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发展历史概论及大陆漂移在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雅林 袁忠林 高志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8,共10页
 简要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及演化历史过程,着重回顾了大陆漂移、气候、生物的演变过程,并就大陆漂移理论在生物地理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在大陆漂移与生物地理分布和叶蝉地理分布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地球 起源 演化 大陆漂移 生物地理分布 叶蝉
下载PDF
原位储层生物地球化学评价及其对煤层气开采的指示意义——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为例
2
作者 唐书恒 李洋 吕建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562,共8页
煤储层是微生物生存代谢的良好场所,其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普遍存在,但微生物的地理分布与代谢表达尚未与储层建立有效联系。通过微生物代谢难以在自然条件形成有效气藏,但微生物群落受有机物供给、环境条件等影响,对储层原位环... 煤储层是微生物生存代谢的良好场所,其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普遍存在,但微生物的地理分布与代谢表达尚未与储层建立有效联系。通过微生物代谢难以在自然条件形成有效气藏,但微生物群落受有机物供给、环境条件等影响,对储层原位环境与煤层气保存条件形成良好响应。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最早实现煤层气商业开发的区域之一。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为例,通过研究区储层水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物基因测序,分析离子质量浓度、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硫酸盐同位素和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以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为依据评价储层环境条件。研究表明,储层地球化学受水岩作用、离子交换和微生物代谢等因素影响。较高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质量浓度说明储层为相对还原环境或滞留条件。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在降解煤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但硫酸盐还原菌在硫酸盐满足代谢需求时与产甲烷菌竞争可用底物占优而抑制产甲烷菌代谢。硫酸盐同位素、溶解无机碳同位素以及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等可表征上述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与储层环境条件。硫酸盐还原作用活跃而产甲烷作用不明显的区域不具备有效保存煤层气的条件。相对还原或滞留的储层环境适宜产甲烷菌代谢,也是煤层气保存的有利区。研究认识丰富了储层生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指导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优选,为我国煤层气生物工程的现场实施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采 氧化还原环境 生物地理分布 产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
下载PDF
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君华 李少菁 朱小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7-144,共8页
针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增温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现象,结合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从世界各大海域的浮游甲壳类、水母类及毛颚类等群落对海洋表层温度升高及海流变化的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全球变暖 分布 海洋表层温度(SST) 海流 浮游动物
下载PDF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etadiaptomus asiaticus Uljanirs,a Copepod Recently Found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4
作者 WANG Hailei YUAN Xianchun ZHENG Mian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108-110,共3页
1 Introduction In 2006,plankto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akes in Ali district,Tibet.7 planktonic crustaceans were identified and reported.Metadiaptomus asiaticus Uljanirs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o... 1 Introduction In 2006,plankto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akes in Ali district,Tibet.7 planktonic crustaceans were identified and reported.Metadiaptomus asiaticus Uljanirs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QTP(Yuan et al.,2007).However,detailed data on this species,especially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were not mentioned.In t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diaptomus asiaticus Uljanirs Feature structures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biogeographical region belonging
下载PDF
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区系的多元聚类分析和地理区划
5
作者 杨琳琳 刘红霞 任应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为明确斑螟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及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对该亚科107属480种昆虫的分布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该亚科昆虫的区系成分和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分布在64个基础地理单元的总相... 