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改良剂对镉砷化学形态及在水稻中累积转运的调控 被引量:35
1
作者 辜娇峰 周航 +4 位作者 杨文弢 曾敏 彭佩钦 张平 廖柏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6-1585,共10页
为治理镉砷污染农田土壤,选取湘南某矿区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以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了复合改良剂HZB(羟基磷灰石+沸石+改性秸秆炭)对土壤中镉(Cd)、砷(As)赋存形态以及水稻累积转运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HZB能提高土壤p H ... 为治理镉砷污染农田土壤,选取湘南某矿区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以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了复合改良剂HZB(羟基磷灰石+沸石+改性秸秆炭)对土壤中镉(Cd)、砷(As)赋存形态以及水稻累积转运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HZB能提高土壤p H 0.19~0.79个单位,阳离子交换量增加22.1%~60.4%;施用HZB使活性较大的酸提取态Cd含量降低了6.5%~22.9%,促进了Cd向难溶态的转变,可使有机结合态Cd增加2.5%~56.5%;施用HZB促进活性As向难溶型的钙型As转化,钙型As含量增加2.8%~53.3%,也可使交换态As含量降低7.0%~39.5%,但当施用量超过4.0 g kg-1时则会增加交换态As含量。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系数在0.65~1.21之间,对As的富集系数在0.033~0.049之间,富集Cd的能力大于As;谷壳对Cd的转运能力最大,而根系对As的转运能力最大;施用HZB有降低水稻根系富集Cd和As的能力。施用0.5~2.0 g kg-1的HZB能降低水稻地上各部位中Cd和As含量;在2 g kg-1施用水平,水稻糙米中Cd和As含量均低于0.2 mg kg-1,达到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良剂 镉砷 形态分析 富集与转运 水稻 土壤
下载PDF
镉在小麦各部位的富集和转运及籽粒镉含量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克 和文祥 +3 位作者 张红 曹莹菲 代允超 吕家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1-1448,共8页
以全国小麦产区的14种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在对照、Cd处理(0.6 mg·kg-1 p H<7.5,1.2 mg·kg-1 p H>7.5)条件下,Cd在小麦各部位的含量及其富集和转运。结果表明:对于两组Cd处理而言,Cd在小麦中的分布... 以全国小麦产区的14种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在对照、Cd处理(0.6 mg·kg-1 p H<7.5,1.2 mg·kg-1 p H>7.5)条件下,Cd在小麦各部位的含量及其富集和转运。结果表明:对于两组Cd处理而言,Cd在小麦中的分布趋势均为根>茎>籽粒,而且各部位的Cd含量相互间均显著性相关(Cd处理的籽粒与根除外)。14种土壤种植下,小麦根、茎、籽粒的Cd含量范围分别为:0.11~2.18、0.04~0.75、0.004~0.08 mg·kg-1(对照);3.14~12.04、0.18~0.94、0.09~0.43 mg·kg-1(Cd处理)。14种土壤中根-土的Cd富集系数范围为0.59~13.69(对照)、2.98~14.86(Cd处理);茎-根、籽粒-根的转运系数范围为:0.22~1.60、0.02~0.14(对照);0.04~0.13、0.01~0.06(Cd处理)。小麦籽粒Cd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方程显示,无论土壤是否受Cd污染,籽粒Cd含量与土壤p H均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28(对照)、-0.841(Cd处理),p H是影响籽粒吸收Cd的首要土壤因素,有机碳(OC)含量则为第二因素,籽粒Cd含量预测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对照R2=0.84;Cd处理R2=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5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严莉 李龙山 +2 位作者 倪细炉 李昌晓 李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78-2085,共8页
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藨草、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它们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特性,分析重金属在各植物体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评价所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为利用植物修... 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藨草、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它们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特性,分析重金属在各植物体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评价所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为利用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种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水葱根部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芦苇根部对重金属铬、汞、铅、锌的富集系数均最大,千屈菜、扁秆藨草和长苞香蒲根部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较小;芦苇地上部分对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千屈菜地上部分对金属铬、汞、铅的富集系数均最大,水葱地上部分对金属锌的富集系数最大。(3)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转移系数差异显著,其中扁秆藨草对土壤中镉、铬、铅、锌的转移系数均为最大,对铬和锌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长苞香蒲对铬的转移系数大于1,仅次于扁秆藨草。其他3种植物对5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研究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Cd、Cr、Hg、Pb、Zn都有富集和转移的能力,但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重金属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对棕壤重金属镉赋存形态及油菜吸收镉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风 王梦露 +4 位作者 许堃 董旭 虞娜 张玉龙 党秀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7-914,共8页
以受镉(Cd)单一污染的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添加不同用量(0、1%、3%和5%)的稻壳生物炭进行土壤培养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形态重金属Cd含量及土壤pH的变化,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棕壤中Cd赋存形态的影响;将培养后的土壤继续进行盆栽油菜的种植,测... 以受镉(Cd)单一污染的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添加不同用量(0、1%、3%和5%)的稻壳生物炭进行土壤培养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形态重金属Cd含量及土壤pH的变化,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棕壤中Cd赋存形态的影响;将培养后的土壤继续进行盆栽油菜的种植,测定不同时期油菜地上部及地下部的Cd含量,并计算其根富集系数及地上部转运系数,旨在探明生物炭的施用对油菜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活性较强的交换态Cd的含量显著降低,而活性较弱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3%、5%的生物炭施用量提高了土壤pH,可交换态Cd与土壤pH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与土壤pH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炭施用量(1%、3%和5%)处理的油菜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18.86%、64.22%、68.40%,地下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11.03%、57.93%、60.62%;油菜全生育期根富集系数减小值在0.01~1.26范围内,地上部转运系数减小值在0.22~0.32范围内,其中以生物炭施加量为5%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CD 赋存形态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大宝山污灌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曹春 张松 +3 位作者 张鹏 刘雨晨 陈勋文 王俊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1-1531,共11页
