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1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抑郁状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王登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发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心理问卷调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焦虑组75例和无抑郁焦...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发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心理问卷调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焦虑组75例和无抑郁焦虑组4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焦虑组24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无抑郁焦虑组[(136.0±14.6)mm Hg(1mm Hg=0.133kPa)vs(126.0±13.4)mm Hg,(139.0±15.2)mm Hg vs(130.0±13.6)mm Hg,(132.0±13.6)mm Hg vs(123.0±12.5)mm Hg,P<0.01]。抑郁焦虑组24h收缩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及24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显著高于无抑郁焦虑组[(14.78±1.62)mm Hg vs(14.07±1.80)mm Hg,(13.25±2.94)mm Hg vs(12.28±3.05)mm Hg,(14.07±1.37)mm Hg vs(10.81±1.91)mm Hg,P<0.05,P<0.01]。结论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高于无抑郁焦虑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华琦 皮林 +2 位作者 李东宝 刘力松 刘荣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匹配的两组 ,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为非杓型组 ,≥ 10 %为杓型组。应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 ...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匹配的两组 ,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为非杓型组 ,≥ 10 %为杓型组。应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 3 3 8例初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结果 非杓型组 2 4h收缩压、2 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 ,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 ,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减慢 ;心房收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流速积分及A/E比值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昼夜血压节律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心肌质量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4
3
作者 汪德娴 赵玮 +2 位作者 孙燕淑 田清平 陈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 (n=45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例),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组 (n=52例)和非...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 (n=45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例),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组 (n=52例)和非内 中膜增厚组 (n=95例 ),经询问病史、体检、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分别为: 24h平均收缩压 ( 140. 7±14 .1 )比 ( 128 .3±12 .3 )mmHg( 1mmHg=0. 133kPa), 24h平均舒张压(86 .4±8. 9)比(81. 6±9. 3)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 (142 .8±13 .9)比 (130 .9±11 .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86 .9±8. 8)比(83 .4±9. 0)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29. 0±13. 2)比(114. 6±11 .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 ( 77 2±9 4 )比 ( 67 .5±8 .1 )mmHg, 24h脉压 ( 54 .2±10 .2)比(46. 9±9. 6)mmHg,白昼脉压(55. 9±10. 5)比(47 .5±9 .1)mmHg,夜间脉压(51. 8±10 .7)比(47. 1±8 .7)mmHg, 24h收缩压变异系数(8 .4±2 .0)比(7 .2±1 .9), 24h舒张压变异系数 (9 .5±2. 2)比(8 .0±2. 1),动态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 55 6%比 2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左室肥厚 颈动脉 高血压病 收缩压 舒张压 患者 变异系数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其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唐娜娜 方险峰 刘中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并从中医角度对H型高血压进行探究,分析H型高血压不同证型的动态血压特点,提出H型高血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及门诊...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并从中医角度对H型高血压进行探究,分析H型高血压不同证型的动态血压特点,提出H型高血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及门诊H型高血压患者20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虚血瘀证65例、痰湿壅盛证44例、阴虚阳亢证34例、肝火上炎证25例、气血亏虚证20例以及肝肾阴虚证1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24 h平均脉压、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收缩压负荷)。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同证型的H型高血压血浆Hcy、24 h平均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34、34.225,P<0.001);其中肾虚血瘀证和痰湿壅盛证血浆Hcy和24 h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P<0.05)。不同证型的H型高血压24 h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87,P<0.001);其中肝火上炎证24 h平均舒张压高于肾虚血瘀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P<0.05)。不同证型的H型高血压24 h平均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15,P<0.001);其中肾虚血瘀证24 h平均脉压高于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P<0.05)。不同证型的H型高血压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日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H型高血压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57,P<0.001);其中肾虚血瘀证收缩压负荷均高于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在证型分布上以肾虚血瘀最多,肾虚血瘀证以及痰湿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中医证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曹平良 程晓曙 +2 位作者 李年娥 唐琼珍 陈早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盐酸贝那普利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53例和贝那普利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2012年秋季纳入试验,治疗至少4周后分别于...