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毕霞 王雪强 +1 位作者 孙丹 黄帅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1-813,831,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骨科及康复医学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别采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和尿动力学检测仪测量其膀胱安全容量。...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骨科及康复医学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别采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和尿动力学检测仪测量其膀胱安全容量。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以及其相关性和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重测信度。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患者不同膀胱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值为0.78—0.94(P<0.05),呈显著相关;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重测信度系数均>0.8,示重测信度很好。结论:缺乏床旁B超测定膀胱内容量设备时,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可代替尿动力学监测仪测压法用于SCI患者膀胱容量变化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压力 膀胱容量
下载PD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Often overlooked conditions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被引量:29
2
作者 Venkat Rajasurya Salim Sura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3期266-278,共13页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re well recognized entities among surgical patients.Nevertheless,a number of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AH...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re well recognized entities among surgical patients.Nevertheless,a number of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AH is prevalent in about half of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and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It is alarming to note that many members of the critical care team in medical ICU are not aware of the consequences of untreated IAH and the delay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leads to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Frequently it is underdiagnosed and undertreated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Elevat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decreases the blood flow to the kidneys and other abdominal viscera and also results in reduced cardiac output and difficulties in ventilating the patient because of increased intrathoracic pressure.When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s not promptly recognized and treated,it leads to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nd death.Large volume fluid resuscitation is very common in medical ICU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epsis,shock and other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like pancreatitis and it is one of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epidemiology,definitions,risk factors,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IAH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critically ill medical ICU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ute kidney injury Large volume resuscitation Open abdomen bladder pressur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下载PDF
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永文 吴明 +3 位作者 曾晶晶 李颖 李明利 崔曼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医学科2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750ml/m^2,以ITBVI850~1000m... 目的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医学科2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750ml/m^2,以ITBVI850~1000ml/m^2作为复苏终点。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13例)和高晶胶比组(11例),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即刻(0)、24、48、72h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膀胱内压(ICP)、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热稀释法测定EVLW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结果①早期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均可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②复苏后72h高晶胶比组总液体量[(16438±1758)ml]、晶体液量[(13459±425)ml]及晶/胶比值(4.50±0.23)均明显高于低晶胶比组[分别为(13895±1783)ml、(6945±454)ml、2.32±0.18,P〈0.05或P〈0.01]。③与低晶胶比组比较,高晶胶比组复苏后48h和72hPaO2/FiO2(mmHg,1mmHg=0.133kPa)明显下降(48h:186.51±42.26比268.35±34.18,72h:172.85±21.50比263.95±24.20),EVLWI、ICP及BNP均明显升高[EVLWI(ml/kg)48h:14.52±1.08比10.40±1.16,72h:14.92±0.86比10.52±1.02;ICP(cmH2O,1cmH2O=0.098kPa)48h:16.23±1.32比13.05±1.70,72h:17.39±1.56比13.42±1.65;BNP(ng/L)48h:424.29±74.25比225.32±53.58,72h:620.49±79.53比288.28±68.78,P〈0.05或P〈0.013。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ICP、BNP呈显著正相关(r1=0.63,r2=0.56,均P〈0.01)。结论对SAP患者早期应监测EVLWI、ICP及BNP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液体复苏 晶胶比 血管外肺水指数 膀胱内压 B型钠尿肽
