V/Pi凋亡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WB)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酶(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rf2细胞内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实验结果显示SCL的耐药因子是0.69,对应地,阿霉素和紫杉醇的耐药因子分别是8.40、16.36;DAPI染色结果显示SCL能够导致乳腺癌细胞核皱缩、碎裂;Annexin-V/Pi凋亡双染显示,在中、高剂量SCL的作用下,耐药细胞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2.64%、50.29%;WB检测结果提示:SCL能够明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SCL能够显著促进Keap1的表达,并明显抑制Nrf2和HO-1的表达,同时能够明显减少Nrf2的入核表达水平;相应地,流式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综上所述,瑞香狼毒能够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多药耐药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Keap1/Nrf2信号通路,导致耐药细胞内ROS累积,并增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提取物 乳腺癌多药耐药 凋亡 NRF2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