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徐爱遐 马朝芝 +6 位作者 肖恩时 权景春 马长珍 田广文 涂金星 傅廷栋 张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4-763,共10页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36之间,103份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5-0.93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58处,5个参照品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以及芸芥首先被聚出芥菜型油菜之外;在相似系数0.70处,103份芥菜型油菜可分为云贵陕南冬播(A)、关中冬播(B)、新疆I(C)、新疆II(D)和西部春播(E)五个类群,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C、D、E为春播品种。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B类群其次。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均分别被聚到3个类群,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春播类型绝大部分被聚到E类群,E类群可分为3个亚类,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一类,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西藏的10个品种为一类,相似系数高达0.83以上,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澳大利亚2个品种单独为一类,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由此说明,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陕西和新疆的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SRAP标记 AFLP标记 SSR标记
下载PDF
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6
2
作者 万正杰 李海渤 +5 位作者 姚培杰 刘旭佳 徐玉颖 傅廷栋 邹瑞昌 徐跃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hau CMS、ogu CMS和oxa CMS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芥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方向和目标,为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杂种优势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和起源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显军 袁谋志 +3 位作者 官春云 陈社员 刘淑艳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847,共9页
油菜种皮颜色既是一个形态指示性状,又与种子休眠和品质有关。以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分离的2个BC6F2群体为作图群体,用微卫星(SSR)等标记进行连锁定位,并用定位标记对22份材料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12份材料... 油菜种皮颜色既是一个形态指示性状,又与种子休眠和品质有关。以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分离的2个BC6F2群体为作图群体,用微卫星(SSR)等标记进行连锁定位,并用定位标记对22份材料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12份材料种皮中4-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色素合酶(ANS)和花色素还原酶(ANR)基因的表达,对6份黄籽材料的种皮颜色基因等位性进行测定,结果将芥菜型油菜控制种皮颜色的2个基因位点分别定位到A9和B3连锁群,并找到其两侧紧密连锁标记,发现黄籽材料种皮颜色基因位点附近0.9cM和1.5cM区域高度保守,所有黑色种皮中DFR、ANS和ANR基因均表达,所有黄色种皮中DFR和ANS均不表达,但ANR基因表达或不表达,黄籽材料的种皮颜色基因等位。根据这些结果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基因是调控基因,黄籽为单一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种皮颜色 基因定位 关联分析 等位性测定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芥菜型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丽莉 冯涛 +2 位作者 向言词 肖璐 严明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8-983,共6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5、10mmol·L-1Ca2+对不同水平镉处理下的油菜幼苗生物量、根长、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HPLC分析外源钙对油菜幼苗镉胁迫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为...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5、10mmol·L-1Ca2+对不同水平镉处理下的油菜幼苗生物量、根长、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HPLC分析外源钙对油菜幼苗镉胁迫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为150、300、450μmol·L-1时,5和10mmol·L-1Ca2+均能有效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和根长,5mmol·L-1Ca2+能显著减少油菜幼苗中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及GSH的含量。镉胁迫浓度为600μmol·L-1时,施钙后油菜幼苗出现生物量低、MDA含量高、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镉处理浓度≤450μmol·L-1时,5mmol·L-1Ca2+能明显缓解芥菜型油菜生长和生理所受胁迫,外源钙可作为减轻镉胁迫对油菜毒害的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胁迫 生理效应
下载PDF
雪菜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萍 钟新民 +2 位作者 李必元 王五宏 岳智臣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1年第1期45-47,共3页
