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成人双颌前突尖牙远移中的比较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鑫 段银钟 刘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 ,通过尖牙远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来判断 2支抗丧失情况并做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 3~ 6个月后远移尖牙到位 ,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85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1.82mm ;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91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2 .0 2mm。方差分析可见 2组间无差异。结论 :微小种植体是一种具有稳固、生物相容性好、舒适等特点的支抗 ,完全可以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强支抗 ,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种植体支抗 传统强支抗 成人 双颌前突 尖牙远移
下载PDF
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改建情况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映鸿 周泽渊 +2 位作者 赵奎 唐曹敏 王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研究双颌前突的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及特点。方法选取无正畸治疗史双颌前突并且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青少年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2~18岁),分别在内收前后1个月拍摄CBCT...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研究双颌前突的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及特点。方法选取无正畸治疗史双颌前突并且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青少年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2~18岁),分别在内收前后1个月拍摄CBCT,测量上下颌每一颗前牙牙根颈1/3、中1/3、尖1/3处唇舌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中切牙切缘、牙根颈1/3、中1/3、尖1/3矢状向上内收前后移动的距离,利用SPSS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患者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骨在前牙内收过程中总体表现为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舌侧牙槽骨厚度减少。其中上颌中切牙根颈1/3及中1/3、上颌侧切牙根颈1/3及尖1/3、下颌中切牙根中1/3、下颌侧切牙根尖1/3、下颌尖牙根中1/3及尖1/3在内收后其牙槽骨厚度表现为增加;上颌尖牙尖1/3、下颌尖牙颈1/3在内收后其牙槽骨厚度表现为减少;其余位点牙槽骨厚度表现为不变。结论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前牙发生受控制的倾斜移动,内收后,前牙区牙槽骨总体表现为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舌侧牙槽骨厚度减少。前牙内收后多数位点表现为随牙齿移动牙槽骨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牙槽骨 内收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两种托槽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光平 李明霞 +3 位作者 韩雨 徐晓梅 徐洁 黄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9-1544,共6页
背景:正畸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减小根冠比例、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目的:对比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2... 背景:正畸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减小根冠比例、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目的:对比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男性双颌前突患者49例,年龄13-16岁,其中24例采用高转矩自锁托槽进行正畸治疗(自锁托槽组),25例采用传统直丝弓托槽进行正畸治疗(传统托槽组)。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拍摄锥形束CT,采用CS 3D Imaging Software软件观察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形态,测量牙根长度,计算上颌切牙与侧切牙间根尖外吸收量。研究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正畸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其中自锁托槽组矫治疗程短于传统托槽组(P <0.05);②锥形束CT显示,矫治后两组患者的牙根形态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大部分仅表现为轮廓的改变,个别牙齿根尖变短;③矫治后,所有切牙均发生了根尖外吸收,未发现牙根吸收量超过4 mm以上病例;自锁托槽组4颗上颌切牙的平均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传统托槽组(P <0.05),上颌中切牙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传统托槽组(P <0.05),上颌侧切牙根尖外吸收量与传统托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使用同一托槽时,同侧中切牙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侧切牙(P <0.05);④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直丝弓托槽,高转矩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的过程中可能具有缩短疗程及正畸性根尖外吸收风险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口腔 正畸 自锁托槽 直丝弓托槽 牙根尖外吸收 双颌前突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红卫 杨雨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总结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中治疗成人双颌前突的经验,评价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1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在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或... 目的:总结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中治疗成人双颌前突的经验,评价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1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在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或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根尖部植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共48颗,以每侧200g力滑动法关闭间隙.在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全颌曲面断层片,比较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前牙内收情况及第一恒磨牙位置的变化.结果:12例成人双突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第一恒磨牙位置稳定.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能为上下颌前突畸形的矫治提供有效的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双颌前突 支抗
下载PDF
成人正常与双颌前突错侧貌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卫红 王壬 傅民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 :从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项目中确定影响双颌前突侧貌美观的主要因素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 5 6例侧貌美的正常牙合及 38例侧貌不协调的安氏 I类双颌前突错牙合进行软硬组织 X线头影测量。结果 :通过判别分析筛选出 3项... 目的 :从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项目中确定影响双颌前突侧貌美观的主要因素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 5 6例侧貌美的正常牙合及 38例侧貌不协调的安氏 I类双颌前突错牙合进行软硬组织 X线头影测量。结果 :通过判别分析筛选出 3项软组织侧貌美学指标及与其相关联的硬组织指标。结论 :影响双颌前突侧貌美观主要为唇颏关系不协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美学 X线测量 双颌前突错He 侧貌
