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蕾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6,F0003,共3页
由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4日至18日在重庆召开,本文概括记述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研讨内容和成果,包括图书馆史、图书史、图书馆历史人物研究,及会议讨论形成的图书馆史研究未来的走向等。
关键词 图书馆史 图书史 图书馆学术史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不是六艺 胜似六艺——谈《史记》与《论语》的学术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桐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52,127,共12页
《论语》在汉代只是六艺的传记 ,但它对《史记》的学术影响却不在六艺之下。《论语》不仅给《史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史记》体例的设置 ,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多以《论语》
关键词 《论语》《史记》 司马迁 六艺
原文传递
对象、问题与方法: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朝晖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年第2期7-27,共21页
近年来,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出现多学科广泛参与、各种研究角度和方法异彩纷呈、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对各种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整合各学科研究成果被提上议事日程。文章旨在回顾和梳理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走过的历程,分... 近年来,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出现多学科广泛参与、各种研究角度和方法异彩纷呈、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对各种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整合各学科研究成果被提上议事日程。文章旨在回顾和梳理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走过的历程,分析和评估已有的各种研究范式,探寻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可分为滥觞与奠基、引入现代研究范式、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出版史研究、新文化史视野下的出版史研究四个发展阶段,文章着重讨论了社会文化史语境下中国古代出版史在研究对象、研究材料、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新突破,指出出版文化史的书写将成为未来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出版史 出版文化 书籍史 新文化史 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文彦 肖东发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在2000~2009年这10年之间,我国的出版史研究成果累累,学科体系和基本概念都在不断发展完善。这一阶段通史、地方志、断代史著述丰富;近现代出版研究成为热潮;学者们对出版史的学术研究逐步深入,并尝试以多学科、多种方法研究出版史,其... 在2000~2009年这10年之间,我国的出版史研究成果累累,学科体系和基本概念都在不断发展完善。这一阶段通史、地方志、断代史著述丰富;近现代出版研究成为热潮;学者们对出版史的学术研究逐步深入,并尝试以多学科、多种方法研究出版史,其中,以文化史视角研究出版历史的成果最为丰硕;西方书籍史从思路和方法上对我国的阅读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国外优秀学者的著述成果,使得中国出版史研究日益国际化;新中国出版史研究在2008年开始升温。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动向是出版史研究的国际化,不仅需要中西学术交流融汇,更需要我国学者站在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研究、推动中国出版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史 编辑史 阅读史 印刷史 书籍史 文化史
下载PDF
侨易学的观念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共12页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侨易学的观念,一是在广义的理论/哲学层面,所谓"理论"乃是指一种相对普适意义的概念运用,具有跨学科的学术宏观层面意义,而"哲学"则更是最高端的理论境界,即能尝试在最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人类、世界、宇宙的基本规律问题。建构起最基本的"乾元—坤贞"的二元结构,同时在各自的内部建立三维(上、中、下;始、中、终)、六步(起、承、持、转、合、极)的基本层次,强调"限止"、"断念"等核心概念;二则下降到学科/领域层面,即作为一般意义的侨易学,它也可以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和研究对象,提出学科概念、核心内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学 《易学》 侨易学 学术史 理论/哲学 学科/领域
下载PDF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蕾 张琦 程焕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5,共8页
图书和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20年文华图书科开设图书馆史课程以来,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经历了初创(1920-1949)、发展(1949-1978)和完善(1978-2010)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教育体系,刘国... 图书和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20年文华图书科开设图书馆史课程以来,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经历了初创(1920-1949)、发展(1949-1978)和完善(1978-2010)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教育体系,刘国钧、皮高品、谢灼华、来新夏等为图书和图书馆专门史教育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史 图书馆史 专业教育 图书馆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探源 被引量:8
7
作者 罗健 邓湘琴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787-791,共5页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诸多中医哲学思想、基础理论体系起源于《周易》《道德经》《尚书》等。这些著作中朴素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中医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辩证思维、藏象...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诸多中医哲学思想、基础理论体系起源于《周易》《道德经》《尚书》等。这些著作中朴素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中医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辩证思维、藏象学说、运气学说等理论,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其中包括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原则,系统地梳理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探索《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了解中医文化的源流,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文化 周易 道德经 尚书
