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概念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红梅 李金龙 李梦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3,108,共5页
体育概念当属体育科学的逻辑思维起点,无数体育学者为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界定体育这一概念费尽心力。很遗憾,至今为止学界尚无关于体育概念的一致而科学准确的认识成果。集作者多年对体育概念问题的思考,通过横纵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 体育概念当属体育科学的逻辑思维起点,无数体育学者为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界定体育这一概念费尽心力。很遗憾,至今为止学界尚无关于体育概念的一致而科学准确的认识成果。集作者多年对体育概念问题的思考,通过横纵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发现了当前教科书中关于体育概念界定的非严谨和非科学之处,对体育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进而对体育与劳动的关系,体育与舞蹈的关系,体育与艺术的关系有了新的诠释。重新界定后的体育概念可以弥补当前和以往教科书中关于体育概念定义的逻辑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概念 定义 身体活动 身体培养 体育与劳动 体育与舞蹈 体育与艺术
原文传递
人类学视域下武术概念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振勇 李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0,共7页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意义的人类行为审视;武术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或者说是一项身体"唯美技术",更应理解为不同地域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身体行为;从人类学身体文化领域所关注的"身体结构""身体意象"和"身体符号"三个维度对武术特有的"身体技术""身体艺术""身体文化"属性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探讨和诠释武术概念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武术概念 身体技术 身体艺术 身体文化 技击论
下载PDF
多重经验中的身体——试论身体对于杜威哲学的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汪堂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闭实体,而是表现为心理—物理事件的开放性主体。身体渗透着精神的因素,它具有综合功能。身体给环境赋予意义,身体是艺术经验的第一自然,是艺术的根源,也是艺术的原形。身体不但将艺术观念和艺术构思实现出来,而且通过工具介入对自然物的改变,它也在这种改变中改变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经验 自然 经验形而上学 艺术经验
原文传递
“一个主体,两个分支”的太极拳发展格局探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香红 杨建英 杨建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1,87,共8页
为使太极拳发展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首先分析了武术主管部门主抓的太极拳和民间拳师开展的太极拳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太极拳整体发展“一个主体,两个分支”的新格局。“一个主体”即追求“以巧斗力”的... 为使太极拳发展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首先分析了武术主管部门主抓的太极拳和民间拳师开展的太极拳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太极拳整体发展“一个主体,两个分支”的新格局。“一个主体”即追求“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的太极拳主脉;“两个分支”即健身养生类太极拳、艺术展现类太极拳。前者的具体发展策略是首先实现现代转型,然后立足于青少年群体打造精品赛事,并进入专业院校和各级普通学校,成为专业课程和学校武术的主打内容;后者的具体发展策略是分别以健身养生和艺术表现为立足点,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使其真正服务于大众健身和艺术审美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发展 主体 分支 技击之道 健身养生 艺术表现
下载PDF
略论民族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功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58,共3页
民族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肢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而表演作为一种精神与心理审美活动的外化,就必须要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肢体语言作为符号系统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肢体动作来传达相对明确的信息。就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来讲,肢... 民族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肢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而表演作为一种精神与心理审美活动的外化,就必须要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肢体语言作为符号系统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肢体动作来传达相对明确的信息。就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来讲,肢体语言具有表情性功能和美感表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语言 表演艺术 表情性功能 美感表述功能
下载PDF