为研究酸性矿山废水浇灌对土壤-蔬菜体系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迁移特征的影响,进而评估蔬菜摄入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广东省大宝山农田8种蔬菜及其生长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地下部富集系数(BBCF)和转运系数(TF)分析蔬菜不同部位对Cu... 为研究酸性矿山废水浇灌对土壤-蔬菜体系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迁移特征的影响,进而评估蔬菜摄入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广东省大宝山农田8种蔬菜及其生长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地下部富集系数(BBCF)和转运系数(TF)分析蔬菜不同部位对Cu、Zn、Cr、As、Pb和Cd的吸收转运能力,使用重金属每日摄入量(EDI)和目标危险系数(THQ)方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6种重金属超标占比分别为Cu 94.9%、Cd 89.5%、Pb 84.6%、As 69.2%、Cr 10.5%、Zn 10.3%。蔬菜地上部的6种元素含量都超过《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 13106—1991)、《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 15199—1994)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其中Cr、Pb、Cd超标严重,蕹菜、小白菜、茄子积累重金属超标最严重。蔬菜的地下部对Cr和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存在Cd、Cr的复合污染风险,其中Cd较其他金属元素更容易从蔬菜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食用蔬菜造成的平均目标危险系数按大小为THQAs>THQCr>THQCd>THQPb>THQCu>THQZn,As、Cr、Cd总贡献超过87%;儿童摄食蔬菜的重金属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研究表明,当地污灌区农田重金属仍超标严重,蕹菜、茄子、小白菜是造成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蔬菜品种,建议食用其他低富集蔬菜以降低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重金属 生物富集 迁移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与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善道 赵雪琴 +2 位作者 左平 邹欣庆 杜进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江苏盐城海岸带的原生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检测了Hg、As、Cu、Zn、Pb、Ni、Cd、Cr共8种重金属在其茎叶和根系部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苇植物体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能力各异,其根系对Hg和Cr的富集能力较大,... 以江苏盐城海岸带的原生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检测了Hg、As、Cu、Zn、Pb、Ni、Cd、Cr共8种重金属在其茎叶和根系部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苇植物体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能力各异,其根系对Hg和Cr的富集能力较大,其茎叶则表现为对Hg的富集能力较大;芦苇植物体对于8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其中转运系数最大的是Cd,达到0.88。基于国家药用植物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评价了该湿地植物芦苇的入药情况。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不符合药用植物入药标准。芦苇滩土壤中,Cd和Cu含量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Cd和Cu污染。因此,就目前芦苇开发利用状况而言,收割芦苇的行为有利于高效、经济地从湿地中转移出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芦苇可以作为受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被,利用其高生产力,通过秸秆收割来达到净化湿地环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重金属 生物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原文传递
淮南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及植物优选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前进 陈永春 安士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4-167,共4页
为了解12种野生草本植物在环境净化上的应用潜力,测定了复垦区土壤中Cu、Zn、Cr、Ni、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r与Cd对根区土壤的污染最重,野生草本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依次为Cd>Cu>Cr>Ni>Zn>... 为了解12种野生草本植物在环境净化上的应用潜力,测定了复垦区土壤中Cu、Zn、Cr、Ni、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r与Cd对根区土壤的污染最重,野生草本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依次为Cd>Cu>Cr>Ni>Zn>Pb,对重金属富集系数加和值最高的为鬼针草、狗尾草及钻叶紫苑,除麦冬、狗尾草和钻叶紫苑外,其他9种植物对6种重金属都有较强的转移能力。结论:最适宜煤矿复垦区草本植物修复的种类为菊芋和鬼针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复垦区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超富集植物
下载PDF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cadmium in cole (Brassica campestris L.) and celery (Apium graveolens) grown in the polluted oasis soil,Northwest of China 被引量:8
8
