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莎剧汉译的形式追求——探讨莎剧素体诗的移植 |
蓝仁哲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2
|
从“无韵诗”到“散文诗”的译写实践——刘半农早期散文诗观念的形成 |
赵薇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3
|
与莎士比亚“诗剧”相对应的中译文——莎士比亚剧本英译汉探讨 |
朱达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2
|
|
4
|
意识形态与翻译——从郭沫若翻译《西风颂》谈起 |
边立红
熊艳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5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译本的比较研究 |
王程熹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3
|
|
6
|
不应忽视无韵诗的价值——与张中宇先生商榷 |
蒋登科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7
|
不应高估"无韵诗"的诗学价值——重新评估"无韵诗 |
张中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8
|
《潇碧堂集》中和韵诗与限韵诗研究 |
罗皓月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4 |
0 |
|
9
|
莎士比亚悲剧的素体诗和卞之琳的诗译 |
彭建华
邢莉君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0
|
论英语素体诗汉译的形式要求——以戴那·乔亚《清点孩子》的译文为例 |
查建明
郑长贵
|
《新余高专学报》
|
2010 |
1
|
|
11
|
古朴典雅的洪钟巨吕——论弥尔顿的“庄严体” |
陈敬玺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国戏剧之先驱 |
李勤
王建成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3
|
海明威的“无字诗”:阐释的可能性与读者的创造性 |
常洪波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8 |
1
|
|
14
|
现代诗歌韵脚:中西方诗歌背景下的多维探索 |
胡峰
宋修岩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5
|
王禹偁诗歌的用典艺术 |
秦蓁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论上古音与《诗经》的无韵诗 |
竺家宁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论戴望舒对中国新诗文体的贡献 |
晋彪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8
|
略论彭镜禧《〈哈姆雷〉的戏剧语言》 |
常晨
|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9
|
英若诚莎剧《请君入瓮》译文赏析 |
吴来安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07 |
0 |
|
20
|
英语素体诗汉译:方法、争论与焦虑——基于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的考察 |
胡志国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