为明确斑螟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及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对该亚科107属480种昆虫的分布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该亚科昆虫的区系成分和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分布在64个基础地理单元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100,在0.200的相似性水平上聚为8个单元群,代表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江淮区、华中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8个地理区;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区系成分由东古北(20.83%)、西古北(4.79%)、印度-太平洋(26.88%)和广布成分(47.50%)组成,而广布成分中又以东古北+印度-太平洋构成的过渡成分(23.54%)为主;在世界昆虫地理区划中,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属级阶元以印度-太平洋界分布最多,其次为东古北界,种级阶元以东古北界分布最多,其次为印度-太平洋界;在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地理区划中,西北区属种丰富度低但独有性高,东北区和华北区属种丰富度相近、共有性高,江淮区独有性最低,为过渡性地带,华南区属种分布最为丰富,独有属种数量也最多,华东区属种丰富度次之,但独有属种较少,华中区独有性低,与华东区共有性最高,西南区与华南区的共有性最高。分析上述结果发现,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分布格局同中国昆虫分布格局大体一致,但存在局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斑螟亚科昆虫基底调查不充分以及样本基数远小于整个昆虫纲样本基数;中国斑螟亚科昆虫的主要区系成分为东古北界、印度-太平洋成分以及两者的过渡类群;斑螟亚科属种在中国各区系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相似性高的区系属种分布相似性高,反之亦然;不同地区斑螟亚科昆虫组成的变化是连续的,地理距离愈远,差异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螟亚科 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 地理区划 区系成分 分布格局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的地理分布及组合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邝国敦 《南方国土资源》 1989年第4期9-17,共9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的地理分区、组合和地层分布概况。认为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群落的构成和分布受沉积相和生物地理分区的双重控制。四射珊瑚的分布大致以右江断裂带为界。可分为两个大区,东北部区的珊瑚群由下到上可划分...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的地理分区、组合和地层分布概况。认为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群落的构成和分布受沉积相和生物地理分区的双重控制。四射珊瑚的分布大致以右江断裂带为界。可分为两个大区,东北部区的珊瑚群由下到上可划分为7个组合带,西南部区可分为6个组合带。文章还提出造成广西早石炭世珊瑚群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右江断裂带的控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纪 四射珊瑚 生物地理分区 地层分布
下载PDF
中国弄蝶科昆虫分布格局的简约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启通 李劲松 +4 位作者 庄海玲 黄珍富 汤静 王敏 范骁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根据中国弄蝶的分布特点划分生物地理区并推断弄蝶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方法】统计得到中国328种弄蝶及其分布;将中国地图划分成2°×2°的经纬网格,总计294个,依据地形、植被和弄蝶分布的特点将294个网格进一步... 【目的】根据中国弄蝶的分布特点划分生物地理区并推断弄蝶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方法】统计得到中国328种弄蝶及其分布;将中国地图划分成2°×2°的经纬网格,总计294个,依据地形、植被和弄蝶分布的特点将294个网格进一步汇总为28个大小和形状不一的区域,采用特有性简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弄蝶的分布包括10个主要区,即中部地区(B1)、南部地区(B2)、台湾地区(B3)、中北部地区(C2)、西部地区(C3)、北部地区(D2)、秦巴山区(D3)、东北地区(D4)、西南地区(E1)和西藏地区(E2),其中台湾和西藏分别自成一支。通过比对地质板块与弄蝶的分布格局,表明弄蝶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藏东南地区、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南部地区。中国弄蝶的分布区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有5个区基本相符,分别为中部地区(B1)、南部地区(B2)、西部地区(C3)、北部地区(D2)和东北地区(D4)。【结论】中国弄蝶的分布区和中国地质省区的划分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蝶 生物地理区 中国 分布格局 地质省区 特有性简约分析
下载PDF
中国盾蚧科的区系组成与地理分布
8
作者 曾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238-241,共4页
中国盾蚧有5亚科94属482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以东洋区分布种最多,占61.5l%;其次是东洋─古北区兼有分布种和古北区分布种,分别占 11,93%和 8.58%;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种类最多,其次是西南区和... 中国盾蚧有5亚科94属482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以东洋区分布种最多,占61.5l%;其次是东洋─古北区兼有分布种和古北区分布种,分别占 11,93%和 8.58%;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种类最多,其次是西南区和华中区分布种.我国与邻近国家盾蚧物种相似性程度不高,而我国特有种则非常丰富,有307种,占6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蚧科 区系组成 地理分布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牡蛎蚧亚科的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水霞 马丽 冯纪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88,96,共4页
为了解我国牡蛎蚧亚科的地理分布,对国内馆藏标本(计5 000余张)进行观察整理,并采集制作新标本(计1 000余张),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我国牡蛎蚧亚科共有8属79种,在世界地理区划中绝大多数种类在东洋区有分布,达8属69种,占87.34%;仅分... 为了解我国牡蛎蚧亚科的地理分布,对国内馆藏标本(计5 000余张)进行观察整理,并采集制作新标本(计1 000余张),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我国牡蛎蚧亚科共有8属79种,在世界地理区划中绝大多数种类在东洋区有分布,达8属69种,占87.34%;仅分布在东洋区的有51种,占64.56%。在中国地理区划中,分布在华南区的种类最多,共计56种,占70.89%;仅分布在华南区的达35种,占44.31%。说明牡蛎蚧亚科在我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蚧亚科 地理分布 中国 东洋区 华南区
下载PDF
中国鸟类的生活史和生态学特征数据集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彦平 宋云枫 +5 位作者 钟雨茜 陈传武 赵郁豪 曾頔 吴亦如 丁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49-1153,共5页