下载PDF
从文献统计看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细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通过文献检索与统计,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地域、年代、出版者、学科分布情况,介绍了图书出版者分布与典型高产出版者、图书的类型分布与主要出版活动类型,指出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近代出版业的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 通过文献检索与统计,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地域、年代、出版者、学科分布情况,介绍了图书出版者分布与典型高产出版者、图书的类型分布与主要出版活动类型,指出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近代出版业的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图书馆出版的一些图书,尤其是书目工具书,即使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仍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图书馆 图书出版 出版史 图书馆事业史
下载PDF
作为物质的书籍:书籍研究的历史进路与物质性转向
9
作者 乔晓鹏 王怡冉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从媒介物质性研究出发,着眼书籍研究,回溯和归纳不同学派关于书籍的经典观点,书籍研究中对物质性的关注大体呈现了从凸显文本物质形式,到观照文本物质形态及其意义,再到对书籍物质性的关注等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书籍研究向物质性... 从媒介物质性研究出发,着眼书籍研究,回溯和归纳不同学派关于书籍的经典观点,书籍研究中对物质性的关注大体呈现了从凸显文本物质形式,到观照文本物质形态及其意义,再到对书籍物质性的关注等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书籍研究向物质性转向的可能路径:首先,关注书籍的物理属性及其出版实践再造的物质性;其次,将书籍置于“关系”之中,考察作为“中介”的书籍;再次,采用结构主义视角,探讨书籍出版或物质技术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物质性 书籍研究 书籍物质性 书籍史 出版学
下载PDF
图书厄运史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铭德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第5期94-96,共3页
由于社会原因,中华图书文献经历了15次重大的劫难。通过对“书厄”的剖析,昭示我们以史为鉴,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关键词 图书史 图书 厄运
下载PDF
论《史记》“整齐百家杂语”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桐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3,共6页
"整齐百家杂语"是《史记》主要著述宗旨之一。司马谈所说的百虑一致、殊途同归,是指导司马迁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方法,而《六经》则是百家学术同归的目的地。司马迁不仅从百家杂语中吸取史料,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历史、... "整齐百家杂语"是《史记》主要著述宗旨之一。司马谈所说的百虑一致、殊途同归,是指导司马迁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方法,而《六经》则是百家学术同归的目的地。司马迁不仅从百家杂语中吸取史料,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历史、天文、人生智慧各个方面吸纳百家学术观点,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学术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六经 司马迁 百虑一致 诸子百家
下载PDF
向达《蛮书校注》成书考
12
作者 郑元元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蛮书》是研究我国西南历史的重要著作,向达集《蛮书》多个版本、前人校勘记、金石文献等之大成,结合地理、民族、语言等资料为此书作校勘和详细注释,历时二十三年著成《蛮书校注》。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向达《蛮书校注》初稿誊清稿、... 《蛮书》是研究我国西南历史的重要著作,向达集《蛮书》多个版本、前人校勘记、金石文献等之大成,结合地理、民族、语言等资料为此书作校勘和详细注释,历时二十三年著成《蛮书校注》。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向达《蛮书校注》初稿誊清稿、清样和终稿所记载的信息入手,梳理了向达校注《蛮书》的起因、撰写和出版过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文末比较了誊清稿和终稿在内容、参校本、参考注文等方面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书校注 向达 出版 书籍史
下载PDF
重构现代中国书籍的文化生产模式——评高哲一《现代中国的印刷之力》
13
作者 罗智国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高哲一著《现代中国的印刷之力》(The Power of Print in Modern China)以20世纪三分之二时间里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为研究对象,几代知识分子通过编印教科书、辞典、古籍丛刊、大型丛书等出版物,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塑造了... 高哲一著《现代中国的印刷之力》(The Power of Print in Modern China)以20世纪三分之二时间里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为研究对象,几代知识分子通过编印教科书、辞典、古籍丛刊、大型丛书等出版物,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塑造了现代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化。晚清民初书局采用合作式文化生产模式,20世纪30年代则演变为资本主义商业竞争性的生产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转变为协商式文化生产模式。作者擅长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建构起完整的现代中国出版编辑史的框架结构。然而,该书占有材料略显不足,选取史料稍欠严谨,使得某些论述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作者的类型学划分难以贯通全书,为了重构理论甚至不避曲解史料之嫌。尽管如此,该书对中国现代出版史依然做出了独具特色的结构性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的印刷之力》 书评 文化生产模式 书籍史
下载PDF
The Book Publishing and Analysis of Modern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14
