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机的一种新型布局形式——翼身融合体飞机 被引量:41
1
作者 朱自强 王晓璐 +1 位作者 吴宗成 陈泽民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9,共11页
讨论了一种区别于机翼与圆柱机身的传统民机外形——翼身融合体(BWB)外形。从给定容积下减少浸润面积和摩擦阻力的考虑发展出了翼身融合体的概念。在满足系列设计约束条件下讨论了适于大型(800座)客机的翼身融合体的技术和商业上的可能... 讨论了一种区别于机翼与圆柱机身的传统民机外形——翼身融合体(BWB)外形。从给定容积下减少浸润面积和摩擦阻力的考虑发展出了翼身融合体的概念。在满足系列设计约束条件下讨论了适于大型(800座)客机的翼身融合体的技术和商业上的可能性。概念设计研究表明,翼身融合体外形可获得比常规外形更好的性能。巡航升阻比可从传统外形的19提高至23。480座的BWB外形与同量级的传统外形(A380-700)相比,最大起飞重量可减少18%,每座位燃油消耗可减少32%,具有良好的环保性。通过气动载荷分布规律的反设计,翼型修型和三维优化设计等气动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阻和提高BWB的气动性能。由于BWB的高度融合性,讨论了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BWB概念能够发展成BWB系列机,进一步提高巡航马赫数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机设计 翼身融合体 多学科优化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米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2-836,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概念,在低、亚、跨和超声速状态下可通过改变机翼的前掠角来获取最佳的气动性能。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其几何外形,并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任务... 研究了一种新的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概念,在低、亚、跨和超声速状态下可通过改变机翼的前掠角来获取最佳的气动性能。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其几何外形,并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任务构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①在Ma=0.6巡航时,平直翼加挂副油箱构型最大升阻比为14.55,而三角翼构型仅为8.29;②在Ma=0.4机动时,45°前掠翼构型失速迎角达到38°且具有最大的升力系数2.455,较平直翼构型提高了4.9%;③在Ma=1.5高速突防时,三角翼零升阻力系数最小,比平直翼加挂副油箱构型减小了14.4%,最大升阻比提高了34.6%;④所有计算状态下俯仰力矩特性均良好。研究结果验证了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新概念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可为高性能无人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变前掠翼 气动布局 翼身融合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翼身融合民机总体气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刚 张彬乾 +3 位作者 张明辉 桑为民 袁昌盛 李栋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共29页
翼身融合(BWB)布局作为下一代亚声速民机主流方案已得到共识,研究步伐正在加快,进入工程应用指日可待。在回顾国内外BWB民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飞翼布局(FW)和BWB布局的差异,明确了BWB概念特征及应用范围。聚焦BWB飞机总体气... 翼身融合(BWB)布局作为下一代亚声速民机主流方案已得到共识,研究步伐正在加快,进入工程应用指日可待。在回顾国内外BWB民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飞翼布局(FW)和BWB布局的差异,明确了BWB概念特征及应用范围。聚焦BWB飞机总体气动设计中的技术挑战和对策,重点论述分析了BWB布局技术瓶颈及设计思想演化,新型结构与重量估算、适航符合性等总体设计问题,气动布局设计原则、高-低速性能协调等气动布局设计问题,飞-发干扰与一体化设计、新型发动机技术应用等飞机-发动机综合集成设计问题,降噪技术及其衍生的设计冲突、考虑噪声指标的总体设计策略等问题。并从技术进展和工程可实现性角度,展望了BWB民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亚声速民机 总体设计 气动布局设计 飞机-发动机集成设计 降噪技术
原文传递
W-型无尾气动布局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静 张彬乾 +2 位作者 周洲 陈迎春 李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气动外形—— W-型无尾布局及其气动设计思想 ,初步研究了两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掠翼无尾气动布局和 W-型无尾气动布局。采用 Euler方程加附面层修正的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两种布局的纵向气动性能 ,分析了翼身融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气动外形—— W-型无尾布局及其气动设计思想 ,初步研究了两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掠翼无尾气动布局和 W-型无尾气动布局。采用 Euler方程加附面层修正的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两种布局的纵向气动性能 ,分析了翼身融合及机体大后掠侧缘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W-型无尾气动布局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其气动设计思想合理可行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型无尾布局 前掠翼 翼身融合 流动控制
下载PDF
250座级翼身融合无尾布局客机操稳特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曙光 陆艳辉 +1 位作者 巩磊 刘晓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1-1769,共9页
翼身融合(BWB)飞翼布局是未来新一代客机的热点方案之一,然而由于没有常规尾翼,面临着稳定性和操纵性方面的困难。为此,在一架250座级BWB客机布局设计研究基础上,根据平衡、增稳和机动等要求,设计了操纵面配置方案;根据适航要求和电传... 翼身融合(BWB)飞翼布局是未来新一代客机的热点方案之一,然而由于没有常规尾翼,面临着稳定性和操纵性方面的困难。为此,在一架250座级BWB客机布局设计研究基础上,根据平衡、增稳和机动等要求,设计了操纵面配置方案;根据适航要求和电传飞机飞行品质要求设定增稳目标,并将其直接纳入特征结构配置要求中,通过前向通道修正响应类型,保证获得与飞行阶段相适应的响应特征和满意的飞行品质参数;为了提高安全性,在增稳控制设计基础上,在指令回路增设了姿态保护和限制模块。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提供较合适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控制增稳后具有满意的飞行品质,保护模块可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操纵面 响应类型 飞行品质 姿态保护
原文传递
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总体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蒋瑾 钟伯文 符松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8-289,共12页