中国现有1,445种鸟类,是世界上鸟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反映了生物有机体的功能和适合度,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鸟类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完整数据... 中国现有1,445种鸟类,是世界上鸟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反映了生物有机体的功能和适合度,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鸟类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完整数据库。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各种数据资料,本文共收集整理出了中国1,445种鸟类17个功能特征数据:体重、体长、嘴峰长、翅长、尾长、跗蹠长、食性、窝卵数、卵大小、卵体积、巢址、巢的类型、集群状况、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等。在这些特征中,除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外,其余特征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数据的完整度为60.83%‒100%。本数据库是目前关于中国鸟类最新和最全的物种特征数据库,期望能为我国鸟类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活史特征 生态特征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繁殖参数
原文传递
半干旱-亚湿润干旱沙区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珮杉 郭米山 +3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任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2-511,共10页
研究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引种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阐明樟子松根内真... 研究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引种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阐明樟子松根内真菌生态功能及其与林木生长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P<0.05),且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最高;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但林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比例更高(50.49%),主要包括Acephala、小菇属(Mycena)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指示菌种为Acephala,呼伦贝尔沙地人工林为肉齿菌属(Sarcodon),科尔沁沙地人工林为红菇属(Russula)和美口菌属(Calostoma),毛乌素沙地人工林为地孔菌属(Geopora)、Mallocybe和棉革菌属(Tomentella).(3)在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指示菌种主要受到有效氮、有效磷和林龄的影响,而与土壤含水量、pH值和全氮含量相关的指示菌种数量较少;地理位置和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变化的43.25%.地理位置和环境变化共同塑造了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沙区樟子松根内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动态特征,林龄对塑造根内真菌群落时间动态变化的贡献较小,但根内真菌群落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异质性;天然林共生营养型真菌比例更高,有利于樟子松林木健康生长,不同引种地人工林共生、腐生和病理营养型真菌比例变化趋势不同,腐生和病理营养型真菌增加可能对林木生长和健康状况存在消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真菌功能 地理分布 气候条件 林龄
原文传递
中国哺乳动物形态、生活史和生态学特征数据集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晨晨 梁冬妮 +3 位作者 信文培 李春旺 Eric I.Ameca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6,共10页
物种特征是生物对生存环境适应和响应的表现,反映了物种的生态位、适合度和生态功能。特征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丧失、物种进化与适应、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响应、种内与种间关系等... 物种特征是生物对生存环境适应和响应的表现,反映了物种的生态位、适合度和生态功能。特征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丧失、物种进化与适应、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响应、种内与种间关系等的基础。中国是世界哺乳动物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包含哺乳动物形态、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数据库。我们系统查阅了文献和各种数据资料,共收集整理出中国有分布记录的754种哺乳动物(包括近些年野外绝灭种、分布存疑种)的体重、脑容量、体长、尾长、前臂长(翼手目)、后足长、耳长、性成熟时间、妊娠期、窝崽数、年窝数、世代长度、食性、活动模式、是否特有种、濒危等级、海拔范围、栖息地类型、栖息地宽度、动物地理界、生物群系、分布型、动物地理区划和分布省份或水域等24个生态特征数据。在这些特征中,除了分布省份或水域及是否特有种外,其余特征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数据的完整度为30%‒100%。本数据库收录的哺乳动物种数为目前中国哺乳动物种数的上限,为中国哺乳动物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推进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形态特征 生活史特征 繁殖特征 生态特征 地理分布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中国两栖类生活史和生态学特征数据集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云枫 陈传武 王彦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记载591种两栖类(不包括外来入侵种),是世界上两栖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影响和决定了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两栖类在线数据库(https:/...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记载591种两栖类(不包括外来入侵种),是世界上两栖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影响和决定了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两栖类在线数据库(https://www.amphibiachina.org)已经整理了我国两栖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信息和地理分布等部分物种特征,但仍缺乏一个完整的、可自由检索的数据集。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数据检索,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全部591种本土两栖类的22个特征数据,包括物种发现时间(最早发现和描述新物种文章的发表时间)、模式产地、中国受威胁等级、全球受威胁等级、致危因子、是否中国特有种、是否岛屿特有种、雄性体长、雌性体长、窝卵数、卵径、产卵地点、幼体主要生境、成体微生境、活动模式、生殖周期、繁殖时间、是否有亲本照顾、受精方式、海拔范围、分布地区、分布省份数。除了物种发现时间、是否岛屿特有种、分布地区、分布省份数外,其余特征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数据完整度为27.92%-100%,平均完整度为71.72%,标准差为24%。本数据集是目前我国两栖类最新和最全的物种特征数据库,希望可以为我国两栖类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两栖类 生态特征 生活史特征 地理分布 繁殖特征
