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贵锐 孙国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TB)及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于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UAER<30 mg/24 h)的为正常组,3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UAER 30-300 mg/24 h...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TB)及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于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UAER<30 mg/24 h)的为正常组,3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UAER 30-300 mg/24 h)患者为早期组、30例DN患者(UAER>300 mg/24 h)为DN组;比较三组糖尿病病情、肾功能指标,血清TB以及UA水平及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HbA1C、空腹C肽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病程短于正常组和早期组(P <0.05);早期组HbA1c、空腹C肽显著高于,糖尿病病程短于正常组(P <0.05);DN组UAER、血清肌酐(SCr)均显著高于,内生肌肝清除率(CCr)显著低于正常组和早期组(P <0.05),早期组UAER、SCr显著高于,CCr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5);DN组UA显著高于,TB显著低于正常组和早期组(P <0.05),早期组UA显著高于,TB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5);血清 TB 与 UAER、SCr、CCr 呈负相关(P <0.05),UA 水平与 UAER、SCr、CCr 呈正相关(P <0.05)。【结论】DN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血清TB降低以及UA水平升高,其可用于DN早期辅助诊断及可能成为其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胆红素/血液 尿酸/血液
下载PDF
血清LPa、pro-BNP、TnI及TBIL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康 杨向军 +4 位作者 赵欣 贺永明 许海峰 钱云霞 杜小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脑利钠肽(pro-BNP)、肌钙蛋白I(TnI)及总胆红素(TBIL)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94例慢性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以94名体检的健康人员...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脑利钠肽(pro-BNP)、肌钙蛋白I(TnI)及总胆红素(TBIL)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94例慢性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以94名体检的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LPa、pro-BNP、TnI及 TBIL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对观察组中不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患者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与心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LPa、pro-BNP、TnI及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中NYHA分级高者各指标水平高于分级低者(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pro-BNP、TnI及TBIL均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P <0.05)。【结论】血清LPa、pro-BNP、TnI及 TBIL在慢性心衰患者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NYHA分级关系密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据此认为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脂蛋白类 血液 肌钙蛋白I 血液 胆红素 血液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胆红素脑病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勇 李贵南 +3 位作者 庄严 肖倬君 胡月圆 李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0期1973-1975,共3页
【目的】探讨MRI信号改变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3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342μmol/L)]在黄疸高峰期后接受头部MRI检查,根据TSB峰值将高胆红素... 【目的】探讨MRI信号改变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3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342μmol/L)]在黄疸高峰期后接受头部MRI检查,根据TSB峰值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轻度组(342~427.5μmol/L),中度组(427.5~513μmol/L)和重度组(≥513μmol/L),分析MRI T1WI苍白球高信号阳性率与TSB水平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338例苍白球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改变(78.2%),重度组阳性率最高(94.4%,34/36),中度组和轻度组阳性率分别为80.5%(95/118),75.2%(209/278),黄疸程度与苍白球信号改变有密切关系(X2=7.438,P=0.024);早期新生儿组苍白球信号改变(82.5%,222/269)明显高于晚期新生儿组(71.2%,11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7,P〈0.01)。【结论】MRI 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日龄密切相关,是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重要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疸 胆红素 血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9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血液 胆红素/血液 脂类/血液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内血清直接胆红素不同水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琼 王斌 +2 位作者 王天惠 高长昊 靳文秀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正常范围内(0~6.8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不同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DBi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正常范围内(0~6.8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不同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DBi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并按照DBil水平分为A组(〈2.2μmol/L,n=92)、B组(2.2~2.9μmol/L,n=88)、C组(2.9~3.9μmol/L,n=102)、D组(3.9~6.89μmol/L,n=98)组,分析不同TBil水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四组男性、吸烟饮酒、高TC血症、高TG血症、胰岛素治疗比例及谷丙转氨酶(AI。T)、谷草转氨酶(AST)、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il)、DBil、TC、TG、LDL-C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脂异常率低于A组,其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A组。②T2DM患者DBil水平与TC、TG、LDL-C呈负相关(P〈0.05),四组中D组血脂异常风险最低。