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盐酸贝那普利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53例和贝那普利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2012年秋季纳入试验,治疗至少4周后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每月至少测量诊室血压2次,同时记录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共观察12个月。结果 2组冬秋两季清晨血压均明显高于春夏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氨氯地平组冬季清晨血压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134.2±4.5)mm Hg vs(139.4±4.6)mm Hg,1mm Hg=0.133kPa,P<0.05],冬季清晨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49.1%vs28.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降压药物类别、冬季、日照时间、秋季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清晨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存在明显的冬秋两季增高现象;氨氯地平较贝那普利能明显提高冬季清晨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季节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夏炜妍 曹松梅 +1 位作者 罗彩凤 沈俊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结果干预4个月后,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结果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行为(除外情绪减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远程血压监测与APP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和改善自我护理行为,是实施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物联网 远程监测 APP 血压监测 自我护理行为 血压控制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燕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33例老年人群临床资料,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根据...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33例老年人群临床资料,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根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的第50百分位数将高血压组分为昼间高BPV组48例和昼间低BPV组50例,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微量白蛋白尿。结果高血压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昼间高BPV组IMT、LVMI明显高于昼间低BPV组[(1.09±0.44)mm vs(0.94±0.17)mm,P<0.05;(239.97±52.87)g/m^2 vs(208.41±46.10)g/m^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昼间收缩压变异性与颈总动脉IMT、LVMI独立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较高,昼间收缩压变异性是颈总动脉IMT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白蛋白尿 肥大 左心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3
8
作者 邱原刚 姚雪艳 +6 位作者 陶谦民 郑萍 陈君柱 朱建华 张芙荣 郑良荣 赵莉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用进入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08例患者,呈勺型曲线者79例(占38%),非勺型曲线者129例(占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用进入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08例患者,呈勺型曲线者79例(占38%),非勺型曲线者129例(占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70岁以上及60~69之间者24h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的比例分别是60岁以下者的3.3倍(P=0.009)和2.3倍(P=0.031);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呈非勺型的比例为无相应家族史患者的3.7倍(P=0.029);超重(BMI<28)与肥胖(BMI≥28)者24h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的比例分别是正常体重(BMI<24)者的3.0倍(P=0.003)和4.8倍(P=0.009);与单独应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s)治疗相比,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者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的机会较少(OR=0.139,P=0.010),采用包含ACEIs或ARBs(但不包括利尿剂)的联合用药方案的患者有较少非勺型曲线的趋势,但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OR=0.453,P=0.118);采用包括利尿剂(但无ACEIs或ARBs)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及同时包含利尿剂与ACEIs或ARBs的联合用药方案的患者均有较少非勺型曲线的机会(OR值分别为0.378和0.273,P值分别为0.030和0.011)。结论 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后,有近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血压昼夜节律 影响因素 调查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26
9
作者 杜佳丽 刘梅林 +1 位作者 田清平 冯雪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收缩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分为杓型组30例、非杓型...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收缩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分为杓型组30例、非杓型组84例和反杓型组65例,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4h血压变异性参数、心率变异性参数及其他临床变量的基线值。比较各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心率变异性各参数。结果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log Gensini评分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24h内连续每5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均低于杓型组(P<0.05);24h血压变异性各参数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比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相关,随血压昼夜节律减弱,心率变异性降低,而24h动态血压监测所测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心率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海军 司全金 +1 位作者 李开亮 丁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不伴房颤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69例及非房颤组614例。记录基线特...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不伴房颤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69例及非房颤组614例。记录基线特征、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9.89mm Hg(1mm Hg=0.133kPa)将入选患者分为高变异性342例和低变异性341例。应用Cox回归方程分析血压变异性对新发房颤的影响。结果房颤组24h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房颤组[(11.13±3.50)mm Hg vs(10.21±3.41)mm Hg,P=0.034],24h舒张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67.19±8.16)mm Hg vs(69.33±8.39)mm Hg,P=0.04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4h收缩压变异性、脑出血及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49,95%CI:1.175~3.233,P=0.010;HR=2.983,95%CI:1.075~8.277,P=0.036;HR=2.567,95%CI:1.370~4.810,P=0.003)。结论收缩压变异性升高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及家庭自我血压监测状况调查 被引量:24
