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剩余重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及成矿带的关系 被引量:39
1
作者 涂广红 江为为 +4 位作者 朱东英 周立宏 肖敦清 高嘉瑞 袁淑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6-755,共10页
在分析中国大陆宏观格架、全国布格重力异常和东北地区1:50万剩余重、磁力异常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质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东北剩余重磁异常特征,并探讨了剩余重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与成矿有关的剩余重磁场特征,说明了剩... 在分析中国大陆宏观格架、全国布格重力异常和东北地区1:50万剩余重、磁力异常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质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东北剩余重磁异常特征,并探讨了剩余重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与成矿有关的剩余重磁场特征,说明了剩余重磁异常可在刻画地质构造、断裂分布、地层分布及成矿带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地宏观格架 布格重力异常 剩余重磁异常 东北地质构造 成矿带
下载PDF
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中国及邻域地壳厚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虎荣 张永志 +1 位作者 刘锋 康荣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4-499,共6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及邻域地壳厚度为研究对象,采用GRACE提供的GX OG-2-GCM模型数据计算自由空气重力异常,通过确定地核与地幔的质量,分离出由地壳部分产生的重力异常并经过布格改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利用Park公式求出了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 本文以中国大陆及邻域地壳厚度为研究对象,采用GRACE提供的GX OG-2-GCM模型数据计算自由空气重力异常,通过确定地核与地幔的质量,分离出由地壳部分产生的重力异常并经过布格改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利用Park公式求出了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结果与以前地壳厚度资料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重力 地壳厚度 布格重力异常 反演
下载PDF
扬子区地壳密度扰动成像和华南燕山期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文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5-1054,共10页
用区域布格重力场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方法确定了扬子克拉通地壳的密度扰动模式,它反映了区域的壳源大花岗岩基等板内构造。扬子克拉通的大地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重合。克拉通内部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和大地构造分区没有... 用区域布格重力场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方法确定了扬子克拉通地壳的密度扰动模式,它反映了区域的壳源大花岗岩基等板内构造。扬子克拉通的大地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重合。克拉通内部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和大地构造分区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它和地质图有一定对应关系。根据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一致的原则,利用研究区重力小波细节勾画出了上地壳结晶基底构造图,提供基底构造准确定位的参考。由于大陆地壳经常发生岩层的近水平拆离,地面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构造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基于密度成像的地壳构造研究表明,古地块的碰撞作用使大陆地壳发育裂隙裂缝,在三叠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碰撞时地壳原有的裂隙裂缝复活了,又使得热流体活动加剧和中地壳岩石逐渐重熔,形成了雪峰山—幕阜山—皖南黄山燕山期花岗岩带。花岗岩重熔作用属于岩石圈克拉通化的一种作用。现今雪峰山、幕阜山和皖南黄山还是弱地震多发区,说明这个燕山期花岗岩带虽然已经克拉通化,但是克拉通化的程度还是比扬子地块略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扬子克拉通 地壳密度成像 区域布格重力场 中地壳重熔作用 燕山期花岗岩
下载PDF
川滇地区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志萍 王夫运 +2 位作者 姜磊 徐顺强 唐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1331,共14页
利用滑动平均法从川滇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场分离出主要反映莫霍面起伏的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将地震模型转换、并经过高程改正的密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根据不同构造单元之间莫霍面上、下密度差不同,采用Parker法对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进行... 利用滑动平均法从川滇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场分离出主要反映莫霍面起伏的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将地震模型转换、并经过高程改正的密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根据不同构造单元之间莫霍面上、下密度差不同,采用Parker法对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进行分区反演,得到了该区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青藏块体从边缘向内部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加深和增厚,分别为52~62km和54~66km;四川盆地莫霍面深度为38~42km;从南东向北西川滇菱形块体莫霍面深度为42~62km;红河断裂带以西的滇西地块,从南向北莫霍面深度为34~52km;龙门山、红河断裂带是莫霍面深度变化的梯度带;红河断裂带两侧自北向南莫霍面深度差异逐渐增加;攀枝花裂谷下方的莫霍面未发现明显隆起。川滇地区莫霍面深度分布明显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其向中南半岛侧向俯冲的制约。文中采用分区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深度模型与已有的人工地震探测结果之间的均方差<1. 7km,同时通过与整体反演结果对比,表明在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壳速度、密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区域,以高分辨地震探测结果为约束,开展分区密度界面反演工作,可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重力异常 川滇地区 分区密度界面反演 莫霍面深度
下载PDF
利用布格重力资料研究太行山东南缘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志萍 姜磊 +4 位作者 杨利普 李德庆 方盛明 熊伟 徐顺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3-507,共5页
通过对豫北地区1∶20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变换,得到1~4阶小波细节所包含的重力异常信息,分析研究区内重力场源在横向和纵向上产生的异常特征,并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对其成因进行解释。利用不同阶次小波变换结果,对太行山东南... 通过对豫北地区1∶20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变换,得到1~4阶小波细节所包含的重力异常信息,分析研究区内重力场源在横向和纵向上产生的异常特征,并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对其成因进行解释。利用不同阶次小波变换结果,对太行山东南缘11条主要断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并推测各断裂的可能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重力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解 太行山 断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西向差异形变与隆升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姜效典 李德勇 +1 位作者 宫伟 秘丛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16-4028,共13页
