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静 叶慧义 +3 位作者 蔡幼铨 马林 郭行高 于国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11-514,共4页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诊断该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胆管囊腺瘤(3例)和囊腺癌(5例)的CT和(或)MRI表现、术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囊腺瘤均为单房或多房的囊...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诊断该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胆管囊腺瘤(3例)和囊腺癌(5例)的CT和(或)MRI表现、术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囊腺瘤均为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物,无壁结节,术前均误诊为肝包虫或肝囊肿;5例恶性者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5例均为单房或多房的囊实性肿物,有壁结节。CT扫描囊性部分呈均匀液性密度,囊壁、分隔厚薄不均,壁结节大小不一,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强化。MR示囊性部分呈均匀液性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强化。5例恶性者术前4例诊断为囊腺瘤或囊腺癌,1例诊为胆管癌。CT、MRI表现与病理所见对应良好。结论胆管囊腺癌在CT、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到术前正确诊断;但胆管囊腺瘤如果无壁结节则缺乏特征性表现,需要和肝复杂性囊肿或肝包虫病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囊腺瘤 胆管囊腺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8
2
作者 郑增 张见增 +1 位作者 史芳芳 董景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其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患者中,囊腺瘤5例,囊腺癌7例。1...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其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患者中,囊腺瘤5例,囊腺癌7例。12例均为单发;肝左叶7例,肝右叶3例,累及多个肝叶2例。囊腺瘤及囊腺癌11例呈多房囊状,2例病变外形不规则呈"分支葡萄征";5例囊腺瘤囊壁及分隔菲薄、均匀,无强化或轻度强化;4例囊腺癌囊壁及分隔厚薄不一,7例可见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结节,部分断面可呈"毛刷征"。5例病变远侧肝内胆管扩张。结论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如"分支葡萄征"及"毛刷征",注意病变细微征象有利于与其他肝脏囊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囊腺瘤 胆管囊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宇 张玉华 +2 位作者 梁博 吕谦 史宪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27-730,734,共5页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肝内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39例鞍山市中心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经术后病理证...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肝内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39例鞍山市中心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肝内胆管囊腺瘤与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39例中男性7例,女性32例,年龄7~77(47.3±15.5)岁。其中肝内BCA 23例,BCAC 16例。BCAC较BCA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影像学特征:BCAC较BCA更易出现囊内实性结构(10/16 vs 7/23,P=0.047),在包膜完整性、囊内分隔、肿瘤内钙化、包膜或分隔强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32例,肿瘤未完整切除7例。2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0(3~124)个月,BCA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结论二者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诊断依据术后病理。肝内胆管囊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BCAC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预后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单中心连续10例诊疗经验 被引量:7
4
作者 孟翔飞 李杰 +6 位作者 张文智 陈永亮 史宪杰 纪文斌 黄晓强 王敬 董家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IBCA)的诊疗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中心治疗的连续1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IBCA,分析其流行病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和预后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9(16~73)岁...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IBCA)的诊疗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中心治疗的连续1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IBCA,分析其流行病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和预后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9(16~73)岁。无症状、轻微症状和明显症状的患者分别为4、4、2例。影像学检查均为多房性囊性肿块,平均直径为(13.3±4.9)cm。内部分隔、乳头或结节样增生、钙化的显示率分别为90%,60%,20%。病理检查大体均为多房性肿块,镜下检查囊内壁均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基质类型为卵巢样(50%)或纤维样(50%)。10例患者中完整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平均随访55.3(12~164)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完整切除者均无复发;部分切除者均已复发,且其中1例已恶变。结论IBCA是一种少见的肝内囊性交界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应完整切除肿瘤,以期获得良好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 影像学 病理学 生存分析
下载PDF
Giant biliary cystadenoma complicated with polycystic liver:A case report 被引量:4
5
作者 Zhen-Zhen Yang Yong Li +3 位作者 Jun Liu Kuang-Fan Li Ye-Hong Yan Wei-Dong Xi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37期6310-6314,共5页
Biliary cystadenoma(BCA)is a rare hepatic neoplasm.Although considered a benign cystic tumor of the liver,BCA has a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with incomplete excision and a potential risk for malignant degeneration.Corr... Biliary cystadenoma(BCA)is a rare hepatic neoplasm.Although considered a benign cystic tumor of the liver,BCA has a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with incomplete excision and a potential risk for malignant degeneration.Correct diagnosis and complete tumor excision with negative margin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Unfortunately,due to the lack of presenting symptoms,and normal laboratory results in most patients,BCA is hard to distinguish from other cystic lesions of the liver such as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epatic cyst,hydatid cyst,Caroli disease,undifferentiated