原文传递
孕产妇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压力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欧有良 周春兰 +9 位作者 张军 段重阳 罗香平 姚婉真 杨慧明 周燕莉 吴瑜瑜 陈静 都萍萍 洪爱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压力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医院住院分娩发生尿潴留的孕产妇476例。产前尿潴留依阴道分娩时是否行椎管内麻醉及产程进展分为:非镇痛潜伏期组、非镇痛活跃期组、镇痛潜伏期组、镇... 目的探讨孕产妇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压力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医院住院分娩发生尿潴留的孕产妇476例。产前尿潴留依阴道分娩时是否行椎管内麻醉及产程进展分为:非镇痛潜伏期组、非镇痛活跃期组、镇痛潜伏期组、镇痛活跃期组。产后尿潴留依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计划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依分娩时是否行椎管内麻醉或产后是否使用强效宫缩剂分为:非镇痛组、镇痛组、强效子宫收缩药物组。采用逆式简易膀胱测压法观察分析其膀胱容积压力变化规律。结果产前尿潴留时阴道分娩:非镇痛潜伏期组、非镇痛活跃期组、镇痛潜伏期组、镇痛活跃期组膀胱容积压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镇痛组同容积压力波动幅度大,镇痛组同容积压力波动幅度甚微。产后尿潴留容积值越大压力值越低;阴道分娩非镇痛组、阴道分娩镇痛组、计划性剖宫产组、强效子宫收缩药物组膀胱容积压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不同时间段尿潴留膀胱容积压力呈现不同规律,了解其变化规律,能为孕产妇排尿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膀胱容积 膀胱压力 规律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余思 孔祥玉 贾晋荣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残余尿...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0%,对照组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均降低,排尿次数均减少,膀胱压力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 针灸 功能训练 残余尿量 排尿次数 膀胱压力
原文传递
体位变化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蒋仕银 李素玲 +1 位作者 胡长玉 龙玉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为临床正确监测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别测量平卧位、床头抬高30°半卧位及45°半卧位的膀胱压,并监测不同体位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为临床正确监测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别测量平卧位、床头抬高30°半卧位及45°半卧位的膀胱压,并监测不同体位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结果3种体位膀胱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卧位与30°半卧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体位呼吸、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及45°半卧位显著优于平卧位(均P<0.05)。结论测量膀胱压时,可保持机械通气患者原来约30°的体位不变,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膀胱压 体位 平卧位 半卧位 护理
下载PDF
简易测压法测量脊髓损伤病人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阳世伟 孙其凤 +1 位作者 龚敏 李金霞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用简易测压法测量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病人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的可行性,以便为膀胱潮式引流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1月—2007年5月33例SCI病人分别采用简易测压法与尿动力学监测仪测量法测量其膀胱压力... 目的探讨护士用简易测压法测量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病人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的可行性,以便为膀胱潮式引流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1月—2007年5月33例SCI病人分别采用简易测压法与尿动力学监测仪测量法测量其膀胱压力,简易测压法为参照早年没有压力传感器时,通过持续灌注与间断测压由水压计测得压力的方法,测量时间从术后第2周开始,每周1次,连续测量3次,尿动力学监测仪测量方法于术后3~4周到尿动力室进行膀胱压力测量1次。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并分析其相关性,记录所测病人膀胱压力随容量、体位及排尿状态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病人不同膀胱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值为0.78-0.94(P〈0.05);SCI病人膀胱压力随容量增加逐步升高,膀胱容量在350 ml(约10 cmH2O)以内时,膀胱内压力变化曲线相对平缓,而在350 ml以上时膀胱内压力变化明显;半坐卧位膀胱内压力高于平卧位。结论简易测压法在一般医院缺乏床旁B超协助诊断膀胱内容量时,代替尿动力学监测仪测压法用于SCI病人膀胱容量变化的测量有一定的可行性,临床护士可将平卧位时10~13 cmH2O(1cmH2O=0.098 kPa)作为潮式引流的放尿压,病人取半坐卧位时,应将膀胱内放尿压调整为13~18 cmH2O;且病人取半坐卧位训练膀胱功能优于平卧位,可帮助护士正确指导SCI病人的卧床排尿训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简易测压法 膀胱容量 膀胱压力 尿动力
下载PDF
