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韬 朱彦霖 +2 位作者 林唐棣 李箭 付维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5-1610,共6页
背景:同种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基础及临床实践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与重要地位。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同种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以"allograft tends OR allografts、intra... 背景:同种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基础及临床实践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与重要地位。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同种异体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以"allograft tends OR allografts、intra-articular knee ligament 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R ACL"为检索词,检索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语言设定为英文。结果与结论:国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使用同种异体肌腱的相关研究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目前,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使用同种异体移植物或自体移植物的优劣暂无定论。对于选择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担忧主要来源于可能存在感染及愈合缓慢等问题。对于同种异体移植及自体移植术后效果比较,不同试验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所反映出的结论大致为:2种移植物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无差异,或自体移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较好。有研究表明,同种异体移植物可能会增高二次手术的风险。因此,同种异体肌腱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同种异体肌腱 自体移植物 同种异体移植物 肌腱 前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移植 自体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成 敖英芳 +9 位作者 王健全 胡跃林 崔国庆 余家阔 田得祥 印钰 焦晨 郭秦炜 闫辉 王永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预...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情况的观察,分析总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共3638例,术后关节感染者16例,感染率0.44%。临床表现有体温增高,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细菌培养阳性11例,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治疗包括静脉抗炎、关节冲洗注药、关节镜下清理术等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清创术后1年以上的12例患者中失访3例,9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7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韧带功能良好。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软骨破坏及韧带移植物失效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尽早行关节镜下清理手术,术后结合抗生素治疗,辅以积极有效的功能康复,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关节感染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与三隧道双束不同植入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新民 刘飞 +2 位作者 赵海霞 王巍 王健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87-4392,共6页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其中30例采用单隧道单束重建,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式纽扣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挤压固定;30例采用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股骨端采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系统进行单隧道双束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双隧道挤压固定。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指标;重建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以评估2组前交叉韧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单隧道单束重建及三隧道双束重建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5±4),(28±3)个月;(2)2组患者重建后均无螺钉脱落、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建韧带再断裂及关节内感染现象;(3)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前抽屉试验阳性率、Lachman征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较重建前均明显降低(P<0.05);三隧道双束重建组末次随访时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单隧道单束重建组(P<0.05);(4)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且末次随访时2组间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提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功能,但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能更好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隧道单束 三隧道双束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 前抽屉试验 Lachman征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物愈合和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个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傅涛 吴鹏 +1 位作者 赵林梁 程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1-287,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下肢功能,对运动员而言更为严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可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甚为重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 背景: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下肢功能,对运动员而言更为严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可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甚为重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1名国家男子橄榄球队优秀运动员为个案研究,对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分阶段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前后拍摄MRI,分别进行关节屈曲度、腿部围度、下肢等速力量、YBT测试、BESS测试、前馈测试、单脚静态平衡测试、双脚动态平衡测试、Lysholm膝关节评分、上肢无氧功、躯干力量等检测,分析康复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情况、身体形态、膝关节功能和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结果与结论:通过术后10个月的分阶段康复训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良好,膝关节屈曲度恢复正常,膝关节水肿基本消除,膝关节伸屈肌力量恢复到受伤前的95%以上,膝关节功能测试良好,关节功能也恢复了较高水平,Lysholm膝关节评分85分,上肢无氧功和躯干力量达到受伤前的120%,身体各项素质较受伤前有了较大提高。此次的康复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膝关节功能、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复发性髌骨脱位诊治及治疗选择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宁 张志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6期-,共5页
复发性髌骨脱位多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异常、高位髌骨、滑车发育异常、继发于股骨内侧或胫骨外侧扭转的旋转不良、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股内侧斜肌的破坏或削弱有关。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或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确切的证据表... 复发性髌骨脱位多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异常、高位髌骨、滑车发育异常、继发于股骨内侧或胫骨外侧扭转的旋转不良、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股内侧斜肌的破坏或削弱有关。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或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确切的证据表明急性髌骨脱位者首选保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通常采用手术干预;MPFL重建需要建立精确的股骨隧道才可以达到解剖修复及最小的移植物张力。在骨骺未闭的患者及翻修手术中,MPFL重建术是安全可行的。远端重排术适用于复发性髌骨脱位伴有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增大的高位髌骨或髌骨外侧及远端有软骨病的患者。截骨术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术式能够治愈复发性髌骨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内侧髌股韧带