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约束下的三维空间域挠曲形变模拟显示,大约以90°E为界,青藏高原东、西两部分的岩石圈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90°E以东,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35-45km,该岩层厚度可使刚性的上地壳与上地幔岩石通过中下地壳柔... 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约束下的三维空间域挠曲形变模拟显示,大约以90°E为界,青藏高原东、西两部分的岩石圈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90°E以东,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35-45km,该岩层厚度可使刚性的上地壳与上地幔岩石通过中下地壳柔塑性地层的黏滞流动产生构造解耦;地壳处于区域均衡状态,下地壳热物质的流动膨胀是地壳隆升的主控要素.而在90°E以西,断裂带严重削弱了该区域的岩石圈机械强度,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小于15km,向西逐渐减小,至喀喇昆仑断裂带变为零,断裂切穿莫霍面进入地幔,发生纯剪切构造形变;这里的地壳接近局部均衡,厚皮逆冲是地形隆升的主要因素.震源深度大于80km的地幔地震大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西部,其岩石圈深部具有的脆裂特征很好地支持了岩石圈机械强度模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强度 挠曲模拟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 布格重力异常 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邻区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站稳 高国明 +2 位作者 王树琴 潘莹 杨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6-874,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部位,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力异常展布特征,对揭示青藏高原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基于WGM2012全球重力场模型,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得到了不同...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部位,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力异常展布特征,对揭示青藏高原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基于WGM2012全球重力场模型,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得到了不同深度、不同阶数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随着分解阶数的增加,对应的等效源深度也增加、低频信息越突出.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异存在明显的东西分区现象,呈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现象,印证了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的流动与其周边刚性块体的阻挡作用;羌塘地块在4阶细节场中表现为正异常的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俯冲、摩擦作用引起下地壳温度升高使物质熔融上涌至中地壳的动力学过程;阿拉善地块的重力异常在各阶细节场的分布特征与鄂尔多斯块体类似,反映阿拉善地块是从华北古陆上分离出的.结合各阶重力异常分布,分析研究区主要断裂所在的深度位置,其中鄂尔多斯断裂西缘、甘肃断裂带及龙门山断裂是表层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南祁连缝合带、昆仑山缝合带及海源断裂带穿过上地壳到达地表;巴丹吉林断裂主要存在于上地壳,北祁连缝合带由中地壳延伸到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GM2012重力场模型 布格重力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中国海及邻域岩石圈三维密度分布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306-311,共6页
利用中国海及邻域的 2 0× 2 0网格密度异常和 15′× 15′的网格平均布格重力异常 ,采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法反演 ,得到了中国海及邻域岩石圈内六个层面上 15′× 15′的密度分布结果 .反演结果表明 :(1)中国海及邻域岩石圈... 利用中国海及邻域的 2 0× 2 0网格密度异常和 15′× 15′的网格平均布格重力异常 ,采用约束最小二乘方法反演 ,得到了中国海及邻域岩石圈内六个层面上 15′× 15′的密度分布结果 .反演结果表明 :(1)中国海及邻域岩石圈密度极不均匀 ,反映了区内强烈的构造活动特征 ;(2 )层内密度分布与大地构造有明显的相关性 ,不同的构造单元存在着密度差异 ,断裂带表现为密度异常梯级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及邻域 布格异常 反演 密度分布
下载PDF
宜川—泰安重力剖面的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秦建增 方盛明 +4 位作者 罗翔飞 李勇江 贾宇鹏 谢汝一 李怡青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66-2373,共8页
宜川—泰安重力剖面穿越了太行—吕梁隆起、华北裂陷、鲁西隆起等地质构造单元,剖面及其附近地区构造活动强烈.依据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可分为太行山以西的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高程"同步型"的变化特征、太行山以东的布格重力异常... 宜川—泰安重力剖面穿越了太行—吕梁隆起、华北裂陷、鲁西隆起等地质构造单元,剖面及其附近地区构造活动强烈.依据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可分为太行山以西的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高程"同步型"的变化特征、太行山以东的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高程"镜像型"的变化特征,布格异常转换带位于太行山重力梯级带的东缘,反映了大地质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深部构造背景.均衡重力异常特征与新构造运动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即正异常区对应吕梁山、太行山以及鲁西等隆起地区,负异常区对应临汾、华北断陷盆地.通过对理论均衡地壳厚度与实际地壳厚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均衡重力状态异常转换带及其附近地区均对应于莫氏界面上隆、上地幔热物质向地壳侵入和运移,由于其在趋于均衡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地壳的差异运动,因此构造活动强烈而产生深大断裂,表现为地震的频繁活动,这些地区应该是地震监测以及震害防御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川—泰安重力剖面 布格重力异常 均衡重力异常 莫霍界面 地震活动
原文传递
Refinement and Quantification of Terrain-Induced Effects on Global Gravity Data
10
作者 Ojima I. Apeh Elochukwu C. Moka +1 位作者 Victus N. Uzodinma Elijah S. Ebin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年第5期513-526,共14页