翼身融合布局是一种极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新布局型式,该种布局型式飞机的总体参数对其自身的气动性能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影响规律研究。本文基于某一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概念方案,采用快速数值方法模拟了不同气动外形的高速流动,分... 翼身融合布局是一种极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新布局型式,该种布局型式飞机的总体参数对其自身的气动性能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影响规律研究。本文基于某一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概念方案,采用快速数值方法模拟了不同气动外形的高速流动,分析了总体参数(主要包括机翼面积、展弦比和外翼前缘后掠角)等对飞机高速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展弦比和机翼面积显著地改善气动性能,但未发现外翼前缘后掠角的改变与气动性能的改善有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总体参数 气动性能 飞机 概念设计
原文传递
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外形设计与水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春亚 宋保维 王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83,共6页
为了提高水下滑翔机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将航空航天领域先进的翼身融合布局引入到水下滑翔机外形设计中,并对其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比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下滑翔机常用壳体形状的几何参数,选用扁平椭球体作为翼身融合水下滑... 为了提高水下滑翔机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将航空航天领域先进的翼身融合布局引入到水下滑翔机外形设计中,并对其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比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下滑翔机常用壳体形状的几何参数,选用扁平椭球体作为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壳体的基本形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的三维模型;最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进行仿真模拟并分析其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翼身融合布局的水下滑翔机,其水动力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翔机 翼身融合 计算流体力学 结构化网格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Parametric Geometric Model and Hydrodynamic Shape Optimization of A Flying-Wing Structure Underwater Glider 被引量:11
8
作者 WANG Zhen-yu YU Jian-cheng +2 位作者 ZHANG Ai-qun WANG Ya-xing ZHAO Wen-tao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709-715,共7页
Combining high precision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s wi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o make a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a design 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modern design methods.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Combining high precision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s wi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o make a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a design 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modern design methods.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of an underwater glider's flying-wing structure, a surrogate model is introduced to decrease the computation time for a high precision analysis. By these mean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is solved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parametric geometry modeling, mesh generation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 a surrogate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adopting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theory to solve the multi-objects design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the underwater glider. The procedure of a surrogate model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Gaussian kernel function is specifically discusse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hydrodynamic design optimizati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ed flying-wing structure underwater glider increases by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rogate model underwater glider design optimization blended-wing-body
下载PDF
一种翼身融合飞行器的失速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付军泉 史志伟 +2 位作者 周梦贝 吴大卫 潘立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9,共10页
翼身融合(BWB)布局飞行器作为下一代商用飞机的主要构型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翼身融合飞行器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巡航状态的特性,而对其失速特性的研究较少。对一种翼身融合客机构型进行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测力试验方法对其无增升装置... 翼身融合(BWB)布局飞行器作为下一代商用飞机的主要构型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翼身融合飞行器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巡航状态的特性,而对其失速特性的研究较少。对一种翼身融合客机构型进行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测力试验方法对其无增升装置的构型,以及具有翼梢小翼、前缘缝翼和机身上部双吊舱的组合部件构型下的纵向特性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失速特性的分析,并通过二维粒子图像测试技术以及油流试验对其失速过程的流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增升装置的基本构型下,翼身融合飞行器可以保持低速飞行,而各组合构型都具有提高最大升力系数的作用。对失速过程的分析表明,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表面流场分离区域从翼梢开始逐渐向翼根以及机身发展,当外翼段完全处于分离区域时,飞机并不会马上失速,因为中心体同样具有提供升力的作用,且中心体的流动分离较外翼的流动分离更晚,所以当外翼在失速迎角出现升力损失时可以通过中心体的升力进行补偿,维持其低速飞行状态,真正的失速发生在中心体出现流动分离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风洞试验 失速特性 流场分析 测力分析
