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喜蓉 瞿正万 +5 位作者 蔡正宜 傅伟忠 林霞凤 王豪 陈福珍 秦虹云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抑郁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的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严重程度,并与49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抑郁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的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严重程度,并与49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8周末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受教育程度、病程及HAMD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因素
原文传递
三七皂苷Rg_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3
2
作者 吴兰鸥 詹合琴 +3 位作者 闫俊岭 蔡文锋 吴进平 杨克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 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是否具有上调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200...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 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是否具有上调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 g/kg)组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1 m g/k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ig给药并分别于给药后1、3、7 d随机取4只大鼠,以灌注法取脑组织,冰冻法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并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能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量(P<0.05);各剂量的作用强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结论三七皂苷R g1能上调BDNF阳性蛋白的表达,通过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脑缺血-再灌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清BDNF、CRP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伟毅 邹慧莉 胡晓辉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以及血清BDNF、CRP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9.05±1.86)分、(9.33±1.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7±2.21)分、(11.28±2.04)分,MoCA评分为(26.74±1.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5±1.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DNF为(13.12±2.4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6±2.08)μg/L,CRP为(10.06±2.08)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6±1.7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82%和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其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还可提高患者的血清BDNF,降低CRP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抑郁 氟西汀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4
作者 尚立芝 毛梦迪 +6 位作者 李耀洋 季书 陈晓辉 王伟杰 周春雨 王伟 孙鸿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郁血虚型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观察组用酸枣仁汤联合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郁血虚型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观察组用酸枣仁汤联合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浆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HAMD和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ADL显著提高(P<0.01);血浆5-HT,NE,GDNF和BDNF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1),HAMD评分和PSQI均显著降低(P<0.01),ADL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浆5-HT,NE,BDNF和GDNF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NSE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其机制可能酸枣仁汤对氟西汀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协同作用,并与促进BDNF和GDNF的分泌,增加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酸枣仁汤 去甲肾上腺素(NE) 5-羟色胺(5-HT)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原文传递
长程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孙永安 赵合庆 +3 位作者 张志琳 霍红梅 李文 包仕尧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索长程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脑损伤体积、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MS组与假刺激组大鼠各48只,于大脑中... 目的探索长程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脑损伤体积、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MS组与假刺激组大鼠各48只,于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90min后的3周内每日接受1次TMS(200脉冲)与假刺激治疗。检测2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及脑损伤体积,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2周和3周时,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TMS组在治疗3d、7d、14d、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假刺激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877,P<0.01)。治疗3周后,TMS组脑损伤体积明显小于假刺激组(P<0.05),2组脑损伤体积与最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相关(r=0.859,P<0.01)。结论长程TMS有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其作用通过持续上调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表达、减小梗死后脑损伤体积等作用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及对患者血清BDNF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夏毅 王海东 +2 位作者 丁莹 康冰 刘卫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验证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口服美多巴、氟西汀,针药组在此基础上行电针疗法,穴取百会、印堂、四神... 目的:验证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口服美多巴、氟西汀,针药组在此基础上行电针疗法,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三阴交等。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优于西药组的83.3%(25/30,P<0.05)。结论: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 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激活态雪旺细胞中表达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劳杰 姜良福 +1 位作者 顾玉东 丁小燕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分析激活态雪旺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BDNF)表达及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0只SD大鼠 ,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在腋部切断进行激活 (实验组 ) ,左侧的正常神经为 (对照组 ... 目的 分析激活态雪旺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BDNF)表达及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0只SD大鼠 ,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在腋部切断进行激活 (实验组 ) ,左侧的正常神经为 (对照组 )。采用双酶消化法获取雪旺细胞并进行激活后提取mRNA ,应用RT PCR的方法比较BDNFmRNA的变化。结果 激活态雪旺细胞BDNFmRNA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 激活态雪旺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多 ,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实验 神经再生 激活态雪旺细胞 神经缺损
原文传递
