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0
1
作者 范柏江 刘成林 +3 位作者 庞雄奇 张健 李晓辉 马俊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8,206,共8页
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内部的... 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以NEE向或者近NE向断裂为主,在剖面上形成了"坡坪式"、"铲式"、"多米诺式"等多种构造样式。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可划分为3个级次:一、二级断裂发育于古近纪,一级控凹断裂发育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活动强度大,二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时间稍晚;三级断裂多为新近纪以来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发育时间晚,活动强度小。在不同级次断裂的控制下,本区形成了其特殊的石油地质条件。本区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即断裂的发育有利于各类圈闭的形成;断裂引起的裂缝扩大了油气的储集空间;断裂封闭性的差异使得深部油气运移至浅部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圈闭条件 储层条件 断裂封闭性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烃源岩中甲基菲的分布及对成熟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宋长玉 金洪蕊 +1 位作者 刘璇 王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部分煤样及渤南洼陷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中甲基菲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沉积环境及生源对甲基菲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渤南洼陷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要生源的湖相沉积中,9-甲基菲丰度大于1-甲基菲;咸水氵舄湖环境...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部分煤样及渤南洼陷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中甲基菲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沉积环境及生源对甲基菲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渤南洼陷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要生源的湖相沉积中,9-甲基菲丰度大于1-甲基菲;咸水氵舄湖环境下的烃源岩中3-甲基菲和2-甲基菲相对丰度增加,其甲基菲指数也偏大;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湖相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甲基菲指数偏低。在半咸水—咸水还原环境的富含菌类和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煤中,易于生成9-甲基菲,而在弱氧化—弱还原沉积环境且以高等植物为主要生源的煤中,1-甲基菲较9-甲基菲丰富。利用甲基菲指数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时应考虑生源不同所造成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甲基菲 成熟度 沉积环境 生源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地质特征与页岩油勘探潜力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立宏 陈长伟 +5 位作者 韩国猛 杨飞 马建英 周可佳 张伟 黄传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6-2750,共15页
利用系统取心、地震、测井、录井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对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页岩层系沉积环境、岩性及组合特征、生烃条件、储集空间、岩石脆性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沙一下亚段为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湖泛沉积,西南缘宽... 利用系统取心、地震、测井、录井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对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页岩层系沉积环境、岩性及组合特征、生烃条件、储集空间、岩石脆性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沙一下亚段为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湖泛沉积,西南缘宽缓的湖湾背景有利于细粒沉积稳定分布,具备页岩油发育的沉积背景;(2)优质烃源岩纵向上连续分布(60~80 m),平面上稳定分布(1 518 km2),埋藏适中(1 900~3 000 m),主体处于第1期大量生烃阶段,具备页岩油发育的有利生烃条件;(3)矿物成份多样,以碳酸盐岩和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薄互层白云岩、油页岩、泥岩纵向上交互发育,平面连续分布,具备页岩油发育的岩性及组合条件;(4)岩性组合及生烃条件等参数综合评价,纵向上识别出4个垂向甜点段(C1~C4),甜点段之间发育3个高GR、低RT泥岩隔板层;(5)优选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甜点段厚度3个甜点评价参数,平面上识别出4个Ⅰ类甜点分布区共380 km2,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歧口凹陷 沙一下亚段 细粒沉积岩 页岩油 石油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主要生烃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培 蒋有录 +1 位作者 郝建光 郭富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4-1483,共10页
基于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等综合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大量生烃的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差异类型可分为早盛... 基于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等综合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大量生烃的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差异类型可分为早盛晚衰型、渐盛转衰型、渐衰转盛型、早衰晚盛型、稳定活动型五种,差异系数(FDC)能较好地反映断层活动差异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综合明化镇期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将断层控油级别分为Ⅰ、Ⅱ、Ⅲ类,其中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大的Ⅰ、Ⅱ类断层控制的有利圈闭油气较为富集;而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较小的Ⅲ类断层控制的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差,断层活动速率控制油气运移规模,差异系数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油气富集 生烃期 新近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中坳陷大型油气系统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成 解习农 +3 位作者 郭秀蓉 刘晓峰 刘廷海 武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7-818,共12页