11
作者 俞伟珍 介丽霞 章玉珍 《护理学报》 2007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及自我血压监测情况。方法采用电话询问方式了解50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情况,并对其中的血压计持有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段、测量方法、血压及服药记录情况、定期血压计质控...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及自我血压监测情况。方法采用电话询问方式了解50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情况,并对其中的血压计持有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段、测量方法、血压及服药记录情况、定期血压计质控检测、血压计来源等方面内容调查。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低,仅占15.6%;78例血压计持有者中仅10例在测量频率、测量时段、测量方法、血压及服药记录情况、定期血压计质控检测方面符合要求,占持有者的13%。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计持有率及有效使用率均低,应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自我监测的教育,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压计 血压监测 自我护理
下载PDF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马金宝 秦明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38例和非杓型组42例,比较2组惠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及靶器官受...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38例和非杓型组42例,比较2组惠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及靶器官受损的情况。结果与杓型组比较,非杓型组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5),非杓型组和杓型组24 h收缩压负荷值分别为(72.0±11.0)%vs(32.0±8.0)%,P<0.01。非杓型组服用降压药的种类数、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高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患者,这类高血压患者更需合理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冠心病 卒中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监测与预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琦 丁宏岩 +1 位作者 韩翔 董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动态血压的变化及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地对发病48h内入院的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持续10天,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在21天、3个月做近远期神经功能评分。结景脑梗...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动态血压的变化及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地对发病48h内入院的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持续10天,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在21天、3个月做近远期神经功能评分。结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压常见,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在入院4天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8.8±7.9)mmHg、(4.5±5.0)mmHg(1mmHg=0.133kPa,P〈0.05),4~10天时血压下降趋势趋于平缓。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与远期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的最适水平为收缩压140~160mmHg,舒张压75~80mmHg。但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收缩压≥160mmHg与140~159.9mmHg比较是近期(P=0.024)和远期(P=0.046)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近期和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68.2%和137.2%。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160mmHg)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1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郭冀珍 钱岳晟 +4 位作者 陶波 秦永文 王一尘 郑柏生 龚兰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66-769,共4页
目的 :比较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单盲、多中心、平行对照设计。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14 0例 ,经 2wk安慰剂导入期后 ,分成治疗组 73例和对照组 6 7例 ,分别... 目的 :比较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单盲、多中心、平行对照设计。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14 0例 ,经 2wk安慰剂导入期后 ,分成治疗组 73例和对照组 6 7例 ,分别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2 .5mg或氯沙坦 5 0mg ,qd。其中 4 9例新发病人持续服药 8wk ,剂量不变 ;另 91例非新发病人 4wk后如血压≥ 18.7/12kPa则将剂量加倍 ,共 8wk。 2组各有 18和 12例病人做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 8wk后 ,在非新发病例中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9%和 6 9% (P>0 .0 5 ) ;新发病例中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 0 %和 84 % (P >0 .0 5 )。不良反应 2组分别为2 9 %和 2 1%。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长效降压药物 ,降压疗效与氯沙坦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氯沙坦
下载PDF
5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成 张俊 +4 位作者 刘迅 李翠翠 叶增纯 彭晖 娄探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患者540例为研究对象。以携带式动态血压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量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用...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患者540例为研究对象。以携带式动态血压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量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高频超声评价颈部血管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63.9%患者血压模式为非勺型,36.1%患者为勺型。与勺型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血压患者的夜间/白天尿蛋白比例较高(0.51±0.29比0.42±0.21,P〈0.01),肾小球滤过率较低[(56.2±48.2)比(75.5±56.5)ml·min-1·(1.73m2)-1,P〈0.01],血清胱抑素C较高[(2.8±2.0)比(2.1±2.0)mg/L,P〈0.01],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较大[(0.7±03)比(0.6±0.2)mm,P〈0.01],左室质量指数较高[(53.7±23.2)比(45.1±16.3)g/m2,P〈0.01],舒张功能低下。夜间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左室质量指数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非勺型血压模式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血压模式。夜间血压与患者的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肾疾病 慢性