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测定和比较了3个品种及来自同一品种的5个不同品系的雪菜中粗纤维的含量。结果显示,雪菜中粗维含量较高,品种间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品系间含量差异不明显。通过对不同品... 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测定和比较了3个品种及来自同一品种的5个不同品系的雪菜中粗纤维的含量。结果显示,雪菜中粗维含量较高,品种间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品系间含量差异不明显。通过对不同品种雪菜粗纤维的比较可为雪菜的品种选育及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粗纤维 测定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4-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严明理 刘显军 +3 位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袁谋志 熊兴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在芥菜型油菜中克隆了DFR基因。在DNA和cDNA中扩增的DFR基因大小分别为1612bp和1214bp。该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158bp,预计编码38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886.0Da,推测的等电点为5.54。DFR基因在芥菜型油...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在芥菜型油菜中克隆了DFR基因。在DNA和cDNA中扩增的DFR基因大小分别为1612bp和1214bp。该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158bp,预计编码38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886.0Da,推测的等电点为5.54。DFR基因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和黑籽近等基因系的叶片、胚和种皮中都表达,在四川黄籽中只在叶片和胚中表达。DFR基因在四川黄籽种皮中不表达,导致种皮中花色素和原花色素不能合成,从而种皮透明,形成黄籽,因此DFR基因是油菜种皮颜色形成途径中一个关键基因。本研究为利用该基因与种子、种皮特异启动子构建反义表达载体或RNAi载体,阐明油菜种皮颜色形成的分子机理和创造黄籽油菜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4-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 克隆 RT-PCR分析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多酚差异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盔 刘忠松 +1 位作者 龙桑 严明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6-481,共6页
以芥菜型自交系黄黑油菜种皮为材料,研究了其多酚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了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样以没食子酸和茶叶儿茶素标准计的多酚含量,发现黄种皮的多酚含量约为黑种皮的90%,显著区别于甘蓝型油菜的10%,因此多酚含量高可能... 以芥菜型自交系黄黑油菜种皮为材料,研究了其多酚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了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样以没食子酸和茶叶儿茶素标准计的多酚含量,发现黄种皮的多酚含量约为黑种皮的90%,显著区别于甘蓝型油菜的10%,因此多酚含量高可能是芥菜型黄籽油菜性状稳定的根本内因。基于香草醛试验,推测黑种皮中含有3-OH的黄烷醇类多酚,而黄种皮中没有。基于加入位移试剂后特征吸收谱带Ⅰ与Ⅱ的位移方向与大小,推测黄酮醇类多酚A环在黄种皮中可能主要为单酚羟基,而在黑种皮中可能主要为邻二酚羟基结构。这种多酚分子的结构差异可能是形成芥菜型油菜黄黑种皮色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种皮色泽 多酚 紫外-可见光谱 位移试剂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TT1基因的克隆和SNP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严明理 刘显军 +3 位作者 官春云 刘丽莉 陆赢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34-1641,共8页
拟南芥的TT1基因(编码含有WIP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对种皮的发育和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分离了芥菜型油菜TT1基因,在芥菜型油菜黄黑籽材料的种皮中进行转录水平的分析,比较了黑籽油菜与黄籽油菜基... 拟南芥的TT1基因(编码含有WIP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对种皮的发育和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分离了芥菜型油菜TT1基因,在芥菜型油菜黄黑籽材料的种皮中进行转录水平的分析,比较了黑籽油菜与黄籽油菜基因序列的差异,并采用等位基因特异(allele-specific)PCR技术对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TT1基因的DNA序列全长为2197bp,包含1个内含子,与甘蓝型油菜TT1-1基因的DNA序列的相似性为99%,与拟南芥的TT1基因DNA序列的相似性为85%;推导的TT1蛋白序列为300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33.97kD,等电点为6.99;TT1在所有材料的种皮中均检测到表达;比较紫叶芥、四川黄籽、NILA和NILB的TT1基因序列,共发现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均在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其中紫叶芥和NILA的序列相同,四川黄籽和黒籽近等基因系NILB的序列相同。与紫叶芥相比,黒籽近等基因系NILB有8个核苷酸差异,但种皮颜色与紫叶芥一样,均为黑色,TT1基因这些位点的突变并不影响芥菜型油菜种皮的颜色。通过等位特异PCR可以区分来自四川黄籽与紫叶芥的TT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TT1基因 克隆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芥菜开花负调因子SVP及FLC同源互作域筛选和作用强度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汤青林 丁宁 +2 位作者 李念祖 王志敏 宋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5-684,共10页
为探明芥菜开花负调因子SVP、FLC自身聚合的分子机制及其蛋白作用模式,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分别对SVP、FLC蛋白自身聚合及其作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Y187转化子Y187-pGADT7SVP和Y187-pGADT7SVP2~5均能与酵母菌Y2HGold转化... 为探明芥菜开花负调因子SVP、FLC自身聚合的分子机制及其蛋白作用模式,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分别对SVP、FLC蛋白自身聚合及其作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Y187转化子Y187-pGADT7SVP和Y187-pGADT7SVP2~5均能与酵母菌Y2HGold转化子Y2HGold-pGBKT7SVP融合,并可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QDO/X/A上长出蓝色菌落,而Y187-pGADT7SVP1×Y2HGold-pGBKT7SVP不能在QDO/X/A生长。说明SVP蛋白能自身聚合,且与截短体SVP2~5同源结合,SVP蛋白自身聚合需要核心作用域K域参与。尽管MI域不能单独介导SVP自身聚合,但它的存在却能使SVP自身聚合作用增强,C域有可能会削弱该作用。同时,Y2HGold-pGBKT7FLC和Y2HGold-pGBKT7FLC2~5也能与Y187-pGADT7FLC融合,同时激活报告基因AURl.C、HIS3、ADE2、MEL1,FLC能与截短体FLC2~5同源互作。K域是FLC蛋白自身聚合必须的,I域会增强这一作用。SVP和FLC的核心作用域K域均由K1、K2和K3亚域组成,形成3个经典的α螺旋,K域有9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及蛋白互作的结构模体(亮氨酸拉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截短体 SVP FLC 酵母双杂交
