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撑钢板固定后侧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俞光荣 陈大伟 +4 位作者 赵宏谋 杨云峰 余霄 周家钤 李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支撑钢板治疗16例后侧pilon骨折,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7.6岁(23~62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显示的骨折线... 目的回顾性评估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支撑钢板治疗16例后侧pilon骨折,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7.6岁(23~62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显示的骨折线累及范围选用后外侧人路或联合入路(后内侧加后外侧)复位固定后踝骨块。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临床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结果根据术前cT扫描将后侧pilon骨折分为三型。1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7.6个月(16~52个月),平均AOFAS评分为86.4分(70~98分),平均VAS评分为1.4分(0—3分)。1例术后2年仍有踝周肿胀和长期行走不适,其余患者均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结论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临床疗效肯定,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54
2
作者 孙宇 王超 +3 位作者 党耕町 王少波 齐强 王志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拉22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10例;单侧小关节脱位4例,双侧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2例;双侧小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椎...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拉22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10例;单侧小关节脱位4例,双侧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2例;双侧小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椎体裂纹骨折1例;椎体爆裂型骨折1例。无神经系统损伤者3例,仅合并神经报损伤者7例,合并脊髓损伤者12例(完全性6例,不完全性6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22例平均随访34个月(10个月~7年2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平均3.3d可在围领保护下从床上坐起。仅合并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平均术后7d离床活动,围领保护平均112周,平均3.5个月恢复原工作或劳动。合并脊髓损伤的问例中,6例不完全性损伤者,根性症状明显减轻,脊髓功能稍有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Ⅰ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1例术中复位不完全,2例(共4枚)螺钉松动,但均未影响症状的减轻及融合效果。结论本术式具有短节段固定、稳定作用强、术后仅需轻便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脱位
原文传递
锁骨钩钢板与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冯永增 洪建军 +4 位作者 陈鸿亮 汤骏 杨雷 郭晓山 徐华梓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钢板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8例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男12例,女6例;年龄(38.5±6...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钢板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8例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男12例,女6例;年龄(38.5±6.2)岁;左侧10例,右侧8例;RockwoodⅢ型13例,Ⅳ型2例,V型3例。20例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男14例,女6例;年龄(34.8±5.9)岁;左侧11例,右侧9例;Rockwoodm型13例,Ⅳ型3例,V型4例。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锁骨钩钢板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平均失血量较少,而切口长度相对较长。术后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肩部疼痛发生率低于锁骨钩钢板组,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锁骨钩钢板组。锁骨钩钢板组易出现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在切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双Endobutton钢板组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锁骨钩钢板组优9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5%。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总体疗效与锁骨钩钢板相当,但是其术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板 肩锁关节 脱位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付中国 邓磊 +5 位作者 白露 陈建海 张培训 党育 张殿英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0~51个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活动度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骨折类型及是否有内科合并症组间的内固定相关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全部83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合并两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8.1%,其中浅表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术后大结节移位2例、接骨板撞击肩峰3例、螺钉穿出3例、肱骨头坏死3例、肱骨头内翻畸形愈合6例,有4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四部分骨折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9)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3)的几率均远高于较为简单的骨折类型。相比较而言,年龄和内科合并症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虽疗效较为肯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合理的术前评估与计划、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曾浪清 陈云丰 +6 位作者 唐三元 杨辉 魏海峰 宋文奇 王磊 潘垚 张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6例,三部分骨折52例,四部分骨折22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4组:骨皮质解剖复位组60例,多枚螺钉置入组12例,单枚螺钉置入组17例和无支撑重建组41例。末次随访时比较4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肱骨头内翻角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等。结果130例患者术后获12。42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多枚螺钉置人组、单枚螺钉置入组及无支撑重建组的Constant评分平均分别为(81.2±12.7)、(75.54-9.7)、(69.4±12.1)、(67.5±11.6)分,VAS评分分别为(1.4±1.9)、(1.74-1.6)、(2.54-2.2)及(3.24-2.4)分,肱骨头内翻角平均分别为0.8。4-1.0。、1.4。4-2.3。、3.4。4-6.8。及4.4。4-4.0。,以上项目,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多枚螺钉置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单枚螺钉置人组、无支撑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枚螺钉置入组与无支撑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次手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采用内侧骨皮质支撑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当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内侧骨皮质难于复位时,也可通过多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以获稳定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鹏 张翔 +2 位作者 沈云 陈晓东 沈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空心螺钉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67例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关节面达25%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组(空心钉组)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 目的比较经皮空心螺钉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67例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关节面达25%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组(空心钉组)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组(支撑钢板组)。