作者 Yiming Yang Zhongren Nan +5 位作者 Zhuanjun Zhao Zhaowei Wang Shengli Wang Xia Wang Wangqiang Jin Cuicui Zh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368-1374,共7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cadmium (Cd) in cole (Brassica campestris L.) and celery (Apium graveolens) grown in the Cd-polluted oasis soil, Northwest of Chin...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cadmium (Cd) in cole (Brassica campestris L.) and celery (Apium graveolens) grown in the Cd-polluted oasis soil, Northwest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 in the unpolluted oasis soil was mainly bound to carbonate fraction (F2) and Fe-Mn oxide fraction (F3). However, marked change of Cd fractions was observed with increasing soil Cd concentrations, in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F1 (exchangeable fraction), F2 and F3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01 for F1, F2 and F3). The growth of cole and celery could be facilitated by low concentrations of Cd, but inhibited by high cortcentmdon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frac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Cd in the soil and Cd concentration accumulated in the two vegetables showed that Cd in F1 in the soil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on the accumulation of Cd in the two vegetables. The high bio-eoncentration factor and the translocation factor of Cd in both cote and celery were observed, and Cd had higher accumulation in the edible parts of the two vegetables. Therefore, both cole and celery grown in Cd-polluted oasis soil have higher risk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two vegetables are not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as vegetables consumed by human in the Cd-polluted oasis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ccumulation translocation CADMIUM cole and celery oasis soil
原文传递
野外条件下土壤砷浓度对蜈蚣草砷富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颖茹 陈同斌 +1 位作者 黄泽春 廖晓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1-186,共6页
以As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广泛分布的湖南省郴州市为例,调查了不同As污染程度下植物对As的富集和转运特点.结果表明,在野外条件下根际土壤中As浓度相对较低时(64~1000mg/kg),蜈蚣草地上部As浓度随根际土壤中A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根... 以As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广泛分布的湖南省郴州市为例,调查了不同As污染程度下植物对As的富集和转运特点.结果表明,在野外条件下根际土壤中As浓度相对较低时(64~1000mg/kg),蜈蚣草地上部As浓度随根际土壤中A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根际土壤中As浓度相对较高(1000~2 712mg/kg)时,蜈蚣草地上部As浓度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调查的所有样点中,蜈蚣草对As的转运系数介于1.08到6.03之间,显示出超富集植物的典型特征.结果还表明,在污染区土壤As浓度存在很大的空间变异性,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之间的As浓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野外调查时最好是直接采取距离植物根部最近的根际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空间变异 蜈蚣草 根际 A5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and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in south estuary, China 被引量:7
10
作者 Honggang Zhang Baoshan Cui Kejiang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937-1946,共10页
We evalu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Cr, Cu, Ni, Pb and Zn in two plant species (Scirpus tripueter Linn. and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in water and soils sampled from the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 We evalu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Cr, Cu, Ni, Pb and Zn in two plant species (Scirpus tripueter Linn. and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in water and soils sampled from the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RTRWs) and the natural riparian wetlands (NRW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tudied heavy metals in soils exceeded the eco-toxic threshold recommended by US EP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and Zn in plants may lead to toxic effiects.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in water and low in soils of RTRW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RWs.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roots of plants was higher in NRWs than those in RTRWs while the opposite result was found for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shoots. Based on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actors, the plants in NRWs had a higher capacity t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while higher abilities to transport heavy metals from roots to shoots were observed in RTRW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s in RTRWs were dominat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from both side uplands and river water, whereas in NRWs, the metal accumul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laimed tidal riparian wetlands heavy metals bioaccumulation factors translocation factors Pearl River Estuary
原文传递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哲 周铜 +3 位作者 赵莹晨 骆逸飞 郑春丽 胡庆凯 《中国稀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522,共11页
