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ct-to-duct biliary reconstruction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Bismuth Ⅲ a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被引量:9
1
作者 Wen-Guang Wu Jun Gu +9 位作者 Ping Dong Jian-Hua Lu Mao-Lan Li Xiang-Song Wu Jia-Hua Yang Lin Zhang Qi-Chen Ding Hao Weng Qian Ding Ying-Bin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5期2441-2444,共4页
At present, radical resection remains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The surgical approach for R0 resect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is complex and diverse, but for the bil... At present, radical resection remains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The surgical approach for R0 resect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is complex and diverse, but for the biliary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almost all surgeons use 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Roux-en-Y reconstruction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as not yet been proposed. We report a case of performing duct-to-duct biliary reconstruction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Bismuth Ⅲa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End-to-end anastomosis between the left hepatic duct and the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was used for the biliary reconstruction, and a singlelayer continuous suture was performed along the bile duct using 5-0 prolene.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favorably without biliary fistula 2 wk later. Evidence for tumor recurrence was not found after an 18 mo follow- up. Performing bile duct end-to-end anastomosis in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an simplify the complex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biliary reconstruction Duct-to-duct Radical resection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HEPATICOJEJUNOSTOMY Bile DUCT ANASTOMOSIS
下载PDF
两种胆道重建术的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以明 金百祥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67-68,共2页
1983~1988年6年间共治疗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60例,前3年的25例一律无选择地采用带蒂空肠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3年的35例一律采用肝管空肠 Roux-Y 型吻合术。对两组患儿从临床症状、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特殊检查几个方面进行随... 1983~1988年6年间共治疗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60例,前3年的25例一律无选择地采用带蒂空肠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3年的35例一律采用肝管空肠 Roux-Y 型吻合术。对两组患儿从临床症状、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特殊检查几个方面进行随访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手术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对生理功能影响不明显,只要操作熟练并发症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胆管扩张症 胆道重建
原文传递
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技术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雅敏 朱志军 +5 位作者 杨涛 侯建存 蔡金贞 魏林 张海明 沈中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右半肝移植(带肝中静脉29例,不带肝中静脉45例),左半肝带肝中静脉1例,左外叶切取2例。胆道重建采用胆肠吻合或供肝肝管与受...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右半肝移植(带肝中静脉29例,不带肝中静脉45例),左半肝带肝中静脉1例,左外叶切取2例。胆道重建采用胆肠吻合或供肝肝管与受体肝管端端吻合。结果供肝断面1个胆管开口为54例,多个胆管开口为23例;胆肠吻合2例,胆管端端吻合75例,63例留置T管;术后总体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8/77),其中胆漏为10.4%(8/77),胆道狭窄为26.0%(20/77)。供肝单支胆道以及单个吻合口术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支胆道及多个吻合口(P〈0.05)。8例胆漏病人经过B超指引穿刺引流全部治愈,20例吻合口狭窄病人经T管窦道放置支撑管或通过ERCP进行扩张,肝功能全部或部分好转。结论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中注意对断面胆管血供的保护以及尽可能获得单一的肝管开口可有效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内镜和放射介入技术是治疗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重建 胆道并发症
原文传递
医源性胆管损伤47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献洲 卢军华 +4 位作者 赵国强 王怀志 汪海 高俊 张勤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5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重建时机及胆道重建技术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诊2~10年,疗效优者41例,优良率达93.6%。结论熟悉解剖关系、丰富的手术经验...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重建时机及胆道重建技术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诊2~10年,疗效优者41例,优良率达93.6%。结论熟悉解剖关系、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思想重视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至关重要,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主要受再次手术的时间、胆道修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医源性胆管损伤 胆道重建
原文传递
对胆管支撑引流管价值的再认识
5
作者 王晓波 罗丁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28-331,共4页