空心钉组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23~72岁,平均(49.7±9.1)岁;骨折根据Dennis—Webber分型:B型39例,C型45例。支撑钢板组83例,男38例,女45例;年龄31~69岁,平均(52.3±8.3)岁;骨折根据Dennis.Webber分型:B型45例,C型38例。术后6、12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ROM)评估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空心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3)h]较支撑钢板组[(1.6±0.4)h]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5,P〈0.001)。两组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复位丢失及伤口感染发生。空心钉组有5例患者后踝复位不良,移位超过2mm;有3例患者螺钉位置不佳,各有1枚螺钉穿入下胫腓联合。支撑钢板组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趾屈曲挛缩,7例患者自觉踝关节活动时有不适感。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踝关节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AOFAS踝一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一后足评分分别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间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后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可间接复位、微创,但复位质量不确定;而支撑钢板固定可直视下解剖复位,但创伤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钉 骨板 后踝
原文传递
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 被引量:44
7
作者 韩明建 王志杰 +1 位作者 邹云雯 褚言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治疗34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左足14例,右足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1...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治疗34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左足14例,右足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1天,平均13天.术前均对伤足摄正、侧位X线片及跟骨的CT轴位片.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18例.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对34例患者进行手术,骨折复位后利用锁定跟骨钢板完成骨折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B(o)hler角由术前平均7.41°±4.08°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29.74°±5.56°和术后3个月的30.00°±5.5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63.71°±9.31°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122.59°±14.11°和术后3个月的125.85°±19.31°.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撞击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评分为(17.68±9.34)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4.79±4.01)分和(74.28±17.92)分.结论 应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3
8
作者 曾浪清 曾路路 +5 位作者 陈云丰 蒋煜文 杨辉 林志荣 詹鹏 李远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MIPO技术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4例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MIPO技术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4例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MIPO组41例,采用MIPO技术治疗;切开组43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Constant评分和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MIPO组与切开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21.2±9.2)、(23.1±11.8)个月随访。MIPO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4.3±0.5)cm]较切开组患者[(8.4±1.3)cm]短,住院时间[(7.7±1.9)d]及骨折愈合时间[(10.6±3.2)周]较切开组患者[(9.6±3.1)d、(12.3±3.9)周]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患者术后肥厚性瘢痕、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较切开组患者低,但患者总体疗效满意度较切开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MIPO技术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切口小而美观、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两种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功能结果,但是MIPO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林烨澎 何志明 +2 位作者 汪志中 罗晓东 王斌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跟骨骨折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跟骨骨折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影像学Gissane角和Bohler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各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者在减轻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3种方法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欣 刘文刚 +1 位作者 吴淮 赵传喜 《中医正骨》 2015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单侧新鲜闭合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3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非手术...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单侧新鲜闭合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3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1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掌侧入路组),27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背侧入路组)。比较3组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4)mm,(11.8±0.3)mm,(11.7±0.4)mm,F=97.704,P=0.000];非手术组桡骨高度小于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P=0.000,P=0.000);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3组尺偏角、掌倾角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1°±5.2°),(18.8°±3.5°),(18.2°±4.5°),F=2.227,P=0.109;(6.2°±5.3°),(8.1°±4.6°),(8.7°±5.8°),F=1.881,P=0.153;(11.60±1.04)周,(11.27±0.98)周,(11.40±1.13)周,F=0.810,P=0.450]。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7.89)分,(8.70±7.41)分,(13.60±7.56)分,F=3.660,P=0.044];非手术组和掌侧入路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均低于背侧入路组(P=0.046,P=0.011);非手术组和掌侧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治疗后非手术组3例出现肌腱刺激征、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掌侧入路组3例出现肌腱刺激征、3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3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背侧入路组9例出现肌腱刺激征、1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3组正中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组肌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2,P=0.020);背侧入路组的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和掌侧入路组(χ2=5.455,P=0.010;χ2=4.921,P=0.007;α'=0.017);掌侧入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正骨手法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 被引量:36
11
