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剧汉译的形式追求——探讨莎剧素体诗的移植 被引量:9
1
作者 蓝仁哲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莎剧是诗剧,素体诗的移植是诗体译本的关键。自1948年孙大雨先生的《黎琊王》诗体译本问世以来,20世纪里陆续有卞之琳、方平、林同济、杨烈等先生先后推出一部或多部莎剧诗体译本。纵观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孙大雨、卞... 莎剧是诗剧,素体诗的移植是诗体译本的关键。自1948年孙大雨先生的《黎琊王》诗体译本问世以来,20世纪里陆续有卞之琳、方平、林同济、杨烈等先生先后推出一部或多部莎剧诗体译本。纵观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孙大雨、卞之琳、方平为代表的严格以音组/音顿代音步、避免用韵的异化派,林同济、杨烈为代表的以保留音步、韵脚散押的归化派。审视这两种倾向所作的努力,探讨其成就和局限,进一步探索莎剧素体诗在中国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体诗 移植 异化与归化 深入探索
下载PDF
从“无韵诗”到“散文诗”的译写实践——刘半农早期散文诗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8,共12页
本文从翻译和新诗实践的角度聚焦刘半农散文诗观念的形成。从"增多诗体"的试验意识出发,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并没有将"无韵诗"和"散文诗"概念完全等同起来。从英、法诗歌史中舶来的"无韵诗&qu... 本文从翻译和新诗实践的角度聚焦刘半农散文诗观念的形成。从"增多诗体"的试验意识出发,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并没有将"无韵诗"和"散文诗"概念完全等同起来。从英、法诗歌史中舶来的"无韵诗"概念,以及为白话诗先锋们所大力提倡的"无韵诗"写作,最大程度体现了"新诗就是自由诗"的解放精神,由此必然延伸出的翻译理念,启发刘半农完成了从"意译"到"直译"的转化,最终以完全散文化、口语化的现代汉语节奏去翻译屠格涅夫和泰戈尔的诗篇,继而初步确立了一种新文学写作范型中的"中国现代散文诗"样式。在这个跨语际的译、写过程中,只有当"散文诗(无韵诗)"的概念作为一种外来体式资源被明确地注入现代文学的发生装置后,"无韵诗"和"散文诗"的意涵才逐渐等同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释译 无韵诗 散文诗 直译
原文传递
与莎士比亚“诗剧”相对应的中译文——莎士比亚剧本英译汉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达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0-84,共5页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伦敦剧院上演的剧本多用无韵体诗形式。无韵体诗突破传统格律诗束缚 ,自由度大些 ,易抒发情感 ,语言也显自然些。轻重音节的有规律的交替是构成英语韵律的突出因素。中国约有 3 60种戏曲。秦腔、川剧、越剧、粤剧、豫...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伦敦剧院上演的剧本多用无韵体诗形式。无韵体诗突破传统格律诗束缚 ,自由度大些 ,易抒发情感 ,语言也显自然些。轻重音节的有规律的交替是构成英语韵律的突出因素。中国约有 3 60种戏曲。秦腔、川剧、越剧、粤剧、豫剧和黄梅戏等拥有众多民众 ,但京剧影响最大 ,普及全中国。它们风格各异 ,但唱词上有共性 ;均为戏曲“诗”体。由此 ,与莎士比亚“诗剧”相对应的中译文 ,应用道地中文 ,吸取中国历史悠久的戏曲 (诗 )体长处 ,仿戏曲体 ,运用现代汉语 ,译成略具古典风味 ,耐看、上口、耐唱 (耐诵 )、耐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剧本 英译汉 韵律 节奏 杂剧 南曲 北曲 英国 诗歌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翻译——从郭沫若翻译《西风颂》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边立红 熊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翻译是一种语言符号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政治间的角逐。作为一定社会文化中的译者,其翻译实践从译本的选择和翻译过程里的各种决策无不带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以郭沫若的翻译《西风颂》为个案分析,分析受意识形态操控的翻译过程,... 翻译是一种语言符号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政治间的角逐。作为一定社会文化中的译者,其翻译实践从译本的选择和翻译过程里的各种决策无不带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以郭沫若的翻译《西风颂》为个案分析,分析受意识形态操控的翻译过程,进而更清楚地把握翻译的本质和翻译活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韵诗体 主流意识形态 个人意识形态 操纵
下载PDF
《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译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程熹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28-32,共5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以素韵体的诗体形式、并运用了序诗这种独特的体例写作而成的,如何在翻译中对其其音韵、修辞、文化符码等进行恰当处理,历来是该文本翻译的关键问题。对此,比较曹禺和朱生豪的译本,曹禺的译本贵在"形...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以素韵体的诗体形式、并运用了序诗这种独特的体例写作而成的,如何在翻译中对其其音韵、修辞、文化符码等进行恰当处理,历来是该文本翻译的关键问题。对此,比较曹禺和朱生豪的译本,曹禺的译本贵在"形似",朱生豪的译本重在"神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素韵体 序诗 文化专有项
下载PDF
不应忽视无韵诗的价值——与张中宇先生商榷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登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1-34,共4页