sarcoma,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ltrasound(US),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ay be necessary.They demonstrate intrahepatic cystic lesions with features such as mural nodules,varying wall thickness,papillary projections,and internal septations.Nevertheless,surgery is still the only means of accurate diagnosis.Definitive diagnosis require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following formal resection.We describe a57-year-old woman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polycystic liver who was subsequently diagnosed with giant intra-hepatic BCA in the left hepatic lobe.This indicates that both US physicians and hepatobiliary specialist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hepatic cysts,and CT or MRI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when a diagnosis of BCA is sus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ary cystadenoma Diagnosis HEPATIC CYSTS Ultrasound
下载PDF
胆管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耿小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胆管囊腺肿瘤(BCTs)是一种较少见的肝脏囊性肿瘤,占肝脏全部囊性病变的比例≤5%.BCTs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术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依赖影像学诊断,影像学相对特征表现为多房性伴乳头状突起及分隔的囊性肿瘤.其误诊误治率极高,尤其... 胆管囊腺肿瘤(BCTs)是一种较少见的肝脏囊性肿瘤,占肝脏全部囊性病变的比例≤5%.BCTs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术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依赖影像学诊断,影像学相对特征表现为多房性伴乳头状突起及分隔的囊性肿瘤.其误诊误治率极高,尤其需与肝囊肿相鉴别.BCTs疑似患者应首选完整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囊性肿瘤在内的部分正常肝组织.根治性切除术后BCTs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需规范化随访检查,一旦发现肿瘤复发,及时行再手术仍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腺瘤 胆管囊腺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紫千 虞磊 +3 位作者 季沅 曹文玺 谢敏 金慧涵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9-270,共2页
为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IB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7例IBC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和手术方法.7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均诊断为IBC,5例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彩超可发现病灶,CT、MRI可确定诊断.7例患... 为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IB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7例IBC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和手术方法.7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均诊断为IBC,5例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彩超可发现病灶,CT、MRI可确定诊断.7例患者中行右肝不规则切除2例,左肝外叶切除3例,左肝切除2例.IBC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单纯肝囊肿,治疗首选手术,完整切除是防止复发和恶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腺瘤 肝囊肿 肝切除
原文传递
肝外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昆仑 叶健文 +3 位作者 王瑄 李仁锋 王丰 翟文龙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2,共3页
患者男,62岁,因胸部疼痛及发热于2018年7月10日就诊于潢川县人民医院,予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左肺阴影,为进一步明确肺部阴影性质,患者于2018年7月17日转诊于我院呼吸内科,胸腹部增强CT检查示左肺上叶舌段... 患者男,62岁,因胸部疼痛及发热于2018年7月10日就诊于潢川县人民医院,予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左肺阴影,为进一步明确肺部阴影性质,患者于2018年7月17日转诊于我院呼吸内科,胸腹部增强CT检查示左肺上叶舌段病变,肝左叶胆管多发扩张(图1)。经我科医师会诊后转入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胆管囊腺瘤 肝外胆管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肝脏胆管乳头状囊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聪 范梅贞 +1 位作者 胡颖 高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囊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患者超声声像表现,并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总结肝囊腺癌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在超声检查中肝囊腺癌有特殊表现,病灶为实性或囊实性混合病灶,囊实比例<1,壁结节多见,一般直径>1.0 cm,且形态... 目的探讨肝囊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患者超声声像表现,并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总结肝囊腺癌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在超声检查中肝囊腺癌有特殊表现,病灶为实性或囊实性混合病灶,囊实比例<1,壁结节多见,一般直径>1.0 cm,且形态多不规则,可与肝囊腺瘤、肝脓肿、肝囊肿及肝包虫病鉴别.结论肝囊腺癌属于少见的肝内肿瘤,超声有助于肝囊腺癌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癌 囊腺瘤 超声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霄 郑俊浩 高佳琦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6-1180,共5页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囊性病变,具有恶性转化潜能,可转变为肝内胆管囊腺癌。该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患者(85%),常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肝内多发囊性病变,与肝囊肿、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等肝内其他囊性病变较难鉴别。该...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囊性病变,具有恶性转化潜能,可转变为肝内胆管囊腺癌。该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患者(85%),常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肝内多发囊性病变,与肝囊肿、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等肝内其他囊性病变较难鉴别。该病漏诊率、误诊率高,最终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肝内胆管囊腺瘤是该病的最佳治疗手段,术后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 病因 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明月 史宪杰 +5 位作者 万涛 王宏光 何蕾 陈明易 梁雨荣 董家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4月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8例囊腺瘤患者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影响...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4月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8例囊腺瘤患者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囊腺癌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为57.0±10.