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晨 李江 +3 位作者 韩超 韩婕 杨传美 徐子涵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作用于骶3(S3)神经根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Hz组(采用5 Hz频率FMS治疗)、20 Hz组...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作用于骶3(S3)神经根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Hz组(采用5 Hz频率FMS治疗)、20 Hz组(采用20 Hz频率FMS治疗)和假刺激组(采用与5 Hz组同参数同部位的假刺激治疗),每组15例,最终5 Hz组中有1例因患者原因退出,共44例完成本研究。3组患者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不同频率下刺激S3神经根的FMS治疗,其中5 Hz组给予频率5 Hz FMS治疗,20 Hz组给予频率20 Hz FMS治疗,假刺激组给予与5 Hz组相同参数、相同部位的刺激,加用假刺激拍,3组刺激部位均为S3神经根区,每日治疗均为2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给予患者膀胱压力容量评定、肌电图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排尿日记。结果治疗后,5 Hz组和20 Hz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F波潜伏期和引出率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Hz组和20 Hz组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F波潜伏期和引出率分别与假刺激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Hz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与5 Hz组比较,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 Hz和20 Hz的FMS作用于S3神经根均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且20 Hz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5 Hz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功能性磁刺激 膀胱压力容量评定 肌电图
原文传递
不同灌注速度及方法对大鼠膀胱容量、压力及神经传入电活动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赖焕玲 梁志健 +2 位作者 吴清和 黄萍 操红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速度及方法对大鼠膀胱容量、压力及神经传入电活动测定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尿道插管法及膀胱顶造瘘法,以50、100、200和400μL/min的速度进行灌注,以尿动力仪观察灌注过程中膀胱容量及压力的...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速度及方法对大鼠膀胱容量、压力及神经传入电活动测定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尿道插管法及膀胱顶造瘘法,以50、100、200和400μL/min的速度进行灌注,以尿动力仪观察灌注过程中膀胱容量及压力的变化,以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灌注过程中膀胱神经传入电活动的变化。结果:采用插管法进行灌注测得最大放电频率,其随速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膀胱漏尿点压(BLPP)和最大膀胱排尿压(MVP)随着灌注速度的升高而增大;各灌注速度下膀胱最大容量(MBC)无显著变化。造瘘法以各速度测得最大放电频率均无显著变化;其MBC随速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在200及400μL/min灌注时显著降低;其BLPP及MVP无明显变化。2种方法相比,放电频率基线值无显著差异,以100、200和400μL/min进行灌注时造瘘法测得的膀胱最大放电频率均低于插管法;以不同速度灌注,造瘘法测得的MBC均比插管法小;而以50和100μL/min进行灌注时,造瘘法测得的压力比插管法高。结论:插管法以不同速度进行灌注并未对膀胱容量造成明显变化,但其膀胱压力及神经放电频率随速度升高,使用此法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灌注速度;采用造瘘法在200及400μL/min的灌注速度时,膀胱容量明显减少,故采用该法时建议以<200μL/min的速度进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速度 尿道插管术 膀胱顶造瘘 膀胱容量 膀胱压力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对膀胱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仇成秀 刘志梅 钟琼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3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PEEP)对膀胱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且监测膀胱压的患者40例,将膀胱压正常<1.47kPa(15cmH2O)的患者23例作为A组,膀胱压增高≥1.47kPa(15cmH2O)的患者17例作为B组,采用自身对照法,...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PEEP)对膀胱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且监测膀胱压的患者40例,将膀胱压正常<1.47kPa(15cmH2O)的患者23例作为A组,膀胱压增高≥1.47kPa(15cmH2O)的患者17例作为B组,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患者在断开呼吸机及使用呼气末正压0kPa(0cmH2O)、0.294kPa(3cmH2O)、0.490kPa(5cmH2O)、0.981kPa(10cmH2O)和1.47kPa(15cmH2O)时的膀胱压变化。结果 A组患者在不同呼气末正压时膀胱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呼气末正压>0.294kPa(3cmH2O)时随着呼气末正压的增高膀胱压也会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末正压为≤0.294kPa(3cmH2O)时与断开呼吸机时测得的膀胱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压<1.47kPa(15cmH2O)时,可保持呼吸机的呼气末正压正常调整,以保证患者的氧合,保障患者的安全。膀胱压≥1.47kPa(15cmH2O)时,应保持呼吸机的呼气末正压≤0.294kPa(3cmH2O)的水平,以保证患者的氧合,保障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气末正压 腹内压 膀胱压
下载PDF
重复磁刺激S_(3)神经根联合M1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子涵 毕耘枫 +4 位作者 李江 张宗亮 宋晨 董捷 刘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9-1723,共5页