为筛选适合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重金属-稀土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植物材料,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确定样方区域内的植物种,从中选取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种,采集植物样品及其相应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 为筛选适合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重金属-稀土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植物材料,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确定样方区域内的植物种,从中选取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种,采集植物样品及其相应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植物对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矿区样方区域内共采集到植物53种,分属21科、46属,并筛选出11种优势草本植物。矿区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和总稀土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矿区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稀土复合污染。植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除Cu以外,其余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在植物地下部分的平均含量高于地上部分。植物体内多种重金属的最高值均高于植物体内正常含量范围,但未达到超富集植物标准。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对Cu和Hg,艾(Artemisia argyi)对Cu,凤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对Cu和大多数稀土元素以及蓼子朴(Inula salsoloides)对La,Ce,Pr,Nd,Sm,Eu和Gd的生物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均大于1,属于富集型植物,具有修复污染土壤的潜力。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骆驼蓬(Peganum harmala)、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灯芯草(Juncus effusus)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吸收的重金属和稀土元素主要囤积于根部,地上部含量较少,根部富集系数大于1,转运系数小于1,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可用于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对全部的重金属和11种稀土元素以及碱蓬(Suaeda glauca)对全部重金属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小于1,属于规避型植物,可作为矿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稀土元素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原文传递
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中镉迁移转化的阻控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师豆 朱新萍 +3 位作者 韩耀光 赵一 金航 贾宏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71-1879,共9页
为研究棉花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0、1、4和8 mg·kg^-1的碱性水稻土中分别施入炭土质量比分别为0%、1%、2.5%和5%的棉... 为研究棉花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碱性水稻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0、1、4和8 mg·kg^-1的碱性水稻土中分别施入炭土质量比分别为0%、1%、2.5%和5%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待水稻收获后,分析不同含量镉胁迫处理下,施用不同量棉秆炭对碱性水稻土壤pH、养分和水稻体内镉富集、转移情况及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棉秆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P<0.05),其中5%量的棉秆炭添加后,相比于对照组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5.74~47.53%,速效钾提高了3.16~4.25倍.②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及水稻体内镉含量(P<0.05),尤其5%量的棉秆炭施用后,Cd4和Cd8含量下糙米镉含量分别由0.31 mg·kg^-1和0.43 mg·kg^-1降低到0.15 mg·kg^-1和0.10 mg·kg^-1,达到国家标准范围.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镉在土壤-水稻体系的富集、转移系数,并使残渣态镉含量增多,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土壤pH、电导率和养分各指标与水稻体内镉含量和土壤中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镉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残渣态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棉秆炭的施用可增加土壤养分,对碱性水稻土和水稻体内镉的富集、转化有显著的阻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炭 碱性土壤 理化性质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镉形态
原文传递
利用植物籽粒苋修复铊污染土壤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启航 李伙生 +8 位作者 黄雪夏 罗定贵 张平 陈永亨 汪珍春 周伯春 孙莉丽 黄芷莹 源韵诗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17-24,共8页
近年来,随着对铊的强毒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高风险认识增加,土壤铊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植物修复是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低成本和可持续的技术,适用于铊污染土壤的修复.本研究选择籽粒苋作为测试植物,用于研究铊污染土壤的修复.... 近年来,随着对铊的强毒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高风险认识增加,土壤铊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植物修复是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低成本和可持续的技术,适用于铊污染土壤的修复.本研究选择籽粒苋作为测试植物,用于研究铊污染土壤的修复.土壤中铊浓度设置为0,1,5,10,15和20 mg·kg^(-1),经过100 d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铊的浓度升高,植物的生物量、高度、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植物含铊总量均有差异,且植物个体组织(根、茎、叶)中铊的浓度增加;生物富集因子(BCF)在所有实验设置中均随着土壤中铊含量增加而上升,且都大于1;转移系数(TF)也有类似的规律.因此,籽粒苋具有良好的修复铊污染土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籽粒苋 生物富集 转移
下载PDF
高锌胁迫对八棱海棠幼苗锌积累、分配与9个MT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亚 王延秀 +2 位作者 朱燕芳 郭爱霞 贾旭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8-1558,共11页