作者 林健 王秋根 +5 位作者 黄建华 王建东 李凡 高伟 李豪青 陶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22,共6页
目的:评价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3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2岁(23~77岁),9例为Gustilo Ⅰ型开放性骨折,其余22例为... 目的:评价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3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2岁(23~77岁),9例为Gustilo Ⅰ型开放性骨折,其余22例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先以辅助钢板将胫骨最近端的两个骨折块复位固定,再以扩髓交锁髓内钉对多段骨折进行整体固定.手术时机平均为伤后35.2 h(16~72 h).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Johner-Wruh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8.5个月(17~2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软组织并发症.X线摄片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4~6个月).所有患者的近、远端骨折线均同期愈合,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9°-0°-127°,按照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的方法可以分解多段骨折复位固定的过程,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复位质量和固定强度,是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板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与保守疗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2
作者 何家强 陈伟 +3 位作者 沈焕武 吴宇宁 陆君安 黄明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钢板内固定组20例,男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钢板内固定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7.9±10.7)岁;骨折AO分型:23-B型7例,23-C型13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保守治疗组26例,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6.2±11.5)岁;骨折AO分型:23-B型10例,23-C型1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治疗后11周左右获得愈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Dienst等推荐的评分标准评定:钢板内固定组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保守治疗组优5例,良10例,中5例,差6例,优良率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2.16±1.82)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0%,6/20)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6.62±3.78)分、53.8%(1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固定较保守治疗可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在选择治疗手段时应慎重,充分尊重患者身体条件和自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骨板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3
13
作者 丁浩亮 薛子超 +2 位作者 胡传真 秦晖 安智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9.5岁(30~65岁)。骨折根据Sch...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9.5岁(30~65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5例。所有患者的后外侧胫骨平台关节面骨折块通过前外侧入路复位,后外侧移位的皮质骨经后内侧入路复位,并用1块塑形的重建钢板固定于胫骨近端的后外侧,钢板近端不放置螺钉。胫骨平台外侧解剖钢板固定后外和外侧胫骨平台的骨折前外侧放置。随访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X线片所示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以及术后1年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64.7min(120—280min)。1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8个月(12~30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5.2周(12~18周)。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的X线片示胫骨平台内翻角平均为87.2°±1.0°、87.1°±1.1°;后倾角平均为7.0°±1.1°、7.0°±1.0°,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8.7°(0~135°)。其中2例患者出现后外侧关节面高度丢失(关节面塌线≥2mm)。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为92.6分(88~97分)。结论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关节面骨折可通过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同时通过后内侧入路置入后外侧支撑钢板及前外侧钢板联合固定,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明 张殿英 +4 位作者 付中国 王天兵 陈建海 徐海林 姜保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采用MIPO技术治疗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男8例,女14例;年龄24~75岁,平均45.3岁。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应用Jo...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采用MIPO技术治疗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男8例,女14例;年龄24~75岁,平均45.3岁。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应用Johner—Wruhs方法评估患肢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3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5~24周,平均18.6周,1例出现软组织损伤。按照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5%。结论应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获得良好功能,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33
15
作者 高哲辰 周方 +6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9例;年龄为35—95岁,平均66.6岁;骨折按AO/OTA...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9例;年龄为35—95岁,平均66.6岁;骨折按AO/OTA分型:33-A1型16例,33-A2型14例,33-A3型11例;33.C1型5例,33-C2型9例,33-c3型4例。59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9例患者为假体周围型骨折。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术后获14~131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但有1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因非骨折原因死亡而未获得功能学评分。共12例(22.6%)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骨折不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合并膝内翻畸形1例,骨折不愈合合并膝外翻畸形l例,骨折畸形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合并内固定物断裂1例,远端螺钉拔出1例。另有9例(17.0%)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3例(5.7%)患者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中1例患者累及双下肢,均行抗凝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42例患者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膝功能:优24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6%;平均得分为85.2分(58—100分)。结论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需针对其发生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16