下载PDF
两种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文静 李青奕 +2 位作者 龚爱秀 胡芳 顾永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方法30例需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配合J钩(15例,A组)和种植体支抗(15例,... 目的比较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方法30例需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配合J钩(15例,A组)和种植体支抗(15例,B组)控制磨牙,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虽然矫治前A组和B组U6C—PP分别为(12.4±0.2)mm和(12.5±0.1)mm,治疗后两组U6C—PP分别为(12.6±0.1)mm和(12.8±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矫治结果临床差异不显著;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均能控制支抗磨牙,且在支抗控制上两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正畸学 矫正 双颌前突
原文传递
不同骨面型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拔牙治疗后唇部软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邹崇飞 邓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5-33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拔牙矫治后唇位置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改变。方法:纳入59名已完成拔牙矫治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收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影像资料,进行头影测量和统计学分析,评价在正畸治疗中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拔牙矫治后唇位置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改变。方法:纳入59名已完成拔牙矫治的双颌前突成年女性患者,收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影像资料,进行头影测量和统计学分析,评价在正畸治疗中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唇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前牙均得到内收直立,前牙内收的同时没有发生伸长。所有患者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加,上下唇均位于E线后方,面部软组织侧貌均得到较大改善。不同垂直骨面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面下1/3软硬组织的变化、上下唇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比例、相关因素不同。结论:拔牙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双颌前突患者可协调改善面下1/3骨组织及前牙的形貌,从而改善唇部软组织像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正畸拔牙治疗 唇位置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丁少华 邹廷前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研究使用和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病例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Ⅱ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 目的:研究使用和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病例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Ⅱ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正结束,两组病例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Ⅰ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69 mm和3.56 mm,磨牙平均前移2.36 mm,Ⅱ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93 mm和4.26 mm,磨牙平均前移1.12 mm。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使上下前牙内收更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双颌前突 头颅侧位X线片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评价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区牙槽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琳 李巍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4-520,共7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治疗前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情况。方法:选取50名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成人组[30例,平均(22.9±4.2)岁]与青少年组[20例,平均(13.1±1.0)岁],其...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治疗前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情况。方法:选取50名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成人组[30例,平均(22.9±4.2)岁]与青少年组[20例,平均(13.1±1.0)岁],其中成人组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组(9例)、均角组(11例)与高角组(10例),所有患者在相同参数条件下进行CBCT扫描,在其CBCT图像上诊断牙槽骨开窗与开裂的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双颌前突患者发生牙槽骨缺损的人数比为94.00%。所有接受检验的牙齿牙槽骨缺损发生率为38.60%。牙槽骨缺损绝大多数发生在唇侧(98.66%);牙槽骨开窗主要发生在上颌,而骨开裂主要发生在下颌。青少年组牙槽骨开裂(3.06%)及骨缺损(30.13%)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组的骨开裂(11.73%)及骨缺损(42.46%)发生率,P<0.05;而两组的牙槽骨开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骨开窗(22.22%)的发生率低于均角组(33.84%)和高角组(37.50%),P<0.05。牙槽骨缺损发生率最低的牙位为上颌中切牙。结论:双颌前突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即存在广泛的牙槽骨缺损,缺损的发生率受年龄、垂直骨面型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错牙合 牙槽骨质丢失 双颌前突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双颌前突中切牙及磨牙位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晓红 张扬 +1 位作者 刘继辉 徐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6,405,共3页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在6~8个月后上下颌前牙内收均达到预定位置,实验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0、29mm和0.56mm,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6.93mm和6.03mm;对照纽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1.36mm和1.96mm,上下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5.79mm和4.21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支抗方法,满足正畸临床治疗双颌前突的需要,实现前牙最大程度的内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双颌前突 支抗
下载PDF