原文传递
临近空间高升阻比布局高速气动性能对比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冰雁 徐国武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4-472,共9页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三类典型的气动布局概念:翼身组合体、翼身融合体和扁平升力体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关键几何设计参数对其升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翼身组合体布局适用于对升阻比要求比较高,对有效装载容积要求比较低的飞行器设计;...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三类典型的气动布局概念:翼身组合体、翼身融合体和扁平升力体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关键几何设计参数对其升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翼身组合体布局适用于对升阻比要求比较高,对有效装载容积要求比较低的飞行器设计;扁平升力体布局适用于对有效装载容积要求比较高,对升阻比要求比较低的的飞行器设计;翼身融合体布局适用于对各项性能要求比较均衡的飞行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翼身组合体 翼身融合体 扁平升力体 升阻比 容积率
下载PDF
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总体参数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柴啸 陈迎春 +4 位作者 谭兆光 陈真利 司江涛 李杰 张彬乾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9-59,共11页
在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总体设计阶段,为评估设计方案的总体性能,建立了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总体参数综合分析与优化平台,该平台以翼身融合布局客机的几何参数为输入,完成动力、几何、重量、气动、性能和经济性等模块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优... 在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总体设计阶段,为评估设计方案的总体性能,建立了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总体参数综合分析与优化平台,该平台以翼身融合布局客机的几何参数为输入,完成动力、几何、重量、气动、性能和经济性等模块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优化设计模型。为快速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及优化设计效果,动力分析模块采用了部件级分析模型,重量分析模块采用半经验估算方法,气动分析模块采用面元法结合工程估算方法,性能分析模块采用简化运动学方法,优化模型采用可并行计算的子集模拟优化算法。以某555座级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方案为例,应用开发的分析与优化平台,完成了总体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模型合理。在此方案的基础上,以客机的外形参数和发动机海平面最大推力为设计变量,分别建立了以最大起飞重量最小为目标的单目标优化,以及同时以直接使用成本和进场速度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单目标优化结果最大起飞重量降低了约7.17%,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直接使用成本降低8.77%的同时进场速度会增加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客机 飞机总体设计 优化 多学科
原文传递
Streamwise-body-force-model for rapid simulation 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 fields 被引量:6
12
作者 Cui Rong Li Qiushi +1 位作者 Pan Tianyu Zhang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05-1212,共8页
A streamwise-body-force-model (SBFM)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e overall flow simulation for the distributed propulsion system, 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 fields. In view of axial stage effects, fan or... A streamwise-body-force-model (SBFM)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e overall flow simulation for the distributed propulsion system, 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 fields. In view of axial stage effects, fan or compressor effects could be simplified as body forces along the streamline. These body forces which are functions of local parameters could be added as source terms in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o replace soli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blades and hubs. The val- idation of SBFM with uniform inlet and distortion inlet of compressors shows that pressur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configuration, via a blended wing body aircraft with a distributed propulsion system using the SBFM, has been completed. Lift coefficient and drag coefficient agree well with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Results show that to reach the goal of rapid integrated simulation 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 fields,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based on SBFM is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blended wing body Boundary layer ingestion Distributed propulsion sys-tem Integrated simulations Streamwise-body-force-model
原文传递
翼身融合布局中央机体翼型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沛峰 张彬乾 +2 位作者 陶于金 陈真利 李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10,共8页
针对翼身融合布局中央机体翼型设计,在满足总体装载约束条件下,研究对称翼型、后卸载翼型、前加载翼型和前加载-后卸载翼型的气动影响规律。150座级BWB布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称翼型时,外翼需采用较大的负几何扭转角以实现静稳定设计... 针对翼身融合布局中央机体翼型设计,在满足总体装载约束条件下,研究对称翼型、后卸载翼型、前加载翼型和前加载-后卸载翼型的气动影响规律。150座级BWB布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称翼型时,外翼需采用较大的负几何扭转角以实现静稳定设计状态下的正零升力矩,但升阻性能损失较大;采用前加载翼型时,受布局平面形状限制,不易达到正零升力矩;采用后卸载翼型或前加载-后卸载翼型时,合理设计前加载或后卸载的区域及大小,可获得升阻及力矩特性较为理想的气动设计结果。翼身融合飞翼布局无人机应用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前加载特征的"鹰勾"隐身前缘设计,气动性能损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翼型 CFD 民机 无人机
