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钩藤碱对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京山 谢笑龙 +1 位作者 黄彬 田静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99-101,共3页
以荧光法研究了钩藤碱对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ip钩藤碱(Rhg)20mg/kg使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减少,脑干NA含量增加。剂量增至40mg/kg,下丘脑、皮质、杏仁核、脊髓及脑干NA含量均显著下降。在离... 以荧光法研究了钩藤碱对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ip钩藤碱(Rhg)20mg/kg使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减少,脑干NA含量增加。剂量增至40mg/kg,下丘脑、皮质、杏仁核、脊髓及脑干NA含量均显著下降。在离体培养脑片中,Rhy使下丘脑、杏仁核NA自发性释放减少并抑制高K+所致下丘脑、皮质及脑干的NA释放。提示Rhy的中枢作用可能与中枢NA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去甲肾上腺素 中枢神经系统 脑片
下载PDF
褪黑素抑制低氧引起大鼠大脑皮层氨基酸递质释放 被引量:11
2
作者 顾靖 李学君 孙凤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为研究褪黑素对低氧引起大鼠大脑皮层脑片氨基酸释放变化的影响,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 测定了孵育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低氧条件为通入91-6% N2 和8-4 % O2 的混合气体。低氧30 min 时, ... 为研究褪黑素对低氧引起大鼠大脑皮层脑片氨基酸释放变化的影响,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 测定了孵育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低氧条件为通入91-6% N2 和8-4 % O2 的混合气体。低氧30 min 时, 大鼠大脑皮层脑片孵育液中,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 其含量分别是正常氧组的240-4 % ,334-3 % ,200-6 % ,210-4 % ,168-6 % 和263-9 % , 与正常氧组比较P< 0-01 。予以褪黑素可以显著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分别是低氧组的55-1 % 和57-0 % 。结果表明, 褪黑素具有降低低氧所致的脑片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低氧 脑片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时神经细胞内Ca^(2+)时空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邢虹 何其华 +2 位作者 袁兰 徐家 吴本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体脑片细胞内Ca2+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缺血/再灌时间不同,梗塞面积不同,缺血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16.3%,缺血4小时再... 本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体脑片细胞内Ca2+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缺血/再灌时间不同,梗塞面积不同,缺血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16.3%,缺血4小时再灌20小时梗塞面积增加到25.9%,缺血24小时梗塞面积占同侧半球的60.4%。(2)本文首次观察到在缺血4小时纹状体区域的Ca2+变化明显高于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片 局灶性脑缺血 钙离子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图像分析定量测量脑片体积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泽华 魏尔清 +2 位作者 朱朝阳 张世红 徐慧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改良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量大鼠和小鼠脑片的方法 ,并验证与经典方法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价局灶性脑缺血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测重法、密度法精确测出大鼠、小鼠的脑片体积 ;以图像分析测定脑片面积 ,乘以校正后的脑片厚度 ,得到... 目的 :改良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量大鼠和小鼠脑片的方法 ,并验证与经典方法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价局灶性脑缺血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测重法、密度法精确测出大鼠、小鼠的脑片体积 ;以图像分析测定脑片面积 ,乘以校正后的脑片厚度 ,得到脑片两侧及左右侧体积数据 ;另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片体积变化 ,以图像分析法测定左右侧脑体积。结果 :图像分析法对测量不同大小的面积有良好的线性 (r=1.0 0 0 ) ;脑片精确测量值 (密度法 )与图像分析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在大鼠 r=0 .80 9(n=4 5 ,P<0 .0 0 1) ,在小鼠 r=0 .84 4(n=74 ,P<0 .0 0 1) ;小鼠脑缺血 6、2 4 h后缺血侧体积明显增加。