当归补血汤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对糖尿病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文恺 张蔚 +2 位作者 孙悦 钟琪 薛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对糖尿病抑郁症(Diabetes mellitus with depression,DD)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2.20 mg·kg^-1)、当归...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对糖尿病抑郁症(Diabetes mellitus with depression,DD)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2.20 mg·kg^-1)、当归补血汤组(4.0 g·kg^-1)和阿魏酸组(1.36 mg·kg^-1),每组8只,另取8只普通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复制方法造模,同时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连续4周。全程监测动物体质量及随机血糖;末次给药后,采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和旷场实验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进行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逐渐下降,血糖值始终明显升高(P <0.01);大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而在旷场的自主运动总距离明显减少(P <0.001);血清BDNF及海马组织CREB、BDNF、TrkB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加,在给药2周后开始随机血糖值均明显下降(P <0.05,P <0.01);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自主运动距离明显增加(P <0.01,P <0.05);血清BDNF及海马组织CREB、BDNF、TrkB含量均明显上升(P <0.05,P <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保护海马神经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REB/BDNE/Trk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阿魏酸 糖尿病抑郁症 大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原文传递
运动缓解阿尔茨海默症与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余锋 徐波 +2 位作者 何标 张宪亮 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和治疗AD的策略。研究证实,运动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运动的优越性已得到AD动物实...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和治疗AD的策略。研究证实,运动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运动的优越性已得到AD动物实验的验证,运动可通过抑制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改善AD的表观遗传学病理,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再生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AD实验动物海马功能的恢复;运动还可抵御神经细胞线粒体和神经系统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衰老和AD的发病,缓解认知功能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症 认知功能 Β-淀粉样蛋白 表观遗传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晖 张益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2-9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脑梗死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脑梗死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BDNF、NGF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DNF、NG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针刺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源性BDNF、NGF的表达,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针刺
原文传递
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随瑜 彭贵军 +1 位作者 宋炜熙 王哲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上升,分别为107. 73±3. 43、119. 40±6. 36、109. 20±4. 65;与模型组相比,白松片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下降,分别为105. 80±3. 32、109. 87±4. 82、105. 00±2. 56。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海马 白松片 酪氨酸激酶 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CA3区锥体细胞 海马CA1 齿状回颗粒细胞 bdnf TrkB 平均灰度值 抑郁模型大鼠 免疫组化方法 不可预见性 抗抑郁作用 大鼠模型 慢性应激 作用机制 慢性轻度
下载PDF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思思 谷鹏鹏 +4 位作者 屠文展 姜霞 陈温慈 胡奇妙 蒋松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L4-L6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是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达到镇痛效应。方法:将40只成...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L4-L6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是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达到镇痛效应。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做处理,假模组暴露坐骨神经2~3min,不打结,余大鼠建立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疼痛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7d开始电针"足三里""阳陵泉",每次30min,每天1次,连续7d;余组仅予固定,不做治疗。各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3、5、7、10、12、14d分别测量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14d处死大鼠,对脊髓L4-L6行免疫组化观察,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和BDNF蛋白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L4-L6中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模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P<0.01),出现痛觉过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较模型组痛阈明显升高(P<0.01);术后14d,模型组脊髓L4-L6中Iba1、BDNF蛋白表达及BDNF 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假模组,电针组脊髓L4-L6中Iba1、BDNF蛋白表达及BDNF mRN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BDNF的表达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电针 小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足三里 阳陵泉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穴组对心肌缺血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洁 胡玲 +6 位作者 许静 李前辉 吴子建 蔡荣林 王春华 刘磊 何璐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原穴及其配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心肌缺血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伪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原穴及其配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心肌缺血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伪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神门+心俞组和神门+支正组,每组15只。神门组电针"神门"穴,神门+心俞组电针"神门""心俞",神门+支正组电针"神门""支正",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均可见BDNF、TrkB阳性细胞表达,各电针组海马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大鼠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0.01);神门+心俞组和神门+支正组海马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BDNF mRNA、TrkB mRNA表达高于神门组(P<0.01,P<0.05)。结论:电针不同配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有协同效应,神门+心俞组与神门+支正组的调整效应优于神门组,电针上调心肌缺血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神门 心俞 支正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B
原文传递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内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雷晓婷 刘兴波 +3 位作者 王红星 徐冬晨 王彤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轴突分化因子Slit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规律,研究康复训练对损伤后脊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个实...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轴突分化因子Slit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规律,研究康复训练对损伤后脊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以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从损伤后7天起,实验组分别进行1~4周活动平板训练,对照组不训练。训练结束时(即损伤后14、21、28、35天)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结合图像平均光密度分析观察大鼠脊髓内BDNF、Slit2以及GFAP的表达。结果:各不同训练时程后,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改善(P<0.05);训练后,大鼠脊髓内BDNF以及Slit2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GFAP的表达高峰延迟。结论:康复训练可能通过上调脊髓内BDNF和Slit2的表达水平,延迟星型胶质细胞的增生,使脊髓内神经元再生微环境朝有利方向变化来促进神经通路重建,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LIT2
下载PDF