以往,胆管切开后放置支撑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手术中是一种共识。然而,随着胆道生理研究与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快速康复医学理念的兴起,胆管支撑引流管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胆管切开后是否应该放置支撑引流管目前仍无... 以往,胆管切开后放置支撑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手术中是一种共识。然而,随着胆道生理研究与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快速康复医学理念的兴起,胆管支撑引流管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胆管切开后是否应该放置支撑引流管目前仍无确切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支撑管 一期缝合 胆道并发症 胆总管探查 胆道重建
原文传递
犬胆管壁的应力-应变性扩张构建宽口径胆管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吴青松 凌亚非 王建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 探索短期内以持续渐增的局部胆管内压构建局部宽口径胆管的可行性及形态特征.方法 杂交犬12只随机分配到A、B两组中,A组仅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作胆汁外引流,B组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引流并分别在手术后的第1、8、15、22... 目的 探索短期内以持续渐增的局部胆管内压构建局部宽口径胆管的可行性及形态特征.方法 杂交犬12只随机分配到A、B两组中,A组仅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作胆汁外引流,B组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引流并分别在手术后的第1、8、15、22天向扩张球囊注水,注水容积分别为0.1、0.15、0.2、0.25 ml,扩张球囊以渐增的压力持续扩张1个月.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管直径(BDD)、胆管壁及肝组织学病理变化、术后X线胆道造影检查.结果 A、B两组扩张前后及组间比较在TB、ALT、AST及肝组织学方面差异不明显;BDD在A、B两组扩张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明显;B组胆管壁增厚,管腔增粗,管壁柔韧性好,肝外胆管以扩张处为中心向邻近胆管方向扩张,胆管壁特殊染色示胶原及弹力纤维排列致密,无断裂.结论 以持续渐增的局部胆管内压扩张局部胆管,构建的胆管管壁厚,管腔粗,胆管壁胶原及弹力纤维排列致密.扩张的局部胆管为犬胆管损伤早期胆肠重建及制备宽大的胆肠吻合口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损伤 胆管内压 胆管扩张器 胆道重建
原文传递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
7
作者 曾传彪 李桐 辛国胜 《西部医学》 2005年第6期569-570,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及疗效。方法2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中,14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 oux-en-Y吻合术;8例行囊肿切除术间置空肠代胆道加矩形瓣术。结果2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1.5-9.5...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及疗效。方法2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中,14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 oux-en-Y吻合术;8例行囊肿切除术间置空肠代胆道加矩形瓣术。结果2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8例,随访时间1.5-9.5年,平均4.5年,优良率为90%。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 oux-en-Y吻合与间置空肠代胆道加矩形瓣抗返流术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胆道重建适宜选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胆总管囊肿 胆道重建术
下载PDF
阑尾间置胆道重建术疗效观察及护理
8
作者 白晓霞 潘永华 田洪孝 《齐鲁护理杂志》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例、胆道闭锁2例行阑尾间置胆道重建术,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管道护理,动态观察胆红素变化是关键,6例患儿术后效果满意,无并发症。
关键词 阑尾 胆道重建 护理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外科治疗(附145例报告)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学东 胡廷泽 +2 位作者 冯杰雄 唐耘熳 李园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总结我院 3 5年外科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经验。方法 对 1964~ 1999年共收治的 15 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中接受手术治疗的 14 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  15 2例中未手术 7例 ,死亡 1例。手术治疗 14 5例 ,... 目的 总结我院 3 5年外科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经验。方法 对 1964~ 1999年共收治的 15 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中接受手术治疗的 14 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  15 2例中未手术 7例 ,死亡 1例。手术治疗 14 5例 ,死亡 6例。 1岁以内出现症状、发生肝硬变和死亡例数比 1岁以上组高 (P<0 .0 5 )。单纯囊肿内引流术3 9例 (囊肿十二指肠吻合 5例、囊肿空肠Roux Y吻合 3 3例、囊肿胆囊吻合 1例 ) ,囊肿切除胆肠Roux Y吻合重建胆道10 6例 (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或矩形瓣成形分别为 3 7例和 2 1例 ,48例未作抗返流瓣 )。获访 77例 ,平均 4.68年。获访病例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该病早期手术肝损伤可逆转 ,预后良好 ,只要患儿能耐受应尽早选择囊肿切除胆肠Ro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性扩张症 外科手术 胆道重建 套叠瓣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胆道重建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廷泽 吴学东 +6 位作者 刘文英 郎诗民 李福玉 蒋小平 钟麟 冯杰雄 李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评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的术式。方法 对 1984年 7月~ 1999年 12月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的 10 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随访复查。胆道重建包括单纯 Roux- Y吻合 48例、Roux- Y吻合套叠瓣成形 37例和 Roux- Y吻合矩形... 目的 评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的术式。方法 对 1984年 7月~ 1999年 12月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的 10 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随访复查。胆道重建包括单纯 Roux- Y吻合 48例、Roux- Y吻合套叠瓣成形 37例和 Roux- Y吻合矩形瓣成形 2 1例。结果 获随访 5 9例 ,随访时间平均 4.6 8年。术中加作抗返流措施者无一例发生返流性胆管炎 ,未作抗返流瓣者术后发生逆行性胆道感染 3例 ,2例再次行套叠瓣成形后症状消失。结论 规范性的彻底切除病变囊壁组织、有效的空肠袢肝总管 Roux- Y吻合加套叠瓣成形 ,可有效的防止术后逆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胆道重建 套叠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