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94
1
作者 杨惠林 牛国旗 +5 位作者 王根林 陈亮 陆俭 赵刘军 顾晓晖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5例39椎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施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男8例,女27例;年龄48 ̄85岁,平均68.3岁。术中采用个体化手术方... 目的探讨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5例39椎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施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男8例,女27例;年龄48 ̄85岁,平均68.3岁。术中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法:对前壁破损的患者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的方法,以防骨水泥向前方渗漏;对后壁或侧壁破损的患者采用全程动态“C”型臂X线机监测下灌注骨水泥,以防骨水泥向后方或侧方渗漏。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68.46%。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8.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72,P<0.01)。27例31椎获得随访6 ̄41个月,平均20.1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8.7分降至2.6分。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法防止骨水泥渗漏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椎体前壁破损者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椎体后壁或侧壁破损者采用术中全程动态“C”型臂X线机监测,有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利用骨水泥剂量和骨水泥分布评价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手术效果的临床数据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贺欣 郝定均 吴起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状态下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探索骨水泥量、手术效果与术后疼痛恢复度三者间的联系,得出一个适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最佳骨水泥量和分布配比方式。方法据手术前后VAS分差将2012年1月至20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状态下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探索骨水泥量、手术效果与术后疼痛恢复度三者间的联系,得出一个适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最佳骨水泥量和分布配比方式。方法据手术前后VAS分差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了单椎体PKP手术的患者分成优良组和非优良组。分析骨水泥量和分布对不同恢复状态患者的诊断效果、骨水泥量和分布与手术后各优良指标的相关性,探索骨水泥人注的安全性。结果共77例优良者和143例非优良者纳入研究。优良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分布、椎体高度优良率和后凸改善角度均明显高于非优良组(P〈0.05)。ROC曲线示不论骨水泥的剂量大、小,扩大骨水泥分布面积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优良率,且小剂量骨水泥合并广泛骨水泥分布面积和大剂量骨水泥合并局限骨水泥分布面积具有同样的术后优良效果(χ2=2.880,P=0.090)。当骨水泥量一定,骨水泥分布与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改善角度存在正相关关系(χ2=0.207,P〈0.01;r。=0.159,P=0.02)。结论在判别不同恢复状态的PKP患者中骨水泥分布的诊断价值要优于骨水泥量。PKP手术中推荐使用广泛骨水泥分布(面积比≥0.49)伴小剂量骨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黏合剂 椎体成形术 疼痛测定
原文传递
高黏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春海 刘尚礼 +2 位作者 叶伟 彭焰 丁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10月,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3例,共31个椎体。男6例,女17例;年龄59-83岁,平均67.3岁。术中... 目的 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10月,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3例,共31个椎体。男6例,女17例;年龄59-83岁,平均67.3岁。术中采用体位复位,局部麻醉,从椎体压缩严重侧单侧穿刺,经椎弓根人路,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3.0-6.5ml,平均(4.7±1.0)ml。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行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对手术前后VAS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和感染等)的发生情况。除常规X线检查外,手术前后常规行腰椎CT扫描。结果 术后随访1-7个月,平均3.7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的VAS平均为(7.57±1.10)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3.17±0.87)分(t=18.72,P〈0.01),术后1周平均为(2.43±0.65)分(t=20.73,P〈0.01),术后1个月平均为(2.26±0.66)分(t=22.42,P〈0.0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2例发生椎体旁骨水泥渗漏,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具有瞬间高黏度、可注射时间长、定向可控注射、低聚合温度、操作简单和低放射暴露等优点,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黏合剂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黏度骨水泥
原文传递