为了研究高锌(Zn)胁迫下苹果砧木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Zn积累、分配及分子响应机制,以其8叶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进行不同浓度(4、25、50、100μmol·L^(-1))Zn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过量Zn胁迫严重影响植株生... 为了研究高锌(Zn)胁迫下苹果砧木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Zn积累、分配及分子响应机制,以其8叶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进行不同浓度(4、25、50、100μmol·L^(-1))Zn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过量Zn胁迫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及Zn的积累与分配,随着Zn处理浓度的升高,八棱海棠幼苗根系中Zn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富集系数(BAF)的增大和转运系数(TF)的减小都说明Zn在根系中大量积累,以减轻对地上部的伤害。根据对9个MT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相关性分析,认为在高Zn胁迫下MTP基因的表达与植株内Zn含量有密切联系。MTP1在茎、叶中显著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MTPC2-like的相对表达量在4μmol·L^(-1) Zn处理下与根、茎、叶的Zn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在较高浓度Zn胁迫下相关性减弱,这说明MTP基因的表达具有浓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砧木 锌胁迫 MTP 实时荧光定量PCR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原文传递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龙葵富集镉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晋彤 赵金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探索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影响富集植物累积重金属镉的作用机制,通过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DSE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龙葵(Solanum nigrum)积累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DSE后土壤中交换态Cd和铁锰... 为探索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影响富集植物累积重金属镉的作用机制,通过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DSE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龙葵(Solanum nigrum)积累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DSE后土壤中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含量显著降低,而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显著增加(P <0.05);Cd2+胁迫下,DSE菌株NBC8-7能在龙葵根内良好定殖,增加了龙葵生物量;与未接种DSE处理相比,不同浓度Cd2+(5、10、15 mg/kg)处理下龙葵地上部Cd含量分别提高了37.26%、18.99%和22.54%,地下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5.19%、5.23%和2.82%;富集系数减小值在0.04~0.09范围内,转运系数增幅在0.18~1.14范围内。综上,接种DSE使土壤重金属Cd由活性较强形态向稳态转化;镉胁迫下,DSE与富集植物龙葵形成联合修复体系,显示了DSE对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CD 赋存形态 龙葵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不同施磷水平下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及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的生长响应与磷吸收累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乂畅 张世熔 +2 位作者 穆彦彤 刘艳婷 李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和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在不同土壤磷水平下的生长响应和磷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磷处理浓度(0、5、10、15、20、25、30mg·kg-1)的升高,水麻的株高、根长及生物...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和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在不同土壤磷水平下的生长响应和磷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磷处理浓度(0、5、10、15、20、25、30mg·kg-1)的升高,水麻的株高、根长及生物量均升高,而醉鱼草各处理间的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水麻地上部和根部最大磷含量分别为7.57、5.07g·kg-1,醉鱼草分别为3.75、4.08g·kg-1;水麻地上部最大磷累积量为103.32mg·pot-1,而醉鱼草仅为18.07mg·pot-1;水麻和醉鱼草地上部磷富集系数分别为7.41~12.93和1.95~5.06,迁移系数分别为1.47~2.33和0.87~1.08。综上所述,水麻在富磷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磷累积能力,醉鱼草也能适应富磷环境,但其磷累积能力较弱。因此,水麻和醉鱼草都具有高效移除土壤中过剩磷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麻 醉鱼草 植物修复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下载PDF
Salt Accumulation and Physiolog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Grasses in Saline Soils in Australia 被引量:2
17
作者 Mohammad S.I.BHUIYAN Anantanarayanan RAMAN +2 位作者 Dennis S.HODGKINS David MITCHELL Helen I.NICOL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Salinity is a major soil contamination problem in Australia. To explore salinity remediation, we evalua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Na), potassium (K), magnesium (Mg), and calcium (Ca) in roots and shoots... Salinity is a major soil contamination problem in Australia. To explore salinity remediation, we evalua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Na), potassium (K), magnesium (Mg), and calcium (Ca) in roots and shoots and in the supporting soil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grasses, Cynodon dactylon and Thinopyrurn ponticum, at two salt-affected sites, Gumble and Cundumbul in central-wester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ass species, including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nd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ne mature leaf from C. dactylon and T. ponticum populations.