作者 WANG Xi-rong YAN Jia-h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The paper is based on literature search,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 book publishing situation of modern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ublisher being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ts predece... The paper is based on literature search,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 book publishing situation of modern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ublisher being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ts predecessor.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book printing methods published by the modern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re lead printing,and among the types of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atalogue of library collections is the most com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book publishing history of publication history of library
下载PDF
从英译《尚书》看朱熹的儒家诠释学思想对理雅各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宗武 沈思芹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的儒家诠释学,注重字词、句章严谨精简的训释与经文本义及其义理阐发相融合,独具鲜明的理学特色,改变了传统解经路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学术影响。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英译《尚书》特重朱子。研究理译《尚书》的翻译理念... 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的儒家诠释学,注重字词、句章严谨精简的训释与经文本义及其义理阐发相融合,独具鲜明的理学特色,改变了传统解经路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学术影响。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英译《尚书》特重朱子。研究理译《尚书》的翻译理念、翻译策略和文本的具体转换,不仅可以深刻体认学术转型期朱子《尚书》学的理路、风格与特征,还可以探寻不同文明交流的同质文化因子,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雅各 《尚书》 诠释学 儒学
下载PDF
《尚书》中的天人关系新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2-36,共5页
《尚书》的天人关系思想是中国天人关系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内涵丰富而深刻,对后世影响也极大;同时,它也是《尚书》历史思想的重要源头。《尚书》的"天"或"帝"等至上神并不具有"创世"和"完全的人... 《尚书》的天人关系思想是中国天人关系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其内涵丰富而深刻,对后世影响也极大;同时,它也是《尚书》历史思想的重要源头。《尚书》的"天"或"帝"等至上神并不具有"创世"和"完全的人格神"特征;"人"在《尚书》中的天人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天子"在《尚书》中的本义是"天之元子"而非"天之独子",但是后者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取代了前者。《尚书》中的天人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本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天人关系 人格神 创世 人本
下载PDF
《御药院方》的东亚环流
17
作者 杨东方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自明以来,传本渐稀,幸存有张金吾、陆心源等递藏的元至元刊本。晚清时,该本随陆氏藏书一起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早在高丽朝,该书就已传入朝鲜半岛。李氏朝鲜...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自明以来,传本渐稀,幸存有张金吾、陆心源等递藏的元至元刊本。晚清时,该本随陆氏藏书一起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早在高丽朝,该书就已传入朝鲜半岛。李氏朝鲜王朝非常重视,将之列为医科取才时考讲书之一,并活字印刷。朝鲜活字十一卷本传入日本,佐伯侯高标收藏之,丹波元简借阅抄录,千贺芳久又从丹波元简手中借读,发现价值颇高,于日本宽政十年将之活字印刷。该版本经由商人捎带、书坊贩卖、学人访书等渠道逐渐传入我国,成为国内的主要版本。《御药院方》一书在中、朝、日往返环流,使其多次佚而复显,这既显示出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医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证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药院方》 书籍之路 朝鲜本 和刻本 书籍史
下载PDF
中国近代大众医学读物的传播与接受--以《验方新编》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希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99,共15页
作为民间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验方因在满足大众医疗需求方面的优势而广行于世。重点辑录此类知识的《验方新编》一书,内容丰富,便于非专业人士查阅和应用。它在1846年出版后的近二十年里并不为人熟知,却在19世纪后期迅速扩散开来,传播... 作为民间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验方因在满足大众医疗需求方面的优势而广行于世。重点辑录此类知识的《验方新编》一书,内容丰富,便于非专业人士查阅和应用。它在1846年出版后的近二十年里并不为人熟知,却在19世纪后期迅速扩散开来,传播到了全国大部分省份以及俄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入20世纪之后,该书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并逐渐成为易得易懂易用类医药知识的一种象征和代指他人经验的一种常用语,乃至"中医"的代名词。这种嬗变实际是社会需求、名人效应、出版印刷技术革新、商业营销和民间劝善文化共同推动的结果。一本传统的民间验方书在趋新求变的背景下大放异彩,启示我们在阐释近代中西医的关系及其演变的问题时,应注重考察中西医知识在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医疗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和接受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验方新编》 医学读物 医学知识传播 书籍史
原文传递
书籍史视域下的《唐诗三百首》研究
19
作者 宗瑞冰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唐诗选本之一。近代新印的《唐诗三百首》有别于传统古籍,呈现新旧并存、交叉融合的版本特点,构成了册页制度下新的版本形态;其发行传播借助现代报刊以及灵活多变的销售策...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唐诗选本之一。近代新印的《唐诗三百首》有别于传统古籍,呈现新旧并存、交叉融合的版本特点,构成了册页制度下新的版本形态;其发行传播借助现代报刊以及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成为新印古籍市场化成功运作的典范;对它的阅读接受也趋向于去功利化。《唐诗三百首》等近代新印古籍对于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古籍事业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对丰富扩展我国书籍史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新印古籍 书籍制度 书籍史
下载PDF
西周金文及《尚书》中之“若曰”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4-96,共3页
"若曰"是《尚书》和西周金文中常见的词组,对于"若"的说解至今无定论,文章对西周金文和《尚书》中的用例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并参考前人观点,对"若曰"作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若日 《尚书》 西周金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