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宇才 毛静远 +3 位作者 侯雅竹 杜廷海 王永霞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西药常规加参仙升脉口服液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1月-2014年10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4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 目的:系统评价西药常规加参仙升脉口服液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1月-2014年10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4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1978年-2014年)、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4年10月)、Pub Med(1978年-2014年10月)、The Cochrane Library(Issue10,2014)和Embase(1974年-2014年10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互联网检索在研试验,附加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药厂资料。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阅读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及其资料。结局测量指标:动态心电图中的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等。搜集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 Handbook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4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患者505例。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OR=5.76,95%CI(3.39,9.80),P<0.00001];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仙生脉口服液能显著提升患者平均心率[WMD=6.26,95%CI(4.95,7.57),P<0.00001]、最高心率[W M D=7.75,95%CI(6.50,9.00),P<0.00001]、最低心率[W M D=6.88,95%CI(4.95,8.82),P<0.00001]。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率提升等有效安全。但由于纳入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设计合理、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仙升脉口服液 缓慢性心律失常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侯平 刘宁 马贤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865-866,880,共3页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普萘洛尔制备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大鼠...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普萘洛尔制备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大鼠心率比模型组大鼠心率明显提高(P〈0.01),大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仙升脉口服液 缓慢心律失常 缝隙连接蛋白Cx45
下载PDF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雅芳 徐强 +1 位作者 黄宇虹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并提取数据,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9篇,患者1 530例;在综合疗效方面,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30,95%CI[1.23,1.38](P<0.000 01);治疗后基础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7.87,95%CI[6.47,9.26](P<0.000 01);治疗后最慢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6.45,95%CI[4.72,8.18](P<0.000 01);治疗后平均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7.20,95%CI[6.23,8.16](P<0.000 01);治疗后静息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8.03,95%CI[6.52,9.54](P<0.000 01);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RR=1.47,95%CI[0.94,2.30](P<0.10);不良反应方面,共6篇文献提到均未发生严重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改善心率方面有一定作用,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缓慢性心律失常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拴莲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4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已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为观察组,与20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数据进行比较,观察24h总心搏、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以及心律失常方面的检...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已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为观察组,与20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数据进行比较,观察24h总心搏、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以及心律失常方面的检出率.结果 ①观察组24h总心搏、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及最低心率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缓慢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初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缓慢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65例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尚树忠 刘红 +3 位作者 李丽 郑轶 郭三强 牛雪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 观察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患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且并发Ⅱ度 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AVB)、窦房结传导阻滞 (SAB)、窦性停搏和室内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 65例 ,经右侧颈内静脉或... 目的 观察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患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且并发Ⅱ度 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AVB)、窦房结传导阻滞 (SAB)、窦性停搏和室内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 65例 ,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双极球囊飘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 ,球囊充气量为 0 .5mL~ 1.0mL ,通过连接电极导管远端到心电图所提示的心内电图图形指导电极的走向和固定电极位置 ,以 4V~ 10V起搏心脏。结果 电极飘浮到位 ,并能够正常夺获心房或心室者 63例 (96.92 % ) ,失败 2例(3 .0 8% )。经人工心脏起搏后 ,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稳定和改善。术后感染 5例 (7.94% ) ,无 1例发生气栓。电极移位 4例 (6.3 5 % ) ,经及时调整恢复正常起搏。结论 床旁盲插球囊漂浮电极人工心脏临时起搏具有简便和经济的特点 ,特别对于病情重、不宜搬动的病人 ,免去了搬动和途中发生意外的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漂浮电极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
6
作者 叶军川 陶四明 +1 位作者 李易 李建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926-927,共2页
目的评价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81(62±13.5)岁,通过床旁置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心脏... 目的评价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81(62±13.5)岁,通过床旁置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平均置入时间(3.5±1.2)min。起搏位点:38例为右室心尖部,5例为右室流出道起搏,2例为心房起搏。平均起搏时间(3.8±1.3)d,电极导管脱位4例。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置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 急性心肌梗死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单腔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健 杨立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单腔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腔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每组46例。单腔... 目的探讨单腔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腔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每组46例。单腔起搏器组置入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组置入双腔起搏器,比较两组心功能、生命质量、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心力衰竭住院率。结果治疗后,双腔起搏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分别为(59.08±5.13)%、(69.82±7.53)分,均高于单腔起搏器组的(52.37±4.61)%、(53.64±8.06)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9.37±4.10)mm,短于单腔起搏器组的(52.79±5.41)mm,NYHA分级优于单腔起搏器组,心力衰竭住院率(10.87%)低于单腔起搏器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减轻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降低住院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单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心功能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