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阮传江 申才佳 +4 位作者 赵勇 赵玉振 刘东旗 范海涛 申才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9期5723-5725,共3页
目的:对比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与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6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6名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对照组30名行常规跨伤椎后路... 目的:对比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与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6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6名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对照组30名行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随访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血量、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临床指标,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植骨 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伟 王小军 封小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术后6个月及1年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及胫骨平台内翻角度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较对照组升高(2=12.874,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及开始锻炼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缩短(t=8.327、10.528、13.539,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04、6.60,均为P<0.05);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度数显著高于研究组(t=-2.22、-7.63,均为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326,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板 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新型后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永成 陈南 +3 位作者 钟宗雨 杨茂赓 杨彦熙 吴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后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踝关节骨折(骨折均累及后踝,骨折块面积均≥25%)患者资料,共计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42.... 目的:探讨新型后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踝关节骨折(骨折均累及后踝,骨折块面积均≥25%)患者资料,共计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三踝骨折20例(AO分型B型11例,C型9例);单纯后踝骨折2例。所有患者经3~7 d(平均5 d)消肿待皮纹出现后,行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新型后踝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22位患者获11~25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3周,平均为11.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1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均未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所有患者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评定治疗效果:优20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平均分为94.0分。结论:新型后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疗效好,可作为后踝骨折固定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后踝骨折 骨板 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肢体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雷 王孝辉 +1 位作者 沈素红 李无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0-1743,共4页
C臂或常规X线辅助下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肢体骨折,因其创伤小、愈合快而得到广泛重视并日趋成熟,但其放射性损伤不容忽视。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临床应用不仅限于骨折的诊断,而在辅助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 C臂或常规X线辅助下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肢体骨折,因其创伤小、愈合快而得到广泛重视并日趋成熟,但其放射性损伤不容忽视。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临床应用不仅限于骨折的诊断,而在辅助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肢体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骨折 闭合复位 微创固定 克氏针
下载PDF
过伸复位手法在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斌 张华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过伸手法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复位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时配合过伸复位手法,对比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成角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椎体高度恢复... 目的:探讨过伸手法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复位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时配合过伸复位手法,对比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成角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椎体高度恢复至(38.1±1.7)mm,术后1年恢复至(37.5±1.2)mm,与治疗前[(12.0±1.2)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得到良好矫正,术后6个月为(2.8±0.6)°,术后1年为(3.6±0.6)°,与治疗前[(24.6±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3例恢复到B级;B级9例恢复到C级,3例恢复到D级;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D级7例恢复到E级。结论:在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应用过伸复位手法,有助于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及矫正,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过伸复位手法 胸椎 腰椎 内固定
下载PDF
植骨对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欧阳建军 杨功旭 张清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植骨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湖北省中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40例,根据植骨与否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每组各2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8...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植骨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湖北省中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40例,根据植骨与否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每组各2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 1岁。高处坠落伤27例,道路交通伤1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临床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跟骨高度、B?hler角丢失度、跟骨高度丢失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和跟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植骨组B?hler角丢失度和跟骨高度丢失度显著低于非植骨组(P <0. 05)。结论尽管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是否植骨不影响患者临床功能,但是植骨可减少术后B?hler角和跟骨高度的丢失,不增加并发症,因此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植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林武 扈克治 +2 位作者 吕波 任磊 康艳宾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2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剥复位固定、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组各45例,A组行... 目的探讨经皮撬剥复位固定、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组各45例,A组行经皮撬剥复位固定,B组行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C组行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比较3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7 d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7 d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根骨高度和术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 3组Bohler角及C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7 d 3组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3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7 d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经皮撬剥复位固定、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效果相当,但经皮撬剥复位固定及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较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能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经皮撬剥复位固定术 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术 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 手术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陆小庆 陈晓钢 +1 位作者 张林 周晓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41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年龄23~78岁,平均42.6岁;男35例,女6例。