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霍娜 段银钟 +1 位作者 韩春 张菊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的腭杠腭托口内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支抗作用.方法:选取12~26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4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应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支抗设计采用腭杠腭托联合... 目的:通过研究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的腭杠腭托口内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支抗作用.方法:选取12~26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4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应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支抗设计采用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横腭杆+Nance弓);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及牙颌研究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50±0.85)mm,但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上下切牙平均内收量分别为(4.73±2,64)mm和(5,52±4,62)mm;双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有较大改善(Ls-E,Li-E,Cm-Sn-Ls,Pg’B'-FH,A’Ls-FH,Z角的改变,P〈0.01);磨牙伸长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没有显著性(P≥0.05);上下牙槽骨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对于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支抗控制较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对于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横腭杆 NANCE弓 支抗 拔牙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患者前后颜面形态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倪密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微型种植体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规律,评估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15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微型种植体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规律,评估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15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矫正结束,患者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上切牙内收(3.12±0.90)mm,下切牙内收(2.63±0.83)mm,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了(3.45±1.19)mm和(2.18±0.38)mm,且鼻唇角增大。软硬组织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其中上下唇突度、鼻唇角大小的改变与前牙突度的改变呈高度相关。93.3%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使上下前牙得以有效内收,同时改善面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双颌前突 软组织侧貌 视觉模拟量表 头影测量分析
下载PDF
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正畸前后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的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安迪 毛慧敏 雷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的变化,为正畸治疗中在牙槽骨内的安全移动牙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3例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一步法整体内收上下前牙。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分析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的变化,为正畸治疗中在牙槽骨内的安全移动牙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3例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一步法整体内收上下前牙。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锥体束CT片,测量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lveolar bone thickness,ABT)、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的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BH)和牙槽骨面积(alveolar bone area,ABA)。结果:治疗后上颌切牙区唇侧的ABT在根中和根尖部水平显著升高,而腭侧的ABT在颈部、根中和根尖3个水平上均下降(P<0.05);中切牙在颈部和根中两个水平上总ABT显著减少(P<0.05),而侧切牙在颈部、根中和根尖处总ABT均减少(P<0.05);正畸治疗后,切牙区腭侧ABA减少,而唇侧ABA增加(P<0.05);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腭侧的ABH和上颌侧切牙唇侧的ABH显著增加(P<0.01)。结论:正畸治疗会导致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切牙区腭侧的牙槽骨发生显著吸收,减少整个切牙区的牙槽骨量,需关注其对牙周组织的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正畸牙移动 牙槽骨改建 牙周
下载PDF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卫华 刘红英 +1 位作者 李东 段银钟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535-537,550,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34名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8项侧面部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结果 18项软组织指标中5项角度指标的改变在男... 目的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34名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8项侧面部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结果 18项软组织指标中5项角度指标的改变在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13项线距测量指标中的上唇厚度、下唇厚度、鼻凸度均增大,而鼻底厚度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改变不同。结论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凸度减小,男性与女性上唇、下唇的变化不同,患者的鼻、唇、颏关系得到改善,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双颌前突 拔牙矫治 软组织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畸形疗效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一帆 杨磊 丁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75-47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口内加强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侧位头影测量及软组织美学分析结果变化,回顾性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成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患者62例,其... 目的对比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口内加强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侧位头影测量及软组织美学分析结果变化,回顾性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成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患者62例,其中38例应用双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种植支抗组),24例应用常规口内加强支抗(常规支抗组)。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美学分析和疗程疗效比较,明确不同支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种支抗方式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62例患者在矢状向上均出现牙列、牙槽突及上下唇软组织的位置改变,种植支抗组患者上下颌切牙切端平均内收7.23、5.89 mm,上下牙槽突点平均内收3.61、2.78 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3.21、2.24 mm;常规支抗组患者上下颌切牙切端平均内收4.62、4.17 mm,上下牙槽突点平均内收1.93、1.67 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2.13、1.82 mm,种植支抗组内收效果优于常规支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基点在矢状向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矫正双颌前突及改善面部美学效果方面优于传统常规支抗,但对颌骨并无矫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支抗 腭杠腭托支抗 双颌前突 内收