抗生素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及洗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范卫民 陈曦 李翔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抗生素的析出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在40g骨水泥中加入1g硫酸庆大霉素、2g硫酸庆大霉素、1g头孢拉啶、1.5g头孢呋辛、1g头孢三嗪。分别测定骨水泥的面团...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抗生素的析出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在40g骨水泥中加入1g硫酸庆大霉素、2g硫酸庆大霉素、1g头孢拉啶、1.5g头孢呋辛、1g头孢三嗪。分别测定骨水泥的面团时间、挤嵌值、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并进行洗提试验。结果40g骨水泥中加入1~1.5g的抗生素不会对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当庆大霉素剂量达到2g时,其力学性能将发生改变。头孢拉啶的洗提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且洗提时间最长。结论抗生素能有效地从骨水泥中持续释放;40g国产骨水泥中加入1~1.5g抗生素不会影响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抗生素种类的选择方面,可以将头孢拉啶作为首选抗生素,而且全身应用的抗生素最好与骨水泥中应用的抗生素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抗生素 头孢拉啶 临床应用 硫酸庆大霉素 实验研究 头孢三嗪 特性 试验 剂量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30
5
作者 邓忠良 陈富 +3 位作者 柯珍勇 任广军 黄朝梁 安洪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通过X线透视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事项。 方法 本组 2 3例 ( 44个椎体 ) ,男 8例 ,女 15例 ;年龄 48~ 83岁 ,平均 6 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其中胸椎 2 0... 目的 通过X线透视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事项。 方法 本组 2 3例 ( 44个椎体 ) ,男 8例 ,女 15例 ;年龄 48~ 83岁 ,平均 6 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其中胸椎 2 0个椎体 ,腰椎 2 4个椎体。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在术前、术后 2d、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 (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随访时间 1~ 7个月 ,平均 3.1个月。 结果  2 1例 40个椎体手术成功 ,2例 ( 4个椎体 )因不能耐受俯卧位而手术失败。骨水泥注射量 1.0~ 8.0ml 椎体。VAS术前 ( 7.5± 1.2 ) ,术后 2d ( 2 .8± 1.0 )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 .0 0 1) ;随访时为 2 .3± 0 .9,比术后 2d又略有下降。活动能力评分 ,术后 2d ( 1.6± 0 .3)较术前 ( 2 .3± 0 .8)明显改善 (P <0 .0 5 ) ;随访时为 1.4± 0 .4,行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止痛药使用评分 ,术后 2d ( 0 .6± 0 .6 )较术前 ( 2 .2± 0 .5 )显著改善 (P <0 .0 1) ;随访时为 0 .8± 0 .6 ,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变化。 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椎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X线机透视监视
原文传递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国强 李坚 徐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结果49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结果49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死于其它疾病3例。Harris评分:优34例,良7例,可2例,差6例,优良率83.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降低了病死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头假体 老年人 关节置换术 骨黏合剂 高血压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被引量:20
7
作者 汤国良 范清宇 +2 位作者 张殿忠 周勇 文艳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1期1630-1631,共2页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汁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齐。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 骨1Q合剂 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 人工骨材料
下载PDF
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因素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家麟 陈晞 +4 位作者 杨军 王俊 耿天勇 安成玲 胡婷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763-4768,共6页
背景: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方法。由于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以及椎体骨折情况不同,治疗过程中骨水泥渗漏率依然较高。目的:通过理论探讨和临床分析,研究骨水泥渗漏相关原理以及有效... 背景: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方法。由于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以及椎体骨折情况不同,治疗过程中骨水泥渗漏率依然较高。目的:通过理论探讨和临床分析,研究骨水泥渗漏相关原理以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根据术者习惯,将1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6个椎体)分为3组。A组:64例78个椎体用普通推杆骨水泥成形术工具套件进行椎体成形术;B组:57例65个椎体用带骨水泥泵手柄连杆骨水泥成形术工具套件行椎体成形术;C组:41例43个椎体用带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工具套件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3组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25个椎体,发生率为13%(25/186);②A组骨水泥渗漏11个椎体,渗漏率为14%(11/78),B组骨水泥渗漏8个椎体,渗漏率为12%(8/65),C组骨水泥渗漏6个椎体,渗漏率为14%(6/43)。3组骨水泥渗漏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水泥渗漏原因具有不完全可控性,渗漏位置也有一定随机性。严密谨慎的影像学监测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直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水泥渗漏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角度与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 被引量:22
9
