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育间隔政策对我国二孩生育时机及生育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翠玲 刘鸿雁 王英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2,共12页
基于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通过13省的二孩生育分析,检验各省间隔政策变迁如何影响二孩生育时间及二孩生育水平。将政策变迁按时期划分,每次政策变动年份为时间t,通过比较每个时期(t-1)年和(t+3)年的时期生育指标来检验政策效应。研究... 基于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通过13省的二孩生育分析,检验各省间隔政策变迁如何影响二孩生育时间及二孩生育水平。将政策变迁按时期划分,每次政策变动年份为时间t,通过比较每个时期(t-1)年和(t+3)年的时期生育指标来检验政策效应。研究发现,间隔政策的出台及政策收紧对二孩生育水平和时期孩次递进比的下降有显著影响,放松及取消间隔政策导致二孩生育水平和孩次递进比上升。不同的间隔政策及其变迁导致了各时期不同的二孩分布以及政策驱动的二孩间隔递进模式衍变。间隔政策普遍执行后,10年间隔的孩次递进曲线从之前以短间隔(2-3年)为主的左倾斜模式逐渐过渡到长间隔为主(4年以上)的右倾斜模式,间隔政策放松及取消后又逐渐回归短间隔递进为主的左倾斜模式。而一孩到二孩递进的峰值间隔也相应经历了从两年过渡到政策要求的长间隔及再次回归两年间隔的历史变动。还揭示了多元生育间隔政策所导致的地区和时期差异,丰富了二孩生育间隔模式变动规律及二孩生育推迟机制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间隔 间隔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模式
下载PDF
Lislie人口增长模型在韶关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杰 祝长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4-68,共5页
利用Lislie人口增长模型对韶关地区人口进行预测。首先求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值,再把参数值代入模型得到预测年份的人口总数、人口结构、老龄化系数和抚养比,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Lislie人口增长模型 老龄化 生育模式 预测
下载PDF
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的政治伦理基础——兼与徐勇教授商榷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师伟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1,178,共11页
中国在国家起源路径及国家形态上独树一帜,迥然不同于其他古代文明,在学术界已然是基本共识,但如何解释这种不同,却在理论上莫衷一是。虽然中国早期国家能为社会解决必要的难题,但在它发挥社会作用之前,却又必须积累起充分的政治伦理基... 中国在国家起源路径及国家形态上独树一帜,迥然不同于其他古代文明,在学术界已然是基本共识,但如何解释这种不同,却在理论上莫衷一是。虽然中国早期国家能为社会解决必要的难题,但在它发挥社会作用之前,却又必须积累起充分的政治伦理基础。早期国家只有在政治伦理基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诞生,否则就不足以支持专门的公共权力从社会中分离出来,国家的存在必须要有一个神圣的政治伦理基础。中国早期国家在生产力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积累起了具有特殊内容的政治伦理基础,该政治伦理基础也客观上决定了早期国家可能采取的形态及其基本运行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国家 国家诞生 政治伦理 国家形态
原文传递
Birth seasonality and pattern in black-and-white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 at Mt. Lasha, Yunnan
4
作者 Jin-Fa LI Yu-Chao HE +5 位作者 Zhi-Pang HUANG Shuang-Jin WANG Zuo-Fu XIANG Juan-Jun ZHAO Wen XIAO Liang-Wei CUI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4-484,共11页
Seasonal variation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vital to the regulation of seasonal reproduction in primates. Consequently, long-term systematic data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birth seasonality and pattern of primat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vital to the regulation of seasonal reproduction in primates. Consequently, long-term systematic data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birth seasonality and pattern of primates in highly seasonal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black-and-white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 at Mt. Lasha exhibited strict birth seasonality with a pulse model. Infants were bor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ynchronization. Birth distribution showed three birth peaks, and the birth pattern showed a "V" style in even-numbered years and a gradual increase in odd-numbered years. The beginning date, end date and median birth date were earlier in even-numbered years than those in odd-numbered years. The higher latitude of their habitats, earlier birth date, shorter birth period, fewer birth peaks and stronger birth synchrony might be adaptations for strongly seasonal variation in climate and food resources. After the summer solstice when daylight length began to gradually shorten, R. bieti at Mt. Lasha started to breed during the period with the highes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food availability, which implied that photoperiod may be the proximate factor triggering the onset of estrus and mating. It appears that R. bieti coincided conception and mid-lactation with the peak in staple foods, and weaning with the peak in high quality of foods. Thus, food availability was the ultimate factor regulating reproductive seasonality, and photoperiod was the proximate factor fine-turn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seasonal breeding and food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nopithecus bieti birth seasonality birth pattern birth synchrony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郭姝 潘娟 +6 位作者 李妍 张珍 崔宁宁 葛妍妍 黄珊珊 朱慈华 杨雪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前瞻性地研究中国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膳食摄入信息,主成分分析提取... 目的 前瞻性地研究中国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膳食摄入信息,主成分分析提取膳食模式(dietary patterns, DPs),利用修正的泊松回归或线性回归模型分析DPs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的221对母婴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膳食模式中,遵循“坚果-禽肉”模式的女性分娩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的风险较低(RR:0.25;95%CI:0.08~0.79),在男婴中更为明显(RR:0.14,95%CI:0.03~0.72)。结论 以坚果和禽肉为特征的孕前DP降低了分娩LGA的风险,分娩男婴时更为明显。育龄期女性应在怀孕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膳食模式 队列研究 大于胎龄儿 孕前保健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Pattern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f Vocal Production in Marmoset Monkeys