骨折根据Sander...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41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年龄23~78岁,平均42.6岁;男35例,女6例。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31足,Ⅳ型5足。术后评估指标包括放射学结果、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复位情况以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Maryland足部评分(MFS)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随访。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浅层感染,无深部感染或皮肤软组织坏死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使用AOFAS评分以及MFS评分来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分别为93.1%和95.4%。跟骨Bohler角由术前平均9°±3.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04°±7.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原文传递
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贵 朱仕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8-522,共5页
微创治疗是目前骨盆骨折手术技术的发展趋势。现有的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较多,各有其优势。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相关文献,汇总骨盆骨折现有的微创治疗技术及支撑微创治疗技术的相关理论,旨在进一步... 微创治疗是目前骨盆骨折手术技术的发展趋势。现有的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较多,各有其优势。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相关文献,汇总骨盆骨折现有的微创治疗技术及支撑微创治疗技术的相关理论,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伤骨科医生对骨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认识,使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打击,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复位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近中骨折端稳定的颧骨、颧弓骨折的简略复位固定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立娟 柳春明 +4 位作者 段海南 王凯 刘卫东 张占乐 李美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 :颧骨、颧弓骨折通常需要冠状切口、下睑切口和口内切口进路,逐一进行裂开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本文旨在探索一种简便而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针对颧骨、颧弓骨折其内侧相邻的上颌骨结构稳定、颧骨的近中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的6例患者,... 目的 :颧骨、颧弓骨折通常需要冠状切口、下睑切口和口内切口进路,逐一进行裂开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本文旨在探索一种简便而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针对颧骨、颧弓骨折其内侧相邻的上颌骨结构稳定、颧骨的近中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的6例患者,采取半冠状切口,按顺序复位固定的方法,由后向前做颧弓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核查眶外壁颧额缝和颧蝶缝的衔接无误,最后完成颧额缝处骨折的固定。不需做下眼睑、口内切口以及眶下缘颧上颌缝的固定和口内颧牙槽嵴的骨折固定。结果:本组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术后CT扫描显示各个骨折断端,包括上颌窦后外壁、眶外壁等,都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两侧面部宽度和颧骨突度基本对称,面形恢复满意。开、闭口功能正常。未发生颞下颌关节损伤、视力损害及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应用近中骨折端稳定的颧骨骨折的简略复位固定技术,可恢复颧骨、颧弓的解剖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创伤 颧骨骨折 颧弓骨折 骨折复位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楼肃亮 钱金黔 +1 位作者 赵志芳 汪冉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因胸腰椎创伤性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实... 目的:对比分析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因胸腰椎创伤性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予以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复位情况、治疗前后的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治疗半年后的Oswestry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的水平位移、矢状面和额状面Cobb角均显著低于手术前,而伤椎高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实验组手术后半年的水平位移、矢状面和额状面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伤椎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和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1;实验组术后半年的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和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分级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同时不增加手术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植骨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急诊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附23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武 杨建惠 汤东平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23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X线监视下进行,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23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X线监视下进行,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以石膏管型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术后X线照片检查示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诊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跟骨 骨折 经皮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中药汤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接骨一号汤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江西省宜黄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骨折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接骨一号汤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江西省宜黄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接骨一号汤剂的术后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骨密度、血液生化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3个月患者的腰椎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L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骨折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短(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接骨一号汤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体内相关指标,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接骨一号汤剂 骨质疏松性 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应用锁骨绑带、上臂贴胸与前臂悬吊三联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 被引量:4
14