原文传递
芥菜分类及茎瘤芥(榨菜)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孟秋峰 王毓洪 +2 位作者 汪炳良 任锡亮 藏全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芥菜是中国的原产蔬菜之一,在中国发生的变异和分化是相当丰富的,国内外对芥菜的分类研究报道很多。主要从传统的植物学形态、同工酶、蛋白质电泳、花粉形态多样性、DNA多态性等方面综述了其分类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茎瘤芥育种相关技术... 芥菜是中国的原产蔬菜之一,在中国发生的变异和分化是相当丰富的,国内外对芥菜的分类研究报道很多。主要从传统的植物学形态、同工酶、蛋白质电泳、花粉形态多样性、DNA多态性等方面综述了其分类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茎瘤芥育种相关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芥菜的分类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榨菜 芥菜 分类
下载PDF
芥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BjMnSOD1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磊 韩苹 +2 位作者 张鹤 孙守如 李严曼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5-631,共7页
本文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获得了芥菜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序列,命名为Bj Mn SOD1。该基因全长1 003 bp,包括69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25.4 k Da,等电点为8.38。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j Mn SOD1同甘蓝、油菜和... 本文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获得了芥菜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序列,命名为Bj Mn SOD1。该基因全长1 003 bp,包括69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25.4 k Da,等电点为8.38。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j Mn SOD1同甘蓝、油菜和白菜的同源性分别为96%、97%和97%。同时具有典型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j Mn SOD1和十字花科植物在进化上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j Mn SOD1可以响应各种胁迫和激素处理。其中盐处理后的动态分析发现,Bj Mn SOD1转录水平的变化和总SOD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Bj Mn SOD1属于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中的Mn SOD,并可能在芥菜响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jMnSOD1 芥菜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酶活性 胁迫
原文传递
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爱云 李栒 胡大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7-1562,共6页
属间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种质、解决育种材料短缺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使诸葛菜的优良基因转入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中,采用子房培养技术,进行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与诸葛菜的正反属间杂交。在6种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子房。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 属间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种质、解决育种材料短缺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使诸葛菜的优良基因转入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中,采用子房培养技术,进行芥菜型油菜和黑芥与诸葛菜的正反属间杂交。在6种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子房。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培养基和母本的属间杂交可交配性不同。通过子房培养,获得了10株属间杂种,其中9株在形态上近似母本,或介于父母本之间,尤嫩斯与诸葛菜杂交组合的1株杂种表现出完全的雄性不育,并在分枝类型和叶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变异;形态学和SSR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10株杂种都是真正的属间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子房培养
下载PDF
芥菜AGL18家族成员与开花整合子SOC1的互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朝闯 马关鹏 +4 位作者 谢婷 陈娇 王志敏 宋明 汤青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3-474,共12页
为阐明芥菜开花抑制因子AGL18与开花整合子SOC1间的互作调控机制,在芥菜‘QJ’的开花期克隆了AGL18-1,幼苗期克隆了AGL18-2和AGL18-3,它们分别编码257、257和258个氨基酸,为AGL18家族的3个成员。序列比对表明,芥菜AGL18家族成员与十字... 为阐明芥菜开花抑制因子AGL18与开花整合子SOC1间的互作调控机制,在芥菜‘QJ’的开花期克隆了AGL18-1,幼苗期克隆了AGL18-2和AGL18-3,它们分别编码257、257和258个氨基酸,为AGL18家族的3个成员。序列比对表明,芥菜AGL18家族成员与十字花科芜菁和油菜同源性均高达90%。酵母双杂交和BiFC试验表明:芥菜AGL18-1、AGL18-2和AGL18-3蛋白与SOC1不会发生蛋白相互作用。酵母单杂交和Dual-Glo~ Luciferase试验表明:AGL18-1、AGL18-2和AGL18-3中仅有花期AGL18-1蛋白与SOC1启动子间存在互作。为进一步筛选AGL18-1/SOC1的互作区域,分别截取了AGL18-1蛋白的M域和IKC域,发现仅M域与SOC1启动子存在相互作用,说明M域是介导花期AGL18-1蛋白与SOC1启动子互作的关键区域。这为深入研究AGL18与SOC1互作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开花时间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AGL18 SOC1 开花调控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Zinc Deficiency-Responsive MicroRNAs in Brassica juncea Roots by Small RNA Sequenc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SHI Dong-qing ZHANG Yuan +2 位作者 MA Jin-hu LI Yu-long XU J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036-2044,共9页