作者 廖旭昱 周雷杰 +1 位作者 马维虎 韩金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时穿刺角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112例,病变椎体为T10~L4共147节,术后第2~3天注射椎体行CT扫描,在PACS影像...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时穿刺角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112例,病变椎体为T10~L4共147节,术后第2~3天注射椎体行CT扫描,在PACS影像浏览器IE 4.0上根据骨水泥分布情况进行穿刺角度测量。结果单侧穿刺骨水泥中心分布119节椎体,偏心分布28节椎体。T10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2.56°~16.23°(14.79°±1.32°),偏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0.26°~15.71°(12.38°±1.18°);T11~L2单侧穿刺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的穿刺角度为15.24°~26.40°(17.86°±2.10°),偏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0.38°~14.76°(13.5°±1.15°);L3骨水泥中心分布时穿刺角度为14.69°~22.57°(17.56°±2.05°),穿刺角度在10.58°~16.40°(11.63°±1.27°)时骨水泥呈偏心分布;L4椎体骨水泥中心分布时内倾角度为15.57°~24.60°(18.54°±2.16°),偏心分布时角度为13.24°~17.25°(15.34°±1.21°)。结论掌握适当的内倾角度(15°~20°),单侧穿刺行PKP能够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中心分布,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黏合剂 单侧穿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骨水泥外溢的分型及防治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毅 刘英杰 董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我院的临床应用,并探讨骨水泥外溢的分型及防治.方法:2002—11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血管瘤患者38(男11,女27)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8~16mo,疗效评定采用WHO标...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我院的临床应用,并探讨骨水泥外溢的分型及防治.方法:2002—11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血管瘤患者38(男11,女27)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8~16mo,疗效评定采用WHO标准.结果:所有治疗患者的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将该组患者PVP术后骨水泥外溢的情况分为四型,即Ⅰ型(椎旁型)、Ⅱ型(椎间盘型)、Ⅲ型(椎管型)和Ⅳ型(混合型),并针对不同的分型提出治疗方案,同时总结预防骨水泥外溢的经验.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及椎体血管瘤中,具有增强椎体强度、防止骨折移位、止痛效果确切和微创治疗等优点.通过术前及骨水泥的准备、麻醉的选择、术中监控等,以防止骨水泥外溢.骨水泥外溢Ⅰ,Ⅱ型无需采取治疗.Ⅲ,Ⅳ型外溢,如骨水泥漏入椎管内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则必须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粘合剂 外溢 骨水泥外溢 分型 防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9
11
作者 罗学勤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采用PVP治疗的43例胸腰椎重度OVCF患者(53个椎体)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采用PVP治疗的43例胸腰椎重度OVCF患者(53个椎体)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X线透视了解骨水泥椎体内分布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4 h、3个月和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活动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12.22)min,骨水泥注入量(3.2±1.6)mL。所有患者随访(9.6±3.2)个月,8例患者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6个椎体骨水泥渗入相邻椎间盘,2个椎体渗入椎体前,1个椎体渗漏至椎旁软组织),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特殊治疗。术后24 h、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ODI及活动能力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OVCF可简化手术步骤,有效缓解疼痛,显著提高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骨黏合剂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3 位作者 芮永军 孙振中 吴永伟 沈友银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84-1293,共10页
目的 探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和技术要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20例骨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13~69岁,平均38.5岁.感染性骨缺损16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记录并发症情况,参照Pa... 目的 探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和技术要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20例骨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13~69岁,平均38.5岁.感染性骨缺损16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记录并发症情况,参照Paley方法分别评价骨缺损愈合和邻近关节功能,并采用自定标准对邻近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结果 第一阶段术后1例因皮瓣缝合较紧,伤口逐渐裂开致骨水泥外露需行二次手术,其余均无感染或感染复发.第二阶段术中3例发生诱导膜损伤、缺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9.7个月.所有骨缺损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0~7.0个月(平均4.7个月),3例诱导膜损伤、缺损者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0个月)长于无损伤、缺损者(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缺损愈合分级均为优;邻近关节功能:优8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0%;邻近关节活动度分级:优、良各8例,可、差各2例,优良率为80%.1例感染性骨缺损伴诱导膜损伤患者第二阶段术后6个月出现局部感染,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后控制感染;另1例感染性骨缺损无诱导膜损伤患者第二阶段术后12个月出现局部感染,经保守治疗控制感染.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或感染复发,均无固定器断裂.结论 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骨缺损愈合较快、愈合时间与骨缺损长度无相关性、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临床应用必须理解其治疗原理,重视其影响因素和技术要点,才能避免手术失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创伤和损伤 感染 骨黏合剂