背景:有研究证明S_(3)神经根重复磁刺激与M1区重复磁刺激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目前很少有将2个部位联合重复磁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研究报道。目的:观察S_(3)神经根联合大脑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 背景:有研究证明S_(3)神经根重复磁刺激与M1区重复磁刺激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目前很少有将2个部位联合重复磁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研究报道。目的:观察S_(3)神经根联合大脑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纳入4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刺激组行S_(3)神经根区+M1区重复磁刺激,S_(3)刺激组行S_(3)神经根区重复磁刺激+M1区假刺激,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的基础上给予4周重复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每日治疗时间均为21 min,每周5 d,共计4周,对比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均导尿次数、日均导尿量、日单次最大导尿量、平均单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排尿期(逼尿肌压、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4周治疗结束后,联合刺激组日均导尿次数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平均单次排尿量较组内治疗前升高(P<0.05);S_(3)刺激组日均导尿次数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4周的治疗结束后,联合刺激组日均导尿次数较S_(3)刺激组降低、平均单次排尿量较S_(3)刺激组升高(P<0.05);③4周的治疗结束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期逼尿肌压较组内治疗前增大(P<0.05);两组最大容量时膀胱压、残余尿量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4周的治疗结束后,联合刺激组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期逼尿肌压较S_(3)刺激组增大,最大容量时膀胱压、残余尿量较S_(3)刺激组减小(P<0.05);④提示两组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且联合刺激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S_(3)刺激组,证明两部位联合重复磁刺激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重复磁刺激 尿动力学检查 排尿功能 膀胱压
下载PDF
电针膀胱特定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的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ATP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聪英 程莉莉 睢明河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膀胱特定穴委中、中极、膀胱俞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的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浓度的影响,探讨膀胱的特定穴与膀胱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委中... 目的:观察电针膀胱特定穴委中、中极、膀胱俞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的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浓度的影响,探讨膀胱的特定穴与膀胱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委中组、电针中极组、电针膀胱俞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向家兔膀胱灌注2倍于膀胱容量的37℃温生理盐水(大约40 ml),并停留2 h,制作急性尿潴留模型。电针组通过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观察电针前、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的变化,所有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家兔膀胱组织的ATP浓度。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委中组、中极组和膀胱俞组的膀胱内压均明显升高(P﹤0.05);与委中组和中极组比较,电针后膀胱俞组的家兔膀胱压力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委中组和中极组的膀胱组织ATP含量明显较高(P﹤0.01);与膀胱俞组和非经非穴组比较,委中组和中极组膀胱组织ATP含量明显较高(P﹤0.01)。结论:电针膀胱特定穴委中、中极、膀胱俞,从膀胱内压来看,膀胱俞效果较好,有利于急性尿潴留的及时排尿;而从膀胱组织ATP浓度来看,委中和中极效果较好,有利于膀胱组织ATP浓度的升高,对ATP活性下降的膀胱组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膀胱特定穴 膀胱内压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膀胱压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美娟 康春妹 林菊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压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符合SAP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压(UBP)监测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 目的探讨膀胱压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符合SAP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压(UBP)监测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及愈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呼吸频率、尿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持续膀胱压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愈后、并发MODS、并发ACS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积极综合护理和持续膀胱压监测,能及时发现腹内高压(IAH),可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ACS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压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综合护理
下载PDF
腹内压值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检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建平 蔡强 +6 位作者 浦建康 陈建超 周海军 刘建全 岳元辉 向可 向开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6期3150-3153,共4页
目的:评估膀胱压力(BP)测量作为急腹症诊断工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一组为325例急腹症患者,对照组为5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在治疗前测量患者腹内压力。患者采用仰卧位,将50 m L无菌生理... 目的:评估膀胱压力(BP)测量作为急腹症诊断工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一组为325例急腹症患者,对照组为5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在治疗前测量患者腹内压力。患者采用仰卧位,将50 m L无菌生理盐水缓慢注射到膀胱中,待排光后检测BP。将导管同水压计连接,以耻骨联合处为参考点。将BP值大于10 cm H2O,作为诊断急腹症的标准。结果:BP诊断急腹症的灵敏度为94.4%,特异性为79%,阳性预测值为95.9%,阴性预测值为71.7%,精确度为92.3%。结论:腹内压(IAP)升高可以作为急性腹痛的诊断工具。BP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在试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结果有限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压力 急腹症 腹腔间隔综合症