作者 林三福 姚学东 +3 位作者 戴章生 叶晖 姚金志 谢俊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li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Neerli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9例,女26例;年龄18—58岁,平均42.6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li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Neerli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9例,女26例;年龄18—58岁,平均42.6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固定),B组32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术后1、3、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并复查肩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返回工作岗位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A组、B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23.9±2.3)、(26.1±3.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组Constant评分平均分别为(91.2±3.6)、(95.2±2.4)、(96.1±5.1)、(97.3±1.6)分,均高于B组[(89.2±6.1)、(91.1±1.1)、(91.2±6.2)、(92.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33)、25.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B组分别有3l例(93.9%)、23例(71.9%)患者返回工作岗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eerlib型锁骨远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锁骨钩钢板,前者可避免对肩峰周围软组织的侵袭损害,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满意的恢复,可早期康复,并早日返回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固定术 骨板 骨钉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何帮剑 金红婷 +3 位作者 吕一 季四青 周国庆 童培建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者23例(A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者23例(A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者27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同时比较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情况。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74±10.16)min]、术中出血量[(192.96±50.29)mL]、术后引流量[(52.78±10.59)mL]及住院时间[(9.78±2.14)d]均少于A组[(92.17±11.66)min,(242.61±63.48)mL,(74.35±20.91)mL,(14.22±4.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46,P=0.000;t=3.085,P=0.003;t=4.705,P=0.000;t=4.733,P=0.000)。②Constant-Murley评分。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12.65±1.92)分,(13.19±1.59)分]、日常生活能力[(15.73±2.20)分,(15.93±2.25)分]、肩关节活动度[(28.70±7.71)分,(30.59±7.72)分]、上肢肌力评分[(13.48±3.37)分,(13.30±3.18)分]及Constant-Murley总分[(70.57±9.31)分,(73.00±7.6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2,P=0.289;t=-0.295,P=0.769;t=-0.866,P=0.391;t=0.196,P=0.845;t=-1.018,P=0.314)。③安全性。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中位数51.5个月。A组1例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1例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B组1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未发生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886)。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因此,对于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合并重度骨质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32
18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6 位作者 黄继锋 徐峰 刘曦明 王庆 黄卫兵 王华松 兰生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目的探讨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胫骨Pilon骨折的特点、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胫骨Pilon骨折32例,内翻损伤17例、外翻损伤15例。内翻损伤组AO/OTA分型B型6例、c型11例,外翻损伤组均为C型。外翻损伤组中3例为G... 目的探讨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胫骨Pilon骨折的特点、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胫骨Pilon骨折32例,内翻损伤17例、外翻损伤15例。内翻损伤组AO/OTA分型B型6例、c型11例,外翻损伤组均为C型。外翻损伤组中3例为Gustilo11型开放性骨折。根据主要骨折线及骨折块分布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翻损伤组主要支撑接骨板置于胫骨远端内侧,外翻损伤组置于胫骨远端前外侧;开放性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以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关节面复位质量,记录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9个月。两组AO/OTA分型、合并腓骨骨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翻损伤组2例并发浅表感染.夕p翻损伤组4例并发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需转移皮瓣修复创面。内翻损伤组解剖复位9例、复位较好7例、复位一般1例,外翻损伤组解剖复位6例、复位较好8例、复位一般1例。术后12个月内翻损伤组AOFAS评分(87.06±2.70)分,外翻损伤组(82.80±3.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的胫骨Pilon骨折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内翻损伤应将主要支撑接骨板置于胫骨远端内侧、外翻损伤置于胫骨远端前外侧,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板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Hoffa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兴华 刘亚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620-625,共6页
目的总结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0例24髁Hoffa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18髁,女6例6髁;年龄20~70岁,平均43.3岁。股骨内髁骨折15髁,外髁骨折9髁;其中单侧... 目的总结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0例24髁Hoffa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18髁,女6例6髁;年龄20~70岁,平均43.3岁。股骨内髁骨折15髁,外髁骨折9髁;其中单侧双髁骨折2例,单侧双髁并对侧单髁骨折1例;新鲜骨折20髁,陈旧性骨折内固定失效4髁。骨折按Letenneur分型:I型6髁,Ⅱ型4髁,Ⅲ型14髁。15髁使用从前向后方向2~4枚直径3.5或6.5mm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8髁使用从后向前方向螺钉固定,1髁开放性骨折采用2枚3.0mm克氏针固定。5髁联合使用侧方支持钢板结合螺钉固定,3髁联合使用后方抗滑移钢板结合螺钉固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4个月(6~8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44周,平均18.6周,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股骨髁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参照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16髁,良6髁,差2髁,优良率为91.7%。结论Hoffa骨折临床少见,螺钉固定是Hoffa骨折手术固定方法的金标准,螺钉固定方向、直径及手术切口的选择应视骨折类型和骨折块大小而定。对于不稳定Hoffa骨折,在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应考虑联合应用侧方支持钢板或后方抗滑移钢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原文传递
内侧和外侧锁定钢板固定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宗酉 程晓东 +5 位作者 朱炼 王博 郑占乐 陈伟 赵昌平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通过对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探讨内侧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将志愿者双下肢cT扫描图像资料导入NX9.0软件,制作左侧胫骨平台外侧劈裂及干骺端斜... 目的通过对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探讨内侧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将志愿者双下肢cT扫描图像资料导入NX9.0软件,制作左侧胫骨平台外侧劈裂及干骺端斜形骨折以模拟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对内、外侧固定模型的钢板及螺钉进行虚拟三维模型重建后,进行装配。利用Ahaqus软件,设定边界条件,加载500N纵向静态载荷模拟60kg成人正常行走时单侧胫骨平台受力以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块、内固定物的受力分布及位移大小。结果内侧固定模型整体最大应力值为81.7MPa,位于上胫腓关节面;外侧固定模型的整体最大应力值为487.4MPa,位于近端螺钉与钢板接触处。内侧固定模型中钢板及螺钉的应力分布均匀且应力明显小于外侧固定模型,而腓骨应力大于外侧固定模型。内侧固定模型整体最大位移为1.15mm,内、外侧胫骨平台位移量均等.夕F侧固定模型整体最大位移为3.44mm,以内侧平台位移为主,内侧平台位移明显大于外侧。结论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平台内侧固定较外侧固定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