原文传递
云雾算盘子(叶下珠科)分类小记
14
作者 姚纲 刘成 +1 位作者 罗世孝 蔡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云雾算盘子(Glochidion nubigenum Hook. f.)于1988年被描述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但同时所引证的凭证标本(李渤生、程树志4533;采于西藏墨脱)实际属于米什米算盘子(G. mishmiense Hook. f.),而《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等分类学著... 云雾算盘子(Glochidion nubigenum Hook. f.)于1988年被描述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但同时所引证的凭证标本(李渤生、程树志4533;采于西藏墨脱)实际属于米什米算盘子(G. mishmiense Hook. f.),而《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等分类学著作中关于云雾算盘子的形态特征描述与上述凭证标本及云雾算盘子原始形态描述均不符,因此前人关于云雾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记录属于标本鉴定错误所致。近期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真正的云雾算盘子野生居群,证实中国确实有该种分布,故对该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信息予以修正,并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与野外活体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盘子属 云雾算盘子 地理分布 分类 中国
下载PDF
上层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武昌 赵苑 +3 位作者 董逸 李海波 赵丽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5,共14页
确定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区域是海洋浮游生态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上层海洋(0—200m)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历史、已有的认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分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 确定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区域是海洋浮游生态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上层海洋(0—200m)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历史、已有的认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分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以及2000年以后三个时期。根据分布区资料的时间长短,浮游生物分布区分为瞬时分布区和时段分布区。大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呈按纬度平行分布的九带式格局:赤道条带、2个中心区条带、2个亚极区条带、位于中心区和亚极区之间的2个过渡区条带及位于南北极海区的2个极区条带。洋流和水团是除过渡区条带之外的生物分布格局决定因素,而过渡区条带的可能调控机制为中尺度涡。在核心区内生物的构成相对稳定,但在不同位置生物的丰度比例可能不同,在环流中心可能有演替顶极。在分布区的外围,洋流和中尺度涡使得生物远离核心区,繁殖能力下降不足以维持种群,从而处于流放状态。相同分布格局的生物扩散能力不同,扩散能力最差的生物是核心种,最强的为先锋种。相邻水团中核心种和先锋种的交汇可以有不同的情形,交汇的位置也会经常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纬度的不同和陆地的阻隔,南北半球和不同大洋的相同条带之间有不同的种类。人类活动使得有些近岸种类发生了生物入侵,而全球变暖使得大洋浮游生物分布区向极区移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发展,微食物网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也逐渐开展。我国的海洋生态学研究正在走向大洋深海,对全球尺度的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关注逐渐增加,也必将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生物地理分布 流放 过渡带 水团 中尺度涡
下载PDF
我国五大淡水湖泊湿地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地理分布及共现性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杰 尚妍萌 +4 位作者 谢钧宇 孟会生 郝鲜俊 孙大生 洪坚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31-4139,共9页
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湿地行使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参与者。以我国五大淡水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数据的分析,利用距离衰减关系模型、冗余分析、Mantel检验、... 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湿地行使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参与者。以我国五大淡水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数据的分析,利用距离衰减关系模型、冗余分析、Mantel检验、方差分解分析和共发生网络分析探究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构建在不同湖泊湿地之间的差异及其共现性特征。结果发现:在地理气候因子(样点经纬度、海拔和年均降水)与土壤理化因子(pH,TOC,NH4+-N和NO3--N)的共同驱动下,五大淡水湖泊湿地细菌和古菌群落存在显著的生物地理分布特征;各湿地共有的优势类群和具有共发生网络模块化结构的微生物类群,是参与湿地生态系统中产甲烷、甲烷氧化、硫酸盐还原、硝化等一系列核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相互依存或竞争的类群。虽然五大淡水湖泊在微生物群落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生物地理学差异,但微生物群落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方面联系紧密,更具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湖泊湿地 生物地理分布 距离衰减关系 共发生网络
原文传递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for typical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in China's coastal waters——a case study of Karenia mikimotoi 被引量:1
17
作者 Ting ZHAO Huidi CAO +3 位作者 Yanfen JIA Xiaotian HAN Tian YAN Rencheng Y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178-2188,共11页