下载PDF
翼身融合运输机分布式电推进系统设计及油耗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达兴亚 李永红 +1 位作者 熊能 钟世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58-2166,共9页
针对翼身融合运输机开展了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与油耗评估。通过数值计算完成了70t载质量翼身融合飞机的气动设计与优化。在巡航马赫数为0.80和10km高度的设计点,最大升阻比达到了24。通过求解积分边界层方程组,完成了电推进系... 针对翼身融合运输机开展了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与油耗评估。通过数值计算完成了70t载质量翼身融合飞机的气动设计与优化。在巡航马赫数为0.80和10km高度的设计点,最大升阻比达到了24。通过求解积分边界层方程组,完成了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电推进系统包含10个推进风扇,风扇直径为1.45m,压比为1.35,巡航功率为2.94MW。建立了考虑燃烧过程的发动机一维性能模型,对发动机油耗进行了评估,获得了不同发动机循环参数下燃油消耗。建模结果表明,基于翼身融合布局和分布式电推进技术,可使运输机的油耗较C-17节省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推进 大型运输机 翼身融合 边界层吸入 飞机油耗
原文传递
可变弯度翼身融合布局气动特性分析与设计
15
作者 王雨桐 蓝庆生 +2 位作者 周铸 杨体浩 宋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2-1307,共16页
变弯度机翼在提高常规布局客机气动特性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但也会引起全机俯仰力矩变化,考虑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力臂短、配平阻力较大的特点,研究变弯度技术在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上的减阻收益与配平惩罚。从工程实际出发,采用基于舵面偏... 变弯度机翼在提高常规布局客机气动特性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但也会引起全机俯仰力矩变化,考虑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力臂短、配平阻力较大的特点,研究变弯度技术在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上的减阻收益与配平惩罚。从工程实际出发,采用基于舵面偏转的方式实现后缘变弯度并对比分析不同展向位置处舵面的配平能力;然后利用全局优化方法开展变弯度气动减阻优化设计;最后对变弯度设计空间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随着升力系数的改变,产生配平阻力最小的舵面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当不考虑俯仰力矩配平约束时,采用变弯度技术至多可以获得4.62%的减阻收益;在考虑俯仰力矩配平约束后,相比于采用中央体后缘舵面配平,采用变弯度技术至少能够减小2.4×10^(-4)的配平损失。不同升力系数下,变弯度的舵面偏转组合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小升力系数下,多个舵面负偏的变弯度组合有利于减阻并增加抬头力矩;而大升力系数下则是通过多个舵面正偏的组合实现减阻,但会导致低头力矩增加。基于多舵面组合偏转的变弯度减阻收益与力矩惩罚评估,能为工程上设计可变弯度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 后缘变弯度 气动特性 优化设计 代理模型
下载PDF
计及进排气效应翼身融合布局机体—动力装置气动干扰研究
16
作者 朱海涛 兰子奇 李岩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高气动效率是翼身融合布局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为有效抑制动力装置对该布局气动效率的不利干扰,需对适用于翼身融合布局的动力装置布置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可计及进排气影响的动力短舱模型,对某翼... 高气动效率是翼身融合布局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为有效抑制动力装置对该布局气动效率的不利干扰,需对适用于翼身融合布局的动力装置布置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可计及进排气影响的动力短舱模型,对某翼身融合—背撑发动机构型进行了精细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巡航点附近动力装置和翼身融合机体之间的气动干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孤立翼身融合体构型,全机构型的翼身融合体部件升力系数大幅降低,阻力显著增大,短舱溢流在机身上形成的高压区是升力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转速增大,发动机对机身边界层抽吸效应增强,翼身融合体部件升力系数降低量明显减小;在低转速状态,短舱无发动机喷流部件的唇口吸力效应较强,转速增大至接近全转速时,吸力效应被抵消,该部件产生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动力装置布置 背撑发动机 飞机—发动机匹配性设计 TPS短舱 内/外流耦合 气动干扰
下载PDF
翼身融合布局机体对发动机进气品质影响
17
作者 余刚 李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916,共6页
为评估发动机安装后,机体是否对发动机进气存在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低速情况下BWB300机体对发动机进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情况下,发动机前高速气流能完全满足BWB300进气需求,故BWB300机体不会对发动机进气品... 为评估发动机安装后,机体是否对发动机进气存在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低速情况下BWB300机体对发动机进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情况下,发动机前高速气流能完全满足BWB300进气需求,故BWB300机体不会对发动机进气品质造成明显影响;而低速时,由于发动机进气流量需求大且其前方气流流速低,机体表面若存在流动分离,分离气流会较易被发动机吸入,从而降低其进气品质。故对类似BWB300的上置式发动机布局飞机而言,飞发一体化设计时应避免机体表面流动分离首先发生在发动机位置附近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数值模拟 进气品质 分离气流
下载PDF
跨域翼身融合变体飞行器结构/机构一体化设计
18
作者 胡睿 孟军辉 +2 位作者 马诺 马文朝 金泽华 《无人系统技术》 2024年第2期51-64,共14页
将变体设计与翼身融合飞行器结合,是提升其飞行性能、实现跨域飞行的有效途径。如何协调飞行器结构变形、力学承载和轻量化的关系至关重要。首先分析了翼身融合飞行器在典型变形状态下的气动特性,指出兼顾展向和弦向的机翼构型变化可有... 将变体设计与翼身融合飞行器结合,是提升其飞行性能、实现跨域飞行的有效途径。如何协调飞行器结构变形、力学承载和轻量化的关系至关重要。首先分析了翼身融合飞行器在典型变形状态下的气动特性,指出兼顾展向和弦向的机翼构型变化可有效扩展飞行包线、调整静稳定度,并给出典型飞行阶段中飞行器变形状态。其次为实现飞行器双向组合变形,提出了分布式异构连杆机构设计方案。再次为解决飞行器变形和承载之间的矛盾,根据各变形状态下气动载荷特点,提出了分布式变拓扑承载梁设计方案,实现兼顾轻量化的飞行器变形/承载一体化设计。最后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变形驱动方案样件加工,并对其变形能力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跨域翼身融合变体飞行器可改变其形状以适应多种载荷条件,实现大空域、宽速域的敏捷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 翼身融合 变体飞行器 结构变形 轻量化 力学承载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for A Flying-Wing Underwater Glider with A Symmetrical Airfoil 被引量:3