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囊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囊腺瘤(57.0±10.7岁w44.3±15.3岁,P=-0.03),男性患者比例更高(15/46w8/58,P=0.02)。根据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难以对囊腺癌及囊腺瘤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囊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9%,65.2%,47.7%。性别(X2=4.05,P=0.04)、手术方式(X2=15.29,P=0.00)、肿瘤生长类型(X2=5.07,P=0.02)、肿瘤有无远处转移(X2=6.49,P=-0.01)是影响囊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完整性切除是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男性及浸润型生长的肿瘤患者,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腺癌 胆管囊腺瘤 影像学 肝脏手术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术前精确定位指导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治疗3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强 孙喜太 +1 位作者 周建新 丁义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痛,黄疸等症状;通过B超、MRCP及ERCP等手段予以肿瘤的精确定位,分别采用肝叶切除及胆道引流,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精确定位对于肝内胆管囊腺瘤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止其复发及恶变;全肝弥漫性多发囊腺瘤可以通过胆道引流得到较好的短期疗效,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精确定位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脏切除 胆道引流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琳娜 徐辉雄 +1 位作者 郭乐杭 王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7-11,F0003,共6页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结果 5个肝内胆管囊腺...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结果 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全部为多房性,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病灶为多房性;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有4个为实性较多或囊壁见实性结节且结节直径多大于1.0cm,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仅有1个出现壁结节,但直径<1.0cm。常规超声检查时,肝内胆管囊腺瘤较肝内胆管囊腺癌更易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多房性、实性成分增多或囊壁、分隔上有实性结节且直径大于1.0cm(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均=0.048)。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壁上结节表现为高增强,2个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实性部分高增强,2个病灶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肝内胆管囊腺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1.00)。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有4例超声造影诊断正确,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常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造影能反映囊壁、分隔、实性部分、分隔或壁上结节的血供状态,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16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凡宇 陈金明 刘洋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6例肝内胆管囊腺肿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好发...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6例肝内胆管囊腺肿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好发于中年女性,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方法,手术方式与肿瘤所处的位置有关,预后与肿瘤的完整切除密切相关.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属于少见的肝内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完整切除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影像学检查 外科手术 诊断 鉴别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被引量:3
15
作者 Ming-Yue Xu Xian-Jie Shi Tao Wan Yu-Rong gang Hong-Guang Wang Wen-Zhi Zhang Lei He Ming-Yi Chen Shao-Cheng Lyu Wen-Wen Zhang Hui-Xi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177-1183,共7页
Background:Surgical resec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main curative treatment for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IBCA) or suspected IBCAs,but controversy exists regarding the prognosis for IBCAs.This ... Background:Surgical resec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main curative treatment for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IBCA) or suspected IBCAs,but controversy exists regarding the prognosis for IBCAs.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BCA and identify prognostic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ical procedures.Methods: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IBCA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June 2014 were included.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IBC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1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 (IBC);factors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analyzed for prognosis analysis of IBCA using multivariate/un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s.Survival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compared using the log-rank test.Results:IBCAs had a strong female predominance,and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were abdominal pain or discomfort.Compared with IBCs,IBCAs occurred in older patients,in more male patients,and were associa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bnormal increase 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P =0.01) and total bilirubin (P =0.04).Mural nodules were more frequently seen with IBCAs and may associate with malignancy.It wa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IBC and IBCA based 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findings.Although complete resection is recommended,enucleation with negative margins also achieved good outcomes.Median overall patient survival was 76.2 months;survival at 1,3,and 5 years was 88.0%,68.7%,and 45.8%,respectively.Radical resection and noninvasive tumor type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verall survival.Conclusions:It remain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ystadenomas and cystadenocarcinomas based 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image findings.Complete resection is recommended for curative treatment,and patients should be closely followed postoperatively,particularly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 Liver Surgery PROGNOSIS Radiologic Findings SURVIVAL