结论 :改良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脑片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片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技术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离体脑薄片视上核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青松 贾铀生 +1 位作者 谢佐平 鞠躬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在大鼠下丘脑薄片标本上对52例视上核神经元进行了全细胞膜片箝记录。膜被动及主动电生理参数测量如下:静息电位,59±8mV;输入阻抗,535±129MΩ;时间常数,32±9ms;动作电位幅度,99±11mV;超射值,37±13mV... 在大鼠下丘脑薄片标本上对52例视上核神经元进行了全细胞膜片箝记录。膜被动及主动电生理参数测量如下:静息电位,59±8mV;输入阻抗,535±129MΩ;时间常数,32±9ms;动作电位幅度,99±11mV;超射值,37±13mV(n=39)。大多数神经元在接受去极化刺激时出现明显的慢后超极化电位或电流。我们发现,在电压箱状态下几乎所有的视上核神经元均接受兴奋性和/或抑制性突触传λ(n=13)。药理学实验表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是由non-NMDA亚型谷氨酸受体介导,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由GABAA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视上核 脑薄片 神经元 全细胞记录
下载PDF
谷氨酸对大鼠离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弓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建明 朱奇 +1 位作者 虞献民 蒋星红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细胞外记录大鼠离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ARC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Gl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对AR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Glu(200μmol/L...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细胞外记录大鼠离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ARC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Gl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对AR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Glu(200μmol/L)可使AR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ARC神经元放电频率由给药前的(1.26±0.31)Hz增加至(1.78±0.59)Hz;NMDA(25μmol/L)也可使AR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ARC神经元放电频率由给药前的(1.27±0.22)Hz增加至(2.36±0.68)Hz;NMDA受体拮抗剂MK-801(100μmol/L)能阻断Glu、NMDA引起的ARC神经元放电频率加快效应。结论Glu、NMDA均可显著增强ARC神经元电活动,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中有Glu机制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激动剂 MK-801 弓状核 下丘脑内侧基底部 脑片
下载PDF
氯胺酮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p38蛋白磷酸化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兴军 陈红专 陆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研究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大鼠海马脑片缺糖缺氧 (OGD)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p38蛋白磷酸化激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OGD损伤模型 ,TTC染色抽提法观察氯胺酮对海马脑片OGD损伤时的神经保护作用 ,免疫印迹法研... 目的 :研究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大鼠海马脑片缺糖缺氧 (OGD)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p38蛋白磷酸化激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OGD损伤模型 ,TTC染色抽提法观察氯胺酮对海马脑片OGD损伤时的神经保护作用 ,免疫印迹法研究“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海马脑片中p38磷酸化激活变化情况 ,以及氯胺酮对p38磷酸化激活的影响。结果 :氯胺酮显著抑制海马脑片OGD损伤所致的A值降低 ,p38蛋白在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激活增加 ,再灌注 15min后开始上升 ,2h仍可见持续表达。氯胺酮剂量为 5、10 μmol·L-1时 ,能显著抑制p38蛋白磷酸化激活 (P <0 .0 5 )。结论 :氯胺酮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p38蛋白的磷酸化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片 缺血再灌注 氯胺酮 P38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细胞外Ca^(2+)对爪蟾脑片神经元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调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红 蔡浩然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9-606,共8页