6
作者 Ruixin An Chaocheng Lu +5 位作者 Chen Wang Liangtang Chang Junfeng Huang Fan Jiang Tian-Le Xu Neng Go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Dear Editor,The common marmoset(Callithrix jacchus),a small New World monkey species,is considered an ideal non-human primat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and neural mechanism of vocal behavior due to their rich c... Dear Editor,The common marmoset(Callithrix jacchus),a small New World monkey species,is considered an ideal non-human primat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and neural mechanism of vocal behavior due to their rich call repertoire and vocal communication[1-3].Especially,the early vocal development of marmoset monkey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because newborn marmosets have been shown to exhibit a vocal development trajectory.Within two months after birth,marmosets'vocalizations undergo dramatic changes from cries to adult-like mature calls,a process that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inner physical maturation but also by parental care and feedback[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ENTAL birth pattern
原文传递
生育行动的一般理论——“理解人口学”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兵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3-50,共8页
试图利用“理解社会学”理论 ,剖析我国社会种种生育行动的动机 ,对今后生育行动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 生育行动 理想类型 一般理论
下载PDF
龙岗区出生缺陷筛查干预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伟勇 谢蝶兰 +2 位作者 叶碧娟 蔡敏 胡晓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02,共2页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探讨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日趋完善、初具技术水平及规模和具备优生咨询及群体筛查等技术实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对龙岗区10个镇(街道办)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探讨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日趋完善、初具技术水平及规模和具备优生咨询及群体筛查等技术实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对龙岗区10个镇(街道办)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建立一个大面积人群筛查-高风险夫妇产前诊断-医学建议-选择性流(引)产的体系,并发挥其正常功能。结果:干预后育龄人群对有关出生缺陷知识及基线答对率(83±3.6)%比干预前(42±6.5)%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探讨目前既经济又有效的人口出生缺陷筛查干预模式,对降低龙岗区出生缺陷(尤其是重症缺陷)患儿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筛查 干预 模式
下载PDF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120例医院收治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妇的在...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120例医院收治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妇的在顺产率、产程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第一产程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在第二、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也要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升顺产率,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初产妇 产科护理 新模式 自然分娩
下载PDF
Effects of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and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on neonatal birth weight 被引量:2
10
作者 Meng-kai DU Li-ya GE +4 位作者 Meng-lin ZHOU Jun YING Fan QU Min-yue DONG Dan-qing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63-271,共9页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pre-BMI) and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on neonatal birth weight (NBW) in the population of Chinese healthy pregnant women, attempting to gui...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pre-BMI) and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on neonatal birth weight (NBW) in the population of Chinese healthy pregnant women, attempting to guide weight control in pregnanc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3772 Chinese women was conducted. The population was stratified by maternal pre-BMI categories as underweight (〈18.5 kg/m2), normal weight (18.5-23.9 kg/m2), overweight (24.0-27.9 kg/m2), and obesity (〉28.0 kg/m2). The NBW differences were tested among the four groups, and then deeper associations among maternal pre-BMI, GWG, and NBW were investigat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NBW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aternal pre-BMI level (P〈0.05), except overweight to obesity (P〉0.05).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pre-BMI and GWG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BW (P〈0.05). Compared with normal pre-BMI, underweight predicted an increased odds ratio of small-for-gestational-age (SGA) and decreased odds ratio for macrosomia and large-for-gestational-age (LGA), and the results were opposite for overweight. With the increase of GWG, the risk of SGA decreased and the risks of macrosomia and LGA increased. In addition, in different pre-BMI categories, the effects of weight gai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n NBW were different (P〈0.05). NBW i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both maternal pre-BMI and GWG, extreme pre-BMI and GWG are both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of abnormal birth weight, and maternal pre-BMI may modify the effect of weight gain in each trimester on NBW. A valid GWG guideline for Chinese women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whereas existing recommendations seem to be not very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Neonatal birth weight Appropriate weight gain pattern
