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村歌者——浅析韩偓诗歌中“雨”艺术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郁慧娟 《阴山学刊》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作为晚唐一大家,韩亻屋的诗歌独具韵味,突出表现为他经常写到的"雨"意象,雨中感时伤事,雨里落花,雨中风物的生机盎然,及雨中思妇,这诸多话题显示出烟雨苍茫的世界是其诗艺的特种元素。
关键词 韩偓 诗歌 落花 生机 闺怨
下载PDF
文化阐释视角下王昌龄《闺怨》诗的内涵探析
2
作者 沈英英 张高宇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从文化视角阐释王昌龄的《闺怨》诗,具有独特的意义。对《闺怨》诗的一般理解可见,闺中少妇兴高采烈地登高楼,在感知春日美景中触发了人生的思考并最终悔恨丈夫从军。但在文化阐释中,我们还更深刻地看到少妇的凄惨命运。她在小小年纪就... 从文化视角阐释王昌龄的《闺怨》诗,具有独特的意义。对《闺怨》诗的一般理解可见,闺中少妇兴高采烈地登高楼,在感知春日美景中触发了人生的思考并最终悔恨丈夫从军。但在文化阐释中,我们还更深刻地看到少妇的凄惨命运。她在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婚姻枷锁,以及在期盼夫君建功的过程中独守空房和韶华虚度等诸多不幸事件,致使她在希望中走向失望,并在天真烂漫中走向忧愁和悔恨,让读者都为她悲恸不已。从文化视角对《闺怨》诗进行阐释,能够使其内涵得到全面的体现,其中的情感意义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怨》 文化阐释 内涵 意义
下载PDF
吴藻词研究
3
作者 赵思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清末才女吴藻因婚姻的不幸,创作了大量抒发闺愁幽怨的词作,并最终选择了礼禅拜佛的道路。她的人生轨迹表明,吴藻很难逃脱那个时代赋予女性的悲剧性。即便如此,贯穿吴藻一生的,是她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她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观其词作... 清末才女吴藻因婚姻的不幸,创作了大量抒发闺愁幽怨的词作,并最终选择了礼禅拜佛的道路。她的人生轨迹表明,吴藻很难逃脱那个时代赋予女性的悲剧性。即便如此,贯穿吴藻一生的,是她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她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观其词作,所流露出来的反封建礼教束缚、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使她的思想呈现出朴素的女性主义意识,在那个特定时代,已属星星之火,具有开启时代女性解放先河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藻 闺怨 隐逸思想 社会参与意识 个性解放
下载PDF
古代男性“闺怨”诗词的性别想象
4
作者 姜云飞 《职大学报》 2016年第3期29-33,111,共6页
大多数男性"拟女性"的闺怨作品表面上是在代女性倾诉不幸,充满着对女性的同情,但实质上到处充斥着男性视角对女性相当隔膜的性别想象和相当固化的刻板规范。这警醒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社会,这种男权话语是否... 大多数男性"拟女性"的闺怨作品表面上是在代女性倾诉不幸,充满着对女性的同情,但实质上到处充斥着男性视角对女性相当隔膜的性别想象和相当固化的刻板规范。这警醒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社会,这种男权话语是否已经销声匿迹?还是依旧渗透在各种关于性别的话语和习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闺音 男性视角 性别寄托 性别想象
下载PDF
闺怨词意象衔接研究——以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夏日光 夏素芬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主体创作,与读者思想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诗歌由意象统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同时也是诗歌的衔接手段。本文运用意象衔接理论,以辛弃疾的闺怨词《祝英台近·晚春》为例,把意象的衔接分别归...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主体创作,与读者思想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诗歌由意象统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同时也是诗歌的衔接手段。本文运用意象衔接理论,以辛弃疾的闺怨词《祝英台近·晚春》为例,把意象的衔接分别归纳为事物类、志向类、行为类和情感类,来分析诗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怨词 意象衔接 连贯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Widow’s Lament in Springtime in Terms of New Criticism
6
作者 李俊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77-178,共2页
William Carlos Williams,a poet who has an immense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20th century poetry.whose poems characterized his close attention to nature,friendship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 Widow’s Lament... William Carlos Williams,a poet who has an immense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20th century poetry.whose poems characterized his close attention to nature,friendship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 Widow’s Lament in Springtime is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ve of imit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bout boudoir repining school but bringing poetry into natural relation with everyday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ew Criticism boudoir repining school the history of literater
