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朝旭 陈国泰 +4 位作者 吴志棉 谭敏 陈流华 余俊峰 赵振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splenectomy,O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结果。方法36例进行LS,26例进行OS。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S...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splenectomy,O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结果。方法36例进行LS,26例进行OS。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LS组和O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5.3±60.5)min和(108.5±29.7)min(t=2.083,P=0.04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0±127)ml和(185±128)ml(t=2.284,P=0.026),LS组术后疼痛显著较OS组轻微(χ2=18.158,P<0.01),术后恢复饮食快(t=2.251,P=0.028),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显著(χ2=0.729,P>0.05)。对ITP治疗有效率LS组为92%,OS组为88%(χ2=0.177,P>0.05)。结论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开腹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LS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岚 董洪强 张琼丽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IA分别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和8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血小板增高指数(CCI)作为判定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标准,分析其与PTR的关系。结果根据1h...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IA分别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和8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血小板增高指数(CCI)作为判定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标准,分析其与PTR的关系。结果根据1h后CCI值判断,146例患者中发生PTR28例。输注机采血小板次数<3次的血液病患者共9例,血小板抗体未检出阳性;3次≤输注次数<10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8/53);10次≤输注次数<20次阳性率为22%(8/36);20次≤输注次数<30次阳性率为29%(6/21);≥30次阳性率高达75%(6/8)。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量和频率有关。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在冠心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生 王英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29-130,共2页
本文观察了22例冠心病病人及20例非冠心病病人(对照组)的PDW和MPV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平均PDW16.5±3.02fl,MPV12.9±0.9fl;对照组,平均PDW13.7±2.97fl,M... 本文观察了22例冠心病病人及20例非冠心病病人(对照组)的PDW和MPV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平均PDW16.5±3.02fl,MPV12.9±0.9fl;对照组,平均PDW13.7±2.97fl,MPV11.1±0.2fl。冠心病组PDW、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分别<0.01和0.05)。提示:血小板体积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故认为PDW和MPV变化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预测、预防及再心梗的预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遗传性血小板病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振亮 徐龙强 +3 位作者 于水 牟文凤 李胜军 王笑峰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37-440,446,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小板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基因特征。方法对我院2018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7例遗传性血小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基因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小板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基因特征。方法对我院2018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7例遗传性血小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基因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结果7例患儿中1例血小板数量正常,6例血小板数量减少。大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和鼻出血不止,虽然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是激素减量过程中血小板不能维持。7例患儿中2例为MYH 9基因相关性疾病,1例为血小板异常型出血性病17型,4例为WISKOTT-ALDRICH综合征。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MYH 9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c.5521G>A和c.2559_2560insATGATGGCCAAGGAGGAGGAG,1例GFI1B基因突变为c.100+1G>A、c.923T>C,5例WAS基因突变分别为c.1378C>T、c.1301delT、c.37C>T、c.273G>A和p.R308Kfs*28。结论遗传性血小板病通过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诊断不易与其他血小板疾病进行鉴别,自幼出血、反复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基因筛查,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检测 突变 体征和症状 诊断
下载PDF
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基因诊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磊 王兆钺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是一类少见而复杂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缺陷、血小板贮存颗粒缺乏、血小板信号转导异常和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多种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是一类少见而复杂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缺陷、血小板贮存颗粒缺乏、血小板信号转导异常和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多种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已逐渐阐明,如灰色血小板综合征是由NBEAL2基因突变导致,血小板减少症2是由于ANKRD基因5'-非翻译区(UTR)突变所导致的,Scott综合征是由TMEM16F基因突变引起,而某些疾病的发生需同时存在2种基因变异。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血栓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现就近几年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基因诊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诊断 基因
原文传递
造血转录因子基因突变与遗传性血小板缺陷
6
作者 曲翠云 杨仁池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造血转录因子(TF)为结合至特定DNA序列并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蛋白,其以组合的方式在启动子区域内与序列特异性DNA相结合后,作为激活剂或者阻遏物调节特定的基因表达。造血TF基因突变通过同时改变多个基因的表达,引起下游相关因子的连锁反... 造血转录因子(TF)为结合至特定DNA序列并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蛋白,其以组合的方式在启动子区域内与序列特异性DNA相结合后,作为激活剂或者阻遏物调节特定的基因表达。造血TF基因突变通过同时改变多个基因的表达,引起下游相关因子的连锁反应,影响巨核细胞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与功能,最终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与功能缺陷,并且与某些血液恶性肿瘤的易感性相关。尽管大多数遗传性血小板缺陷(IP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造血TF基因突变为导致血小板的产生、形态与功能缺陷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笔者拟就近年来IPD中造血TF基因突变相关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转录因子 造血系统 基因突变 血小板疾病 血小板减少 遗传性血小板缺陷
原文传递
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快速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基因变异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方平 解勤之 周伯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1-343,共3页
为探讨快速检测血小板膜的糖蛋白(GP)IIb和IIIa基因点突变(或小片段基因改变)的方法,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正常人和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膜GPIIb,IIla基因结构。外周血DNA提取后,用聚合酶链反应(... 为探讨快速检测血小板膜的糖蛋白(GP)IIb和IIIa基因点突变(或小片段基因改变)的方法,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正常人和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膜GPIIb,IIla基因结构。外周血DNA提取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各外显子,PCR产物变性后在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通过银染色对迁移率异常的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例血小板无力症2例点突变,1例小片断(16个碱基)基因缺失,另外检测出GPIIb三种多态性。本研究表明,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不失为一种快速、敏感、有效的检测GPIIb和IIla基因结构变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疾病 血小板膜 糖蛋白类 基因突变 病因
原文传递
GPⅡb缺陷基因在血小板无力症家系中的遗传追踪研究
8
作者 顾建明 吴庆宇 +2 位作者 阮长耿 许文峰 戚正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31-334,T024,共5页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一非近亲婚配血小板无力症家系中,通过TaqⅠ/GPⅢ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未能对家系各成员进行携带者诊断。DNA印迹杂交发现先证者存在一TaqⅠ酶切的2.3kb GPⅡb...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一非近亲婚配血小板无力症家系中,通过TaqⅠ/GPⅢ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未能对家系各成员进行携带者诊断。DNA印迹杂交发现先证者存在一TaqⅠ酶切的2.3kb GPⅡb基因异常片段,应用该异常片段作为特异病理遗传标记,代替传统RFLP分析,在该家系中进行杂合子检测。DNA印迹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表明:TaqⅠ异常基因片段来自母方;临床表现正常的的同胞妹妹亦有此缺陷基因,但GPⅡb/Ⅲa表现型正常,故诊断为无力症携带者。然而父亲携带另一尚未发现的有缺陷的GPⅡb等位基因,推测患者为带有两种不同的缺陷基因的双重杂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疾病 膜糖蛋白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血小板数量对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淑玲 尹佳庆 +2 位作者 王全立 王娟 张晓慧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PLT)数量对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输尿管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56例,依据PLT分为研究组(PLT<50×109/L)34例和对照组(PLT≥50×109/L)22例。...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PLT)数量对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输尿管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56例,依据PLT分为研究组(PLT<50×109/L)34例和对照组(PLT≥50×109/L)22例。2组均给予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或经皮肾镜穿刺造瘘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PLT、白细胞(WBC)、平均动脉压(MAP)、乳酸(Lac)、氧分压(Pa 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WBC、Lac、PLT、MAP、Pa O2、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异常并非结石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手术绝对禁忌证,充分的术前评估,积极的循环动力学支持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脓毒血症 血小板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