原文传递
婚育政策对山东省生育水平波动及生育模式变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翠玲 刘鸿雁 王英安 《南方人口》 CSSCI 2018年第6期30-44,共15页
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 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为这两个孩次合计占山东省出生人口的90%左右,并能够体现自1990年以来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和二孩间隔政策后人们生育时间和生育年龄方面的巨大转变。分析显示,山东省户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长期受严格的生育政策约束,不同时期主导性的政策类型不同,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晚婚晚育政策和二孩间隔政策的变动导致生育行为的年龄分布和平均生育年龄的本质变化及时期生育率剧烈波动。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调整后二孩生育率虽强势反弹,但其对提升时期总和生育率的贡献幅度,被同样迅速下降的一孩生育率部分抵消。当前山东省的生育模式仍不稳定,存在诸多进一步强化自愿推迟生育的影响因素,并将进一步降低时期生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育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山东省
下载PDF
人口的预测和控制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光清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89-91,共3页
针对人口的预测和控制问题,在综合考虑到人口有一定增长的前提下,为了适当控制和调整人口日益老化的问题,建立了人口分布数学模型,研究控制人口增长和老化的生育策略。利用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对结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人口的预测和控制问题,在综合考虑到人口有一定增长的前提下,为了适当控制和调整人口日益老化的问题,建立了人口分布数学模型,研究控制人口增长和老化的生育策略。利用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对结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对人口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函数 年龄密度函数 婴儿出生率 总和生育率 生育模式
下载PDF
2012—2014年太原市出生缺陷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情 杜艳君 +2 位作者 史文娇 王蛟男 李湉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太原市2012—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街道、乡镇尺度的太原市2012—2014年出生缺陷数据库,利用Arc GIS软件,对全市的出生缺陷作空间分布格局的可视化分析;基于... 目的探讨太原市2012—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街道、乡镇尺度的太原市2012—2014年出生缺陷数据库,利用Arc GIS软件,对全市的出生缺陷作空间分布格局的可视化分析;基于热点分析,探讨太原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空间集聚性和热点区和冷点区。结果太原市出生缺陷发生较多的地区为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心城区,郊区县出生缺陷发生相对较多的只集中在县城街道,人口稀疏的乡镇出生缺陷发生数量较少。出生缺陷率最高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郊区的古交市和阳曲县,城区的乡镇、街道出生缺陷率相对较低。南部的清徐县出生缺陷率相对较低。中心城区的出生缺陷率的空间差异较小,而郊区县市出生缺陷率的空间差异较大。热点分析结果表明,阳曲县东北部具有相对较明显的出生缺陷热点区(Z>1.96,P<0.05),娄烦县东北部有较为明显的冷点区(Z<-1.96,P<0.05)。结论太原市2012—2014年出生缺陷率整体而言郊区高于市区,存在明显的出生缺陷高发热点区和低发冷点区,应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空间特征 热点分析
原文传递
The birth hour of mammals:insights from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wild blue monkeys
14
作者 Marina Cords Emma Gometz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99-506,共8页
While most mammals show birth hour peaks at times of the 24-h cycle when they are less active,there are exceptions to this general pattern.Such exceptions have been little explored,but may clarify evolutionary reasons... While most mammals show birth hour peaks at times of the 24-h cycle when they are less active,there are exceptions to this general pattern.Such exceptions have been little explored,but may clarify evolutionary reasons for the diel timing of births.We investigated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birth hour in wild blue monkeys Cercopithecus mitis stuhlmanni,a diurnal primate,to identify factors that differentiated daytime versus nighttime births.Behavioral and life history data from 14 groups over 14 years revealed that 4%of 484 births occurred during the day.Probability of daytime birth varied with mother’s age,peaking at 15.7 years.Births whose annual timing deviated most from the population’s peak birth months were 5 times more likely to occur during daytime than those that deviated less.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mother’s rank or infant sex influenced birth hour,and mixed evidence that daytime births were more probable in larger groups.Survivorshi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or infants born during the day versus night.Prime-aged mothers may be able to handle the consequences of an unusual birth hour more successfully than mothers with less experience or those weakened by age.Daytime birth may be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off-season because nights are colder at that time of year.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hypotheses relating birth hour to the risk of losing social protection in group-living animals,but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emphasizing risk of conspecific harassment.Patterns of within-species variation can help in evaluating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for non-random birth ho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th timing Cercopithecus mitis circadian pattern diel cycle guenon PARTURITION
原文传递