韵律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但这种价值在现代诗歌中却出现了变化,韵律不再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无韵诗、散文诗创作出现了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大批优秀作品,国外如惠特曼、艾略特、波德莱尔、纪伯伦等也是公认... 韵律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但这种价值在现代诗歌中却出现了变化,韵律不再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无韵诗、散文诗创作出现了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大批优秀作品,国外如惠特曼、艾略特、波德莱尔、纪伯伦等也是公认的巨匠。本文针对张中宇关于韵律与中国诗歌繁荣的对应关系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新诗中的韵律与诗歌繁荣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韵诗 韵律 张中宇 新诗 诗学价值
下载PDF
不应高估"无韵诗"的诗学价值——重新评估"无韵诗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中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5-38,共4页
中国古典诗歌无正式"无韵诗"品种,并没有影响其繁荣和在世界诗歌中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承认"无韵诗"为诗歌之后,中国诗歌并未获得预期的丰富和快速发展,反而经历了更多挫折。因此,不应高估"无韵诗"的... 中国古典诗歌无正式"无韵诗"品种,并没有影响其繁荣和在世界诗歌中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承认"无韵诗"为诗歌之后,中国诗歌并未获得预期的丰富和快速发展,反而经历了更多挫折。因此,不应高估"无韵诗"的诗学价值;把"无韵诗"认可为诗歌的合理性,及通过引进"无韵诗"推动中国诗歌丰富与繁荣的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韵诗 诗学价值 合理性 中国 有韵诗歌
下载PDF
《潇碧堂集》中和韵诗与限韵诗研究
8
作者 罗皓月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1-73,共3页
《潇碧堂集》是袁宏道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过渡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和韵诗与限韵诗数量较之以前的猛然增加。这两类诗增多,从外部来看,与文人集会和袁自身受白居易、苏轼影响有关;从内部来看,与袁宏道转变后的思想状态相关。袁... 《潇碧堂集》是袁宏道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过渡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和韵诗与限韵诗数量较之以前的猛然增加。这两类诗增多,从外部来看,与文人集会和袁自身受白居易、苏轼影响有关;从内部来看,与袁宏道转变后的思想状态相关。袁宏道通过大量创作和韵诗与限韵诗,使得自己的诗艺得以锤炼和提高,《潇碧堂集》整体风格、艺术的完善与此是不可分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韵诗 限韵诗 陡增之因 诗艺锤炼
下载PDF
莎士比亚悲剧的素体诗和卞之琳的诗译
9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1-76,共6页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卞之琳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悲剧 白话诗译 素体诗 卞之琳式
下载PDF
论英语素体诗汉译的形式要求——以戴那·乔亚《清点孩子》的译文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查建明 郑长贵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 英诗汉译 素体诗 《清点孩子》
下载PDF
古朴典雅的洪钟巨吕——论弥尔顿的“庄严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敬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弥尔顿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古典诗人,对英语诗歌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贡献之一就是通过三大史诗的创作实践建构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庄严体。以其三大史诗之一的《失乐园》为主要依据,在参考国内外研究... 弥尔顿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古典诗人,对英语诗歌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贡献之一就是通过三大史诗的创作实践建构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庄严体。以其三大史诗之一的《失乐园》为主要依据,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想象/设喻/用典、音韵/节奏/诗体和拉丁风味的措词造句等三个方面对弥尔顿的庄严体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正是这种"庄严体"赋予了弥尔顿的诗作,特别是史诗《失乐园》,构思宏伟、语言典雅、音韵铿锵、意象瑰丽的特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严体 设喻和用典 无韵诗体 拉丁风味
下载PDF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国戏剧之先驱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勤 王建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3-24,共2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重要的戏剧家,他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时代巨人形象及无韵体诗剧形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马洛对英国戏剧的贡献巨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英国戏剧 巨人形象 无韵体
下载PDF
海明威的“无字诗”:阐释的可能性与读者的创造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洪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7期69-71,共3页
