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僧人的社会调解活动考辨——以15世纪之前的藏传佛教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丽霞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40,共9页
藏族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僧人参与社会纠纷,甚至是军事斗争调解的史实,但这些记载大多过于简略,存在进一步考辨的必要。经过考辨史料,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西藏地方政权瓦解和中央政权交替的时期;地点则主要是在前藏和西... 藏族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僧人参与社会纠纷,甚至是军事斗争调解的史实,但这些记载大多过于简略,存在进一步考辨的必要。经过考辨史料,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西藏地方政权瓦解和中央政权交替的时期;地点则主要是在前藏和西康。藏族高僧参与这些纠纷的调解,一方面促进了其自身派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当时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人 调解 纠纷 噶举派 萨迦派
下载PDF
17世纪初西藏的政局与五世达赖喇嘛的认定
2
作者 马林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五世达赖喇嘛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文章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家世及其诞生、寻访、认定过程的介绍和分析 ,对 17世纪西藏社会政治、宗教界为争夺西藏统治权展开激烈斗争的历史作了考察 ,认为五世达赖的寻访。
关键词 西藏 格鲁派 噶举派 萨迦派 五世达赖 17世纪初 政治局热活佛
下载PDF
西藏西部东嘎·皮央与西夏佛教艺术的影响
3
作者 德波拉·金伯格-萨特(著) 秦臻(译) 张长虹(校) 《藏学学刊》 2012年第1期177-193,199,200,共19页
本文通过对西藏西部皮央和东嘎佛寺、石窟寺的研究,认为其年代应为12世纪晚期。窟顶彩绘曼荼罗图案构图受到了中亚石窟寺窟顶构图的影响,其演变过程是从彩绘华盖的题材到曼荼罗状的华盖,再到曼荼罗的窟顶。东嘎遗址中以泥塑结合彩绘壁... 本文通过对西藏西部皮央和东嘎佛寺、石窟寺的研究,认为其年代应为12世纪晚期。窟顶彩绘曼荼罗图案构图受到了中亚石窟寺窟顶构图的影响,其演变过程是从彩绘华盖的题材到曼荼罗状的华盖,再到曼荼罗的窟顶。东嘎遗址中以泥塑结合彩绘壁画装饰石窟的做法以及泥塑的塑造和构图模式,也具有中亚佛教石窟寺的特征。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敦煌和榆林地区受到西藏影响的石窟寺的壁画和窟顶装饰的艺术特色与表现形式。东嘎石窟营建于12世纪晚期,是古格都城从托林向东嘎迁移的时期,也正是该地区转入噶举派主导的短暂时期。所以,噶举派艺术及其赞助人与东嘎石窟的营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荼罗 中亚 噶举派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札细.米玛次仁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3,共9页
香巴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由凯珠·琼布乃觉创建。尼古玛、苏喀斯迪二人在该教派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派因其根本道场雄雄寺在"香"地,其教法以口耳方式相传,故称香巴噶举派。在该派的发展早期,曾出... 香巴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由凯珠·琼布乃觉创建。尼古玛、苏喀斯迪二人在该教派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派因其根本道场雄雄寺在"香"地,其教法以口耳方式相传,故称香巴噶举派。在该派的发展早期,曾出现过"七宝法统"的传承;其后,分裂成以香敦大师修建的甲寺、凯尊·循努珠修建的桑顶寺为标志的甲巴、桑顶两大世系。再之后,该教派又出现了以汤东杰布和觉囊.多罗那他为代表的两个较为重要的世系。香巴噶举派由于其始终未能掌握地方政权,也未能与地方势力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衍生出诸多支系,再加之自身组织涣散,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实用的传承体系,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香巴噶举派走向了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巴噶举派 凯珠·琼布乃觉 雄雄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