应用盲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以爪蟾视顶盖神经元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为指标,观察了细胞外 Ca^(2+)对爪蟾脑片神经元突触后 mIPSC的调制。结果表明:用细胞外无钙或无钙含乙二醇... 应用盲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以爪蟾视顶盖神经元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为指标,观察了细胞外 Ca^(2+)对爪蟾脑片神经元突触后 mIPSC的调制。结果表明:用细胞外无钙或无钙含乙二醇双乙胺醚-N,N’-四乙酸(EGTA)(200 nmol/L-2mmol/L)溶液灌流,均可使mIPSCs的发放频率降低;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剂氯化铬(100μmol/L)也可使mIPSCs的频率降低;内质网钙泵抑制剂thapsigargin (TG)以及内质网ryanodine受体(RyR)激动剂ryanodine均可使mIPSCs频率升高,内质网RyR拮抗剂普鲁卡因则可降低mIPSCs的频率;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也可降低mIPSCs的频率,对三磷酸肌醇(inositol,4,5-triphosphate,IP_3)水平有抑制作用的咖啡因亦可显著地降低mIPSCs,甚至完全抑制mIPSCs。从而表明:对突触前神经元及其末梢,细胞外钙离子可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进而可能使突触后mIPSCs的频率增加;突触前细胞内钙储池上的RyR和IP_3R均可介导钙从其中释放,并也可使突触前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可能使突触后mIPSCs的发放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片 膜片钳 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 Ryanodine受体(RyR) 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
下载PDF
5-HT对弓状核神经元的直接兴奋作用和通过GABA能局部神经元实现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康玉明 陈健勇 +1 位作者 欧阳玮 乔健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用大鼠离体灌流脑片的细胞外单一神经元电生理记录技术 ,观察了 5 HT对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随机选取的 149个神经元中 ,有 33个 (2 2 .2 %)可被 5 HT兴奋 ,82个 (5 5 .0 %)被抑制 ,其余 34个 (2 2 .8%)出现... 用大鼠离体灌流脑片的细胞外单一神经元电生理记录技术 ,观察了 5 HT对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随机选取的 149个神经元中 ,有 33个 (2 2 .2 %)可被 5 HT兴奋 ,82个 (5 5 .0 %)被抑制 ,其余 34个 (2 2 .8%)出现双相反应或不出现反应 ;(2 )用低Ca2 + 高Mg2 + 人工脑脊液替换正常人工脑脊液后 ,5 HT引起的兴奋效应仍可出现 ,但 5 HT引起的抑制效应不再出现 ;3) 5 HT受体的非选择性拮抗剂cyproheptadine对5 HT引起的兴奋或抑制都有阻断作用 ;(4 )用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 (Bic)可以阻断 5 HT引起的抑制作用。据此推测 :(1) 5 HT的兴奋效应对低Ca2 + 环境不敏感 ,因而是 5 HT直接作用于所记录细胞的结果 ;(2 ) 5 HT的抑制效应对低Ca2 + 敏感 ,并可被Bic所阻断 ,因而 5 HT可能是先兴奋了局部GABA能中间神经元 ,后者再通过释放GABA抑制了所记录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核 神经元 5-羟色胺(5-HT) 赛庚啶 荷包牡丹碱 脑片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视皮层诱发场电位及LTP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太真 蔡志伟 沈建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6-408,共3页
采用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观察了乙酰胆碱对视皮层诱发场电位以及LTP的影响。结果发现,100μmol·L-1及5μmol·L-1两种浓度的乙酰胆碱均可使诱发场电位幅值增大;但对LTP形成的作用不同。5μmo... 采用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观察了乙酰胆碱对视皮层诱发场电位以及LTP的影响。结果发现,100μmol·L-1及5μmol·L-1两种浓度的乙酰胆碱均可使诱发场电位幅值增大;但对LTP形成的作用不同。5μmol·L-1的乙酰胆碱对LTP的形成无负影响,甚至有轻度易化作用,当用人工脑脊液冲洗去除乙酰胆碱后,此组标本已形成的LTP幅值无显著变化;浓度为100μmol·L-1的乙酰胆碱使所有实验标本在强直刺激后均不能记录出LTP,当用人工脑脊液冲洗去除乙酰胆碱后,有半数标本显现出了LTP现象。表明浓度为100μmol·L-1的乙酰胆碱并没有阻止LTP的诱导过程,而是对LTP的表达具有掩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脑片 长时程增强 乙酰胆碱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大脑探测伏安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峻 林祥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1-366,共6页
从活体伏安法、快速循环伏安法、大脑切片伏安法和单细胞伏安法等方面评述了伏安法在大脑信息的探测,特别是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吸收过程等的研究,展望了今后伏安法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涉及参考文献39篇.