【结论】T2DM患者正常范围内不同DBil水平与血脂异常存在相关性,高DBil水平可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胆红素/血液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06至2008年北京地区体检队列人群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安楠 朱玲 +1 位作者 马兰军 潘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对比2006年和2008年北京地区体检队列人群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006年在本院体检的7631人进行基线调查,2008年对此队列人群进行第2次体检,对2次资料完整的6140人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总胆红素... 目的对比2006年和2008年北京地区体检队列人群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006年在本院体检的7631人进行基线调查,2008年对此队列人群进行第2次体检,对2次资料完整的6140人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总胆红素平均增加(0.46±0.07)μmoL/L,差值中位数0.20μmol/L,30—59岁组2年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总胆红素异常的增长率为23.32%。基线总胆红素正常者,2年后9.55%偏高;基线偏高者,2年后41.55%转为正常。初始胆红素正常组与异常组间行胆囊切除术,新发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血总胆红素检测值均高的患者2年间的体重指数、谷丙转氨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有所下降。结论北京地区体检队列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未见肝胆、溶血性疾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液 体格检查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及胆红素联合检测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7
作者 顾佳宁 刘丹 +1 位作者 邸若岷 徐迎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及总胆红素(TBIL)联合检测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7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且成功的NSTEMI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及总胆红素(TBIL)联合检测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7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且成功的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PCI术前均检测血清cys C与TBIL水平,术后随访28 d,统计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28 d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STEMI患者PCI术后28 d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术后28 d内,173例患者中发生MACE 29例,MACE发生率为16.76%。发生组年龄>65岁、Killip分级为Ⅲ~Ⅳ级、罪犯血管数≥2个例数占比、PCI术前血肌酐、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尿酸(UA)、cys C、TBIL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罪犯血管数≥2个、PCI术前血清cys C与TBIL水平为NSTEMI患者PCI术后28 d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CI术前血清cys C与TBIL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NSTEMI患者PCI术后28 d内发生MACE的AUC值分别为0.785、0.744、0.915(均P<0.05)。【结论】PCI术前检测血清cys C与TBIL水平在预测NSTEMI患者PCI术后28 d内发生MACE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血液 胆红素/血液
下载PDF
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联用对血清DBIL和ALP增高患者全麻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宇 陈晨 +3 位作者 鲁海涛 刘海燕 王晓蕾 刘贺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LP)增高患者全麻中接受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Dex)联用后对麻醉相关指标变的影响。【方法】梗阻性黄疸或肝细胞黄疸致DBIL和ALP增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M组)和羟考酮联合Dex... 【目的】探讨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LP)增高患者全麻中接受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Dex)联用后对麻醉相关指标变的影响。【方法】梗阻性黄疸或肝细胞黄疸致DBIL和ALP增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M组)和羟考酮联合Dex组(观察组,Q组),M组给予静吸复合全麻,Q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羟考酮4 mg,泵注Dex 0.5 μg/(kg·h)至缝皮前25 min结束。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Q组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少于M组(P<0.05);①Q组插管后1 min(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Q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组,Ramsy镇定评分高于M组(P<0.05);③Q组苏醒期躁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略低于M组,呼吸抑制略高于M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与Dex联用于黄疸致血清DBIL和ALP增高患者全麻中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酮类/药理学 右美托咪啶/药理学 胆红素/血液 碱性磷酸酶/血液 麻醉 全身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安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634-1636,1639,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腹膜透析(PD)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30日至2017年5月30日收治的140例维持性PD患者,检测其透析6个月时血总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基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腹膜透析(PD)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30日至2017年5月30日收治的140例维持性PD患者,检测其透析6个月时血总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基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随访至2019年5月30日,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ROC曲线确定血胆红素最佳截断点,分析血总胆红素与死亡相关性及其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时间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共死亡33例,血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为(5.3±1.4)μmol/L。血胆红素水平预测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P=0.012),最佳截断点为3.3 μmol/L,灵敏度为67.5%,特异度为69.1%。胆红素低值组32例(<3.3 μmol/L),胆红素高值组108例(≥3.3 μmol/L)。胆红素低值组白蛋白、血钙、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胆红素高值组(P<0.05)。胆红素低值组累积生存率低于胆红素高值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尿酸、血糖、透析充分性、年龄、胆红素是维持性P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胆红素<3.3 μmol/L的维持性PD患者病死率较高,血胆红素水平是预测PD患者全因死亡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胆红素/血液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