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境油菜籽中黑胫病菌和茎基溃疡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国梁 尚琳琳 +3 位作者 于翠 印丽萍 徐殿胜 易建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为准确鉴定从进境澳大利亚油菜籽样品中分离的真菌分离物,利用形态学特征、PCR检测、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试等方法对分离物6382-43和6382-51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6382-43的形态特征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 为准确鉴定从进境澳大利亚油菜籽样品中分离的真菌分离物,利用形态学特征、PCR检测、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试等方法对分离物6382-43和6382-51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6382-43的形态特征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相似,菌丝生长较慢,菌落边缘不规则,不产生色素。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LmacF/LmacR检测为PCR阳性;ITS区序列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9.8%;接种幼嫩油菜子叶产生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典型症状。分离物6382-51的形态特征和油菜黑胫病菌L.biglobosa相似,菌丝生长较快,菌落边缘规则,产生色素;油菜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LbigF/LmacR检测为PCR阳性;ITS区序列和油菜黑胫病菌的序列相似性为100%;接种幼嫩油菜子叶产生油菜黑胫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试结果,将进境澳大利亚油菜籽样品中的真菌分离物6382-43和6382-51分别鉴定为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油菜黑胫病菌L.biglob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 油菜黑胫病菌 检测
原文传递
进境澳大利亚油菜籽中茎基溃疡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易建平 周国梁 +2 位作者 印丽萍 陈仲兵 郑建中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8-631,共4页
41 fungal isolates with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Leptosphaeria maculans were obtained by the deep-freezing filter paper method from 2100 seeds of Brassica napus imported from Australia.The isolate 8129... 41 fungal isolates with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Leptosphaeria maculans were obtained by the deep-freezing filter paper method from 2100 seeds of Brassica napus imported from Australia.The isolate 8129-5 showed a slower growth on PDA at 20℃with growth rate of 2.8 mm/day.The colonies on PDA at 20℃ had an irregular or regular margin with white or grayish white compact aerial mycelium.No diffusible pigment was produced on PDA at 31℃ or in liquid Czapek-Dox media at 20℃.PCR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isolate 8129-5 could be amplified by L.maculans-specific primers LmacF/LmacR and got expected product of 331 bp.The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TS sequence of isolate 8129-5 had 99.8% identity with L.maculans.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 8129-5 was confirmed on cotyledons of rape seed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compared with typical symptom of L.maculans.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CR detection and the result of pathogenicity test,the isolate 8129-5 was identified as L.macu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病菌 油菜籽 澳大利亚 检测 进境 黑胫病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不同储藏条件对油菜籽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彦超 张来林 +2 位作者 周杰生 朱庆芳 刘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0,65,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籽为材料,研究了含水量(6.8%、8.3%、9.8%)、储藏温度(20℃、25℃、30℃、35℃)、储藏方式(充氮气调、常规密闭)等不同条件下油菜籽电导率、发芽率、发芽势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20 d期间,油菜籽电导率呈升高趋势,... 以甘蓝型油菜籽为材料,研究了含水量(6.8%、8.3%、9.8%)、储藏温度(20℃、25℃、30℃、35℃)、储藏方式(充氮气调、常规密闭)等不同条件下油菜籽电导率、发芽率、发芽势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20 d期间,油菜籽电导率呈升高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呈降低趋势,其升高或降低幅度与储藏条件有关.在20℃、充氮条件下,含水量6.8%的油菜籽电导率数值低、升幅小,其发芽率高、降幅小.低水分、准低温(20℃)加充氮气调更能保持油菜籽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充氮气调 电导率 发芽率
原文传递
采薹对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佳男 曹小东 +5 位作者 尚丽平 同晓丽 李保军 赵亚军 罗斌 王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28-34,共7页
为了提高油菜应用价值,探索油菜多功能利用新思路。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的甘蓝型油菜G1为父本,G2为母本,构建289个双单倍体(DH)纯系,对其菜薹产量、植株性状、菜籽产量、生物学产量与经济效益进行考察评估,筛选菜薹产量高,不影响菜籽产量... 为了提高油菜应用价值,探索油菜多功能利用新思路。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的甘蓝型油菜G1为父本,G2为母本,构建289个双单倍体(DH)纯系,对其菜薹产量、植株性状、菜籽产量、生物学产量与经济效益进行考察评估,筛选菜薹产量高,不影响菜籽产量且经济效益高的“油薹两用”油菜品系。结果表明:分枝高度(BH)、一次有效分枝数(NFB)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对照相比,采摘菜薹降低了株高(PH)、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DH群体中,菜薹产量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摘薹后菜籽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减少19.24%,但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加48.87%,其中筛选出48份材料菜籽产量(产量变化范围在-10%~10%)不受摘薹影响,63份材料摘薹后菜籽产量增加,增产幅度>10%,增产效果明显。30份材料菜籽产量超过3000 kg/hm^(2)。综合以上指标,本试验共筛选出21份菜薹与菜籽产量均达到长江流域油菜区产量要求且效益好的“油薹两用”材料,为兼用型油菜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单倍体群体 菜薹 油蔬两用 农艺性状 菜籽产量