The geodetic and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of Earth Gravity Field parameters computed from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s (GGMs) are quite on the increase despite the inherent commission and omission errors of these models... The geodetic and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of Earth Gravity Field parameters computed from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s (GGMs) are quite on the increase despite the inherent commission and omission errors of these models.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focuses on refining and quantifying terrain-induced effects on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computed directly from a total of seven recent GGMs. In the study, the Residual Terrain Model (RTM) techniqu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sidual terrain effects that were added to the GGM-comput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t the sixty test points in Enugu State, Nigeria. The computed residual terrain effects range from -24.6 to 37.5 mgal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the omission errors of the GGMs based on their Root-Mean-Square (RMS) differences ranges from 7.8% to 44.7%.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GGM-refin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re better in accuracy than the unrefined GGM-comput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nd hence there is need for accurate height in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GGMs. We, therefore, recommend that refin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obtained from HUST-Grace2016s, EIGEN-6C4 and GECO that gave best improvement amongst the seven GGMs under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used to supplement the available terrestrial Bouguer anomalies for geodetic and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with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s Refined bouguer anomalies Residual TERRAIN Model (RTM) Effects
下载PDF
南岭花岗岩重力场特征与找矿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鹏飞 刘天佑 陈国雄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是世界上研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理论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多金属矿床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花岗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预测有重要意义。南岭花岗...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是世界上研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理论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多金属矿床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花岗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预测有重要意义。南岭花岗岩密度较围岩低,呈明显重力负异常特征,本文首先建立直立柱体花岗岩的重力正演模型,通过改变模型参数来分析南岭花岗岩局部重力异常的特征;然后对南岭地区实测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局部重力异常和区域重力场,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选择过骑田岭、香花岭等地区典型剖面,通过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得出花岗岩体的形态与侵位特征,得知大型花岗岩体下底延深不超过25km,其侵位机制大多受深大断裂控制,说明南岭花岗岩侵入体属浅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成矿带 布格重力异常 花岗岩侵入体 二度半反演
下载PDF
顾及高程二次项的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之差距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新强 赵德军 楼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8,共4页
用中国青藏高原某地区实测重力数据和SRTM3地形数据计算了该地区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的差距。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二者的差距与高程有很大的相关性,高程一次项在该地区的均值达到1.76 m,高程二次项的最大值达到0.03 m。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似大地水准面 空间异常 布格异常 SRTM3 C2项
下载PDF
Gravity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meroon Mountain (West Central Africa) Based on the New and Existing Data
13
作者 Jean Victor Kenfack Jean Marie Tadjou +2 位作者 Joseph Kamguia Tabod Charles Tabod Ateba Beko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1年第4期513-522,共10页
A new gravity survey of the Mount Cameroon area has enabled the definition of four major gravimetric do- main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recognized structural uni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superficial and ... A new gravity survey of the Mount Cameroon area has enabled the definition of four major gravimetric do- main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recognized structural uni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superficial and deep structures in this mountainous zone, new gravity data have been processed. These new gravity data was integrated to existing gravity data to propose the new complete Bouguer anomaly map of the region, and then to show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uguer gravity of this area. The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patterns (bouguer maps) in terms of geolog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Mount Cameroon zone belongs to a wide positive anomaly;these anomalies display complex gravity domains, which seem to be similar to that due to major structural units in the region and volcanic activity of the mountain. In the mountain active zone in particular (between 2000 and 3800 m of altitude), the new anomalies map shows high gravity anomalies (from 11 to 60 mgal), coupled with low gravity at some stations (in the summit, 4060 m) where gravity anomaly is about –30 mgal. The steep WNW-ESE gravity gradients observed on the gravity maps mark the transition between positive in the south and negative anoma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 Cameroon CVL gravity anomalies bouguer anomalies