To assist the researches of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and provide government workers with judgment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related events,we established a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oxic and harmful... To assist the researches of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and provide government workers with judgment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related events,we established a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in China’s of fshore to assist relevant research.In this study,Karenia mikimotoi was studied as a typical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species,and the basic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K.mikimotoi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collected.In the part of basic biological information,the name,toxin,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 sequence of K.mikimotoi were sorted out by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website browsing.Through experimental means,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morphological identifi cation,pigment composition,and lipid composition were obtained.In the part of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this study sorted out the information of K.mikimotoi,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ccurrence,and completed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basic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K.mikimotoi,the standardization of related information was completed,which provided template and method reference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other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species,which was benefi cial to the database analysis an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ful algae basic biological information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下载PDF
柏科扁柏属(Chamaecyparis,Cupressaceae)的生物地理演化历史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小慧 杨柳荫 +1 位作者 孙柏年 王永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3-1570,共8页
现生扁柏属(Chamaecyparis)植物仅有5个种零星分布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其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化石记录对该属的分布区演化进行过一些探讨,但尚有争议。本... 现生扁柏属(Chamaecyparis)植物仅有5个种零星分布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其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化石记录对该属的分布区演化进行过一些探讨,但尚有争议。本文结合扁柏属最新的化石证据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对其生物地理演化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石证据显示,地史时期该属种类较现在丰富,自早白垩世以来广泛地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化石记录推测扁柏属植物很可能在早白垩世起源于东亚地区,晚白垩世时已通过白令陆桥传播至北美西部并进一步传播至北美高纬度地区,北美东部目前尚缺少化石记录,该区域的扁柏植物可能是从欧洲或者北美高纬度地区迁徙而来。欧洲扁柏可能在渐新世由北美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传播而来,或从东亚地区传播而来。新近纪气候持续变冷以及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使扁柏属在欧洲、亚洲中西部以及北美中部局部灭绝,东亚大陆的种不断向南迁移至日本岛和台湾岛,最后在亚洲大陆消失,最终形成了该属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台湾局限分布的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柏属 化石记录 生物地理历史 陆桥 分布区演化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菌深海弯曲菌的种类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仁菊 董纯明 +1 位作者 李登峰 邵宗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深海弯曲菌(Thalassolituus)是一类海洋专属的石油降解菌.为认识其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获取石油降解菌资源,本研究对西太平洋和厦门近海的表层海水分别通过石油烃富集和直接涂布石油烃平板,对获取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Gen ... 深海弯曲菌(Thalassolituus)是一类海洋专属的石油降解菌.为认识其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获取石油降解菌资源,本研究对西太平洋和厦门近海的表层海水分别通过石油烃富集和直接涂布石油烃平板,对获取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Gen Bank数据库中该属的可培养和未培养菌株信息,进行了系统进化与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西太富集菌群分离得到的32个菌株中,主要优势菌为假单孢菌(Pseudomonas)和海杆菌(Marinobacter);其次是食烷菌(Alcanivorax)和弧菌(Vibrio).深海弯曲菌仅有2株,但它们代表1个潜在的新种,它们与模式菌株T.marinus IMCC1826T的同源性仅为96.9%和97.0%.从厦门表层海水中分离到1株深海弯曲菌,与模式菌株T.marinus IMCC1826T的相似度为99.66%.基于本研究分离菌株及Gen Bank可培养及未培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开展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属存在3个明显的进化分支,即2个模式种T.oleivorans与T.marinus分别代表的2个分支和1个独立分支;此外,不同分支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即来自同一纬度范围的菌株或序列多聚类于同一分支中.我们推测,深海弯曲菌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因适应不同纬度海域的温度等环境因子,逐步进化出3个不同环境适应性的分支.本研究加深了对深海弯曲菌在不同温度海洋环境中种类多样性分布特征的认识,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了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深海弯曲菌 种类多样性 地理分布特征 表层海水 石油烃 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