原文传递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邰胜 王翎 钱惠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4例、老年组(60~79岁)90例和<60岁组8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节律、3个时段(24h、昼...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4例、老年组(60~79岁)90例和<60岁组8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节律、3个时段(24h、昼间及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昼间平均压、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60岁组,反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脉压、昼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明显高于<60岁组(P<0.05,P<0.01);高龄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及24h、昼间、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老年组[13.83%vs 26.66%,(66.17±7.39)mm Hg(1mm Hg=0.133kPa)vs (70.39±10.96)mm Hg,(66.90±7.55)mm Hg vs (70.88±11.68)mm Hg,(64.10±8.14)mm Hg vs (68.27±11.86)mm Hg,P<0.05,P<0.01],24h、夜间脉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昼间收缩压变异明显高于老年组和<60岁组,24h收缩压变异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24h平均压明显低于<60岁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出血压节律异常、脉压增大、血压变异性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发病率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冯千伟 吴小坤 +2 位作者 刘斌 王雅楠 任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300例,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12例,无颈动脉狭窄组88例。颈动脉狭窄组又按照颈...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300例,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12例,无颈动脉狭窄组88例。颈动脉狭窄组又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5例,中度狭窄组70例,重度狭窄组57例。分析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昼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P<0.05,P<0.01)。颈动脉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狭窄组(30.2%vs 50.0%,P<0.01),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40.6%vs 27.3%,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24hSSD、24hDSD、dSSD、dDSD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有关,血压变异性越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敏京 毕齐 +1 位作者 冯立群 张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6例和无斑块组45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24例和多发斑...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6例和无斑块组45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24例和多发斑块组42例。比较各组动态血压情况。结果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无斑块组也显著增高(63.6%vs 44.4%,P<0.05);多发斑块组较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多发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单一斑块组显著增高(76.2%vs 41.7%,P<0.05)。结论持续血压升高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颈动脉斑块更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脑超声描记术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老年隐匿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对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纪田田 魏芳 +6 位作者 王娟 胡文静 段丹丹 孙尚文 张华 柴强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对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老人487例,根据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128例,白大衣性高血压组115例,隐匿性高血压组112例和高血压组132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肱动...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对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老人487例,根据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128例,白大衣性高血压组115例,隐匿性高血压组112例和高血压组132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NO、内皮素1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白大衣性高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FMD、NO显著降低,内皮素1、cfPWV显著升高(P<0.05)。白大衣性高血压组和隐匿性高血压组FMD、NO较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5)。内皮素1、cfPWV较高血压组显著降低[(45.63±6.76)ng/L、(45.20±7.00)ng/L vs(49.04±6.93)ng/L,(10.91±1.08)cm/s、(10.87±0.96)cm/s vs(11.75±1.35)cm/s,P<0.05]。回归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参照,校正混杂因素后,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及高血压是FMD、NO、内皮素1及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是血管弹性下降及内皮紊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郑琴 黄波 +1 位作者 孙燕淑 刘梅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67例拟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并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9例,...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67例拟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并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9例,非冠心病组48例;将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62例,双支病变组71例和3支病变组86例;对所有病例按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数分为Gensini评分低分组86例(≤15分)、中分组92例(16-42分)及高分组89例(≥43分)。测量患者24h动态血压并计算AASI。结果冠心病组AASI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51±0.13 vs 0.46±0.15,P〈0.05)。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AASI水平显著升高(0.53±0.14、0.51±0.12 vs 0.46±0.15,P〈0.05),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中分组和高分组AASI显著高于低分组(0.51±0.14、0.52±0.13 vs 0.45±0.1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性别、AASI、踝肱指数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β=0.224,P=0.001;β=0.145,P=0.025;β=-0.261,P=0.000)。结论 AASI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