原文传递
电针与艾灸联合常规医护措施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艳丽 于甲锋 郭园丽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与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并接受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加予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与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并接受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加予电针与艾灸,2组均治疗6周。每天护理人员和患者一起记录漏尿次数、尿失禁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记录膀胱安全容量、膀胱内压和残余尿量等指标值,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2组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2组每天漏尿次数、尿失禁量、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每天最大排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每天漏尿次数、尿失禁量、排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每天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1)。2组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残余尿量值及膀胱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膀胱安全容量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可明显改善膀胱神经功能,促进膀胱正常容量和可控制性排尿的恢复,减少残余尿量,促进膀胱达到平衡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电针 艾灸 膀胱压力 残余尿量 膀胱安全容量
原文传递
膀胱感觉过敏——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的新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令琛 邵永祥 +4 位作者 吕继宗 武冠宇 梁子龙 庞浩峰 刘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随着对膀胱感觉相关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被发现参与了膀胱感觉功能的调控。其中既有过往已经有所研究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TRPV)、嘌呤能P2X受体(P2X)和Piezo等,也有新近发现的大麻素受体(CBR... 随着对膀胱感觉相关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被发现参与了膀胱感觉功能的调控。其中既有过往已经有所研究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TRPV)、嘌呤能P2X受体(P2X)和Piezo等,也有新近发现的大麻素受体(CBR)和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CN)通道等。得益于对大脑皮层至膀胱壁内神经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以及临床上对于膀胱感觉测量方法的成熟,我们可以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异常的膀胱感觉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此探索其产生的机制。在这之中,膀胱感觉过敏作为热点之一,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膀胱感觉过敏这一OAB的新机制,从其产生的机制、膀胱感觉临床测量的方法以及与膀胱感觉相关的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膀胱感觉过敏在OAB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感觉 膀胱过度活动症 受体 离子通道 膀胱压力 神经 纤维
下载PDF
膀胱测压法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0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齐朝欣 马琼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测压法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10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诊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时行腹腔减压术,术后除1例患者反复发作腹腔间隔室... 目的探讨膀胱测压法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10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诊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时行腹腔减压术,术后除1例患者反复发作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外,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膀胱测压法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而且无创,简单易行,是间接测量腹内压的最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内高压 膀胱压
原文传递
简易尿动力学检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涛 张静 范克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8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用自制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以下简称简易尿动力学检查)了解膀胱容量与压力关系的可行性,为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膀胱功能正常留置尿管患者分别采用简易尿动力学... 目的探讨护士用自制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以下简称简易尿动力学检查)了解膀胱容量与压力关系的可行性,为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膀胱功能正常留置尿管患者分别采用简易尿动力学检查与尿动力学检测仪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有无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简易尿动力学检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简易尿动力学检查参照早年没有压力传感器时,通过持续灌注与间断测压由水压计测得压力的方法。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患者不同膀胱容量时的压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为0.78~0.94(P<0.05)。结论简易测压法易操作、易推广,代替尿动力学仪进行测量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一般医院缺乏尿动力学检查设备时,可帮助护士正确判断膀胱容量、压力、残余尿量,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排尿训练,并可作为康复护理疗效的评价标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简易尿动力学检查 膀胱容量 膀胱压力