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s in the topsoil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i and g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ccurred on Pn in C. dactylon and T. ponticum. The Pn values in C. dactylon and T. ponticum were greater at Cundumbul than at Gumble. The greater Mg concentration facilitated greater Pn in C. dactylon and T. ponticum populations at Cundumbul than Gumble.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s in the soil, Na accumulation increased in C. dactylon and T. ponticum. The ratio between K and Na was ~ 1 in roots and shoots of both populations irrespective of the sites. Bioaccumulation factor (BF) and translocation factor (TF) results revealed that K and Na translo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 ponticum than in C. dactylon, whereas Ca and Mg translo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 dactylon than in T. ponticum. Accumulation of Na, K, Mg, and Ca ions was higher in T. ponticum than in C. dactylon;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T. ponticum as a greater salt accumulator than C. dactylon could be used for revegetation and phytoremediation of the salt-affect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ccumulation factor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HYTOREMEDIATION REVEGETATION soilcontamination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location factor
原文传递
蔬菜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富集转移特征初探
18
作者 万大娟 贾晓珊 谭长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185,共4页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蔬菜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PCOPs)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旱地蔬菜对不同PCOPs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叶菜类对六六六(HCB)的富集系数最高,根菜类对滴滴涕(D...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蔬菜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PCOPs)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旱地蔬菜对不同PCOPs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叶菜类对六六六(HCB)的富集系数最高,根菜类对滴滴涕(DDT)类的转移系数最高等特点;不同盆栽蔬菜的富集和转移特点和旱地蔬菜的基本一致,且随着土壤受污染程度的加剧会导致其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降低,这与蔬菜生物量较小而影响其对PCOPs的富集和转移能力有关。研究结论可为了解PCOPs由土壤环境进入蔬菜体内及其在体内的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多氯代有机污染物 富集 转移
下载PDF
14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富集及转运特性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丽 彭重华 +1 位作者 王莹雪 卢思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3-838,共6页
以株洲市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工业区14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Cu、Cd、Pb、Zn 4种重金属含量,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分布、富集和转运特性。结果表明,14种植物对修复复合型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中,... 以株洲市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工业区14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Cu、Cd、Pb、Zn 4种重金属含量,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分布、富集和转运特性。结果表明,14种植物对修复复合型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中,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对Cu、Pb、Cd、Zn,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对Pb、Cd、Zn,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对Pb、Zn,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对Cd,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Cu的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可将这些植物作为先锋植物用于相应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重金属 分布特性 富集特性 转运特性
下载PDF
选矿废水污染的土壤铜量与生物累积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贝荣塔 马叶 +1 位作者 王琳 王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对花石头河沿岸研究区植物的根部、茎叶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土壤铜含量和铜在植物体内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光叶蕨、三叶鬼针草、野牡丹、紫茎泽兰4种植物体内铜含量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光叶蕨增量最大。植物根部铜生物累... 通过对花石头河沿岸研究区植物的根部、茎叶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土壤铜含量和铜在植物体内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光叶蕨、三叶鬼针草、野牡丹、紫茎泽兰4种植物体内铜含量随着土壤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光叶蕨增量最大。植物根部铜生物累积系数(BF)与茎叶铜生物累积系数(BF)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根部BF为1.311,茎叶BF为0.159,前者是后者的8.2倍。光叶蕨铜的累积能力最强,其次是紫茎泽兰,植物间铜生物累积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各采样区土壤铜含量差异大,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无论是全株植物、根部,还是茎叶,BF值:公路边>山坡上>河边。青蒿铜的迁移系数(TF)最大,与其余植物的迁移系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这4种植物之间铜的迁移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采样区TF均值以公路边TF值最高,其次是河边,最后才是山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铜污染 多重比较 生物累积系数(BF) 迁移系数(TF)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