原文传递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金龙 赵金忠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髌股关节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主要见于年轻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骨内侧限制髌骨外向脱位的主要稳定结构,也是髌骨不稳发生时必然要损坏的结构。因此,通过MPFL重建恢复髌骨的稳定性为... 髌股关节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主要见于年轻患者,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骨内侧限制髌骨外向脱位的主要稳定结构,也是髌骨不稳发生时必然要损坏的结构。因此,通过MPFL重建恢复髌骨的稳定性为必要措施。虽然MPFL重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部分手术细节,如股骨隧道和髌骨隧道定位、移植物材料选择、移植物固定角度、移植物张力选择等方面是否影响疗效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术式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循证依据。本文笔者将对MPFL重建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关节不稳定性 综述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松杰 张清旭 +2 位作者 陈绪彪 林晓旭 邱雪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5513-5518,共6页
背景:国内多数研究表明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均是良好的移植物,近期疗效满意。目的:比较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在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均在关... 背景:国内多数研究表明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均是良好的移植物,近期疗效满意。目的:比较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在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均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自体肌腱组移植物采用自体肌腱,异体肌腱组移植物采用同种异体肌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时的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出院后1,3,6,9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肌力恢复程度、Werner髌股痛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关节稳定性:两组出院时的的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时,两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关节活动度:治疗后,两组关节伸直活动度、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随访情况: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肌力恢复程度、Werner髌股痛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1,3,6,9个月,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结果表明: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物在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中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 关节镜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自体肌腱移植物 异体肌腱移植物 膝交叉韧带 膝交叉韧带重建 疗效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轨迹不良的髌韧带止点重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傅明 廖威明 +4 位作者 杨子波 林子洪 何爱珊 盛璞义 杨忠汉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总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不良时,为纠正髌骨外脱位倾向所采用的髌韧带止点重建策略和康复效果。方法对12例13膝合并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同时,将髌韧带外侧1/2止点内移... 目的总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不良时,为纠正髌骨外脱位倾向所采用的髌韧带止点重建策略和康复效果。方法对12例13膝合并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同时,将髌韧带外侧1/2止点内移至髌韧带内侧,并重建止点,术后对膝关节不予固定制动,并根据关节情况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全部病例进行半年以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KSS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髌骨半脱位或脱位获得矫正,康复过程重建的髌韧带未见出现撕裂或断裂现象。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分提高到79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提高到83分,膝关节总体情况较术前均有根本性的改变。结论膝关节长期的外翻畸形可继发引起胫骨外旋,二者均是导致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的原因,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时为纠正髌骨的脱位倾向而进行的髌韧带止点重建,对膝关节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没有不利影响,对该类患者是一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人工关节 置换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原文传递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与双束重建胫骨骨道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平 敖英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解剖研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情况,确定PCL前外侧束(ALB)与后内侧束(PMB)胫骨止点的位置、形状与面积,探讨PCL双束四骨道重建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 目的解剖研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情况,确定PCL前外侧束(ALB)与后内侧束(PMB)胫骨止点的位置、形状与面积,探讨PCL双束四骨道重建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根据屈伸膝关节过程中纤维束紧张与松弛情况,将PCL分为ALB与PMB,并确定各束中的功能束,用多种指标测量ALB、PMB与功能束的胫骨止点,解剖寻找双束四骨道重建PCL中胫骨骨道定位标志与定位方法。结果PCL胫骨止点位于后髁间窝内,其纵轴由近内斜向远外,与胫骨干夹角平均为(16.5±1.4)°。ALB与PMB胫骨止点基本呈远近排列,ALB胫骨止点接近于菱形,平均面积为(90±20)mm^2,PMB胫骨止点近似长方形,平均面积(96±32)m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分别止于ALB胫骨止点的远外侧部及PMB胫骨止点的远内侧部,均接近椭圆形,面积分别为(35±12)mm^2与(36±6)mm^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ALB功能束胫骨止点中心与PMB功能束胫骨止点中心距离为(12.7±1.9)mm^2胫骨内、外侧髁间棘及胫骨上端后方骨嵴为重要的解剖标志。结论PCL胫骨止点可以容纳两个胫骨骨道,PCL的ALB与PMB中均存在功能束,提示临床双束四骨道重建PCL时,胫骨骨道应分别定位于ALB与PMB功能束胫骨止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胫骨止点 骨道位置 解剖
原文传递
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晋 翁科捷 +2 位作者 张育锋 邱雪立 钟志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36-2940,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断裂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重建,选用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两种不同移植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4例前交叉韧带(ACL)或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患者根据随机序列软件以及患者选择结果分为两组:采用自体... 目的:比较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断裂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重建,选用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两种不同移植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4例前交叉韧带(ACL)或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患者根据随机序列软件以及患者选择结果分为两组:采用自体绳肌腱移植组81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63例。移植物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 Endobutton 及 Intrafix 系统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前后抽屉试验、前后 Lachman 试验,以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Tegner 评分等项目,以及患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了解术后骨道以及内固定物情况。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及近期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能够满足韧带重建要求。