体育存在的身体价值和意义追求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彩平 刘欣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6,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存在的行为基础、身体价值和意义追求。在体育行为的认识形态中,将体育放置在现象学的思维谱系内,寻找体育与身体、艺术、国家之间的联系,体育的身体价值在生命意义中彰显;体育是人行为的内化产物和外化结果,在...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存在的行为基础、身体价值和意义追求。在体育行为的认识形态中,将体育放置在现象学的思维谱系内,寻找体育与身体、艺术、国家之间的联系,体育的身体价值在生命意义中彰显;体育是人行为的内化产物和外化结果,在行为的存在结构中,体育是人积极、主动和创造的力量,体育实现着人自我存在的价值;作为身体价值的意义表达,体育成为一种理解人存在的方式,身体经验融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之中,体育得以展现其别样的风采;在"真、善、美"的知识、道德和情感联系中,寻找规范人生命意义的本质依据;体育是人生命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人主体存在的现实证明,是自然身体走向文化规则的主体行为,是让人成为人的完善途径。行为实践是体育存在的感性基础;身体价值是体育存在的理性依据;意义追求是体育存在的知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行为 身体价值 意义追求 身体艺术 行为实践
原文传递
文化理论的身体向度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共10页
关键词 身体 精神 身体美学 自恋 审美体验 审美创造
下载PDF
数字时代身体、符号与审美之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维邦 《符号与传媒》 2019年第2期25-35,共11页
数字时代里,数据化已成为一种认识论。由此,空间、身体乃至艺术都被数据化,同时,空间和身体的凸显以及艺术的终结正在促使传统的艺术观发生根本性转变。鉴于此,本文从身体、符号与审美的关系出发来反思当代审美与艺术,提出在数字时代居... 数字时代里,数据化已成为一种认识论。由此,空间、身体乃至艺术都被数据化,同时,空间和身体的凸显以及艺术的终结正在促使传统的艺术观发生根本性转变。鉴于此,本文从身体、符号与审美的关系出发来反思当代审美与艺术,提出在数字时代居间性的身体已经符号化,现代生产逻辑与审美逻辑正在实现共谋,其结果是引发艺术由心理-情感符号变成身体-行为符号。其表现有三点:第一,空间符号取代了时间符号;第二,身体符号取代了情感符号;第三,“使其特殊”取代了自由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身体 符号 审美 艺术
下载PDF
跨界的身体表达及其交互模式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田湉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3期85-89,共5页
身体与多媒体、装置、灯光等不同舞台载体之间的交互,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当代跨界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在多媒体舞剧、跨界舞台剧、国家大型文艺表演、实景演出,以及开放性空间(公共空间、广场等非剧场形态)的演出中,身体逐渐打破传统... 身体与多媒体、装置、灯光等不同舞台载体之间的交互,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当代跨界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在多媒体舞剧、跨界舞台剧、国家大型文艺表演、实景演出,以及开放性空间(公共空间、广场等非剧场形态)的演出中,身体逐渐打破传统动作形态,取而代之的是身体与其他媒介的交互融合。围绕艺术创作中身体进入交互的几种模式展开分析,旨在紧随当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实践,探讨身体在跨界艺术表演中的多种可能性,为跨界艺术创作者、编舞家在"艺术+科技"背景下的舞蹈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体感交互 交互性 “艺术+科技” 跨媒介
原文传递
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被引量:6
10
作者 易晓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0,共5页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活,激发儿童的游戏冲动;重视在各艺术门类中刺激和训练儿童的审美感官;关注儿童本体感觉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审美体验 艺术 儿童 艺术教育
下载PDF
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何引入当代艺术观念——以“身体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超 《美育学刊》 2023年第5期61-69,共9页
艺术设计类教学的传统视觉训练,强调以人体或者说“身体”为核心的造型能力,但学生进入艺术类院校以后,却需要不断反思甚至背离这一传统,学院内讨论的当代艺术和设计概念与传统造型观念之间存在着彼此脱节的现象。部分艺术院校围绕“身... 艺术设计类教学的传统视觉训练,强调以人体或者说“身体”为核心的造型能力,但学生进入艺术类院校以后,却需要不断反思甚至背离这一传统,学院内讨论的当代艺术和设计概念与传统造型观念之间存在着彼此脱节的现象。部分艺术院校围绕“身体”认知开设的新兴课程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强调“身体”不再是观察和再现的对象,而是表达艺术思考和认知社会关系的媒介,通过造型传统和当代艺术观念中共同的“身体”概念,将传统训练和对当代社会观念的思考结合起来。这种通过“身体的教学”引入当代艺术概念的做法,对服装、建筑等其他艺术与设计专业都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传统 身体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 当代艺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艺术身体观三大范式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鸣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身体既是艺术发生、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基础,又是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在艺术领域,存在重视身体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与编码属性的三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以我国古代艺术身体观、西方现代艺术身体观和当代数码艺术身体观为代表。... 身体既是艺术发生、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基础,又是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在艺术领域,存在重视身体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与编码属性的三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以我国古代艺术身体观、西方现代艺术身体观和当代数码艺术身体观为代表。对它们的考察有助于全面理解艺术与身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艺术理论 美学 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当代数码艺术