原文传递
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奉晓斌 林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河源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骨性双颌前突错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18~45岁。患者均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双尖牙减数矫治,在上颌第...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河源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骨性双颌前突错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18~45岁。患者均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双尖牙减数矫治,在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分别植入微种植体,在更换至稳定弓丝后利用种植体整体内收前牙,平均治疗时间为23个月。治疗前后均拍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磨牙未发生明显移动,治疗后U1-SN、U1-NA、L1-NB、Ls-E、Li-EPg'B'-FH、G-Sn-Pg'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SNB和FH-Ns-Pg'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植入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错,并达到磨牙强支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双颌前突
原文传递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裴金莹 凌丽娟 +3 位作者 惠雯婷 谢奎 陈金武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及厚度,为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8例,个别正常15例。拍摄头...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及厚度,为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8例,个别正常15例。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头颅侧位数据,用CBCT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分析上、下颌8颗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结果:双颌前突患者ANB角较大(P<0.05),下颌切牙唇倾度和下颌平面角也较大(P<0.05);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尖牙槽骨总厚度分别为(8.35±1.31)mm、(7.60±1.39)mm、(7.12±1.03)mm、(7.24±0.77)mm,均小于正常(9.29±1.82)mm、(8.51±1.12)mm、(7.90±1.17)mm、(7.79±0.82)mm(P<0.05);上、下颌切牙牙槽嵴顶和根中牙槽骨唇侧厚度均小于正常,舌侧差异较小。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切牙区牙槽骨较为狭窄,制定矫治计划和切牙内收时应更加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切牙 牙槽骨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三种不同支抗形式拔牙矫治青少年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霍娜 段银钟 +1 位作者 张菊菊 张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横腭杆、Nance弓及两者联合使用三种支抗形式用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7岁安氏工类双颌前突患者32例,分为三组: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各组病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 目的:比较横腭杆、Nance弓及两者联合使用三种支抗形式用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7岁安氏工类双颌前突患者32例,分为三组: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各组病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使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平均时间10.4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牙颌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磨牙平均前移量分别为3,03mm、2.93mm、1.18mm;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三组支抗控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代表软组织侧貌的指标Ls—E、Li—E、Cm—Sn—Ls、Pg’B’-FH、A’L s-FH、Z角均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横向支抗控制较好,三维支抗控制优于单纯使用横腭杆组或Nance弓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对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抗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腭杆 NANCE弓 支抗 双颌前突 拔牙
原文传递
成人双颌前突错畸形患者拔牙正畸治疗后颅面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铭 王大为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48-50,58,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错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16例双颌前突错畸形成人患者,均于拔牙后应用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以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上下颌骨间关...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错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16例双颌前突错畸形成人患者,均于拔牙后应用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以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上下颌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SNA、SNB、A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L1-MP、U1-L1、U1-NA、L1-NB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颏厚(Pos-Po)、鼻唇角(Cm-Sn-Ls)、面凸角(N′-Sn-Pg′)、上唇厚(UL-UI)、下唇厚(LL-LI)、上下唇角(A′UL-B′LL)治疗后显著增大,鼻、唇、颏的协调关系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双颌前突错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正后,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拔牙
原文传递
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房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1-965,共5页
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 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以骨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牙移动 双颌前突 骨皮质切开术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