四逆散对抑郁大鼠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耀洋 尚立芝 +5 位作者 毛梦迪 王伟杰 陈晓辉 周春雨 张光远 闫鸿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0-48,共9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5-羟色胺(5-HT)/5-HT1A受体(5-HT1AR)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四逆散基于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Wista...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5-羟色胺(5-HT)/5-HT1A受体(5-HT1AR)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四逆散基于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连续21 d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法(CUMS)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ig)四逆散(1.25,2.5,5)g·kg^(-1),氟西汀组ig盐酸氟西汀0.01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干预21 d。干预期间,各造模组大鼠均继续给予刺激。通过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评估CUMS模型大鼠抑郁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及海马匀浆中BDNF,5-H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TrKB,5-HT1A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rKB,5-HT1AR,GR,MR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显著降低(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BDNF,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海马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升高(P<0.05,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BDNF,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MR m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 糖皮质激素受体(GR) 盐皮质激素受体(MR)
原文传递
两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江爱娟 胡建鹏 +1 位作者 申国明 张祖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恢复期缺血半暗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分别...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恢复期缺血半暗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分别再灌注1w、2w、3w,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BDNF和bF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BDNF和bFGF弱阳性表达;再灌注各时间点,模型组BDNF和bFGF表达的平均吸收光密(OD值)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3w时bFGF除外);在多个时间点益气活血方组、补肾生髓方组BDNF和bFGF表达的OD值均较模型组升高;两中药复方组间比较,在1w、2w,BDNF表达的OD值益气活血方组高于补肾生髓方组;第3w,补肾生髓方组高于益气活血方组,各时间点bFGF表达的OD值,两中药复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方、补肾生髓方能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BDNF和bFGF的表达,抗脑缺血后损伤,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
下载PDF
电针“长强”穴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志强 刘宇 +2 位作者 苏昭元 苏稼夫 吴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长强穴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假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长强穴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采用椎板摘除暴露脊髓但不予打击,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采用电针"长强"穴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手术组、模型组每天均抓取1次,不予其他任何干预。术后第1、3、5、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直至取材,术后7 d取材,灌注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及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中NGF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5、7天,电针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脊髓灰质呈蝴蝶状,结构完整,灰白质界限清楚;模型组脊髓灰质结构不完整,局部可见体积大、颜色较深的瘀血斑块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瘀血面积较小,神经元水肿较轻,神经元形态较好,未见空泡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NGF和BDNF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NGF、BDNF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电针"长强"穴能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GF、BDNF的表达,提高模型大鼠BBB评分,有利于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电针 长强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原文传递
基于CREB/BDNF通路探讨鸡血藤总黄酮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赖克道 李冬梅 +7 位作者 韦桂宁 韦洁 何飞 陆国寿 韦冬梅 李懿 曹斌 何俊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1,共7页
目的: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 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 d,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 目的: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 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 d,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 mg·kg^(-1)),鸡血藤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25 g·kg^(-1)),每天随机给予2种不同刺激,诱导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连续给药21 d,实验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尼氏(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缩短小鼠的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减少(P<0.01),5-HT,DA,NE的水平降低(P<0.05,P<0.01),MAO,IL-6,TNF-α的水平降低(P<0.05,P<0.01),神经元受损,TNF-α,NF-κB mRNA水平升高(P<0.01),BDNF,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升高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P<0.05);升高血清中5-HT,DA,NE的水平(P<0.05,P<0.01),降低血清中MAO,IL-6,TNF-α的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NF-κB,TNF-αmRNA的水平(P<0.01);升高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BFNF蛋白的表达(P<0.05,P<0.01);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症状。结论:鸡血藤总黄酮通过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减轻抑郁病理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神经可塑性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不同部位BDNF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英平 郭瑞芳 +1 位作者 李育臣 李红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规律 ,探讨其对缺血后中枢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规律 ,探讨其对缺血后中枢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各区BDNF的表达。结果  (1 )脑缺血后BDNF的表达水平在海马区具有部位差异性 ,表现为齿状回CA3和CA4 区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CA1 区和CA2 区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仅轻度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脑缺血组BDNF的表达在脑缺血后 7d时开始升高 ,1 4d时明显增多 ,2 1d时达到高峰 (P <0 0 1 ) ,以后逐渐降低。结论 齿状回、CA3和CA4 区及对缺血损伤具有反应迅速、作用持久的BDNF保护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 大鼠 海马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东煜 张志坚 +3 位作者 陈柏龄 吴秀丽 王柠 张彦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4-1179,共6页
为研究经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脑梗死的协同治疗作用,构建带有大鼠Bdnf基因之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为研究经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脑梗死的协同治疗作用,构建带有大鼠Bdnf基因之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对照组注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1mL,Bdnf-rMSCs和Mock-rMSCs组分别注射Bdnf-rMSCs细胞悬液以及未插入目的基因的空病毒载体感染后的rMSCs细胞悬液各1mL。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移植后2周及2月应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ck-rMSCs及Bdnf-r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Bdnf-r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Mock-rMSCs移植组(P<0.001)。移植后2周及2月,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梗死区脑组织结构恢复较好,均可见EGFP阳性细胞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并有部分细胞出现神经元样改变。Bdnf-rMSCs移植组中移植细胞大量表达BDNF,两移植组中均有部分植入细胞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研究表明Bdnf基因修饰的r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脑梗死灶周围,向神经细胞分化并长期存活。移植后的干细胞可与其分泌的BDNF协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这为将来基因工程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静脉移植 大鼠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