湖北省新生儿早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颖霜 程杨 +2 位作者 冯玲 王少帅 杨淼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11期1903-1909,共7页
目的 通过探讨湖北省新生儿早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地区生育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三方面数据,借助混合层级区划(MLR)方法,刻画湖北省早产率的空间布局,并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OLS)... 目的 通过探讨湖北省新生儿早产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地区生育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三方面数据,借助混合层级区划(MLR)方法,刻画湖北省早产率的空间布局,并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OLS)、地理加权回归(GWR)相结合,以及地理探测器检验早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湖北省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早产率较高,为该省早产率热点区;高龄产妇占比、非单胎占比在OLS与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的分析结果中均为显著变量,且与早产率呈正相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占比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在OLS与GWR中为显著变量,新生儿性别比、人均医生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地理探测器中为显著变量。由于湖北省的区域差异较大,这些显著变量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影响。结论 湖北省各地应根据地方特点制定适应的卫生政策,关注孕产妇健康,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升生育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湖北省
原文传递
格里菲斯与美国内战电影的叙事范式
16
作者 李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文章站在美国百年内战电影史的宏观视野,阐述内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美国社会特别是南方社会对内战及战后重建的集体记忆和历史重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南方迷思",重点分析这种历史迷思对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直接影响,揭... 文章站在美国百年内战电影史的宏观视野,阐述内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美国社会特别是南方社会对内战及战后重建的集体记忆和历史重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南方迷思",重点分析这种历史迷思对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直接影响,揭橥《诞生》创作主题的基本范式,以及对其后一个世纪内战电影的深远影响,从而为百年美国内战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文化历史学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菲斯 《一个国家的诞生》 内战电影 叙事范式
下载PDF
中医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特征 被引量:26
17
作者 容国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技术的特征。资料来源: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治疗的文章,检索词“小儿脑性瘫痪、中医、针灸”,并... 目的:探讨中医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技术的特征。资料来源: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治疗的文章,检索词“小儿脑性瘫痪、中医、针灸”,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通过文献检索,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治疗、中西医综合治疗等6个方面选取近10年与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适合非手术治疗。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和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8篇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2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86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及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和综述文献。对剩余22篇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中医学认为小儿脑性瘫痪主要由于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受寒,阴气不运,肌肤失其温煦所致。辨证分型施治是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疗脑性瘫痪方法很多,如中药、推拿按摩、针灸等,目前多采用2种以上方法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在抑制异常姿势与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是国内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发展趋势。结论: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具有显著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预后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①脑性瘫痪的中医分型、诊断、疗效没有统一标准,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疗效比较。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中医疗法 综述文献 儿童 治疗特征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东明 程亚颖 +2 位作者 杨小巍 柏金秀 李少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跟踪随访至生后12个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26例,混合喂养组22例,母乳喂养组1...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跟踪随访至生后12个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26例,混合喂养组22例,母乳喂养组19例,比较三组出院后追赶性生长情况。结果生后3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高于其他两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2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有利于其追赶性生长,母乳喂养者需加用母乳强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方式 追赶性生长
原文传递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西育龄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红丽 赵娜 +4 位作者 刘蓉 郭乐倩 赵豆豆 党少农 颜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新生儿LBW发生率3.1%,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12.6%。因子分析得出3种膳食模式,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降低新生儿LBW和SGA的发生风险(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24),零食模式的膳食是新生儿发生LBW和SGA的危险因素(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18),而素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不显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以降低新生儿LBW(OR=0.75,95%CI:0.59~0.95)和SGA(OR=0.84,95%CI:0.77~0.94)的发生风险,零食模式T3水平可增加LBW(OR=1.61,95%CI:1.06~2.45)的发生风险。结论均衡模式和零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膳食种类多样化、营养均衡化、减少加工食物的摄入,对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膳食模式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