下载PDF
Crustal density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 China 被引量:1
14
作者 Lei Jiang Lanbo Liu +4 位作者 Zhiping Xu Xiaoguo Deng Lipu Yang Wei Xiong Shunqiang X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5期347-355,共9页
The 1:200,000 middle-large scal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covering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SLLF)and its vicinity are analyzed with two methods.First,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are ... The 1:200,000 middle-large scal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covering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SLLF)and its vicinity are analyzed with two methods.First,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are decomposed by two-dimensional(2 D)wavelet to make the family of multi-scale modes correspond with density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epths.Second,a two and half dimension(2.5 D)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version of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data are conducted with the constraints provided by two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s(DSS1 and DSS2)crossing the study area to get the crustal density profiles.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tudy,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SLLF appears to be a deep fault with almost vertical dipping and rooted into the uppermost mantle;2)In the middle to upper crust SLLF shows an clear turning patterns and segmentation features;3)In the study area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precisely re-located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 historical large earthquakes have a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turning patterns and segmentation features of SLLF;and 4)The results of the horizontal slices from 2 D wavelet decomposition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nsity structur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A well-defined concave structure with low density exists in the upper crust of the Dongming Depression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fault,with the concave center being estimated at a depth of about 8 km.In contrast,the upper crust on the east side presents a relative thinner pattern in depth with a bit higher density.Meanwhile,the low-density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crust underneath the fault is presumably caused by the uplift of the upper mantle materials and their intrusion along the deep rupture system.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inconsistency of fault system and epicenters of small earthquakes from upper to lower crus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aul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governing role to the seismicity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iaocheng-Lankao fault(SLLF)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Density structure Dongming depression Multi-scale wavelet decomposition Epicenters of small EARTHQUAKES
下载PDF
太仓-奉贤断裂基于遥感、重磁数据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敏 王鑫 +1 位作者 张景发 付萍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3,194,共6页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太仓-奉贤断裂地貌特征,通过小波多尺度方法对布格重力数据进行分解,并应用重力、航磁数据分析其深部结构,结合前人人工地震及沉积演化历史资料进一步探讨该断裂与古海岸线的关系。布格重力异常显示,该断裂形成NW...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太仓-奉贤断裂地貌特征,通过小波多尺度方法对布格重力数据进行分解,并应用重力、航磁数据分析其深部结构,结合前人人工地震及沉积演化历史资料进一步探讨该断裂与古海岸线的关系。布格重力异常显示,该断裂形成NW向的重力梯度带,由北向南依次控制白茆断凹、甪直断凹和松江断凹的东部边界;重力小波细节图表明,该断裂切穿中上地壳到达下地壳,在下地壳太仓-奉贤断裂仍与太仓-陈家镇断裂、昆山-嘉定断裂、青浦-龙华断裂、松江-嘉善断裂和南汇-平湖断裂相交;航磁场揭示该断裂两侧的地质体存在明显的磁性差异。综合重力、航磁及前人资料可知,太仓-奉贤断裂是江苏地区一条重要的隐伏构造断裂,切穿底部基岩至下地壳,构成全新世中期古海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仓-奉贤断裂 遥感影像 布格重力异常 航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解
下载PDF
利用重力和面波联合反演确定四川地区三维岩石圈速度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飞 于海英 高丽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7-289,共13页