下载PDF
身体意识改善的审美价值及途径——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实践性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成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44-49,共6页
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践性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地位的凸显是身... 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践性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地位的凸显是身体意识研究的现实语境,改善身体意识能够充实艺术经验、增强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调整习惯的身体等途径可以实现身体意识的改善,但是也面临身体意识是否拥有反思性及其反思限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识 文学艺术 习惯的身体 身体反思
下载PDF
凋敝与复兴:当代太极拳的传承困境与纾解之道
14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刘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在现代性演进中,太极拳表面兴盛,实则遭遇传承困境,出现传承异化、失范与物化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体系离散、功夫缺失、各自为政与受众结构失衡等方面。现代社会中钟表时间勃兴、社会浮躁、拳道舍本逐末、传承人及组织思维僵化等因素共同... 在现代性演进中,太极拳表面兴盛,实则遭遇传承困境,出现传承异化、失范与物化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体系离散、功夫缺失、各自为政与受众结构失衡等方面。现代社会中钟表时间勃兴、社会浮躁、拳道舍本逐末、传承人及组织思维僵化等因素共同造就了这一凋敝之困境,也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涣散。受工具理性的影响,部分传承人故步自封,习练者难以超越自身的认知,对太极拳越来越缺乏身体力行与系统觉知,难以感受其内蕴意义,处在浮躁之中,深层文化意义逐渐衰微甚至被消解。纾解太极拳传承困境可采取如下措施:(1)切实关怀传承人,助推功夫化传承;(2)强化组织化联合,促进赛事化传承;(3)打造太极拳名片,合理产业化开发;(4)深挖太极拳思想,夯实故事化传播。这些举措可以深度彰显太极拳的文化个性,促进其整全性发展和技道复兴,期许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贡献太极拳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太极拳传承 传承异化 传承人 身体哲学 技击艺术
下载PDF
汉代舞蹈中的身体美学
15
作者 雷昆鹏 张定贵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身体在舞蹈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舞蹈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表达、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研究舞蹈背后所展现的身体观念对理解舞蹈艺术之美至关重要。汉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次大发展时期,也是舞蹈理论...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身体在舞蹈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舞蹈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表达、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研究舞蹈背后所展现的身体观念对理解舞蹈艺术之美至关重要。汉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次大发展时期,也是舞蹈理论、实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汉代舞蹈的考察,发现其呈现出“作为舞蹈表演的身体”“作为‘礼’之显现的身体”以及“作为生命之显现的身体”的身体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舞蹈 身体美学 舞蹈艺术
下载PDF
身体哲学对当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16
作者 卓淳 孔义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205,206,共11页
身体哲学强调了身体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了身体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身体与文化存在着互动关系,身体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和意义,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艺术与身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这种紧密关联性为当前的艺术... 身体哲学强调了身体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了身体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身体与文化存在着互动关系,身体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和意义,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艺术与身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这种紧密关联性为当前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身体的主体性作用,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身体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基于身体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教育中提升身体意识和自我认同。基于身体哲学关于身体和心灵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发挥艺术教育的心理治疗作用,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哲学 艺术 艺术教育