原文传递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国联 徐军良 胡秀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和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CT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63岁。肿瘤均为良性,均位于肝左叶,影像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和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CT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63岁。肿瘤均为良性,均位于肝左叶,影像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内少量分隔或有囊中囊结构,分隔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有轻中度强化。4例肿瘤均无实性成分或壁结节。肿瘤周围结构受压改变,无侵犯。术后病理均显示其特征性表现:立方或柱状黏液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的卵巢样间质。结论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胆管囊腺瘤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刚 张姗姗 +3 位作者 孙璐璐 刘婷婷 吴洁 彭梦凡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囊腺瘤(IBC)和肝内胆管囊腺癌(BCA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收治的8例IBC和BCA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囊腺瘤(IBC)和肝内胆管囊腺癌(BCA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收治的8例IBC和BCA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完成随访。4例IBC患者术后随访2 a,未见复发或恶变。4例BCAC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2 a。其中1例BCAC患者术后3个月肝内病灶复发,行第2次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BCAC患者术后9个月,因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死亡;余2例BCAC患者术后一般状况良好,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IBC和BCAC微创、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超声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忠 赵清涛 +3 位作者 孙建斌 崔永泽 魏强 王振亮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IBC)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IBC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观察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IBC组预...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IBC)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IBC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观察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IBC组预后情况,并分析归纳影响IB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组女性均明显多于男性,但IBC患者男性比例稍高,且IB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大于IBCA患者,前者临床症状时间大于后者(P<0.05),2组患者均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都有血清CA19-9和CEA不同程度的升高;(2)所有IB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6个月,总中位PFS为5.8个月;(3)性别、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及肿瘤转移为影响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结论性别(男)、肿瘤类型(浸润型)、手术方式(局部切除)及肿瘤转移(是)为影响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囊腺癌 肝内胆管囊腺瘤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楠 张平 +2 位作者 纪文斌 余强 罗英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BC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86例B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71例,年龄(48.4±13.1)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44例和开腹组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BC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86例B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71例,年龄(48.4±13.1)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44例和开腹组42例。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结果:86例BCA患者的肿瘤中,病灶为单囊性19例(22.1%),多囊性67例(77.9%);囊内伴有分隔64例(74.4%),囊内壁伴有附壁结节12例(14.0%)。回顾患者病史,86例BCA患者根治手术前误诊为肝囊肿9例(10.4%),肝包虫病2例(2.3%),肝内胆管错构瘤1例(1.2%),肝血管瘤1例(1.2%)。与开腹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肿瘤长径[(6.5±3.2)比(9.0±4.0)cm]、手术时间[115(88,185)比195(160,254)min]、术中出血量[50(20,162)比300(20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3,6)比8(7,10)d]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4例出现BCA复发。结论:BCA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和误治率较高。治疗原则应以根治性肝切除手术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先考虑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鉴别 预后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囊性病变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舒阳 程庆保 +3 位作者 乔亮 甘伟 施洋 姜小清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2例腹胀2例无明显症状,B超、CT、MRI可发现肝内占位难以确诊,再次手术均行根治性...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2例腹胀2例无明显症状,B超、CT、MRI可发现肝内占位难以确诊,再次手术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囊腺瘤复发1例,囊腺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例死亡,生存时间为7个月与21个月,1例囊腺瘤痊愈至今未复发,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随访18个月健在。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术后再发肝占位性质难以术前确诊,首选手术治疗,严格术前评估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囊腺瘤 再次手术 肝癌 肝恶性纤维细胞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