基于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对地下结构不同的敏感性和数据分布,联合地球物理反演可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和提高反演模型的可靠性。在研究中,利用噪声成像得到的地震面波相速度,并结合当地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对四川地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进行... 基于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对地下结构不同的敏感性和数据分布,联合地球物理反演可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和提高反演模型的可靠性。在研究中,利用噪声成像得到的地震面波相速度,并结合当地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对四川地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进行了联合成像研究。地震面波频散数据主要对地下岩石的横波速度敏感,而重力数据对地下介质的岩石密度有很好的约束性,为了将两种数据归并统一到同一个联合反演系统中,利用了地震波速度和岩石密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基于面波和重力联合反演成像算法,得到了四川地区岩石圈的三维横波速度模型。该模型不仅与地表已观测到的地质特征有较好的吻合性,而且能够比较好地拟合面波数据和重力数据,新的模型对于研究四川地区的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联合反演 四川盆地 地震面波 布格重力异常
下载PDF
冲绳海槽地区断裂构造解释及莫霍面反演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学锋 《油气地球物理》 2011年第2期48-50,共3页
本文通过冲绳海槽地区已有的1∶50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对冲绳海槽断裂构造进行了推断解释,据此分析了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特征;以东海南地学重、磁、震联合解释剖面提供的莫霍面深度作为控制,采用频率域的Parker三维迭代界面反演方法,得... 本文通过冲绳海槽地区已有的1∶50万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对冲绳海槽断裂构造进行了推断解释,据此分析了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特征;以东海南地学重、磁、震联合解释剖面提供的莫霍面深度作为控制,采用频率域的Parker三维迭代界面反演方法,得到了全区的莫霍面深度,为研究冲绳海槽的地质构造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布格重力异常 断裂构造 莫霍面反演
下载PDF
江淮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中强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竹军 邬伦 +1 位作者 于贵华 叶燕林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8,共9页
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的离散化、梯度计算和粗化处理 ,生成江淮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分级图。布格重力异常高梯度区与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与低梯度分布区的弱地震活动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 ,布格重力异常高梯度区... 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的离散化、梯度计算和粗化处理 ,生成江淮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分级图。布格重力异常高梯度区与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与低梯度分布区的弱地震活动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 ,布格重力异常高梯度区的分布具有线性展布特点 ,可以划分出两组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 ,一组走向北东 ,另一组走向北西西。同方向的条带具有相互平行、间距近似相等的特点 ,不同方向的构造带相互交切 ,形成一幅网络状图象。沿着这些梯级带存在断裂构造 ,它们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期有过构造运动 ,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在江淮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晚第三纪至早第四纪活动断裂和中强地震在空间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 ,在现今构造活动不太强烈的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可以认为是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构造环境 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 中强地震 数字高程模型 断裂构造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岩石层三维密度结构 被引量:34
19
作者 方剑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60-666,共7页
搜集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的S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结果和2万多个实测重力点资料,将重力资料进行各种改正并网格化为30′×30′的布格重力异常.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度差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建立青藏地区岩石层密度的初始模型,... 搜集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的S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结果和2万多个实测重力点资料,将重力资料进行各种改正并网格化为30′×30′的布格重力异常.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度差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建立青藏地区岩石层密度的初始模型,再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青藏地区岩石层三维密度分布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岩石层密度分布不仅在纵向上不均匀,而且在横向存在明显的不均匀.在深度10-70km范围内,高原整体呈低密度特性,在50-70km深度范围内低密度特征更加突出,与周缘地区存在0,1g/cm3的密度差.而在90-110km深度范围内,高原岩石层地幔显示密度高.(2)岩层密度分布与大地构造有明显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青藏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层析成像 布格异常 岩石层 密度结构
下载PDF
金川—芦山—犍为剖面重力异常和地壳密度结构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光亮 申重阳 +5 位作者 吴桂桔 谈洪波 石磊 汪健 张品 王嘉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24-2435,共12页
重力剖面金川—芦山—犍穿越芦山震区,近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长约300km,测点距平均2.5km,采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与同址GPS三维坐标测量,获得了沿剖面的自由空气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剩余密... 重力剖面金川—芦山—犍穿越芦山震区,近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长约300km,测点距平均2.5km,采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与同址GPS三维坐标测量,获得了沿剖面的自由空气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剩余密度相关成像和密度分层结构正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垂直断裂走向的宽广的巨型重力梯级带,重力变化达252×10^-5 m·s^-2以上(龙泉山以西),反映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陡变(约14.5km)性质;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过渡区(龙门山断裂带与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之间)存在(30~50)×10^-5 m·s^-2的剩余异常"凹陷",可能与上地壳低密度体、山前剥蚀与松散堆积和推覆体前缘较为破碎有关;剩余密度相关成像显示地壳密度呈现分段性特征,在芦山地震位置出现高低密度变化;地壳呈现三层结构,四川盆地上、中、下地壳底界面平缓,反映其稳定阻挡作用,而松潘—甘孜块体上、中、下地壳底界面明显往盆地逐步抬升,反映出青藏高原往东的强烈挤压作用;松潘—甘孜块体往东推覆变形主要集中在上地壳范围内,推覆深度随离龙门山断裂带愈近而越浅.本文通过对密度分布及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芦山地震及龙门山地区地壳构造背景和当前活动性的深部动力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重力剖面 布格重力异常 地壳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