关键词 伏安法 大脑切片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家鸽顶盖脑片中Ⅱ_(a-f)亚层的诱发电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彬 邓超 胡昌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将离体脑片技术用于研究家鸽顶盖.以微电极记录顶盖Ⅱa-f层的诱发反应,对不同频率电刺激Ⅰ层引起的诱发电位,以及在Ⅱa-f亚层不同深度记录的诱发电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①诱发电位包含3个成分,即正波、负波和正波。... 将离体脑片技术用于研究家鸽顶盖.以微电极记录顶盖Ⅱa-f层的诱发反应,对不同频率电刺激Ⅰ层引起的诱发电位,以及在Ⅱa-f亚层不同深度记录的诱发电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①诱发电位包含3个成分,即正波、负波和正波。②频率跟随反应表明,此诱发电位的3个成分都是突触后的反应.③此诱发电位在深度100~100μm处表现明显,在深度300μm处波幅最大.上述结果提示,有关接受视网膜输入的神经元位于300μm深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 脑片 诱发电位
下载PDF
视皮层LTP形成后的突触形态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太真 蔡志伟 陈彩云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5年第4期150-154,共5页
本文对产生LTP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发现,产生LTP的实验组标本中有大的“U”形突触形成。这种U型突触的界面曲率可大于2,多有两个以上的活性区。活性区部位的曲率变化更为明显。而对照组未见到这种... 本文对产生LTP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发现,产生LTP的实验组标本中有大的“U”形突触形成。这种U型突触的界面曲率可大于2,多有两个以上的活性区。活性区部位的曲率变化更为明显。而对照组未见到这种变化。提示U型突触可能是LTP发生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脑片 长时程增强 突触 界面曲率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在发育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3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王蕾 胡志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素标...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记录 4- 2 8d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共记录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 ,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中无反应型细胞数量 ,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细胞的输入阻抗有显著性差异。成功标记 2 3例神经元 ,不同年龄的神经元的形态学成熟度不同。低输入阻抗神经元在形态学上属成熟型 ,高输入阻抗神经元属幼稚型。该结果表明 ,大鼠在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的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生物素
下载PDF
异氟醚和安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新京 徐礼鲜 叶平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剂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全脑 ,置于通入 1.3 6g·L- 1(95% )O2 和 0 .0 98g·L- 1(5% )CO2 混合气体的 4℃人工脑脊液 (ACSF)中 ,再用振动切片...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剂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全脑 ,置于通入 1.3 6g·L- 1(95% )O2 和 0 .0 98g·L- 1(5% )CO2 混合气体的 4℃人工脑脊液 (ACSF)中 ,再用振动切片机切制成 3 0 0~ 40 0 μm含海马的脑薄片 ,然后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安氟醚 (0 .2g·L- 1~ 0 .6g·L- 1)和异氟醚 (0 .12g·L- 1~ 0 .3 6g·L- 1)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冲洗 5min后 ,放电频率可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 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可产生明显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表明海马CA1区是吸入麻醉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安氟醚 大鼠 海马神经元 自发放电活动 吸入麻醉剂
下载PDF
脑片技术在抗脑缺血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明江 卢树杰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01-1404,共4页
脑片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从电生理学、突触可触性、病理形态学及神经递质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该技术在抗脑缺血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抗脑缺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脑片 脑缺血 药理学 电生理学 病理形态学 神经递质 中医药
下载PDF