原文传递
Effect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ventral hernia repair 被引量:2
19
作者 Konstantin M Gaidukov Elena N Raibuzhis +5 位作者 Ayyaz Hussain Alexey Y Teterin Alexey A Smetkin Vsevolod V Kuzkov Manu LNG Malbrain Mikhail Y Kirov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3年第2期9-16,共8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ventral hernia and to compare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IAP measurement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IM: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ventral hernia and to compare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IAP measurement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irty adult patients after elective repair of ventral hernia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prospective study.IAP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via both a balloontipped nasogastric probe [intragastric pressure(IGP), Ci MON, Pulsion Medical Systems, Munich, Germany] and a urinary catheter [intrabladder pressure(IBP), Uno Meter Abdo-Pressure Kit, Uno Medical, Denmark] on five consecutive stages:(1)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AI);(2) after ventral hernia repair;(3) at the end of surgery;(4) during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through the endotracheal tube; and(5) at 1 h after tracheal extubation. The patients were in the complete supine position during all study stages.RESULTS: The IAP(measured via both techniques) increased on average by 12% during surgery compared to AI(P < 0.02) and by 43% during spontaneous breathing through the endotracheal tube(P < 0.01). In parallel, the gradient between РаСО2 and Et CO2 [Р(а-et)CO2] rose significantly, reaching a maximum during the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The PаO2/Fi O2 decreased by 30% one hour after tracheal extubation(P = 0.02). The dynamic complia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 reduced intraoperatively by 15%-20%(P < 0.025). At all stages,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GP and IBP(r = 0.65-0.81, P < 0.01) with a mean bias varying from-0.19 mm Hg(2SD 7.25 mm Hg) to-1.06 mm Hg(2SD 8.04 mm Hg) depending on the study stage. Taking all paired measurements together(n = 133), the median IGP was 8.0(5.5-11.0) mm Hg and the median IBP was 8.8(5.8-13.1) mm Hg. The overall r2 value( n = 30) was 0.76(P < 0.0001). Bland and Altman analysis showed an overall bias for the mean values per patient of 0.6 mm Hg(2SD 4.2 mm Hg) with percentage error of 45.6%. Looking at changes in IAP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udy stages, we found an excellent concordance coe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Gastric pressure bladder pressure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HERNIA OXYGENATION RESPIRATORY function
下载PDF
间接膀胱测压法不同调零点对腹腔内压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汉画 李小艳 +1 位作者 王健 王芳芳 《现代医学》 2014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间接膀胱测压法的不同调零点对测量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寻求能较好反映腹腔内压的最佳调零点,以指导腹腔内压的准确测量。方法:47例ICU需进行腹腔内压力测量的患者,运用间接膀胱测压法分别以腋中线与趾骨联合处为调零点进行测... 目的:探讨间接膀胱测压法的不同调零点对测量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寻求能较好反映腹腔内压的最佳调零点,以指导腹腔内压的准确测量。方法:47例ICU需进行腹腔内压力测量的患者,运用间接膀胱测压法分别以腋中线与趾骨联合处为调零点进行测量,比较两者测得的腹内压力。结果:以腋中线调零点测得的腹内压均数为(18.55±1.91)mmHg,以耻骨联合处调零点测得的腹内压均数为(16.08±0.98)mmHg,两者之间差值95%置信区间为(2.08~2.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不同的调零点会对腹内压的测量造成影响,推荐以腋中线作为腹腔内压测量的调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 测量 膀胱压 耻骨联合 腋中线 调零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