渤中坳陷东营组沉积期以来快速沉降和强烈断裂活动的地质背景导致其呈现出不同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凹陷周缘凸起带成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输导体系的分布与演化控制了油气运移和成藏.在阐明渤中坳陷大型油气系统烃源... 渤中坳陷东营组沉积期以来快速沉降和强烈断裂活动的地质背景导致其呈现出不同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凹陷周缘凸起带成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输导体系的分布与演化控制了油气运移和成藏.在阐明渤中坳陷大型油气系统烃源岩和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分析了各类潜在输导通道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配置,识别出断裂主导型、砂体主导型和不整合主导型3类控藏输导体系.凸起边缘继承性的长期断层充当了垂向流体释放和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控制了凸起带上新近系储集层中的油气聚集.特别是在构造活跃期,开启的长期断层成为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首选通道.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的连通性砂体与活跃烃源岩直接接触,不仅是早期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晚期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始发站.因此,它们不仅控制了古近系圈闭的油气聚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控制了凸起带新近系圈闭的油气供给.不整合T8是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变革的产物,其渗透性因风化作用而得以提高,充当了深部侧向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控制了潜山储集层中的油气成藏.3类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时间、部位、速率和规模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断裂主导型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油气系统 渤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古湖泊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刁帆 金凤鸣 +5 位作者 郝芳 孙冶华 邹华耀 王元杰 张金峰 操义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9-486,510,共9页
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沙四—沙三下亚段泥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湖泊的发育演化和古气候变化特征,探讨湖泊演化过程中水体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和生产力变化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廊固凹陷在湖泊形... 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沙四—沙三下亚段泥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湖泊的发育演化和古气候变化特征,探讨湖泊演化过程中水体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和生产力变化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廊固凹陷在湖泊形成期(沙四段)湖盆构造活动弱,气候干热,湖泊水体盐度高,易形成盐跃层,使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表层水体古生产力较低,有机质富集程度低;在湖泊鼎盛阶段(沙三下亚段)盆地强烈下陷,气候暖湿,湖泊水体为淡水,底层水体为弱还原环境,由于地表径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表层水古生产力较高。湖相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富集程度受古湖泊不同演化阶段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沙四段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底层水缺氧环境控制,沙三下亚段有机质富集与表层水的高生产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古湖泊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宁 姜在兴 +4 位作者 张乐 阎丽艳 彭兴鹏 李莹 李春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3-831,共9页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以岩石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针对岩石颜色、成分、粒度、沉积构造等岩心相标志,对区内10口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45口井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分析,对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沉积微相...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以岩石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针对岩石颜色、成分、粒度、沉积构造等岩心相标志,对区内10口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45口井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分析,对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沉积微相的划分和沉积环境的演化展开了研究,并对其与油气储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共3种类型沉积相,9种沉积亚相,16种沉积微相;并首次发现风暴沉积,认为风暴对油气储集层有一定改良作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洼陷北侧发育小规模三角洲、扇三角洲,南侧发育三角洲,随着湖泊体系的扩展而逐渐萎缩,总体为生油层形成的有利环境;到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物源区供给增强,洼陷内砂体含量增高,有利于形成良好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 沙河街组 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南斜坡油砂烃来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马晓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9,394,共8页
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不同埋深油砂及其相邻烃源岩的分析表明,埋深<2700m的油砂烃化学组成与相邻沙四段页岩抽提物有显著差异,两者不具相关性,油砂中的烃类主要为深部的运移烃。油砂烃具有常规油的气相色谱特征,而未熟... 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不同埋深油砂及其相邻烃源岩的分析表明,埋深<2700m的油砂烃化学组成与相邻沙四段页岩抽提物有显著差异,两者不具相关性,油砂中的烃类主要为深部的运移烃。油砂烃具有常规油的气相色谱特征,而未熟-低熟页岩在高碳数部位有一明显的甾萜类等高分子量化合物未分辨鼓包,且正构烷烃奇偶优势明显;油砂烃含高丰度的“地质型”甾烷,而未熟-低熟页岩中C29甾烷αββ20S含量甚微,但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5β(H)甾烷及13α(H),14α(H)-三环萜烷含量较高;油砂烃几乎不含甲藻甾烷,而未熟-低熟页岩中含丰富的此类化合物。由深至浅,油砂烃成熟度依次降低,伽玛蜡烷相对含量增高,升藿烷“翘尾”现象变得明显。油砂烃的成熟度梯度及烃类组成的规律性变化不仅可以指示油气运移的大致方向,而且揭示出不同演化阶段烃源岩的生烃特征有别和/或油气运移过程中未熟-低熟烃源岩沥青的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未熟-低熟油 富藻页岩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牛庄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