下载PDF
转基因油菜种子抗性筛选中内生菌的鉴定与控制
5
作者 姚焱 王小兰 +4 位作者 刘顺枝 汪珍春 黄富财 邱显程 田长恩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花蕾浸泡转化法将拟南芥生长素反应因子8(Auxin Response Factor8,AtARF8)基因导入油菜花序后获得转化种子。在转化种子的抗性筛选中会产生种子内生菌污染现象。通过对内生菌的细胞学观察及PCR分子鉴定,确定种子内生菌...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花蕾浸泡转化法将拟南芥生长素反应因子8(Auxin Response Factor8,AtARF8)基因导入油菜花序后获得转化种子。在转化种子的抗性筛选中会产生种子内生菌污染现象。通过对内生菌的细胞学观察及PCR分子鉴定,确定种子内生菌来自转染的农杆菌LBA 4404;选择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和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抑菌试验,50 mg/L头孢曲松钠可以抑制农杆菌生长,同时对植株真叶数量、根系数量、株高、叶片颜色等影响较小。因此,头孢曲松钠可作为该转基因材料抗菌素抗性筛选中种子内生菌的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种子 内生菌 农杆菌 抗生素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加纳 张学昆 +2 位作者 谌利 王瑞 崔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19,42,共5页
以7种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与中油821测交的方法,分析了粒色的遗传规律。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带有不同的粒色基因,有些为等位基因,有些属非等位基因。粒色遗传以... 以7种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与中油821测交的方法,分析了粒色的遗传规律。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带有不同的粒色基因,有些为等位基因,有些属非等位基因。粒色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菜 黄籽 粒色 遗传规律
下载PDF
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总RNA量及线粒体nad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德富 陈喜文 张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以油菜为材料,在摸索出合适的种子总RNA提取技术基础上,研究其发育过程中总RNA量的变化,然后结合定量斑点杂交技术,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线粒体nad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的总RNA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以油菜为材料,在摸索出合适的种子总RNA提取技术基础上,研究其发育过程中总RNA量的变化,然后结合定量斑点杂交技术,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线粒体nad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的总RNA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纯度高、降解少、电泳图谱理想等优点。角果宽度在2.80mm以下的种子总RNA量随发育而平稳地增加,角果宽度在2.80mm以上的种子总RNA量随发育而迅速降低。除3.85mm角果外,发育过程中的种子总RNA量均高于叶片的。线粒体nad6基因的RNA定量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叶片nad6基因的转录量很低,而发育中各个阶段的种子nad6基因转录量很高,并有随发育加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子发育 RNA 线粒体nad6基因 基因转录
下载PDF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单株产量基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长明 肖大卫 +1 位作者 季六祥 龚学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31-35,共5页
用5×5半双列杂交研究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单株产量的遗传,结果表明:供试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品系中,单株产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性性质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为1.404。显性基因约为隐性基因的3倍多,并且多数增效基因表现显性,但... 用5×5半双列杂交研究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单株产量的遗传,结果表明:供试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品系中,单株产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性性质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为1.404。显性基因约为隐性基因的3倍多,并且多数增效基因表现显性,但也有显性的减效基因存在。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h_B^2=71.4%,狭义遗传力h_N^2=33.18%。供试亲本显性效应的强弱依次为81007>81006>81018>81004>81033,增效基因的多少依次为81018>81006>81007>81004>81033。一般配合力的大小依次为81018>81006>81004>81033>8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低芥酸油菜 单株产量 双列杂交 基因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减少油菜种子带菌量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邱军 胡晋 宋文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共2页
采用冰冻法研究了十种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油菜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真菌生长的影响 ,发现多种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真菌的生长 ,其中韭菜、辣椒和未灭菌大蒜提取液能完全抑制油菜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真菌的生长 ,可初... 采用冰冻法研究了十种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油菜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真菌生长的影响 ,发现多种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真菌的生长 ,其中韭菜、辣椒和未灭菌大蒜提取液能完全抑制油菜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真菌的生长 ,可初步选为油菜植物型种衣剂中化学农药杀菌剂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冰冻法 油菜 种子 真菌 虫害 防治 病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