原文传递
两种骨水泥渗漏对椎间盘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倪才方 赵辉 +2 位作者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时骨水泥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骨水泥类型是否相关。方法 选用8只成年家犬,以每只犬L2-3、L3-4、L4-5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时骨水泥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骨水泥类型是否相关。方法 选用8只成年家犬,以每只犬L2-3、L3-4、L4-5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3组。对照组仅行椎间盘穿刺,不注入任何物质,PMMA组及CPC组均各向椎间盘注入0.1ml骨水泥。术前及术后24周摄正、侧位X线片,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P)。术后24周行MR检查,计算MRI指数。组织学检查参照Masuda标准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并分析。结果 术后24周X线片显示对照组椎间隙无狭窄,病理学检查未见椎间盘退变。PMMA、CPC组椎间盘MRI显示:椎间隙有狭窄,R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髓核形态不规则,纤维环与髓核界限不清。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空泡变小。髓核的细胞外基质不同程度压缩,纤维环断裂或扭转。3组DHIP、MRI指数、组织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MA、CPC注入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PMMA所致椎间盘退变较CPC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骨黏合剂 椎间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亮 杨惠林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分析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的原因和后果。方法2002年以来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8例,19例出现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平均椎体内骨水泥的注入量为4.2ml)。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以上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 目的分析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的原因和后果。方法2002年以来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8例,19例出现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平均椎体内骨水泥的注入量为4.2ml)。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以上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54-84岁,平均71.2岁。平均随访2年8个月,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评分、渗漏椎间隙高度和MRI指数。结果渗漏椎间隙T10,11 4例,T11,12 1例,T12L1 4例,L1,2 2例,L2,3 3例,L3,4 1例。其中骨折椎上方椎间隙渗漏10例,下方椎间隙渗漏5例。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8.5±2.1)分降低为末次随访时的(3.3±1.4)分(P〈0.05);椎间隙前部高度术前为(5.1±2.1)mm,末次随访为(4.8±1.9)mm;中部高度术前为(7.4±3.2)mm,末次随访为(7.3±2.9)mm;后部高度术前为(4.9±2.5)mm,末次随访为(5.0±1.8)mm,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椎间隙高度无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部分渗漏椎间隙的椎间盘髓核信号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且不均一。MRI指数由术前25482.4±3467.5下降为18927.6±2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7,P〈0.05)。结论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未影响手术缓解疼痛的效果,但可能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粘合剂 椎间盘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15
15
作者 熊国相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F)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脊柱OF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F)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脊柱OF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H组),另一组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L组)。记录并比较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骨水泥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H组改善程度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PK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OF的疗效更确切,可有效恢复椎体生理结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黏合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单侧二次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Ⅱ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庆达 贺宝荣 +9 位作者 刘松旗 杨俊松 王晓晖 何昌军 刘团江 高林 柴鑫 徐辉 田欣 郝定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二次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ⅡA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193例ⅡA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男71例,女122例... 目的探讨单侧二次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ⅡA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193例ⅡA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男71例,女122例;年龄65~90岁[(73.9±4.3)岁];致伤节段:T1021例,T1127例,T1244例,L148例,L229例,L314例,L410例。