下载PDF
蒲松龄的“女郎诗(词)”与顾青霞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蒲松龄笔下有近百首诗词描写年轻女子的容貌情态和情爱心理,可总称为"女郎诗(词)",有赠妓姬、戏赠友人、代闺怨等三大类,其中以赠顾青霞、戏赠孙蕙的数量最多。从这些诗歌,特别是《梦幻八十韵》中,可以发现蒲松龄一生对于顾... 蒲松龄笔下有近百首诗词描写年轻女子的容貌情态和情爱心理,可总称为"女郎诗(词)",有赠妓姬、戏赠友人、代闺怨等三大类,其中以赠顾青霞、戏赠孙蕙的数量最多。从这些诗歌,特别是《梦幻八十韵》中,可以发现蒲松龄一生对于顾青霞最纯洁珍贵的恋情。由于对顾青霞的精神恋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芳容髫齿、弱态生娇、充满诗意的女性,进而对男女关系进行思考,发表了"腻友"论,营造出一个关于男女友情和爱情的精神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女郎诗” 顾青霞 赠妓姬 戏赠友人 代闺怨 梦幻诗
下载PDF
闺怨与臣怨--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研究
8
作者 李程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1,I0010,共8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古代诗歌等作品,对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两幅绘画中仕女执扇、蜀葵、修竹等关键元素进行重新解读。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其表面是设身处地为诗中女子结撰抒写,实际却...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古代诗歌等作品,对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两幅绘画中仕女执扇、蜀葵、修竹等关键元素进行重新解读。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其表面是设身处地为诗中女子结撰抒写,实际却是以诗中女子自喻仕途坎坷逐臣之伤。唐寅不仅是画家,也是文人。笔者结合唐寅的个人经历与画中配景的暗示,将这两幅绘画引向画家自喻,讨论男性画家创作此类闺怨题材绘画的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怨 自喻 臣怨
下载PDF
李清照词中所展现的自我形象 被引量:1
9
作者 阳利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李清照词所展现的女性自我形象 :一、在注重自我形貌美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自我人格的豪迈、纯洁、高雅。二、在爱情上特别看重双方的平等交流 ,表现出的不是一种对男性的依附 ,而是充满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三、... 本文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李清照词所展现的女性自我形象 :一、在注重自我形貌美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自我人格的豪迈、纯洁、高雅。二、在爱情上特别看重双方的平等交流 ,表现出的不是一种对男性的依附 ,而是充满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三、对自然景物变化的特殊敏感 ,这种敏感性表现在总是把自己触及到的自然景物同自身的青春和生命体验交织在一起。透过她的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女人 ,性格温柔、深挚 ,对于美的强烈的依恋和珍惜。这三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共同展示出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才华、有理想 ,既柔婉又刚强的女性自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词 闺情词 自我形象
下载PDF
额田王咏秋风歌之语象溯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燕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古代中日两国吟咏爱情的诗歌中,"秋风"一词时有所见。从日本最早的古典和歌大成《万叶集》中所记载的、由女歌人额田王所咏的"思近江天皇咏秋风歌"可知,它与中国六朝阖怨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秋风"语象... 古代中日两国吟咏爱情的诗歌中,"秋风"一词时有所见。从日本最早的古典和歌大成《万叶集》中所记载的、由女歌人额田王所咏的"思近江天皇咏秋风歌"可知,它与中国六朝阖怨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秋风"语象在当时的中日诗歌中具有不同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田王 《万叶集》 六朝闺怨诗 秋风
下载PDF
家庭妇女解放的问题:从《新闺怨》到“十七年”电影
11
作者 戎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3-90,共8页
1948年史东山编导的电影《新闺怨》是民国时期"进步电影"中少有的表现家庭妇女解放问题的社会问题剧。史东山有意创作这个题材的电影,然而他对社会革命过渡时期家务与工作问题所做的思考,因与当时的革命现实形势龃龉而受到批... 1948年史东山编导的电影《新闺怨》是民国时期"进步电影"中少有的表现家庭妇女解放问题的社会问题剧。史东山有意创作这个题材的电影,然而他对社会革命过渡时期家务与工作问题所做的思考,因与当时的革命现实形势龃龉而受到批判。"十七年"电影总体而言缺少家庭妇女题材,只有在"大跃进"时期涌现了一批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为代表的讲述家庭妇女就业的电影。这批电影的叙事模式即家庭妇女冲破"男权思想"对妇女就业的偏见,成功走出家庭,投身于社会劳动。电影把反对妇女就业的"男权思想"当做阻碍家庭妇女解放的唯一因素,并把这种思想归于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电影对推动两性平等或有一定意义,但考察社会现实状况可见,电影未能深入触及家庭妇女的焦虑和困惑,没有正视鼓励妇女就业和工作岗位不足、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客观社会矛盾,并回避家务劳动价值认同问题。反顾家庭妇女解放问题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闺怨》 “十七年”电影 史东山 “大跃进” 妇女解放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