海明威的"无字诗"作为一种接近于"零度限制"的文本,在允许最大限度的自由阐释的同时,也为读者的创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它既可以解释为一首描绘创世纪的宗教诗歌,也可以看做是诗人对创作行为和诗歌形式本身的反思... 海明威的"无字诗"作为一种接近于"零度限制"的文本,在允许最大限度的自由阐释的同时,也为读者的创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它既可以解释为一首描绘创世纪的宗教诗歌,也可以看做是诗人对创作行为和诗歌形式本身的反思。但作为一种文体实验,它又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孤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应批评 无字诗 文体实验
下载PDF
现代诗歌韵脚:中西方诗歌背景下的多维探索
14
作者 胡峰 宋修岩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0-87,共8页
韵脚在传统诗歌中几乎被内化为内在质素与明显表征,在现代诗歌中主要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押韵方式:无韵体、传统韵体以及西方韵体。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押韵方式,只有在适应现代汉语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契合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唤... 韵脚在传统诗歌中几乎被内化为内在质素与明显表征,在现代诗歌中主要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押韵方式:无韵体、传统韵体以及西方韵体。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押韵方式,只有在适应现代汉语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契合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并激发读者的审美兴趣,才是赋予诗歌恒久生命力的真正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脚 无韵体 传统韵体 西方韵体
下载PDF
王禹偁诗歌的用典艺术
15
作者 秦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白体诗 典故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上古音与《诗经》的无韵诗
16
作者 竺家宁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我们都知道,诗与乐不分家。诗经是当时人民随口唱出的民歌,当然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的、严密的韵律。但声音的协和美和自然美,是它的特征。陈第说:"《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明陈第《读诗拙言》)江永说:"《诗... 我们都知道,诗与乐不分家。诗经是当时人民随口唱出的民歌,当然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的、严密的韵律。但声音的协和美和自然美,是它的特征。陈第说:"《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明陈第《读诗拙言》)江永说:"《诗经》俚谚童谣,矢口成韵,古岂有韵书哉?"(江永《古韵标准例言》)他们这些话,正反映了诗经的本质。在《诗经》自然和谐的歌声中,实际蕴含着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古音的知识正是启开其中韵律奥秘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诗经》 无韵诗 句中韵
原文传递
论戴望舒对中国新诗文体的贡献
17
作者 晋彪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1-94,共4页
中国新诗文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诗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戴望舒,以其对音乐性的追求与反叛、对象征主义的融汇及无韵自由体诗的开创对中国新诗文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音乐性 象征主义 无韵自由体诗
下载PDF
略论彭镜禧《〈哈姆雷〉的戏剧语言》
18
作者 常晨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7-28,共2页
受彭镜禧先生《(哈姆雷)的戏剧语言》一文的启发,从《哈姆雷》一剧中的三种语言形式出发,论述了该剧中语言形式与戏文效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无韵诗在《哈姆雷》一剧中起到了支撑剧情发展的结构作用;韵文对偶句则起到了戏拟反... 受彭镜禧先生《(哈姆雷)的戏剧语言》一文的启发,从《哈姆雷》一剧中的三种语言形式出发,论述了该剧中语言形式与戏文效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无韵诗在《哈姆雷》一剧中起到了支撑剧情发展的结构作用;韵文对偶句则起到了戏拟反讽的效果;散文扮演了舒缓戏剧严肃氛围的角色。通过对三种语言形式在该剧中不同作用的揭示,展示在莎翁在创作《哈姆雷》一剧中对语言运用的独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式 无韵诗 韵文对偶句 散文
下载PDF
英若诚莎剧《请君入瓮》译文赏析
19
作者 吴来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9期125-127,共3页
通过对莎剧《请君入瓮》(Measure for Measure)几种译本的无韵诗译文对比分析,发现英若诚先生的译本再现了莎剧无韵诗既充满生活气息又高度艺术化的特点,既满足了舞台演出的需要,又照顾到了观众的感受。
关键词 莎剧 无韵诗 生活语言 艺术语言
下载PDF
英语素体诗汉译:方法、争论与焦虑——基于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的考察
20
作者 胡志国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不押韵的五音步抑扬格诗体,即素体诗,或称无韵诗,兼具格律诗的严谨和自由诗的洒脱,如何将其译为汉语让翻译家煞费苦心。翻译方法之丰富、论战之激烈、焦虑之深切,让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成为考察英语素体诗翻译的极佳案例。尽管翻译... 不押韵的五音步抑扬格诗体,即素体诗,或称无韵诗,兼具格律诗的严谨和自由诗的洒脱,如何将其译为汉语让翻译家煞费苦心。翻译方法之丰富、论战之激烈、焦虑之深切,让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成为考察英语素体诗翻译的极佳案例。尽管翻译家至今没能探索出一套人们普遍认可的办法,但种种尝试加深了对英汉差异的认识,为后来的译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体诗汉译 弥尔顿 《失乐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