其中85例接受单侧二次穿刺PVP治疗(观察组),108例未接受单侧二次穿刺PVP治疗(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评估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36.2±1.4)min、(5.5±0.7)mL]均显著长于或多于对照组[(32.3±1.7)min、(4.0±0.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ODI、AH、KA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 VAS、ODI、AH、KA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ODI、AH、KA[(2.2±0.8)分、19.2%±5.8%、(2.90±0.21)cm、12.2°±1.5°]优于对照组[(3.1±0.9)分、22.8%±5.3%、(2.41±0.15)cm、13.3°±1.2°]。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二次穿刺PVP术治疗ⅡA型ASOTLF疗效满意,可有效增加骨水泥弥散,防止术椎再次塌陷,且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或相邻椎骨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粘合剂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浩 胡沛然 +2 位作者 陈森 王国波 胡立冬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骨黏合剂
下载PDF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水泥加钢板治疗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文钧 张鹏翼 +1 位作者 姜建元 黄煌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讨论骨水泥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1年6月收治的13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X线片上表现为有移位短缩,经肩关节前入路进入复位后,对仍有明显骨质缺失的部位,填入骨水泥,替补... 目的讨论骨水泥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1年6月收治的13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X线片上表现为有移位短缩,经肩关节前入路进入复位后,对仍有明显骨质缺失的部位,填入骨水泥,替补缺损骨皮质后,行三叶草状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吊带悬吊,3周后功能锻炼。结果13例均获随访,平均8.3个月。肩关节可外展超过90°,能提物,X线片均无肱骨头坏死,骨折对位对线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质缺损严重,单纯内固定不易者,可以行骨水泥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技术,方便可靠,避免人工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 钢板 骨水泥 老年
原文传递
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本强 陈学明 +3 位作者 崔利宾 袁鑫 刘亚东 王永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592-1600,共9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09例(351节椎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 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09例(351节椎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骨水泥量、渗漏(是、否)、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经骨皮质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骨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椎体,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经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经骨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经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骨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水泥形态;与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Ⅰ期治疗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庆达 高林 +9 位作者 惠华 贺宝荣 刘团江 杨俊松 章雪芳 何昌军 柴鑫 黄王利 杨明义 郝定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多节段老年OVCF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多节段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78例;年龄65~92岁[(73.0±14.5)岁]。患者均接受Ⅰ期多节段PVP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30例手术椎体数>3个(观察组),75例手术椎体数≤3个(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再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13个月[(12.5±1.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71.2±12.2)min]、术中透视次数[(38.8±6.4)次]、骨水泥注入量[(20.2±4.6)ml]长或多于对照组[(52.3±10.6)min、(25.4±5.3)次、(12.3±4.3)ml](P均<0.05)。骨水泥渗漏和再发椎体骨折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感染、神经损伤或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7.6±0.7)分、(3.0±0.8)分、(2.3±0.7)分、(2.2±0.6)分]与对照组[(7.4±0.5)分、(2.9±0.4)分、(2.1±0.5)分、(2.0±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DI[(74.6±3.3)%.(36.8±4.6)%.(29.7±4.0)%、(24.0±3.6)%]与对照组[(73.8±1.0)%、(35.1±0.9)%、(28.4±2.2)%、(22.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L评分[(34.5±5.0)分、(54.5±3.8)分、(73.7±3.9)分]与对照组[(36.2±3.4)分、(56.8±4.7)分、(75.3±5.3)分、(81.3±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ODI和ADL评分术后各时相点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PVP 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与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OVCF患者,在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粘合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