但术后12个月时比较,自体肌腱组Lachman 和 ADT/PDT 等级更低以及 IKDC 评分[(83.43±4.37)分比(81.05±4.41)分]、Lysholm 评分[(90.59±3.43)分比(89.03±3.25)分]和 Tegner 评分[(7.79±0.94)分比(7.37±0.90)分]得分的均数显著更低(χ2=9.509、9.080,t =3.237、2.770、2.729,均 P <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效果优于同种异体肌腱,是首选的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细胞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曹红彬 辛景义 +2 位作者 梁军 李秀兰 于顺禄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3-925,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和骨髓基质细胞(MSCs)组,MSCs组在骨隧道内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于手术后4、8和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和骨髓基质细胞(MSCs)组,MSCs组在骨隧道内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于手术后4、8和12周采取组织,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特殊变化,分析腱骨愈合信息。结果:4周时MSCs组腱骨间充满结缔组织,空白对照组和胶原海绵组腱骨间有少量结缔组织;8周MSCs组形成Sharpey’s纤维,空白对照组合胶原海绵组无Sharpey’s纤维出现;12周时MSCs组形成大量Sharpey’s纤维,在移植肌腱和骨隧道之间有纤维软骨,矿化软骨形成,空白对照组和胶原海绵组出现Sharpey’s纤维,无矿化软骨形成。结论:MSCs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缩短腱骨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骨骼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腱转移术 前交叉韧带 组织学技术 骨髓基质细胞 骨隧道
下载PDF
自体与γ射线照射和非照射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康 田少奇 +3 位作者 张积华 张才龙 夏长所 于腾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比较自体与γ射线照射和非照射异体骨-髌腱-骨(bone patellar tendon bone,B—PT—B)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6例采用自体B—PT—B(自体组)... 目的比较自体与γ射线照射和非照射异体骨-髌腱-骨(bone patellar tendon bone,B—PT—B)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ACL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6例采用自体B—PT—B(自体组),36例采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异体B—PT—B(异体组),35例采用γ射线照射深低温冷冻保存异体B—PT—B(γ射线组)。由同一术者采用标准关节镜技术完成ACL重建。结果自体组(36例)平均随访39.5个月、异体组(34例)36-3个月、1射线组(33例)37.6个月。(1)自体组术中髌骨骨折1例、术后膝前痛2例,异体组出现迟发感染1例。自体组手术时间较异体组、γ射线组长,术后发热天数较异体组、γ射线组短。(2)自体组、异体组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或前抽屉试验及KT-2000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γ射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γ射线组ACL重建失败率(36%)高于自体组(8%)、异体组(9%)。三组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评分及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低温冷冻异体与自体B-PT—B重建ACL短期疗效接近。经γ射线照射后异体B—PT—B重建ACL的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移植 自体 移植 同种 Γ射线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生物活性玻璃修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昕元 林小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4-858,共5页
背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工韧带材料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有待提高。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修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骨愈合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照组)、生物活性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背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工韧带材料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有待提高。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修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骨愈合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照组)、生物活性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物(实验组)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培养3 d后,观察细胞形态;培养1,3,5 d后,检测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2体内实验: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单侧膝关节韧带断裂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置入生物活性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物,对照组置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置入后6,12周,对比移植部位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培养3 d后,实验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培养3,5 d的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2体内实验:实验组置入后6,12周的最大轴向拔出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置入后6周,对照组存在明显缺损,且缺损部位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实验组新骨形成界面形成骨小梁,瘢痕组织较少,界面宽度狭小。置入后12周,对照缺损部位模糊,存在明显炎性细胞,骨面上存在新骨;实验组缺损部位存在较多的新生组织,缺损部位可见少许炎性细胞;3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玻璃修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生物力学,可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运动学 骨愈合 PET纤维 58-S-PET复合材料 单侧半关节移植物-骨愈合模型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可吸收界面螺钉联合骨隧道用于膝关节韧带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桂一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界面螺钉联合骨隧道用于膝关节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山东省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120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吸收组和金属组,每组60例,可吸收组采用可吸收... 目的探讨可吸收界面螺钉联合骨隧道用于膝关节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山东省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120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吸收组和金属组,每组60例,可吸收组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联合骨隧道治疗,金属组采用金属螺钉联合骨隧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骨隧道增宽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可吸收组优良率为93.33%(56/60),高于金属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术后3、6个月,可吸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金属组[(78.42±5.26)分比(70.41±4.28)分、(92.57±6.34)分比(88.26±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可吸收组股骨正位、股骨侧位、胫骨正位及胫骨侧位骨隧道增宽程度小于金属组[(2.34±0.55)mm比(3.18±0.71)mm、(2.31±0.42)mm比(3.20±0.61)mm、(2.80±0.77)mm比(3.23±0.72)mm、(2.82±0.51)mm比(3.22±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金属组[5.00%(3/60)比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可吸收界面螺钉联合骨隧道用于ACL断裂,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康复,减轻术后骨隧道增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可吸收界面螺钉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云飞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9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08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08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ACL损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Lysholm膝关节评分,其效果优于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镜 自体 骨-髌腱-骨移植重建术 腘绳肌腱重建术 Lysholm膝关节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