大鼠出生后内侧膝状体腹侧部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小红 熊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本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生物胞素(biocytin)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出生后(postnatal day,P)3~30日龄大鼠(P3~30)内侧膝状体腹侧部(ventral partition of 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v)神经元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发... 本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生物胞素(biocytin)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出生后(postnatal day,P)3~30日龄大鼠(P3~30)内侧膝状体腹侧部(ventral partition of 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v)神经元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显示:(1)在P3~30的发育过程中,MGBv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自-40 mV降至-67 mV(P<0.01);输入阻抗由1 832MΩ降至806 MΩ(P<0.01);时间常数由2.55 ms降至0.96 ms(P<0.01).同时,动作电位的幅度、阈值和时程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2)K+通道阻断剂4-AP使P6的MGBv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数目减少,幅度降低,时程变宽,并使P16的动作电位幅度逐渐降低至去极化脉冲终末达到平台电位,而Ca2+通道阻断剂CdCl2仅引起P16的MGBv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时程延长;(3)在用biocytin标记的MGBv神经元观察到,幼稚MGBv蓬丛样神经元(tufted neuron)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而随着出生后日龄的增长,胞体逐渐变成梭形.轴突出现较早,树突的发育相对较晚,但其发育变化更为显著和复杂.以上结果提示,大鼠出生后MGBv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仍有显著的发育变化,且两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膝状体腹侧部 脑片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生物胞素
下载PDF
乙醇抑制谷氨酸钠介导的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璐 裴曙光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制备离体大鼠伏核脑片,用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乙醇对谷氨酸钠诱发伏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观察给药后5~15分钟内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显示:灌流谷氨酸钠后10分钟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多(P<0.01),此反应可被乙醇... 制备离体大鼠伏核脑片,用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乙醇对谷氨酸钠诱发伏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观察给药后5~15分钟内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显示:灌流谷氨酸钠后10分钟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多(P<0.01),此反应可被乙醇抑制。说明乙醇对伏核神经元抑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谷氨酸介导的突触传递受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乙醇 谷氨酸钠 神经元
下载PDF
经脂多糖(LPS)处理免疫应答大鼠离体脑片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斌 胡三觉 鞠躬 《生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实验采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方法 ,观察了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和IL 2对大鼠离体脑片视上核神经元膜电位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以期探明免疫应答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用 10 0U/mlIL 1β灌流脑... 实验采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方法 ,观察了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和IL 2对大鼠离体脑片视上核神经元膜电位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以期探明免疫应答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用 10 0U/mlIL 1β灌流脑片 ,正常对照的 (n =15 )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 9d的大鼠视上核神经元 (n =2 0 )超极化 ,同时伴有自发放电频率的下降 ;应用 10 0U/mlIL 2 ,大部分正常对照视上核神经元 (n =14)表现为超极化 ,自发放电减少 ,剩余部分 (n =3)变化不明显 ;在LPS免疫 9d大鼠离体脑片上的 45个视上核神经元中 ,10 0U/ml的IL 2使其中 19个表现为去极化并伴有自发放电频率增加 ,16个变化不明显 ,其余 10个表现为超极化伴放电频率下降。以上结果表明 ,在免疫应答中 ,视上核神经元对细胞因子IL 2的敏感性 ,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细胞因子IL 2可能参与了视上核神经元的功能调节 ,进而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上核 LPS
下载PDF
大鼠运动区脑片的培养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春岩 肖向建 +3 位作者 宋学琴 刘卫刚 李敏 马征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利用出生后1天的乳鼠大脑活组织切片建立脑片的培养模型,并用抗非磷酸化神经丝单克隆抗体SMI-32对皮层锥体细胞加以鉴定、计数,与生长至同时期的大鼠运动区皮层锥体细胞数目比较,并测定不同时期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显示... 利用出生后1天的乳鼠大脑活组织切片建立脑片的培养模型,并用抗非磷酸化神经丝单克隆抗体SMI-32对皮层锥体细胞加以鉴定、计数,与生长至同时期的大鼠运动区皮层锥体细胞数目比较,并测定不同时期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显示脑片体外生长良好,形态完整,皮层锥体细胞数目恒定,与体内生长的锥体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培养液中LDH含量稳定。大鼠脑片的培养以及锥体细胞组化鉴定技术为研究有关皮层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片 锥体细胞 非磷酸化神经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