19
作者 ZHAO Liang WANG Peng +1 位作者 SUN Chun-ya SONG Bao-we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322-332,共11页
The flying-wing underwater glider (UG), shaped as a blended wing body, is a new type of underwater vehicle and still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The shape layout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ernal actuators of the f... The flying-wing underwater glider (UG), shaped as a blended wing body, is a new type of underwater vehicle and still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The shape layout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ernal actuators of the flying-wing UG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egacy gliders" which have revolving bodies, and these two factors strongly affec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Consider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propose a new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ernal actuators for the flying-wing UG and treat the flying-wing UG as a multi-body system when establishing its dynamic model.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dynamic model is presented using the Newton-Euler method for the flying-wing UG. Based on the full dynamic model,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al actuators on the steady gliding motion of vehicle i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parameters of the steady gliding motion and the controlled variables is obtained by solving a set of equilibrium equations. Finally, the behaviors of two classical motion modes of the glider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flying-wing UG is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ing-wing underwater GLIDER blended-wing-body dynamic MODELING MOTION simulation STEADY MO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stability margin and thrust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constrains on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for blended-wing-body design 被引量:4
20
作者 Minghui ZHANG Zhenli CHEN +4 位作者 Zhaoguang TAN Wenting GU Dong LI Changsheng YUAN Binqia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847-1859,共13页
Blended-Wing-Body(BWB) configuration, as an innovative transport concep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ivil transports development.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ube-And-Wing(TAW) configurati... Blended-Wing-Body(BWB) configuration, as an innovative transport concep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civil transports development.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ube-And-Wing(TAW) configuration, the BWB shows integrated benefits and serves as a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future ‘‘green avi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figure out the effects of the stability margin and Thrust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TSFC) on the BWB design in the framework of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MDO). A physically-based platform was promoted to study the effect static stability margin and engine technology level. Low-order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weight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e modules and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and the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s shows feasibility and confidence for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BWB aircraft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nform changes and the selection of stability and engine technology level, two sets of optimizations are conducted separately. The study proves that these two factors have dominant effects towards the optimized BWB designs in both aerodynamic shapes, weight distribution, which needs to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MDO design process. A balance diagram analysis is applied to find out a reasonable static stability margin rang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recommended stability margin of a practical BWB commercial aircraft can be half of that of a conventional TAW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DESIGN blended-wing-body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THRUST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