下载PDF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中典型性肢体表现动作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缑小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艺术的融入对体育的发展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它的融入带来了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发展模式,并提高了竞技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和社会价值,也使得艺术与体育更加变得不可分割。艺术体操成套中典型性肢体表现动作就是通过肢体的表现方式来... 艺术的融入对体育的发展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它的融入带来了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发展模式,并提高了竞技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和社会价值,也使得艺术与体育更加变得不可分割。艺术体操成套中典型性肢体表现动作就是通过肢体的表现方式来体现音乐的内涵与情绪。虽然艺术在体育项目上的表现形式与单纯艺术表演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依然无法抹去艺术本身的迷人魅力。对艺术体操中肢体表现的探索,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将其推向一个新高度,使之变得更为靓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分析规则对艺术价值评判的变化与发展,并根据规则4年一次的变化规律,对每次变化年内的世界锦标赛比赛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对比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规则的变化对成套中典型性肢体表现动作有着最直接影响。2)肢体表现动作是成套中艺术表现的最直接形式。3)肢体表现动作的加入对艺术体操成套的艺术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艺术表达形式的运用,无形提升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艺术修养,也为项目带来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 肢体表现 艺术 动作 艺术体操
原文传递
后人类视域下的数字艺术与三种虚拟身体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书亮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在后人类视域中,数字艺术的媒介特征与传播规律都是直接关乎身体的,且许多科幻艺术作品也在借助叙事来完成对虚拟身体的想象。通过重新考察著名思想实验“莫拉维克构想”与“缸中之脑”,可以发现身体观念在后人类演进想象中的关键地位,... 在后人类视域中,数字艺术的媒介特征与传播规律都是直接关乎身体的,且许多科幻艺术作品也在借助叙事来完成对虚拟身体的想象。通过重新考察著名思想实验“莫拉维克构想”与“缸中之脑”,可以发现身体观念在后人类演进想象中的关键地位,并可提出关于虚拟身体的三种理解范式。首先,数字游戏、虚拟现实均是构造“代码身体”的代表性艺术形态,它们以人的身体形式为蓝本,在特定维度上建立数据化、编码化的模型,从而大幅简化了生命表征,同时也是我们对人工智能与虚拟数字人进行身体化想象的重要手段。其次,“隐喻身体”以互联网为数字时代下的典型代表,它虽不具备也无意仿制传统肉身的形式,但显著地重构着人们的感官,更是深刻影响了数字艺术的大众传播。最后,“肉身仿拟”追求数字空间内的身体表征与人类肉身的一致性,尽管它迄今仍是一种技术神话,是某些科幻艺术作品乐于想象的“未来身体”,却也值得艺术界警觉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视域 虚拟身体 数字艺术 人工智能 元宇宙
下载PDF
“体性”与“风骨”:《文心雕龙》身体诗学论
19
作者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以人的性格与精神气象。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样受到了“体验哲学”的影响。在刘勰类比性论述中,诗文有辞采风骨,人的身体对应有五官形骸。艺术作品是情性和文采的融合,这与身体是肉体与精神统一的观念相一致,发中国诗学借体论艺、以身论文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身体诗学 身体隐喻 艺术精神
下载PDF
从法身到肉身——试论初唐佛像样式转变的观念背景
20
作者 吴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佛教艺术风格的发展并非仅仅是不同审美意识或地域文化交流的结果。作为崇拜的对象,佛像的造型必然还包含、反映着民众对于佛的概念和性格的认识。本文重新梳理南北朝到初唐时期的佛像的风格变化,反思传统“胡化”、“汉化”的解释框架... 佛教艺术风格的发展并非仅仅是不同审美意识或地域文化交流的结果。作为崇拜的对象,佛像的造型必然还包含、反映着民众对于佛的概念和性格的认识。本文重新梳理南北朝到初唐时期的佛像的风格变化,反思传统“胡化”、“汉化”的解释框架,认为仅从文化交流和竞争的角度出发无法全面理解中国5~7世纪佛像在多种样式之间的发展和变化,进而从佛像观念的角度展开对于初唐佛像样式转变动因的探究。结合对于初唐样式发展的时间梳理,以及造像记、灵验像故事、舍利信仰等现象的讨论,本文认为7世纪末,民众对于佛像的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南北朝时期被认为是“法身”的应化,到此时变化为“肉身”的佛像。初唐风格的确立和流行,或许可以在这样的从法身到肉身的观念转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身 肉身 初唐风格 佛教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