The importance of zinc (Zn) as a micronutrient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Much of the world’s soil is Zn-deficient, and soil-based Zn deficiency is often accompani... The importance of zinc (Zn) as a micronutrient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Much of the world’s soil is Zn-deficient, and soil-based Zn deficiency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Zn deficiency in human populations. MicroRNAs (miRNA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lant gene expression at the level of translation. Many miRNAs involved in the modulation of heavy metal toxicity responses in plants have been identiifed;however, the role of miRNAs in the plant Zn deifciency response is almost completely unknown. Using high-throughput Solexa sequencing, we identiifed several miRNAs that respond to Zn deifciency in Brassica juncea roots. At least 21 conserved candidate miRNA families, and 101 individual members within those families, were identiifed in both the control and the Zn-deifcient B. juncea roots. Among this, 15 miRNAs from 9 miRNA famili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control and Zn-deifcient plants. Of the 15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13 were up-regulated in the Zn-deifcient B. juncea roots, and only two, miR399b and miR845a, were down-regulate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se miRNAs were involved in modulating phytohormone respons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in B. juncea roots. These data help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iRNA func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lant Zn deifciency response and its impact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deficiency brassicajuncea microRNA deep sequencing
下载PDF
Cyto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richment in Brassica allopolyploids in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LI Zai-yun WANG You-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698-2708,共11页
This paper reviews research advances in cytogenetics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Brassica allopolyploids, particularly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in China. Three naturally evolved Brassica allotetraploid species ... This paper reviews research advances in cytogenetics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Brassica allopolyploids, particularly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in China. Three naturally evolved Brassica allotetraploid species are cytologically stable but tend to preferentially lose several chromosomes from one subgenome when induced by alien chromosome elimination. A-subgenome is extracted from B. napus, and the ancestral Brassica rapa was restituted after the total loss of C-subgenome chromosomes. Genome-wide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Brassica allotetraploids. B. napus was subjected to extensiv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ith landraces of B. rapa and Brassica juncea, which exhibit abundant phenotype variations, to widen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breeding and select numerous elit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cultivars; these cultivars include the representative Zhongyou 821, which also parented numerous other varieties. Novel B. napus genotypes were obtained using Brassica trigenomic hybrids and allohexaploids(2 n=54, AABBCC) by combining subgenomes from extant allotetraploids and diploids as bridge. Alien additions, substitutions, and translocations of the B. napus genome were developed by intergeneric/intertribal sexual and somatic hybridizations with several crucifers. Furthermore, mitochondrial DNA recombination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of novel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GERMPLASM Brassica rapa brassicajuncea CYTOGENETICS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mc2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刚 张向向 +7 位作者 徐平 吕泽文 文静 易斌 马朝芝 涂金星 傅廷栋 沈金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35-1742,共8页