作者 穆欢喜 张勇强 +1 位作者 侯世文 李崇鑫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锁骨绑带、上臂贴胸及前臂悬吊三联固定(简称为三联固定)方法治疗儿童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骨科应用三联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儿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5.6... 目的探讨采用锁骨绑带、上臂贴胸及前臂悬吊三联固定(简称为三联固定)方法治疗儿童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骨科应用三联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儿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5.6±3.1)(4~12)岁。损伤原因包括摔伤10例和交通事故2例;骨折类型包括青枝骨折2例、横行骨折6例、斜行骨折2例和粉碎性骨折2例;左侧5例,右侧7例。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4~6周。12例患儿治疗效果为优8例、良4例,总有效率为100%。患儿锁骨骨折均在6周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8.3 d。所有患儿恢复良好,无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活动正常。结论采用三联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折可维持锁骨骨折稳定,促进骨折复位,明显缓解患儿疼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儿童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外固定结合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治疗月骨周围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春晖 姚高文 +1 位作者 王林 罗伟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外联合固定结合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治疗月骨周围损伤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克氏针行腕骨间关节固定,3.0 mm空心钉固定舟骨骨折,可吸收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联合跨腕关节支...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外联合固定结合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治疗月骨周围损伤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克氏针行腕骨间关节固定,3.0 mm空心钉固定舟骨骨折,可吸收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联合跨腕关节支架固定治疗月骨周围损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其中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5例,月骨周围脱位6例,观察内容包括舟月角、桡月角、腕骨高度指数、腕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示舟月角平均51°(35°~65°),桡月角平均7°(-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5例舟骨骨折均Ⅰ期愈合,未见舟骨及月骨坏死。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1.5°,握力达健侧的78.5%。腕关节无痛者6例,轻度疼痛者3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Cooney腕关节评价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超腕关节支架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韧带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可注射型人工骨联合撬拨复位穿针治疗跟骨骨折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涂意辉 薛华明 +2 位作者 杜靖远 蔡珉巍 杨安礼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人工骨联合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6年11月收治单侧跟骨骨折患者8例,运用微创小切口植骨联合经皮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2...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人工骨联合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6年11月收治单侧跟骨骨折患者8例,运用微创小切口植骨联合经皮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2例,其它2例;8例患侧X线测量Bohler角,-1°~10°,平均2°。Gissane角82°~100°,平均92.36°;SandersⅡ型6例(ⅡA3例,ⅡB3例),Ⅲ型2例(ⅢAB1例,ⅢAC1例)。结果所有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8~15月,平均12.3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8)。Bohler角改善大于18~25°,Gissane角改善大于30~35°。按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足功能,本组优(90~100分)6例,良(75~89分)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所有8例术后均未发生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可注射型人工骨联合撬拨复位穿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足部功能恢复满意,并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可注射型人工骨 撬拨复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距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述才 翟得平 +5 位作者 郝云甲 范家强 陶友伦 常步青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29.4±...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29.4±10.2)岁;改良Hawkins分型Ⅱ型17例、Ⅲ型6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9(4.1±2.6)d。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距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足部外观满意度、行走步态;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并采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00(73.21±18.32)min、术中出血量5~10(7.10±1.31)mL、住院时间6~14(8.41±2.03)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15.71±4.63)个月。术后X线显示所有患者距骨得到解剖复位,未发现距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0~14(11.63±2.10)周愈合。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背伸约5°、跖屈约30°),其余患者踝关节活动良好、外观满意、行走步态无异常、切口局部皮肤无感觉过敏及瘢痕触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2(0.65±0.71)分、低于术前的3~9(6.08±1.47)分,AOFAS评分为88~99(94.34±2.53)分、高于术前的59~81(71.30±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6.72,P值均<0.05)。依据AOFAS评分,本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全踝关节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距骨颈骨折 关节镜检查 复位 内固定 空心螺钉
原文传递
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的固定正畸处理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永珍 韩金英 王宾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48例儿童性前牙外伤致牙震荡、嵌顿、脱位及牙槽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结果:38例前牙外伤(牙震荡、嵌顿、脱位)和10例牙槽骨骨折复位固定有效率为96%。结论:对于儿... 目的:探讨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48例儿童性前牙外伤致牙震荡、嵌顿、脱位及牙槽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结果:38例前牙外伤(牙震荡、嵌顿、脱位)和10例牙槽骨骨折复位固定有效率为96%。结论:对于儿童牙外伤和牙槽骨骨折,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其进行复位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本方法取材简单、成本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牙损伤 牙槽骨骨折 复位固定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春生 《大医生》 2017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病患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复位手法联合石膏固定)和B组(手术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每组69例,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 ...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病患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复位手法联合石膏固定)和B组(手术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每组69例,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骨折治疗及复位效果明显优于组A(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方式相比,手术联合T型钢板内固对桡骨远端骨折病患的治疗效果更理想,无论对骨体复位还是对手腕功能恢复手术治疗均具有显著优势,应于临床重点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 复位手法 石膏固定 手术 T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掌骨髓内针及置入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玖征 朱剑津 +3 位作者 袁野 何大炜 赵喆 潘勇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复位前后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2±1.3)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7~27min,平均(13.86±4.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4~26min,平均(19.80±3.94)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试验组透视次数18~35次,平均(25.00±5.20)次,对照组透视24~35次,平均(29.80±3.1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3);试验组术前颈干角(49.29±13.03)°,术后(15.71±1.11),愈合后(15.43±0.98)°,对照组术前颈干角(51.20±10.45)°,术后(15.00±1.76)°,愈合后(15.50±1.90)°,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愈合后颈干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背几乎无瘢痕,试验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5.71±6.63)°,健侧(76.29±6.92)°,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8)。对照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7.60±9.07)°,健侧(78.60±7.81)°,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3)。结论我们设计的掌骨髓内针套件有临床应用价值。髓内针能有效维持掌骨颈骨折复位,临床效果良好。辅助置入装置能安全高效置入髓内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髓内固定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