芥菜型多室油菜的产量比普通两室油菜更高,定位乃至克隆多室基因可为油菜遗传改良及解释多室角果形成机制创造条件。本研究通过验证JD11-2家系衍生群体仅在BjMc2位点上存在差异,可用于BjMc2的定位。采用AFLP结合BSA法分析BC5和BC6群体,... 芥菜型多室油菜的产量比普通两室油菜更高,定位乃至克隆多室基因可为油菜遗传改良及解释多室角果形成机制创造条件。本研究通过验证JD11-2家系衍生群体仅在BjMc2位点上存在差异,可用于BjMc2的定位。采用AFLP结合BSA法分析BC5和BC6群体,筛选到1个与BjMc2连锁的AFLP标记并转化为SCAR标记SC1。基于该AFLP标记序列信息,利用白菜同源序列设计SSR引物和SCAR引物,获得11对SSR标记和1对SCAR标记。通过在芥菜型油菜BAC文库中的挑选,获得2个覆盖目标区域的单克隆,由此开发1个SSR标记。将获得的SCAR和SSR标记扫描BC7群体,构建了两室性状基因BjMc2的遗传连锁图,两侧最近标记ZX17和BACsr96与目标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48 cM和0.340 cM,并定位到白菜A7 Scaffold 000019的946~1014 kb之间,约68 kb物理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多室角果 BjMc2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激素和硝酸银对芥菜型油菜下胚轴再生植株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玉辉 刘显军 +3 位作者 杨柳 陆赢 官春云 刘忠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建立芥菜型油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芥菜型油菜品种‘四川黄籽’的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愈伤诱导、芽分化及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激素、硝酸银及其配比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用含1.0 mg/L 2,4?D的预培养基... 为建立芥菜型油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芥菜型油菜品种‘四川黄籽’的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愈伤诱导、芽分化及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激素、硝酸银及其配比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用含1.0 mg/L 2,4?D的预培养基诱导愈伤,愈伤再生率达到100%;用含3.0 mg/L 6-BA+5.0 mg/L AgNO3的分化培养基诱导芽再生,芽再生率达28.33%,平均芽丛数为1.73个;在含2.5 mg/L IBA+0.05mg/L NAA生根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11 d后开始生根,生根率达到100%;经PCR检测抗卡拉霉素转化苗,阳性率达到23.80%,且GUS染色呈阳性,说明建立的芥菜型油菜遗传转化体系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硝酸银 农杆菌介导 下胚轴 激素配比
下载PDF
芥菜Fosmid文库构建及B基因组细胞学标记的筛选利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元凤 孟德璇 +2 位作者 黄玉碧 王桂香 刘凡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3-1320,共8页
构建了由60000个克隆组成的芥菜无偏倚Fosmid文库,该文库外源片段插入率为100%,外源DNA平均插入长度为32kb,文库覆盖率约为芥菜基因组的1.8倍。利用不同来源的分子标记筛选文库,得到的阳性单克隆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鉴定后,获得两类B... 构建了由60000个克隆组成的芥菜无偏倚Fosmid文库,该文库外源片段插入率为100%,外源DNA平均插入长度为32kb,文库覆盖率约为芥菜基因组的1.8倍。利用不同来源的分子标记筛选文库,得到的阳性单克隆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鉴定后,获得两类B基因组细胞学标记,一类在所有染色体上都有信号,另一类仅在一对染色体上有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FOSMID文库 细胞学标记 分子标记 FISH
原文传递
EDTA作用下芥菜型油菜对土壤中Cd·Ni的富集规律
19
作者 朱桂芬 王学锋 冯颖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306-3308,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芥菜型油菜在EDTA作用下对Cd、Ni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EDTA处理的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Cd、Ni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EDTA对Cd迁移的影响明显强于Ni,说明EDTA有助于强化芥菜型油菜...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芥菜型油菜在EDTA作用下对Cd、Ni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EDTA处理的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Cd、Ni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EDTA对Cd迁移的影响明显强于Ni,说明EDTA有助于强化芥菜型油菜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对28~63天的6个不同生长期的分析表明,生长49天时2种处理的油菜地上部中总Cd含量均占整个生长期的90%以上,总Ni含量为整个生长期的80%以上,此时收割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土壤 重金属
下载PDF
茎瘤芥光敏色素PHYB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浏欣 梁婷 蔡应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4-157,共4页
通过RT-PCR技术在茎瘤芥幼苗叶片中克隆了茎瘤芥光敏色素PHYB基因片段,命名为BjPHYB1(GenBank登录号:JQ178243)。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544 bp,编码514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包含两个完整的PHYB保守结构域PHYTOCHROMEREGION和PAS DOMAIN,... 通过RT-PCR技术在茎瘤芥幼苗叶片中克隆了茎瘤芥光敏色素PHYB基因片段,命名为BjPHYB1(GenBank登录号:JQ178243)。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544 bp,编码514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包含两个完整的PHYB保守结构域PHYTOCHROMEREGION和PAS DOMAIN,且与甘蓝和拟南芥PHYB同源性分别为98%和9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jPHYB1与同科植物的PHYB亲缘关系较近。茎瘤芥PHYB基因片段为首次克隆,为今后对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光敏色素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